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行业主要企业: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全球物联网连接数量、全球物联网下游行业分布
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 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物联网连接数超120亿个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高速增长,复合增长率达19%;2020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高达126亿个。“万物物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据GSM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包括蜂窝及非蜂窝)联网数量将达到约246亿个。万物互联成为全球网络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下游制造业/工业占比最大
从下游领域来看,根据IoT
Analytics的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行业下游占比中,制造业/工业占比22%排在首位,其次是交通/车联网,占比15%。智慧能源、智慧零售、智慧城市、智慧医疗和智能物流分别占比14%、12%、12%、9%和7%,排在第3至7位。
2020年物联网链接内容90%属低功耗、广域网领域
2020年整个物联网90%连接属于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万物互联趋势下,传统移动蜂窝网络的高使用成本和高功耗催生了专为物联网连接设计的低功耗广域连接技术,对应中低速率应用场景,拥有广覆盖、扩展性强等特征,更符合室外、大规模接入的物联网应用。
2026年市场规模接近155万亿美元
根据知名国际信息技术数据公司lDC的测算,2019年全球loT市场规模为6860亿美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突破万亿美元;与此同时,2019年全球通过万物互联传输的数据规模已达到14ZB,2025年传输规模则将达到80ZB。在loT行业本身的从全球来看,目前全球物联网相关的技术、标准、产业、应用、服务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整体上物联网核心技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正在构建,产业体系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连接和工业互联网连接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lDC的测算数据,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为749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220%;预计2026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会接近155万亿美元。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行业内主要企业:中国中铁(601390)、中国铁建(601186)、隧道股份(600820)、粤水电(002060)、宏润建设(002062)、中国中车(601766)、康尼机电(603111)、申通地铁(600834)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数量、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规划
产业概况
1、定义
广义上的轨道交通是指各种由火车、铁路、车站和调度系统(包括调度设备和调度人员)所共同组成的路面交通运输工具,包括一切传统铁路系统和新型轨道系统。广义轨道交通的主体就是传统铁路,包括高速铁路。
根据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于2007年发布的《城市公共交通分类标准》(CJJ/T
114-2007)中的定义,城市轨道交通为采用轨道结构进行承重和导向的车辆运输系统,依据城市交通总体规划的要求,设置全封闭或部分封闭的专用轨道线路,以列车或单车形式,运送相当规模客流量的公共交通方式。
2、产业链剖析:下游应用场景较为固定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建设,轨道交通相关产业也随之强大起来,在带动一个城市GDP增长的基础上,轨道交通也开拓性的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流程来看,其主要分为施工准备、开工建设和通车运营三个大的阶段,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的上中下游三个阶段。
产业发展历程: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突出优点,是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骨干,也是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发展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优化城市结构布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水平决定着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秩序直接影响大城市社会与经济系统的运行秩序。
从中国交通建设政策规划及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进程来看,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20世纪60-70年代):1953年9月,国家出台的《改建与扩建北京市规划草案要点》第一次明确提出“为了提供城市居民以最便利、最经济的交通工具,特别是为了适应国防的需要,必须及早筹划地下铁道的建设”,自此我国拉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序幕。1965年7月,北京地下铁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按照“战备为主,兼顾交通”的方针设计。1969年10月,北京地铁建成通车,北京由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初始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在北京建成首条地铁后,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开始陆续建设轨道交通,但由于正值建国初期国家财力薄弱,又是起步阶段相关技术匮乏,城市轨道建设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外国政府的贷款,这使得上海地铁1号线、2号线及广州地铁1号线建设过程中成本极高,给国家财政支出带来巨大困难。因此,国务院在1995年颁发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1995)60号),紧急叫停现有的线路以外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这一阶段中国城轨交通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年均通车线路里程仅为66公里。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2019年):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颁发的《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国办发(1999)20号)中明确指出,所有的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应实行国产化量产,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进入新阶段。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平稳有序的发展推进。国务院陆续批准重庆、深圳、武汉等10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用于相关建设。至此,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指出,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间,重点推进103个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16万亿元。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近百个城市规划了城市轨道交通项目。2017年中国大陆地区建设运营线路达8673公里,2018年新增734公里,2019年新增969公里。在这一阶段,中国城轨交通建设年均通车超过300公里。
高质量发展阶段(2020年开始):2019年9月,国家发布《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由此,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进入新阶段,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加持,城轨发展愈加符合实际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推动。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特别是其设备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致使建设造价畸高,地方财力难以承受,制约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1999年,我国发布《关于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实施意见》,提出,其全部轨道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平均国产化率要确保不低于70%。2003年《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发布,提出要坚持量力而行、规范管理、稳步发展的方针,确保建设规模与发展速度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办法》等政策出台,在质量标准和运营安全方面提高了要求。
