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纸质的资料,没办法发哦。
无锡博世rbcw和rbcd区别是RBCD,是博世公司在中国的柴油系统合资公司,位于无锡。博世本身是个很大的公司,包含的范围很广,核心业务是汽车零部件,又分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柴油系统,一个是汽油系统,除此之外,博世还有电动工具其实很多外人都是从博世电钻开始认识博世的、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都不错的等等业务。
无锡博世介绍
博世创新软件开发无锡有限公司于2020年04月02日成立。法定代表人Daquan Xu,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软件开发,软件外包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大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
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策划;社会经济咨询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国内货物运输代理;装卸搬运;计算机及通讯设备租赁;办公设备租赁服务;机械设备租赁;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批发。
通讯设备销售;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等。
1、三星电子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有限公司(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及子公司共有76638项专利,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人。三星在电子硬件,人工智能,安全性,软件和配件等领域拥有广泛的业务。
2、IBM
在过去27年中,IBM每年都拥有最多的美国专利。IBM在2019年向美国专利商标局申请了9262项专利,共拥有37304项专利。
3、佳能公司
佳能公司(Canon Inc)成立于1937年,是数码相机,打印机,投影仪,计算器和扫描仪的领先制造商。佳能将年度支出的8%左右用于研发。佳能公司在2019年申请了3548项专利,在2018年申请了3056项专利。
4、通用电气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由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创立。现在,通用电气仍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人之一,拥有30010项专利。它在2018年研发上花费了49亿美元。通用电气公司研发重点主要在飞机发动机,电动机,能源,医疗设备和工业产品。
5、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是全球著名的软件巨头,总部位于美国雷德蒙德,在2019年申请了3081项专利,共有29824项专利。微软公司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以开发创新的产品和服务。
6、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根据IFI Claims数据,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Robert Bosch GmbH)是德国最大的专利持有人,拥有28285项专利。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专利主要在 汽车 部件,安全系统,家用电器,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
7、松下电器
松下电器(Panasonic Corp)是一家日本电子巨头,数十年来一直处于创新的前沿。松下电器拥有27298项专利,主要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码相机,LCD投影仪,电视,半导体,家用电器和电池技术领域。
8、西门子股份公司
西门子股份公司(Siemens AG)是一家德国工业集团,在2019年研发上投入高达63亿美元。西门子拥有25320项专利,在全球拥有43000多名研发人员。公司一直在数字技术,医疗保健,能源和工业产品方面提供创新。
9、英特尔公司
2019年,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就申请了3020项专利,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人,共有24628项专利。英特尔在过去几年的研发工作一直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领域。
10、LG电子公司
LG电子公司(LG Electronics Inc)是一家韩国电子巨头,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冰箱,洗衣机和其他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根据IFI Claims数据,LG电子及其子公司拥有23043项专利。
在传统汽车时代已经取得了辉煌战绩的博世,这些年也一直在进行内部调整以应对汽车产业的变革。
当智能网联汽车已成大势所趋,博世也不得不顺势而为。
两年前,博世内部组建起全新的智能网联事业部,希望借此推动公司向智能交通服务供应商转型。
两年后,博世展开了一场更大规模的内部调整,宣布筹建又一个全新的事业部——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Cross-Domain Computing Solutions)。
这个事业部几乎集成了博世汽车业务所有板块的精英人才,剑指汽车电子和软件系统开发。
这将是博世发展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大象转身」,也将对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软件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未来的智能汽车上,一系列电子及软件系统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件,「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业内共识。
几组来自权威调研机构的数据或许能佐证这一论断:
约 90% 汽车行业的创新都来自于电子和软件领域;预计到 2025 年,每辆汽车上的电子元件成本将上升至约 7000 美元,占车辆总成本的 35% 以上;预计到 2030 年,整个汽车行业年度研发支出的 40% 将用于软件,总额达 460 亿美元;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将需要 3 - 5 亿行代码来驱动。
这一切都在表明,发展电子和软件系统,是未来整个汽车行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包括通用、福特等在内的全球化车企以及博世、安波福这样的国际 Tier 1 都在推动整车电子电气架构的革新,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原来各个模块单一作战向多域控制器,甚至是中央计算机架构进化。
目前正处在转型困局中的大众汽车集团,就是因为软件问题,陷入了新车型交付的危机中。
软件能力不足,对于这家排名全球第二的车企,已经成为致命软肋。
与大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动车新贵特斯拉,目前这家车企正依靠着其在汽车软件和整车电子电气架构层面的核心优势攻城略地,也收获了不断新高的股价和市值。
根据特斯拉最新的财报显示,特斯拉的软件相关收入累积已经超10 亿美元,这个数据正随着其交付量的增加加速增长。
这家车企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向苹果看齐,通过对自动驾驶系统Autopilot 选装、OTA 付费升级以及高级车联网等功能进行收费已成其重要的收入板块。
既然软件以及电子系统对于智能汽车的发展如此重要,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也坐不住了。
在传统汽车时代创造过辉煌的博世,也希望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继续保持市场竞争力。
2全新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博世汽车软件开发的主力军
这个 7 月,博世正式官宣筹建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
根据规划,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是一个全球部门。这个部门将从 2021 年起,集结17000 人的工程师团队为客户提供电子系统以及必备软件。
这 17000 人先期将从博世的驾驶辅助、自动驾驶、汽车多媒体、动力总成和车身电子系统等事业部抽调,所需要的工程师主要包括软件、电子电气等方向,同时还会不断从外部招聘人才。
17000 人是什么概念?
