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推荐一下

目前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金融科技公司,可以推荐一下,第1张

1、平安财富理财管理有限公司

平安财富理财管理有限公司于2011年3月16日在自贸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张要辉,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投资管理,资产管理,商务信息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

2、苏宁金融

苏宁金融是中国金融O2O先行者。凭借苏宁线上线下海量的用户群体、特有的O2O零售模式和从采购到物流的全价值链经营模式,建立支付账户、投资理财、消费金融、企业贷款、商业保理、众筹、保险、预付卡等业务模块;

打造了苏宁易付宝、苏宁理财、任性付、供应链融资、电器延保等一系列知名产品,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多场景的金融服务体验。

3、蚂蚁金服

蚂蚁金服旗下有支付宝、余额宝、招财宝、蚂蚁聚宝、网商银行、蚂蚁花呗、芝麻信用等子业务板块。

4、宜信

宜信公司创建于2006年,总部位于北京,已经发展成为一家从事普惠金融和财富管理事业的金融科技企业 。在支付、网贷、众筹、机器人投顾、智能保险、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积极布局,通过业务孵化和产业投资参与全球金融科技创新。

5、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是京东数字科技集团旗下专注于金融科技服务的重要业务板块。它诞生于京东集团内部,2013年10月独立运营。

京东金融始终基于强大的数字科技能力,致力于为让消费者享受专业、安全的数字金融服务,旗下包含个人和企业两大服务体系。

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区块链在物联网和物流领域也可以天然结合。通过区块链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产和运送过程,并且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该领域被认为是区块链一个很有前景的应用方向。
Skuchain创建了基于区块链的新型供应链解决方案,实现商品流与资金流的同步,同时缓解假货问题。而伦敦的区块链初创企业Provenance为企业提供供应链溯源服务,通过在区块链上记录零售供应链上的全流程信息,实现产品材料、原料和产品的起源和历史等信息的检索和追踪,提升供应链上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德国一个初创公司Slockit做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锁,将锁连接到互联网,通过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对其进行控制。只需通过区块链网络向智能合约账户转账,即可打开智能锁。用在酒店里,客人就能很方便地开门了,这是真正的共享经济!
不仅仅在供应链管理,在金融领域、智能制造、文化娱乐、金融服务、医疗健康、IP版权,教育、共享经济、通讯、社会管理、慈善公益、社会就业,电子政务都可以有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互联网、IT都在涉足区块链行业,并着手研发或推出基础应用案例的一系列解决方案。在当前发展趋势中,将区块链技术融入智慧生活、物联网等领域,整合海量实体商业应用场景,进行区块链+实体行业项目,实现实体产业的实体化转型升级,是属于最具带代表性的区块链应用方向之一。

苏宁银行属于一家民营银行。
资料扩展:
苏宁银行于2017年6月成立,注册资本金共计40亿元,其中,主发起人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02024SZ)和日出东方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603366SH)分别持股30%和236%。
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苏宁银行从诞生伊始,便定位于O2O的FintechBank,就目前来说,做一家全国性的民营银行存在一些挑战,但是以江苏为大本营,深耕本地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目前,江苏苏宁银行拥有四大市场竞争优势:
其一,生态圈优势——股东实力雄厚,产业链庞大,苏宁体系内30多万供应商及其上下游商户以及6亿多消费者为苏宁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业务提供客户基础。
其二,渠道资源优势——银行网点+线上平台,为打造O2O业务模式提供条件。
其三,金融科技优势——拥有数据风控、物联网金融、区块链、金融AI和金融云五大实验室,已具备区块链、知识图谱、人脸识别、机器学习风控等自主核心技术。其中,区块链国内信用证平台上线,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身份核验,企业知识图谱平台上线并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产品风控,“幻识”反欺诈情报图谱系统和“极目”反欺诈模型上线并应用于打击线上营销活动中的欺诈,“智多星”社交网络分析系统上线并应用于防范消费金融中贷款中介套现等欺诈。
其四,综合服务优势——目前形成覆盖信贷、支付、理财、保险的综合服务体系。据网络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该行资产规模已超过600亿元,营收超过10亿元,经营效益良好。基于中短期视角研判,苏宁银行的产品收益应该还可以,相对市场平均水平更加靠谱。

