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G到5G手机的演进来解释每个时代的关键应用

从1G到5G手机的演进来解释每个时代的关键应用,第1张

人人都已经知道并期待5G时代的来临,电视台上的老师不停喊叫5G概念股快买快发大财,但一般人除了知道5G速度很快,但实务上连5G手机都买不到,也不明了5G时代来临改变我们的应用是什么,这次讨喜透过1G发展到5G的演进,每个世代的代表通讯产品以及杀手应用是什么,温故知新告诉我们到底什么是5G:

0G网路时代:大众等待军方专用网路普及(MotorolaSCR-300)

最早是2个人彼此用无线电讲话。如果中间有阻隔,就会透过一个大铁塔(基地台)接受再传输,后来技术让基地台间可以彼此传输讯号,突破距离的限制。

所以最早的行动电话,就是可以带着走的无线电,一开始是1941年Motorola发展出的SCR-300,用在军队的通讯上。采用FM的频道传输声音,但缺点是容易被窃听,而且有距离的限制。太远就收不到讯号。

0G网路重点: 无线电可用点对点连接无线电塔可作为讯号转接点早期只能短距离传输 1G网路时代:可炫耀可砸人的黑金刚时代

技术逐渐进步,首先发展出「蜂巢式」的架构,让不同地区的人可以透过基地台间的通讯彼此连接。由此在1980年代,诞生了第一代商用的行动电话,也就是黑金刚。可是此时的通话品质差、同时能连线的数量(黑金刚)少,讯号不稳、保密性低,于是人们开始研发新的行动通讯技术。

此时的通话品质差、同时能连线的数量(黑金刚)少,讯号不稳、保密性低,于是人们开始研发新的行动通讯技术。

1G网路重点: 蜂巢式基地台架构通话品质差保密性低不同地区的人可以透过基地台互相通讯 2G网路:GSM时代来临传简讯了(Nokia8810)

1982年起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成立「GSM」负责研究通讯的标准,透过数位的方式强化「蜂巢式网络」架构,更容易延伸和扩充,包含室内都可以通。还可以国际漫游。

大家熟悉的SIM卡也跟随的GSM标准诞生,可让使用者透过换装SIM卡的方式换装置,,更可以储存个人资料和发送文字简讯。手机霸权Nokia也在GSM时代诞生,知名的骇客任务香蕉机Nokia8810以及国民机Nokia3310都是站得住手机历史脚步的机种。

2GGSM网路重点: 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成立GSM负责研究通讯标准强化蜂巢式网路架构利用SIM卡快速更换装置GSM成功导致Nokia等品牌崛起 3G网路:手机成为小型电脑的第一步收到长辈图了(iPhone3G)

GSM是把1条路分为8条,CDMA则是在1条路上创造平行宇宙。透过加密的方式,让1条路上同时有很多用户可以连线,但彼此都不知道彼此存在。这创造乘载量是GSM的10倍以上,并且速度是3倍到9倍。

苹果的iPhone一推出来就震撼了全球,原来所谓的小型电脑是如此的好用,但实际直到3G时代来临,iPhone3G让iPhone可以随意使用各种可连网的应用程式,因为在手机上使用Email的便利已经让黑莓机展现出来了,史上最强的通讯软体WhatsAPP也因此诞生,但台湾这边影响所有人的将是兔兔和熊大的贴图,以及让所有年轻人必之唯恐不及的长辈图。

3GCDMA网路重点: GSM标准席卷全球高通领导CDMA标准CDMA乘载量是GSM的10倍以上1989年CDMA正式商用化2008年iPhone出现3G用户暴增 4G网路:看网飞看直播看到爽(GooglePixel3)

由欧、日、韩产业巨头一起组成的协会3GPP,提出以OFDM为基础的长期演进技术(LTE)。一方面要更多连线数,更快的速度,更长的通信距离,而且可以和3G通道共存,这可以说是2G至4G的技术的总集合。手机晶片大厂高通也在2009年推出3G/LTE都支援的处理器晶片,当年在芬兰也就开始支援LTE网路。

其实在3G迈向4G时期,除了3Gpp组织推出LTE标准,Intel也推出了WiMax标准,当时台湾 和电子厂商都选择了Intel阵营,开发了许多WiMax标准的基地台设备,最后都纷纷宣告失败。但一直到现在Intel仍然不放弃进入通讯市场的可能性,也跟华硕等厂商合力开发Intel的手机处理器,以及装载在手机上的通讯晶片。

有了4GLTE网路,让智慧型手机一举成为史上最强的个人行动电脑,以前无法实现的个人影音直播、玩超精致的手游和可以随叫随到的Uber叫车,都是因为4GLTE和智慧型手机的结合,展开了最强的行动网际网路、人人滑手机黏在手机上的可怕时代。

由WiMax和LTE标准争夺谁才是4G的标准就可以知道,其实4G标准是一个进行式,后来LTE也进化成LTE-A,又可以透过三频聚合的方式然讯号资料传输更快,随着5G时代的即将来临,4G标准的进步才告一落幕。

