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运营对企业来说到底有多重要?

社群运营对企业来说到底有多重要?,第1张

企业为什么需要社群运营呢?

首先我们得分析企业所面临的痛点,痛点如下:1、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拉新成本越来越高。2、消费者越来越聪明,硬广告无法打动年轻消费者。3、企业有自己的粉丝群体,但是无法形成粉丝效应,口碑一直上不去。公众号的粉丝基数大,但是活跃度低。公众号能够有20%的活跃粉丝,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公众号营销活动吸粉快,但是留存低。

企业面临这么多痛点,能否有一种方式方式能够解决这些痛点呢。答案是肯定,通过社群运营可解决这些痛点。在拉新成本居高不下时,那么对老用户进行维护,激活,无疑不是最好的办法。在硬广告无法打动年轻消费者时,通过软文来触达年轻消费者,找到年轻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年轻消费者的兴趣也是挺好的办法。

在公众号粉丝活跃度低下时,建立粉丝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使得粉丝与粉丝可以相互交流也是挺好的办法。在营销活动吸粉时,向社群中导流也是增大留存的好办法。所以企业需要社群运营。

社群运营的本质是什么呢?

社群运营的本质是对人的运营,社群运营是以社交关系为基础,让企业与用户站在对等的平台上沟通交流,使用户建立起对品牌的信任关系,和情感联系, 从而成交的一种运营模式。社群运营重在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增强情感联系也就是信任关系。

建立关系到底有多重要呢?

例如淘宝,淘宝建立起商户与消费者的关系,从而改变了人们购物的方式;滴滴,滴滴打车建立起司机与乘客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饿了么,饿了么建立餐饮店和用户的关系。那么,当企业与终端消费者建立起关系后,企业收获的就是品牌口碑,转介绍,复购,铁杆粉丝。社群运营可以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建立的是一个网状的关系。

那么企业如何实现社群营销呢?

社群运营从字面上理解,社群在前运营在后,先有社群才有运营。企业首先得建立一个社群,把粉丝聚集起来,让粉丝在社群中互动,活跃起来。那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社群平台,极为重要。

很多企业会说我已经跟建立微信呢公众号了,为什么我还说需要选择一个社群平台?因为公众号只是起到了聚粉的作用,企业只是单方面的推送信息给粉丝,粉丝与粉丝之间不能互动,形成不了粉丝效应,很难培养出铁杆粉丝,公众号是一个中心化的聚粉平台。而企业需要的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社群平台,让粉丝与粉丝之间建立关系,让铁粉带动新粉,让企业直接与粉丝互动,建立粉丝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最终形成社群文化。

企业公众号中已经有大量的粉丝,所以接下来很简单,企业直接找一个可以和公众号对接的社群平台,直接把微信公众号里面的粉丝倒过去,可实现公众号粉丝直接转化为社群粉丝。这样企业在运营起来就更加方便了,公众号,社群双管齐下,效果更加显著。

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大数据系统,建立社群粉丝人群画像,建立公众号粉丝画像,通过大数据系统底层业务关联粉丝的消费习惯,全方面的收集粉丝的信息,从而制定精准的营销策略。所以选择一个好的社群平台非常重要。

社群该如何定位呢?

社群的本质就是人为了某种利用而聚到一起的组织,所以在定位社群的时候,确定好输出利用价值产品就可以了。这个产品可以是一个核心人物,一个品牌,一个兴趣爱好。

例如小米,以小米的产品为中心;自媒体逻辑思维,以罗振宇为中心;樊登读书会,以读书这个兴趣为中心的。社群的结构不可能是去中心化的,能加入到一个社群中,肯定是有相同利益诉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聚集到一起。卢

彦纳兰《社群+:互联网+企业行动路线图》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没有完全孤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因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归属于不同的社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将社群看成一种共同体,如兴趣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或信任共同体等,它可能会有物质消费,但首先是一种精神消费。

人们在社群中找到自己认可的商品,也找到知识、友谊和归属感。顺势而推,互联网的尽头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尽头是人联网,人联网的尽头是心联网。”相同的兴趣爱好是构建社群的本质。做为企业来说,找到粉丝的兴趣爱好,走进粉丝中去,与粉丝站在对等的平台上互动尤为重要。企业可通过自己的产品为中心,通过建立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来吸引消费者。最终以形成强关系,实现企业的最终目的实现盈利,所以当下企业必须要做社群运营。

企业怎样实现营销变现呢?