互联网思维、数字化思维对于传统金融业务的影响正在逐步加深。金融 科技 被视为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利器”,不光改变着银行业的管理模式、业务形态,还在进一步引领银行业的变革。

近年来,银行纷纷设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则是这一背景下进行的。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已经有10家银行陆续成立了金融 科技 子公司。

“随着大中型银行相继涉足,银行金融 科技 子公司的数量会稳定下来,最多二十家左右。”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对“金融1号院”表示。

设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已成趋势

但难向中小银行渗透

如今的在金融 科技 赛道上,早已不局限于互联网巨头,各大银行早已开启“加速”模式,并先后设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

早在2015年,兴业银行首吃“螃蟹”,成立了其 科技 子公司——兴业数字金融服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兴业数金)。至2018年4月,建设银行打响了国有大行成立 科技 子公司的“第一q”,宣布成立建信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

据统计,进入2019年,银行布局金融 科技 子公司速度明显加快。北京银行成立北银金融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银 科技 );工商银行通过附属机构设立工银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银 科技 ”);中国银行通过附属机构设立中银金融 科技 有限公司(下称“中银金科”)。

据中国银行在港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中银金科主要业务方向是运用金融 科技 手段,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平台运营与技术咨询。中国银行表示,“设立中银金科是中行推动 科技 引领战略、打造数字化银行的重要举措之一。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金融 科技 创新,推进数字化转型。”

据苏宁金融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共10家银行陆续成立了金融 科技 子公司。

同时记者发现,已经创建的银行金融 科技 子公司有9家为银行全资控股,只有兴业银行对旗下兴业数金持股情况为51%。

“金融1号院”根据统计,梳理上述10家金融 科技 公司的战略和发展定位发现,各家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相似之处在于,业务方向大多遵循由内到外的轨迹,即以服务母公司及其集团子公司的数字化转型、提供 科技 支撑为主,之后逐渐扩展到服务同业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再进一步到中小企业、政府、产业互联网从业者等。

但横向比较,每个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的业务方向又不尽相同。比如,兴业数金其战略定位是为中小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提供金融行业云服务;北银 科技 定位则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金融 科技 应用的 科技 企业,输出 科技 创新产品和技术服务;工银 科技 则是定位于以金融 科技 为手段,聚焦行业客户,政务服务等金融场景建设等等。

“目前在大中型银行层面,设立金融 科技 子公司已经成为趋势,但这一趋势很难向中小银行渗透,从供需角色上看,中小银行更多地属于金融 科技 赋能的需求方,还没有能力成为输出方。”薛洪言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各家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不约而同的将 科技 输出作为未来业务支撑点之一,而这无疑是抢了互联网系金融 科技 公司的“饭碗”。

薛洪言对记者表示,“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主要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能否扛起银行自身 科技 转型的重担,以子公司的身份推动母行全面转型;二是能否打开外部市场,实现商业层面的可持续性。”

金融 科技 输出“蛋糕”面临“白热化”

随着银行系金融 科技 “跑马圈地”,金融 科技 输出的“蛋糕”似乎也将面临“白热化”。

如今成熟互联网金融 科技 公司技术输出情况,可以看到的直观数据是:

蚂蚁金服,旗下支付宝已经为数百万小微企业提供各类服务,包括支付,小额信贷和保险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并已超过200家银行,超过100家保险公司以及超过110家基金公司合作。

百度旗下度小满金融方面则是,已经将AI技术应用在智能获客、身份识别、大数据风控、智能投顾、智能客服等多个领域,并将这些AI能力全面开放已与500多家金融机构达成了合作。

