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举例说明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及前景,第1张

以下是部分物联网的应有领域

1、工业领域的应用:产品设备管理、能源管理、工业安全生产管理;

2、农业领域的应用:温室环境信息的采集和控制、节水灌溉的控制和管理、环境信息和动植物信息的监测;

3、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家庭智能化、小区智能化和城市智能化三者之间融成一个真正广义的智能控制网络;

4、医疗领域的应用:整合的医疗保健平台、电子健康档案系统;

5、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

6、物流领域的应用:供应链网络优化、供应链的可视性;

7、智能校园领域的应用:电子钱包、身份识别和银行圈存。

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展望

从整个物联网的发展情况来看,物联网目前仍然处在一个规模成长前夜的阶段。要实现规模化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从长远来看,物联网必须在横向整合、纵向深入以及网络优化三个重要问题上取得突破,才能取得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高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智慧农业平台,为农民的增收、创收创造了条件,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国农业面临诸多问题,和一些智慧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认清现实、找出差距,才能再出发。

一、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业仍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如果从产业资源、劳动力等层面来看,却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从产业面来看,我国大约有18亿耕地面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7亿4,平均到人不到25亩,稳定供货的能力明显偏弱,使得农业从业者与农民暴露在风险销售中,不利于市场竞争。

从资源来说,我国农业投入的研发能量明显弱于其它领域,低于风险的能力明显偏弱,土壤恶化、缺水、自然灾害、信息不对称等常常导致农民的农产品损失惨重。

从劳动力来看,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农村将成为更多老年人的“聚集和沉淀”之地,同时受粮食价格低、农业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价格高等因素的影响,年轻农民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从事农业劳动。因此,每年到采收季节,总是呈现缺工的情况,以小农为主体的农业面临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说完了国内,我们看看国外标杆国家是如何面对农业挑战的。以我们临近的日本为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与应用智慧农业技术,实现了超省力与大规模生产、粮食作物的潜能也发挥到了最大化、生产环境安全便利。尤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的云端服务系统,从生产、经营到消费服务三个区块全覆盖。

再以德国农技产业为例,通过农机与通信公司的跨领域合作,应用先进的传感、云端计算等技术,有效提升了农业的作业效率。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农业先进国家以工程技术进行跨领域整合,让一个传统的行业迈向新时代。反观我们,在农业领域的投入与研发和这些国家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因此,将生产智慧化、农业产销数位化,透过云端科技、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智能机械、感应设备等,应用在农业上,促进国内农业创新升级与转型,从而降低因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极端气候对农业产业带来的冲击。

二、迈向未来的智慧农业是什么样的?

当无人机飞梭于农田上空,一面将资料传送云端,透过云端运算,进行符合成本与环境伤害最少的农药与化肥施用分析等等,农民只要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与云端连接,就能轻松完成田间管理;采用遥感技术、定位系统、智慧化决策系统、大数据分析等,将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这些技术结合,快速进行土壤、作物生长检测及与当时的气候结合做分析,进而让系统做出决策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生产端的农民可了解作物特性,以适时调整养分、灌溉、轮作等生长条件;使用感应器测量植物含水量、土壤湿度、温度的改变,优化灌溉,调整作物生长环境;拍摄作物并上传云端就可实现销售,让农民不需要离开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就可参与全球的经济活动。

而消费者只要扫扫二维码,就可以在家看到自己订购的农产品的生产及采收过程;客商则可以通过云供应链系统,将外销的农产品迅速在各级终端销售市场铺货等等,总之,将上述诸如此类的情景融入农业产销活动中,是未来智慧农业的愿景之一。

三、未来智慧农业发展的方向

1、以省工、省力为目标,提高作业效率

前面我们说,因人力短缺及老龄化是我们农业目前面对的难题,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人机协同的机械作为辅助工具,让种植者能够省力省时的耕种。如传统的浇水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无法精准稳定供水,通过改良浇水机具,可根据植株位置自动调整出水方向,免去人为调整以减少作业负荷,并能节省人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建立溯源制度,确保农产品安全

为了使消费者对农产品安全放心,如果从生产到销售的过程能够透明化,有助于消费者建立信心,而产品溯源正是了解这整个过程的捷径。通过溯源系统,消费者可以简单、准确、及时地通过网络或手机APP,查询感兴趣的产品,详细了解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品质等,进而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可得到更多的生产信息;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透过消费者习性可获得更多消费者信息,对生产决策提供帮助。

创新科技是农业进步最重要的原动力,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期待智慧农业能开创高质、便捷及人性化的新典范农业,让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效率、安全及风险可管控的新农业时代,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让农民增收有奔头。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通过以上可以了解,物联网有最基本的三层:

1、感知层:利用各种传感器采集数据。

2、传输层:将数据传输至服务端(应用层)。

3、应用层:将数据进行分析、存储、计算、分发等。

那么如何运作物联网?我想题主应该是想问物联网如何真正应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举几个例子:

1、智慧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定期灌溉或是按需灌溉;传感器采集现场温湿度、了解现场情况,如果发现湿度过低,会将信息反馈至服务器端,服务端接收后根据程序设置向淋喷系统下方指令一小时后进行一次灌溉,灌溉量是多少。

2、智慧工厂,利用传感器采集现场设备生产信息,例如: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等等,发现异常后,及时控制设备开关,避免发生故障。

3、智能家居,家中电器设备全部联网后,房屋主人或是被授权用户可以远程控制其开关,或是做好启用、停用机会。

实际上,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场景已经物联网化,大到视频天网工程、小到门禁打卡,还有实时公交、水电煤远程抄表控制等等,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场景用到物联网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5171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0
下一篇 2023-07-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