博世全球目前拥有研发人员 68 万人,其中软件工程师超过 3 万人。所以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人员基本上占了博世现有软件工程师的一半还多。
这个新的事业部将由博世董事会成员Harald Kroeger领导,这位老哥在 1994 年起加入戴姆勒集团,而后历任梅赛德斯-奔驰电子电气系统采购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最高做到梅赛德斯-奔驰的电子电气与电力传动系统的最高管理者。
2016 年,Harald Kroeger 离开工作了 22 年的戴姆勒,加盟博世,成为博世汽车电子事业部总裁。
有趣的是,Harald Kroeger 在戴姆勒担任高管期间,还短暂加入过特斯拉的董事会。因为戴姆勒在 2009 年的时候曾斥资 5000 万美元收购了特斯拉约 10% 的股份,而且特斯拉也顺势成为了戴姆勒集团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随后在 2014 年 6 月,戴姆勒在特斯拉当时的市值高峰售出了所持有的特斯拉股票,套现约 78 亿美元。
作为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负责人,Harald Kroeger 在汽车电子领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现年 53 岁,也意味着 Kroeger 有充沛的精力去推动博世这一全新事业部的发展。
这次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设立,是博世继 2018 年初设立智能网联事业部以来又一次重要的组织架构调整,从智能网联事业部到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博世正在建立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能力。
从架构层级来看,这个全新的事业部将归属于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板块之下,与博世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事业部、电驱动事业部、汽车电子事业部、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汽车转向系统事业部、智能网联事业部等部门并列。
针对这个全新事业部的成立,博世官方表示:
「电子产品精密化和软件多样化的快速发展大幅增加了汽车工程的复杂性,在独立且分散的部门中进行传统的软件工程开发所能取得的研究成果已达到极限。
因此,博世将汽车软件工程资源整合到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中,通过跨域软件和电子解决方案降低其复杂性。与此同时,大幅提升车辆功能的更新速度。」
用 Harald Kroeger 的话说:「博世希望通过统一提供软件来积极应对汽车数字化的巨大挑战。」
其中的关键词就是「统一」。
大家知道博世以往的组织架构中,与智能网联、智能驾驶相关的板块是分散、各自为战的。
比如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在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里,各类 ECU、传感器等硬件在汽车电子事业部里,这其中就存在着部门墙的问题,不利于资源的统一调配。
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成立,就是打破了各个事业部之间的隔墙,实现统一的产品供应。
换句话说,博世其实就是在内部再造了一个「智能汽车软件与电子系统供应商」,更加聚焦也更为全能。
其实博世的这种做法,与同为供应商的德尔福(拆分出安波福)、奥托立夫(拆分出维宁尔)的分拆有异曲同工之妙,两家公司都是将比较前沿的汽车电子和自动驾驶业务拆了出来独立发展。
不同之处在于,德尔福和奥托立夫采取的是分拆独立公司的方式,而博世则是在内部组建新的事业部。各自方式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企业性质,毕竟德尔福和奥托立夫是上市公司,而博世目前仍是私有化企业。
与博世此前成立的智能网联事业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设立分部一样,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也将在全球范围内(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相应的分区,同时在当地招募本土化的软件人才。
不过,相比于智能网联事业部,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在规模上可以说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
作为参考,博世智能网联事业部经过 2 年多时间的发展,在全球已经拥有 700 多名员工。
这其中,有专门的团队负责中国区的业务——在 2019 年,这个团队已经拿到了一些合作订单,比如与一汽解放合作推动其商用车智能网联转型。
3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业务构成
聚焦到业务层面,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将会集成博世整个汽车多媒体事业部、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事业部、底盘控制系统事业部和汽车电子事业部中负责软件开发和跨域电子系统开发的组织,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统一的部门。
这一全新事业部不仅将开发应用于车载计算机和控制单元的软件,还会开发包含自动泊车、高级 ADAS 以及车载娱乐系统在内的诸多功能性软件。
除跨域软件开发外,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还将统筹开发车载计算单元、控制单元和传感器,以此形成合力,从而更好地研发面向未来的整车电子电气架构。
现如今,得益于车载计算单元性能的提升,汽车上很多分散的功能模块被集成到了一起,域控制器这样的核心器件地位越来越重要。