4GLTE重点: 老 3GGP制定标准从2G到现在的技术集大成台湾押宝Intel选择WiMax大失利创造出行动网际网路+智慧型手机的大时代 5G网路:万物联网时代来临

当4G开始商业化时,这时候IoT与工业40等概念也出来。这时大家期待一个能更多元串接的电信基础建设。于是2015年起5G的规格慢慢被制订出来。「5G」的想像是一个什么都能连线在一起的世界,透过更快的速度,更多的连线装置与更即时的反应,让更多应用变可能。

要实现5G,需要更多的基地台,也需要更换设备。而各界预计在2021年前会出现商用的5G服务,让更多应用产生。5G的价值是把行动通讯从通话、行动上网进化到整合物联网、无所不在的网路的融合网路架构。

以智慧城市交通做例子,未来每辆车、红绿灯、公车站牌将都可以联网,彼此都可以连网沟通,那就带来一个很有可能的想像力,不是人 *** 作车子,而是车子自动驾驶,更不容易出现车祸,甚至个人手动驾驶可能将是再不允许。

5G重点: 2015年制定的规范各类型装置皆可上网还能互连2021年前出现5G商转通话、上网、物联网应用互相融合

5G将实现更高水准的性能和效率,提供高达数Gbps的峰值速率、超低延迟、巨大容量以及更加统一的使用者体验,你想知道5g还会带来什么改变吗?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有四大发展趋势,具体分析如下:
1 预测行为变化:人工智能工具和平台已经在帮助企业了解客户适应新现实的方式。此前在商业和关系培养方面对数字渠道的采用滞后的机构逐渐认识到这种局面的紧迫性,并在迅速掌握行为分析和个性化等概念。
2更智能的大数据分析:通过发展我们的能力来把机器学习解决问题技术应用到这些庞大 。我们将更容易发现疫情,跟踪密切接触者,实现更准确的诊断,并通过预测病毒未来可能演化的方式,开发更有效和持久的疫苗接种。
3自动检测和预防:面部识别比较有争议的一点是,它把重点放在识别个体、而非人群中的模式,因此警方利用这项技术来发现逃避封锁和隔离的人,并追踪人群中出现症状的个体活动。
4把下一次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人工智能研究将在未来18个月取得进一步突破,从而提高我们发现和应对病毒暴发危险的能力。
想了解更多有关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的详情,推荐咨询达内教育。达内教育是引领行业的职业教育公司,致力于面向IT互联网行业,培养软件开发工程师、系统管理员、UI设计师、网络营销工程师、会计等职场人才,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实战讲师对实战经验倾囊相授,部分讲师曾就职于IBM、微软、Oracle-Sun、华为、亚信等企业,其教研团队更是有独家26大课程体系,助力学生系统化学习,同时还与各大高校进行合作,助力学生职业方向的发展。感兴趣的话点击此处,免费学习一下

未来5g带给我们的好处,自然是不用多说,首先就是移动网络方面会方便许多,5g的网速是现在4g的网速几十倍,所以当你用手机去下载一个应用的时候,可能还没等你缓过来,这个应用已经正在安装了。所以网速的快可以给我们省去大量的时间用来做其他的事情。

其次就是5g相比较4g来说他还有低延迟。现在的司机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一些延迟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5g的出现就可以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数据可以看的出来,5g的延迟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通过5g,我们也可以远程驾驶汽车。在低延迟高网速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再加开车的这样的一个情况。还有就是5g的低颜值也可以让医生实行远程手术。通过5g网络远程 *** 控机械手臂对患者进行手术。有时候可能权威的医生在另一个城市,但是却可以通过5g的技术对。其他城市的病人实行手术,这样位置提高了,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再一个就是5g网络,可以使人们更加有效的通话,相比较4g网络的视频通话有时候还会出现卡顿,但是5g的出现将会改变这一情况。让你不再为网速的不稳定性而苦恼。5g的高网速低延迟更稳定。可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进一步的提高。

所以总结来说5g在未来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无论是它的高网速还是低颜值或者说更加稳定的。网速这些都是对我们生活有着很大的裨益的。远程手术远程开车。远程指挥远程办公这些通过5g都是离我们越来越近。

AR与VR这些新领域的技术依赖于5G技术,一定会有突破性的发展,我们日常的购物消费场景,通过这些应用,不用到现场也能真实的购物体验,颠覆了我们现有的购物消费理念。还有就是5G的低时延的特性,自动驾驶技术也将会有大的突破,因为反应时间更快了,相对于事故的判断也会更快,安全性会大大提高。还有物联网、大数据,更需要依赖于更快跟稳定的网络传输,到那时,也许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家电都可以实现智能化了,通过手机就可以随心所欲的 *** 作。当然了,随着5G的到来,肯定还会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事物出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70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 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