京东数科则是通过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的业务模式,向金融机构广泛提供 科技 服务,帮助金融机构降低理财、信贷、资管等金融服务的成本。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服务800万线上线下小微企业、7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17000家创业创新公司、数十座城市的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

苏宁金融在金融 科技 输出上,则是服务金融机构超50家。

他强调,就现阶段来看,银行系金融 科技 子公司,在人才、机制、文化等方面仍然承袭银行现行做法,业务主要依赖母行资源倾斜,能否在严峻的市场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冲出一条路来,还有待观察。

“银行有着先天的资金及牌照优势,互联网金融 科技 公司则技术属性更为突出,两者各具优势。相信整个的市场足够大,双方也能够各取所长做到协调发展,而并非是竞争关系。”有业内人士表示。

来源: 金融1号院

关注同花顺 财经 微信公众号(ths518),获取更多 财经 资讯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在资管、P2P网贷等领域落定后,下一个即将收紧的对象将是——“规模互联网金融机构”,而且这个进程很快就会到来。 消金界注意到,近来央行前行长、财政部、央行现任官员密集表态。

强监管信号频传

11月17日,在第九届财新峰会上,央行前行长周小川表示,IT行业、互联网行业会出现“赢者通吃”的现象。但是他强调,这种现象“跟我们原本的目标是有所不同的”,对于Fintech,应该设计一种多渠道研发、相互竞争的体制,要保证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它的后果是可控的,不能放任不管了。

中财办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谈到金融创新问题时表示,技术能够推动金融创新发挥更多的潜能,但是也需要注意到金融创新“不确定性”的一面。

廖岷强调,过去几年,中国在金融创新上已经积累了一些风险隐患,现在需要时间去解决。
廖岷对新金融颇有研究,是监管层中比较熟悉金融科技的官员,在任上海银监局局长时,就表示,监管需要评估新金融业态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要加强监管的一致性,防止监管套利。

就在同一天,另外两位央行官员的表态则更为直接。

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表示,大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技术、信息、营销和规模方面具有多重的优势,与传统银行直接形成竞争。

但她强调,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却不用像银行那样,向监管当局披露有关业务信息,也不用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这种不对等的监管要求产生了监管套利。

朱隽更指出,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一般实行混业经营,个别公司已经具备控股集团特征,增加了跨风险、跨市场、跨领域传播的可能性。如果这些企业长期游离在监管之外,也不受金融安全网保护,一旦出现问题,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认为,大金融科技公司的渗透与竞争,可能会侵蚀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增加金融稳定的风险。

徐忠强调,这种风险,加上网络的放大效应,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可能造成更高程度的市场集中,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他建议,对大型技术公司的金融业务,监管应实时介入,避免相关风险从小到不值得关注,演变到大而不能忽视,甚至大而不能倒。

监管层甚至聚焦到了具体某一互联网产品。

金融稳定局局长周学东明确表示过,“从规模和影响力来看, 支付宝 已经成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非银行支付机构。”

监管层面的这些态度表明,对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认识与监管,已经形成高度共识,这预示着监管思路或已成熟。

此前,央行在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关于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会尽快公布。
而据财新报道,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两家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有可能被列入20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大名单。备受市场关注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称《办法》)明年上半年也有望出台。

在互联网金融大潮中,金融科技领域的巨无霸们,狂飙突进式地发展即将结束。

被央行点名的“互联网金控”公司

11月2日,央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以下称《报告》),透过《报告》可以看出,“防范系统性风险”仍然是现在金融监管的主旋律,而在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互联网金融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在报告发布的吹风会上,央行正式披露了5家金控试点公司:招商局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金控。

5家金控试点公司中,就包括两家互联网金控集团:蚂蚁金融和苏宁集团。

《报告》中还提到,互联网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取得优势地位后,逐步向金融业拓展,获取多个金融牌照并建立综合化金融平台,并列举了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 京东 四家企业。