过去,高端汽车上一般配备超过 100 个独立的控制单元,小型车辆也配备了 30 到 50 个。
而后续域控制器和车载中央计算机的发展将大大减少这些控制单元的数量。包括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自动驾驶以及动力总成在内的很多模块,都可以在统一的架构下协同工作。
通过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博世未来向客户提供汽车电子产品及软件就有了统一的出口,这样能够更快更好地服务于市场上的新需求。
除了通过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整合软件和电子系统的开发,博世也已经将其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里的电子设备生产全部归入汽车电子事业部,其负责协调所有汽车领域的控制单元和车载计算机的制造。
基本上,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负责软件系统的开发,汽车电子事业部负责电子设备的生产和制造,两个事业部能够实现「软硬结合」的业务协同。
从新事业部的命名来看,未来其重点应该还是放在智能驾驶领域。
而现阶段,博世的自动驾驶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持续对 L4、L5 级自动驾驶技术进行研发;针对 L3 及以下级别的自动驾驶,会尽快推动成熟技术上市。
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去年底博世和戴姆勒合作的 L4 级自动驾驶 Robotaxi 在硅谷落地。
而在 L25、L3 级自动驾驶领域,包括在高速公路上脱手等功能,目前博世上海、苏州都可以承接量产项目。
今年,博世计划在自动驾驶领域投资超过 6 亿欧元(折合 46 亿人民币),预计到 2022 年累计投资 40 亿欧元(折合 307 亿人民币)。
4「软件企业」博世
作为全球顶级汽车技术与服务供应商,博世很早就意识到了车载软件的重要性。
博世在 2014 年发布了「3S」战略,要从一家以硬件为主的传统供应商向以软件和服务为主导的新型供应商转型,3S 包含了传感器(Sensors)、软件(Software)和服务(Services)三大板块。
在很多的公开场合,博世也不断强调自身已经成为一家软件公司,而且拥有一支庞大的软件开发团队,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3 万名软件工程师。
就以博世中国区为例,2019 年底,博世无锡成立了创新与软件开发中心,计划在 2020 年年中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这一中心正招揽大批软件人才。
博世中国区总裁陈玉东博士此前表示,「我们无锡软件中心招软件人才,今年至少要招几百人。只要你合格,基本来一个要一个,软件部门只要申请我们就批,没有做任何的调整。」
博世在软件能力上的构建,还体现在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投入上。
2019 年,博世发布了「2025 人工智能战略」——其目标是到 2025 年,博世每款产品都将带有人工智能功能,或者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技术。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博世已在德国、美国、印度、以色列和中国设立了 7 个人工智能研究中心。自建立以来,博世人工智能中心已开展超过 160 个项目。
在全球,博世已拥有约 1000 名人工智能专家。
如今,通过设立全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博世在智能汽车软件层面的开发野心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以上博世在软件能力方面的资源与人才储备,都为后续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的组建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这一全新的事业部目前还在筹建阶段,但可以预见,一年后当这个事业部真正开始运作的时候,博世呈现给外界的形象将不再是一家传统的 Tier 1,而是一家智能汽车软件系统的领先供应商。
而这,也是博世未来最为核心的竞争力。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您好,博世安防是博世集团旗下的一个安防领域的子公司,其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博世安防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包括视频监控、入侵检测、智能楼宇、消防报警等领域的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博世安防的愿景是基于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全球化的布局。作为博世集团的一部分,博世安防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团队,可以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博世安防在全球范围内设有多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可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本地化的服务。