赚钱是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企业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营销目的最终赚钱。当企业收获了用户信任,建立品牌口碑,有铁杆粉丝后,那么营销、成交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品牌口碑好,粉丝口口相传,老用户复购率高,老用户转介绍给新用户购买,销量肯定会水涨船高。至于如何一步步实现社群营销,让用户购买产品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我也不再赘述了,之前已经讲过很多遍了。

无论你是BOSS、产品leader还是产品经理,都希望自己公司的产品团队越来越优秀,然而现实往往并非如此,站在管理者视角,一个不优秀的产品团队都有哪些值得诟病的地方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不优秀团队的表现

1 带不动,管不好

产品团队犹如一盘散沙,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路数,分开看都很牛,合到一起仿佛是乌合之众。

由于产品经理往往会深入到各个业务线,跟技术、测试配合较多,产品经理之间反而联系不多,往往也会出现交叉管理的情况,导致产品团队leader有种管理的无力感。

2 难培养,不成长

企业对于产品经理的培训方式很有限,成长靠自学,成长很缓慢。

由于产品经理本就缺乏系统化的知识和技能,产品队伍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又缺乏系统化的有效的培养手段,很多企业的培训仅仅是拿一些成功案例分享一下见解。

3 无绩效,难服众

要么大锅饭,要么看关系,绩效奖励服众难。

产品经理的工作评估较难量化,即便通过文档质量、产品进展、表彰、答辩、交叉评分等指标手段,到头来还是靠领导主观臆断,服众仍然难,还没大锅饭公平。

4 事应付,心不专

工匠精神沦为口号,凡事求能过关就行。

能干的不如会混的,很多产品老人学会了更好的职场生存之道,摸鱼现象严重,加班沦为表现,做事开始应付,忙碌多为内耗,妥协中庸,方是生存之道。

以上问题怎么破,我们从产品leader角度来探讨方法。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组织、制度、价值观,这构筑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作为其中产品团队的leader,能发挥的仅仅是一部分作用,即便是这一部分作用,对团队也能起到很大作用,下面,我罗列出了一个产品leader的3种特质。

大部分人的初心差不多,都希望加入一个有战斗力、有凝聚力、公平、能成长的团队,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我们从理想坠入现实后,只能感慨:“职场如此,我又能如何!”。但是,作为一个有追求和节 *** 的团队leader,不能回避这个问题,谁都不是天生会管理的,必须学习、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出色的leader,方能管理好一个产品团队,这里面很多坑要趟,都有哪些大坑是产品leader容易范的呢?

产品leader应回避的坑

1 高估自己的管理能力

没有自知之明是人之本性,自以为很擅长管理,在管理上不遗余力的使用各种手段和书上看的理论,自以为很有厉害,实则是嘲笑的对象。

2 缺乏管理自信

很多新进管理者容易如此,尤其是下属有比你背景更牛的人时,这容易被别人左右、不敢决策、不敢担当、胆小怕事、维持现状就好、没有威信。

3 瞎指挥,好嗨皮

瞎指挥的人向来是很嗨皮的,瞎指挥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失去了对团队和实际情况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不能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忠奸不分、是非不明。

第二种则是管理者“飞天指挥”,不了解实际一线业务,没有充分调查实际情况,不落地,经验主意和主管臆断。

4 外行指挥内行

行使管理权利是一种体现存在感的事,对下属呼来换取、受到逢迎拍马是体现成就感的事。所以,一旦当了领导就爱指挥,如果自己没有一身产品本领和方法体系,很难领导好产品团队的,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有些BOSS级别的如果有专业人才当助手,即便不是产品人,管理产品团队也是OK的。

5 唐僧病

人们都有表达欲,很多leader喜欢把团队当做表达倾泻对象,关键是大家一般还得给面子。慢慢的,leader的唐僧病越来越重,鸡汤、真理、人生哲学满天飞。

6 老好人

老好人当员工可以,当leader是不行的。对于一个同事的关怀,仅靠表面的好是不够的,当他错的时候,能够正确指出也是一个leader的职责。

上面这些都是人性使然,管理者可能都会范一些。如要应对,首先对自己和他人建立正确的认知、拥有良好的人品和素养、学会反思和照镜子、不断学习、在实战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然后,我认为一个产品团队的leader最好还是由一个经验丰富的产品人担任,要对公司的产品蓝图有所把握,帮助团队做好决策和工作统筹,包括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方能树立威信。

产品团队管理实战方法

在具体的产品团队管理经验上,我也根据实战总结了一套方法,简述十点,如下:

1 人岗匹配是核心

管理就是把对的人安排在对的位置上,方能发挥出每个人的最大能量,管理上问题缠身,最大问题就是人岗匹配没做好,产品经理是中枢岗位,选人不当影响甚大,看看如下情况是否存在:

负责这条产品线的PM沦落成打杂的,根本Hold不住团队

指挥的比干活的还多

BOSS做了大量产品工作,PM都是搬砖的

PM人员总是不够用

每个PM都忙的要死,还忙不过来

有的PM闲死,有的PM忙死

一个企业的产品线,前中后台若干模块,到底多少个产品经理以及什么级别的是合理的,我见过一个PM对3个技术人员,还忙的要命的,也见过1个PM对10个技术人员,还能应付得来的,更见过摸鱼的都是领导,实干派都是小兵的。