按照惯例,如果拥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实质控制权,就可以称为金融控股公司。

央行《报告》中提到的阿里巴巴、腾讯、苏宁云商、京东都是具有多张金融牌照的互联网金融控股公司。

阿里巴巴持股的金融机构包括网商银行、天弘基金、云锋金融、众安在线、支付宝、蚂蚁小贷、蚂蚁商城小贷等,拥有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银行等牌照。

腾讯作为大股东的金融机构包括前海 微众银行 、富途证券、好买基金、财付通和财付通小贷等。拥有银行、第三方支付、小贷、保险、基金等牌照。

苏宁云商在金融领域,则持有苏宁银行、苏宁消费金融、易付宝、苏宁 征信 、苏宁商业保理、重庆苏宁小贷、南京苏宁基金销售、苏宁保险销售等股权。苏宁金融集齐了银行、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小贷、基金、保险等核心金融牌照。

京东虽被点名,但目前只有第三方支付、小贷、基金销售、保险牌照,含金量高的银行、基金都没有。

除了被央行点名的这几家企业,百度、美团、小米、网易、新浪、奇虎360、携程等互联网巨头,均已涉足金融业务。

互联网平台业务的“泛金融化”,实质上已冲击了原有的金融监管体系。

但“不是阿猫阿狗都可以做金融”,在P2P网贷暴雷潮后,传统金融人士在公开场合感叹一些平台藐视风险的下场。

监管逻辑与思路

央行在《报告》中,系统地提出了对金控集团的监管逻辑和思路。监管层的底线仍然是“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报告》种列举了金融控股公司存在的七大问题:盲目介入金融业、虚假出资、集团运作、隐匿架构、逃避监管、关联交易、急剧扩张。

并指出,金融控股集团已经成为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具有急性病特征的问题,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明确,存在监管盲点,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还在加速积累和显现。

下一步,将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全面、持续、穿透监管,建立统筹监管机制,并赋予监管主体有效的监管手段。

这些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市场准入监管,加强资本充足率监管,设置资产负债率要求,严格股权结构管理,明晰公司治理结构,增强集团整体风险管控,强化关联交易监管等。

《报告》中提到的问题,不仅是传统金控集团的问题,现有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也面临着挑战。

一位大型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向消金界表示,互联网公司以后拿金融牌照会更难了。

不过,于监管层而言,监管蚂蚁金服、腾讯金融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并没有现成的国际经验可以借鉴。
周学东在吹风会上表示,因为金控集团类型很多,要通过选取不同类型的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将来制定出来的监管办法才能更有 *** 作性,既适用于传统金控,也适用新金控。

对于已经成为互联网金控的互金企业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监管提出的7大监管原则,以及即将出台的《办法》。

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监管的收紧,最先感受到的还是互联网金融巨头们。

无论是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升级品牌为“京东数科”),都在不停的强调自己是“科技公司”,但是强调自己的“技术”属性,并改变不了他们已经具有的“金融”属性:控股多家金融机构,具有多张金融牌照。

这些机构纳入金融监管已经板上钉钉,未来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会不会拆分也未可知。

在完成最新一轮140亿美元的融资后,蚂蚁金服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合约1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要知道, 招商银行 (600036SH)目前市值仅为7100亿人民币。中国银行(601988SH)市值也在1万亿上下。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有关金控集团新规的出台,有可能影响蚂蚁金服等平台的估值。外资可能会担心将这些平台纳入监管后,行政会有所干预。

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消金界,如果将大的互联网金控集团也纳入到监管体系当中,那么它们就会像银行那样,在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有更严格的规定,合规成本肯定会比现在更高了。

不过,蚂蚁金服们希望监管区别对待。

一位内部人士曾对媒体表示,建议对他们的监管与对传统金控集团的监管区分开来,不建议给他们增加过高的资本金成本,限制其发展规模。

但是从前面监管层的表态来看,监管就是担心蚂蚁金服这样的金控集团规模过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从近期监管密集发声看,互联网金控的监管 “不会是挠痒痒”,但具体答案还要等《办法》颁布才能揭晓,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金控监管套利的时代结束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723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