博世安防的愿景还包括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贡献。博世安防致力于推广绿色、环保的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博世安防也注重员工的健康和安全,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总之,博世安防的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安防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做出贡献,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企业。我们正在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传统制造业迎接转型升级的浪潮,工业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为制造业开启了智能化大门。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众多百年老牌企业,如西门子、通用电气、博世集团、施耐德电气等,都在为推数字化工厂、工业互联网及工业40的发展,他们早已成为行业领导者。那么在新的革命浪潮中,谁能笑到最后根据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2017新一届世界500强排行榜,下面是工业自动化领域排名靠前的10家企业。
1、通用电气公司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创立于1892年,又称奇异公司,由老摩根在1892年出资把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汤姆逊-豪斯登国际电气公司等三家公司合并组成。美国通用电气以各种方式吞并了国内外许多企业,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的跨国公司。通用电气坚持多元化发展,公司业务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
人、数据、机器无缝协作-以智能机器定义未来工业的新形态。2013年,通用电气公司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杰夫·伊梅尔特提出了“工业互联网”概念,一个开放、全球化的网络,将人、数据和机器连接起来,通过大数分析,找出机器的能耗来源,提升设备的运转效率。
2015年4月,通用电气(GE)公司与AT&T、思科、IBM和英特尔共同宣布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通用电气(GE)公司还做出承诺,其工业互联网软件平台Predix向所有公司开放。2016年7月20日,通用电气(GE)正式宣布与华为达成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进步。通用电气将积极参加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的生态体系,探索不同的合作模式,寻求共赢。
众所周知,今年GE高层进行了大换血,新任CEO Flannery实施了一系列新政提振业绩、优化业务结构、削减运营成本、大幅裁员等,可谓“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能是新旧政策的交替需要磨合,GE的股票一直在下跌。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GE股票下跌,但是总营收的工控领域排名依然是全球NO1。
2、西门子
西门子股份公司创立于1847年,是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2014年,西门子卖出博西家电股份,彻底退出家电领域,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西门子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涵盖了工业软件、工业通讯、工业信息安全以及基于数据的服务。
西门子主要产品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工业电脑(IPC)及工业 *** 作面板(HMI),工业软件,数控机床,低压电器,触摸屏等。九大业务分别是发电与天然气、风力发电与可再生能源、能源管理、楼宇科技、交通、数字化工厂、过程工业与驱动、医疗以及金融服务。数字化是西门子未来发展方向三大之一,西门子将数字化作为未来主要的增长领域,对数字化工厂设定的目标利润率为14%-20%。
为了加强数字化领域的实力,西门子收购了全球工程仿真软件开发商CD-adapco。西门子数字化技术帮助企业在实际投入生产之前即能在虚拟环境中优化、仿真和测试,而在生产过程中也可同步优化整个企业流程,最终打造高效的柔性生产、实现快速创新上市,锻造企业持久竞争力。
2016年4月西门子推出了MindSphere工业云平台,MindSphere被设计为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工业企业可将其作为数字化服务。今年12月25日,西门子宣布, MindSphere的最新版将首次登陆亚马逊云服务(AWS),从此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为各行业的客户开发稳健的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尤其是航空航天、国防以及能源和公共事业。
3、日立
日立(HITACHI),是日本的一家全球最大的综合跨国集团,于20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成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少量外资企业之一。日立集团由众多的事业部门、事业公司组成,并拥有多项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技术。目前,日立在中国国内拥有100多家集团企业,成员活跃在电力电机、电子设备、家用电器和信息通信等领域,
日立全心投入社会创新事业,将信息通信系统、电力系统、环境·产业·交通系统、社会·城市系统等相关的“社会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两大领域的优势融合创新,为打造低碳社会和绿色经济而不懈努力。日立通过对人像特征抽取算法及高速检索引擎的长期研究,并结合深度学习和自动矫正等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人脸检索与识别技术克服了诸多使用条件的限制,系统核心功能和性能都取得了质的飞跃。