那该怎么破呢?需要不断重复3个步骤是否合理,经常观察和复盘,不断做出调整:

如何打造优秀产品团队之人岗匹配-杜继磊文章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新入职的人,包括leader都要经过如上一个流程下来,方能确认是胜任的。当然,错误的调整会适得其反,但不做调整,团队一成不变则没有生机,这需要不算循环、优化迭代的方式去做,至少要有这个意识和判断,并在恰当的阶段做出优化调整。这其中有一个诀窍,关键岗位人选正确,其他很多人岗问题会暴露出来。

2 招聘做得好,管理事半功倍

人没选对,后期你将用N倍的时间和精力等成本来弥补,选中一个超出预期的潜力人才,你将获得N倍的管理回报。在招聘工作上省时间,就是给自己的团队管理增成本。作为leader,特别不愿意老是看简历和面试,会尽可能的把这工作给HR,可惜的是HR并不能完全代替你选拔人才的作用。

纵观古代霸主,刘邦、刘备、曹 *** 、李世民、朱元璋等都是慧眼识才,能够在这些人还不牛X的时候招募到,这才叫本事。今天,在我们招募PM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看走眼的情况,为什么?我认为除了招聘者自身经验不足外,更重要的是招聘上不够用心,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够。作为产品团队的leader,当你要招聘1个重要PM时,我建议:

扩大一下候选范围,发能发现潜在黑马。

看100份以上简历,面试超过10个人。

尽可能判断候选人的人品、能力、潜力,而不是设几个难题,草草了事。

不要让表面履历打了你的眼。

千里马总是不易被发现的,需要修炼我们的慧眼。

最后,我强烈建议的,就是候选人的人品、价值观和对产品的热爱程度,对于大部分智商、情商正常的人来说,只要掌握了产品的核心基本技能,胜任一般的产品工作都不成问题,但他的人品、价值观和热情就成了能否做好工作的决定性因素。很可惜的是,只有企业的BOSS重视这一点,而大部分人不看中这些最重要的品质。

3 过程管理就是紧抓目标

人岗匹配工作和招聘工作如果都做的到位,则建设优秀的产品团队目标达成一半,然后就是要做好管理,目标/结果导向是前提,重视过程是关键。容易出问题的是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涉及到目标的合理拆分、安排合理、及时追踪、及时调整,阶段性目标是否达成,都是要通过过程的监控和调整来管理的。如此,我也给出一些建议:

目标的分解做到多方确认,至少上下级要确认

总目标拆分到子目标是统一完整的

坚持SMART目标管理原则

OKR值得引入,作为团队工作方式

4 责权分明,授权充分

这方面容易出现很多悖论,比如我们强调个人的事个人负责,就容易出现交叉的灰色地带没人管,我们强调利他精神,就容易出现大锅饭、浑水摸鱼、搭顺风车以及责任不清。那到底该怎么办。

如果你的团队遇事无人担当、容易扯皮,则说明责权界定不清晰。责权只对有责任心的人有效,无责任心的人只能通过流水线类量化工作来约束TA,对于PM来说,责任、权利要定义清楚,你做这个岗位,1、2、3、4、5要列出来,按此行事,两个人的责权可以交叉,不能重合,在任何一个事情上,一定有一个主要责任人,可以有次要责任人,但不能有两个完全一样的责任人。

如果你的团队大小事都请示领导,则说明授权不充分,授权过分容易失权,授权不足则团队不积极,在中国,发部分情况是授权不充分,leader总是喜欢说“你自己拿主意”、“要主动”,而做的过程中,又总是干涉,事事受牵制,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还会事事请教,累死领导,同时你的下属也长不大。

充分授权可以建立自下而上的管理体系,下属会更有主动性,当每个人都有驱动力的时候,团队就是N驱的车,翻山越岭不在话下,可如果团队每个人都在leader的带领或推动下前进,那就是老牛拉破车,不拉不动,不推不走。