此外,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201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严格建设申报条件。相较于旧规“81号文”,新规“52号文件”对申报建设项目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涉及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地方GDP水平、人口数量和客运强度等核心指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水平、地方GDP水平要求更高。
新规“52号文件”有助于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行业发展现状:
1、中国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超280条
2016-2021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呈上升趋势,按照每年超过10%的增速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线路概况》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39条,累计达到283条。
2、2021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长度超9100公里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2016-2021年,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逐年增长,2021年运营线路长度接近1万公里,增速达15%,2021年当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1223公里。
3、运营线路制式结构以地铁为主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共涉及9种制式,其中地铁运营线路长度达72097公里,占比7831%。此外,市域快轨1011公里,占比1098%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上海城市轨道运营里程数最多
由于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口流量较大,对城市轨道需求也较大,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截止2021年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数TOP10城市运营里程数占据了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数的6167%。其中,上海目前运营的城市轨道运营里程数最多,为8342公里,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城市运营里程数超过800公里的城市。进入前十的城市还包括北京、成都、广州、深圳、南京、武汉、重庆、杭州和青岛。但是可以看到,这些城市运营里程数梯级分布较明显,如排名第十的青岛运营里程数为255公里,与上海运营的里程数相差5792公里。
2、企业竞争:中国电科是最大市场参与者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市场参与者众多,每个领域的优势竞争者各不相同。
在规划设计方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广铁设计院等企业具有较强的实力和竞争优势。
在建筑施施工方面,中国中铁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占比约为472%;其次是中国铁建,市场份额约为285%。
在城轨机械设备方面,中国中车占据了主导地位,市场份额占比超过一半。
在城轨电气设备方面,中国通号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约为345%,其次是和利时、交控科技,市场占比均超过10%。
在城轨整体系统方面,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上海贝尔、卡斯柯、上海华虹等,其中上海贝尔占据了最大市场份额,约为222%。
在城轨运营维护方面,较为领先的企业主要是几个大型城市的地铁公司,它们利用当地的地铁发展经验和较长的轨道交通运营长度,其中北京地铁、上海地铁、广州地铁和香港地铁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管理经验,位于竞争第一梯队。
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1、“智慧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
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这些新兴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和轨道交通将极大推动现代城市与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在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包括综合监控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信号系统。
2、“十四五”期间城轨类型多元化发展
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特别是东部沿海区域城镇化率不断增高,致使城市市区规模越来越大,某些地区城市体制的改变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城市轨道交通需求增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范围,延伸的里程已盖了城市和乡镇的大部分区域,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市轨道交通不在单单以发展地铁为主,城市轻轨加入加快了建设速度,科学技术的进步,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也进入了并行发展时期,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并开始注重轨道交通与城市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特别发达的一些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经济区,城市轨道交通开始向城际轨道交通领域拓展,这三个地区都在以城市轨道交通的理念编制城际轨道交通发展建设的规划,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总体看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要做好以城市为主轨道交通枢纽规划。目前,除了悬挂式单轨外,世界上的所有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制式在中国都已开始采用。这些制式是:地铁(含高架和地面线路,高峰小时单向客运量达3万-6万)、轻轨(含现代有轨电车,高峰小时单向客运量达1万-3万)、跨座式单轨线路(如重庆单轨较新线)、线性电机线路(如广州地铁4号线、5号线)、无人驾驶自动导向系统(如北京机场新建线路)、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如:大连、天津滨海线)等。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活点定义: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它包括互联网及互联网上所有的资源,兼容互联网所有的应用,但物联网中所有的元素(所有的设备、资源及通信等)都是个性化和私有化。
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是2015-12-18在北京市丰台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西路8号院1号楼11层1101。
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6MA002LB211,企业法人胡洋,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机电、能源、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项目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代理进出口。(“1、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2、不得公开开展证券类产品和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3、不得发放贷款;4、不得对所投资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提供担保;5、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10946643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2182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
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6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中车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