日立变频器以其稳定的性能、丰富的组合功能、高性能的矢量控制技术、低速高转矩输出、良好的动态特性及超强的过载能力,在变频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全球获奖甚多,尤其是具有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的日立变频器,是日立首创,具有全球专利。日立SJ700B系列广泛适用于金属加工机械、卷绕机械、 塑料挤出机械、搬运机械、木工机械、 空调设备、风机、水泵等应用领域。
于工业界物联网的潜力巨大,日立Hitachi Insight Group在工业物联网投资上更是一掷千金。未来两年,日立将投入28亿美元,为客户群提供预测性解决方案。采用大数据和预测分析的工厂,日常运营中提高了10%的生产力。从事物的宏观角度来说,10%的提高看起来不算多,但这种效应最后会传递给终端消费者,而显得意义重大。
4、博世公司
博世是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技术、工业技术和消费品及建筑技术的产业。1886年年仅25岁的罗伯特·博世先生在斯图加特创办公司时,就将公司定位为“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总部设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市的博世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3万,遍布50多个国家。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
博世集团是德国工业40战略的重要发起者,在工业40领域有着独特的定位。博世力士乐位于德国洪堡的液压阀生产线,因实现人、机器、物体与IT系统的最佳互联被德国知名行业杂志授予“工业40奖”。该生产线能够零切换生产6大产品家族的2000种不同产品,并且实现小批量定制化生产甚至是单一产品生产,在提升生产效率10%的同时减少30%的库存。
博世力士乐开发了一系列同步伺服电机,可向公司的IndraDrive控制器提供电机上的温度和饱和度数据,使其扭矩精度得以提高且 *** 作耐量范围比之前的更严格。目前,博世已在全球超过100家工厂推广实践工业40,苏州汽车电子工厂便是试点之一。在生产环境中,构成该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机器、仓储系统以及制造设施共同发挥作用,实现交换信息、触发流程以及自动控制等功能。工业40将在整个价值链上,从供应商到客户,将人、机、物全部联结起来。
2017年5月,博世在上海召开的以“创享互联”为主题的2017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其2016年财报情况,借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东风,博世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在2016年上升了19%,达到了915亿人民币,获得巨大的成功。
5、松下
松下集团是全球性电子厂商,从事各种电器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事业活动。1978年,中国国家参观了松下集团日本电视机工厂。在双方会谈中,创业者松下幸之助表达了为中国做贡献的决心。随后,松下集团进入了中国事业的起始阶段。在这几年中,集团一直致力于产品出口以及对中国工厂的技术合作,并于1987年设立了第一家合资工厂。截至今日,松下集团在中国的事业活动涉及研究开发、制造、销售、服务、物流、宣传等多个方面。松下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产品涉及继电器、连接器、机器用传感器、开关、可编程控制器、可编程智能 *** 作面板、图像处理装置、紫外线硬化装置等。
唐山松下产业机器有限公司(PanasonicWeldingSystems(Tangshan)Co,Ltd简称PWST),是由日本松下集团与唐山开元电器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建的中日合资企业。公司完全采用日本松下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使用世界一流的制造、调试和检测设备,生产商标为“Panasonic”的各种弧焊机、电阻焊机、等离子切割机、机器人及焊接切割用纯正部品。自1996年起,经济效益连续居中国电焊机行业之首。
松下2016年07月19日宣布,将涉足机器人控制设备市场。松下预测到2020年左右这种设备的市场将达到数百亿日元规模,将争取获得其中的数十亿日元市场份额。松下开发了能比以往设备更精确地测量机器人立体位置的“动作感测器”。这类产品能检测并控制机器人的动作,公司认为工厂和护理等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增加。据称控制机器人姿势的能力将提高,能提升工作效率。
6、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成立于1999年,由原世界两大著名公司-美国联信公司及霍尼韦尔公司合并而成。原霍尼韦尔公司的核心业务为住宅及楼宇控制技术和工业控制以及自动化产品;核心业务为航空航天、汽车和工程材料。如今,霍尼韦尔业务涉及航空产品及服务;住宅及楼宇控制和工业控制技术;自动化产品;特种化学、纤维、塑料、电子和先进材料、以及交通和动力系统及产品等领域。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工业企业必须找到可以快速实施的,兼具高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的自动化解决方案。2016年7月20日——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近日发布了具备更强工业物联网性能的新一代Experion PKSOrion过程知识系统。该全新解决方案不仅可以让工厂业主与前沿技术保持同步,还能够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自动化项目执行,减少循环调试时间和运营风险,同时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投资。Experion PKSOrion拥有可扩展的系列创新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提高项目执行和调试,升级控制系统基础架构,扩大标准的兼容性和互 *** 作性,并提供持续的技术演化路径。