5 赏罚分明

无论你做多少努力,赏罚分明做不好,功亏一篑。自由、公平、平等是原则问题,很多人伤心离职主要还是这方面问题。关于赏罚,我的建议如下:

a:公私分开

在赏罚的时候,公私关系一定分开,只要你一开始就坚持这个原则,那跟你有私交的人就不会为难你,一旦一开始你就违反原则,那很容易里外不是人,公私难协调。

b:有依据的公平

没有绝对的公平,怎么做都是主观的,最关键即便你自认为是公平的,其他人也未必信你,唯有的手段就是赏罚一定有充分依据。

c:注意非物质的奖罚

除了升值、加薪、降职、罚钱、记过、通报等奖罚手段外,平时开会、交流时的表扬、赞扬、指责等都是奖罚手段,善于利用更容易掌控团队士气和项目进展。

d:敢于对自己处罚

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如果一个管理者想赢得团队的尊重,必然要有所担当,其一便是敢于担当自己的过错和团队的过错,甚至有时候对得力干将要进行处罚时,适当的先自我处罚一下,更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 懂得法、理、情,善用价值观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企业的规章、制度是法,是不能冒犯的,管理者要懂得带头遵守,不少管理者爱提倡自己的个性化管理风格,公然带头违法公司和团队规则,那能管好团队才怪。规章、制度只是最基本的,当团队有人犯错,我们要从法、理、情3个方面进行处理,这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再去罚之以法。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处罚某人,对方不服,往往是依法办事,而忽略了你作为他的管理者、老师,亦有管理和教导之责。

经常会出现很多看似合理的矛盾,很多时候站在不同角度、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是非判断,如何界定责权和对错,则需要价值观来衡量,制度管不了的事,往往靠价值观,价值观指引着团队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是企业所有模糊问题的判断依据。然而,很多企业价值观是纸面上的,价值观是管理者管理企业的一大依据,如果一个企业每个管理者都能贯彻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管理风格,这是事半功倍的,这也能够避免,很多企业引入一两个牛人后,就出现分裂和矛盾的好办法。这方面,谷歌、阿里巴巴做的都非常棒,甩很多企业几条街,值得我们学习。

7 除了管,还要会理

很多leader忽略了管理的第二个字“理”,一旦当了领导,团队中有很多表象和假象,君子和小人很难分辨,同时产品工作错综复杂,经常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有些不从根本上解决迟早暴雷。所以,不要太自信自己的人品辨识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参与一线主要事情的梳理,尤其是当出了问题后,这些问题中往往隐藏着平时看不到的事实,通过必要的梳理这些重要的事情和问题,是管理者掌握实情的重要办法,但不要过渡管理了。

8 建立一套产品人成长体系

企业的员工收获的财富有2种,一种是工资等财富,第二种就是自我的成长;若想让PM们干得起劲、更有收获感,除了工作成就以外,就是建立一套PM成长体系,有以下措施:

建设PM专家计划,鼓励一些PM往相应的方向专研,成为专家

带动PM定期分享,体现学习成就感,学以致用加以鼓励和奖励

读书会、听书会、论道

建立方法论和案例库(公司内重大疑难产品问题、重要复盘会等)

引入外部优秀产品讲师进行内训

系统化的产品培训资料和课程

9 格局与胸怀

仅靠手段狠辣是很难管好以创造力和自主性为主的产品团队的,需要leader拥有大的格局和宽广的胸襟的。正如一位高人所说:“用师者昌,用徒者亡”,如果一个管理者招募不了或者培养不出比自己某方面更优秀的人才,那他是不合格的。而压着自己下属,死活担心他夺了自己功劳或者顶替自己的人,也很难会有更大成就。

10 干掉2种人

提升团队士气、战斗力和凝聚力,前面9条是正向劳动,唯有一个逆向劳动就是稳准狠的干掉下面2种人:

No1:这种人没有准确定义,但我发现在很多公司的产品团队里往往承担着核心的破坏力,最关键其特别擅长隐藏和表现,甚至往往能成为BOSS喜欢、下属也喜欢的人,其擅长摆弄是非以在不同的角色处取得好感和建立关系,其擅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其总能找到最轻松好做的事并且争得最大的人力利益(MVP),其善于鼓动员工离职和干仗,这种人实乃人才,往往能混的风生水起,但太过于自私和功利,缺乏原则和底线,他的丁点利益是以损害组织和他人更大的利益所得,其破坏力往往是最强的。

No2:充满负能量的滚刀肉,这种人在拉低团队士气方面充当着重要角色,这种人油盐不进、不怕批评、不怕处罚、得过且过、皮糙肉厚,无论你是多么的用心提拔还是狠心处罚,他顶多就是低下头,口服心不服的样子,这种人会听从安排、会做事,但不用心、做不好,恨铁不成钢又无可奈克。

话说,开人是管理者走向成熟的标志,有一定道理,精明的leader要学会辨人和开人。当你把上述两种人干掉,你发现团队士气、凝聚力、战斗力都提升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了。

最后,现在企业都说产品为王,但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产品英雄年代,能持续打造出优秀的产品需要一个优秀的产品团队,作为产品leader,帮助公司建设和培养一个优秀的产品团队,是最重要的工作,正如老子提倡的无为而治,我们通过有为的管理手段,把队伍带好,让队伍能够自主成长、自主运转,那么管理者就能相对轻松的管好团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668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