霍尼韦尔成立一个新业务部门,专门负责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2016年5月,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HPS)近日宣布推出全新的、一体化集成的过程软件解决方案——Uniformance Suite。该系统能够将工厂数据转化为可 *** 作的信息,从而实现智能运营。霍尼韦尔工业物联网技术产品系列正在帮助制造商通过利用数据来更加安全、高效地运营工厂。通过数据采集、先进的分析能力及深厚的专业知识,霍尼韦尔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业主减少意外停机时间和不合格产品等状况。
2017年5月,霍尼韦尔发布全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ControlEdge PLC)。霍尼韦尔过程控制部PLC产品经理施学勇表示,“适时推出ControlEdge PLC,一方面是顺应智能制造对于PLC产品的智能化、数字化、小型化更新换代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配合霍尼韦尔渠道业务模式。”
7、三菱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子和电气产品制造商,始终致力于尖端技术及专业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制造。主要从事信息通信系统、电子元器件、重电系统、工业自动化系统、汽车电装品设备和家用电器等业务,并在卫星、防御系统、通风设备等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三菱电机拥有优秀的显示设备和显示装置技术。三菱电机其业务范围覆盖工业自动化(FA)产品和机电一体化(Mechtronics)产品。
三菱电机在中国的合资、独资企业已达三十多家,它们在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等电子器件领域,以及输变电设备、电梯、铁道车辆用电机品、工业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等电子、机器的广泛领域内,均开展着各项事业并积极进行技术转让。
三菱电机于2015年7月15日推出了工业用垂直多关节机器人“MELFA-F”系列的新产品,包括承载重量分别为35kg、50kg、70kg的“RV-35/50/70F”等12款机型。新机型通过改变手腕的结构,配备比老款容量大的减速器,提高了机器人的工作速度。12款机型中有6款机型可与三菱电机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联动。不仅可以使用PLC的高速通信功能缩短I/O处理时间,而且配合使用显示器时,还能提高 *** 作和维护工作的效率。
为响应“综合设备和工厂控制的工业需求”,三菱电机自动化发布了IQ-R系列产品,将序列、运动、安全、过程和C语言控制融合到一个平台中。该iQ-R系列控制平台适用于需要综合的运动和安全控制、多过程和高生产率之间的紧密同步的应用,专为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物料处理和电子设备制造行业设计。随着中国自动化市场逐渐转型智能化,对智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三菱电机紧密贴近中国市场,2017年推出性价比极高的经济型产品——小型智能变频器CS80。
8、韩国现代重工集团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成立于1972年,最初从造船事业开始做起,通过造船行业积累的技术,逐渐进军到海洋设备,工业成套设备,发动机,电子电气设备,工程机械及新能源领域,成长为世界领先的综合性重工业企业。
1984年现代重工正式进入工业机器人领域,向全世界用户提供自动化和机器人系统的项目服务,产品涵盖: 焊接机器人系统,搬运机器人系统,装配机器人系统,码垛机器人系统,LCD搬运机器人系统,医疗机器人系统等。
目前,韩国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现代重工已可供应焊接、搬运、密封、码垛、冲压、打磨、上下料等领域的机器人,大量应用于汽车、电子、通信产业,大大提高了韩国工业机器人的自给率。但整体而言,韩国技术仍与日本、欧洲等领先国家存在较大差距。2003年,现代重工机器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9、瑞士ABB集团
ABB集团成立于1988年,由瑞典ASEA公司和瑞士BBCBrownBoveri公司合并而成。ABB是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致力于为工业和电力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是一个业务遍及全球的电气工程集团
ABB发明、制造了众多产品和技术,其中包括全球第一套三相输电系统、世界上第一台自冷式变压器、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第一台电动工业机器人,并率先将它们投入商业应用。ABB拥有广泛的产品线,包括全系列电力变压器和配电变压器,高、中、低压开关柜产品,交流和直流输配电系统,电力自动化系统,各种测量设备和传感器,实时控制和优化系统,机器人软硬件和仿真系统,高效节能的电机和传动系统,电力质量、转换和同步系统,保护电力系统安全的熔断和开关设备。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商业、电力和公共事业中。
2015年4,ABB推出了第一款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双臂工业机器人YuMi,YuMi是一个协作的双臂组装解决方案,具有视觉和触觉。从机械手表的精密部件到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台式电脑零件的处理,YuMi都能以其精确性轻松应对,甚至连穿针引线都不在话下。这款机器人特别为电子产品和玩具制造等行业小部件装配和测试而设计。可用于分拣、零件插入、检测、零部件配送、包装以及拉紧螺栓等力量引导装配任务。
今年ABB通过一系列战略并购补强实力,2017年7月,ABB宣布完成对贝加莱(B&R)公司的收购,后者是专注于为机械与工厂自动化提供领先产品和软件的全球最大独立供应商;2017年9月25日,ABB在瑞士苏黎世宣布收购GE工业系统业务,进一步巩固电气化领域全球领导地位。
10、施耐德电气
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1836年,总部位于法国吕埃,是全球能效管理领域的领导者。施耐德电气(Schneider Electric)为100多个国家的能源及基础设施、工业、数据中心及网络、楼宇和住宅市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在能源与基础设施、工业过程控制、楼宇自动化和数据中心与网络等市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住宅应用领域也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
施耐德电气将在2020年以前,斥资6500万欧元(约一亿新元),在新加坡设立软件解决方案中心、新的东亚总部与区域控制中心。该公司全球主席与首席执行长赵国华(Jean-Pascal Tricoire)表示,选择新加坡是因为该公司在本地已有40年的历史,新加坡经商环境友善、有效率、地点优越、有完善的物流平台,并具有人才优势,因此决定扩展在新加坡的投资。
作为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家,施耐德电气希望凭借在可持续能源管理、工业自动化以及软件与服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技术创新,并为客户带来价值。
2017年10月11日,施耐德电气宣布推出EcoStruxure工业软件平台(EcoStruxure Industrial Software Platform)。该平台为工程、规划和运营、资产绩效以及控制和信息管理提供了高可靠性的解决方案能力,凭借部署在全球超过10万个站点的200多万个软件授权,工业软件平台可在支持复杂和关键任务型工业运营所必需的范围内运行,处理超过10万亿次日常业务,涵盖200多亿个运行参数。
博世公司是德国的工业企业之一,从事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能源及建筑技术的产业。
博世的总部设在德国南部斯图加特市,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3万,遍布50多个国家。博世以其创新尖端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闻名于世。
在2018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博世排名第131位。
博世集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业务范围涵盖了汽油系统、柴油系统、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汽车电子驱动、起动机与发电机、电动工具、家用电器、传动与控制技术、热力技术和安防系统等。
博世汽车技术正在大举进入中国,从而投身于迅猛发展的中国汽车工业。博世集团与中国的业务伙伴关系可以追溯到1909年。截止2018年,博世已在中国设立了11个独资公司,9个合资公司和数个贸易公司及代表处。博世正大力支持中国汽车市场的强劲增长。
扩展资料
博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博世集团于1909年在中国开设了第一家贸易办事处,1926年在上海创建首家汽车售后服务车间。时至2018年,集团的所有业务部门均已落户中国: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博世公司已在中国成立了10个代表处、5家贸易公司和一个贸易办事处、9家独资企业和9家合资企业,均由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统领在华经营活动。博世集团在华投资总额已超过97亿美元。
博世中国旗下的博世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博世汽车柴油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华德火花塞有限公司和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均在各自的领域内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此外,2010年,博世全球销售额高达470多亿欧元,约4,200亿人民币,较2009年增长24%,成为博世有史以来业绩最佳的一年。其中,中国的发展尤为瞩目,总额销售超过37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6%。中国成为继德国和美国之后博世全球第三大市场。
2011年4月20日,上海—全球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博世集团宣布,其位于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新中国总部大楼正式落成启用。该大楼总投资达98亿人民币,是博世集团在亚太地区最大的地区总部,为博世在华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又一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2、可能是门外面有人触碰自动门锁。
3、电量够不够也会使得博世智能锁el600为什么外屏老是闪亮。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作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企业,博世为智能家居、智慧城市、互联交通和互联工业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