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还是复杂,物联网该如何发展

简单还是复杂,物联网该如何发展,第1张

数百亿的物联网设备是采用简单廉价的采集设备还是功能复杂的采集设备,这在很久以前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关注物联网的人不难从各大研究报告中看到过物联网的连接量将会达到数百亿的级别甚至更高,从目前的发展速度看来似乎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数字。很多人也沉浸在数百亿的大连接的美好愿景中,期待一种全新的智能生活,挖掘一个庞大的商业市场。但是,这也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这些庞大的物联网设备是需要简单化还是复杂化。

物联网越简单越好吗?

数百亿的物联网设备是采用简单廉价的采集设备还是功能复杂的采集设备,这在很久以前就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很多人曾设想,物联网所追求的万物互联需要将各式各样终端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即可,这种愿景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的种类多,涵盖范围广,但是功能比较简单与基础,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物联网需要有大量的廉价传感设备去进行覆盖。

但是,物联网仅仅是如此的简单吗?

物联网最核心的价值点是数据,我们从数据这个维度进行分析,数据最大的价值有两点:一个是有效数据、另一个是能够相互连接的大数据。

有效数据才是物联网数据的真正价值点所在,而不同种类的数据能否互联互通对于后续的大数据服务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些精细化的数据需要的是功能丰富、性能优越的传感设备,而不是简单的廉价设备所能够解决的。

多模集成越来越受欢迎

市场实践是验证理论的唯一标准,这两年走高性能路线的企业越来越多,就以物联网的关键终端——模组产品来说,应对物联网的市场,多模产品越来越多。

最近,一则新闻吸引了笔者的眼球。

村田制作所(Murata)近日宣布在其Type ABZ LoRaWAN模组上实现了Sigfox协议栈和LoRa协议栈的并存,通过这一特征,村田制作所将其Type ABZ模组扩展至在单一硬件平台上提供全球LoRa和Sigfox的能力。这一模组让用户可以根据位置、服务需求和成本来自由决定采用哪种网络技术。

这种双模模组产品正在打破物联网设备月简单越好的思路。当然,这种双模甚至多模的产品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就以这两年火的发紫的LPWAN技术来说,高通对于LPWAN产品的战略一直是走多模的路线,其LPWAN产品不仅集成了NB-IOT与eMTC这两种不同的LPWAN技术,也将目前成熟GPRS集成去,通过这种做加法的方式来将产品覆盖到更多的应用领域。

事实上,从目前的产业现状来看,多模模组的受欢迎程度更高于NB单模模组,据了解,移远通信、中兴物联、有方科技、美格智能、龙尚科技、骐俊物联等众多国内主流模组厂商均发布了自己的多模模组产品。

不止高通,其他的LPWAN芯片厂商也更倾向于做加法。锐迪科、Sequans、Intel、Altair等芯片厂商也都发布了LTE-M/NB-IoT多模甚至三模芯片。

这些芯片与模组厂商的做法就是对多模方向最大的肯定。

为什么物联网产品会越来越追求复杂化

产品应该追求简单化还是复杂化,都是由市场所决定的,目前的单模产品不够吃香或许是企业将物联网的需求想的过于简单,单模产品只能满足比较单一的需求,事实上,在复杂的物联网应用环境中这些还远远不够。

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单模与多模的优劣势。

单模简单化:成本低、功能单一、数量大、但是每个单一的节点意义不大,比如说要监测森林防火不可能在每棵树上安装节点,要监测土壤的温湿度也不可能每个平米就会安装一个监测装备。对于用户而言,虽然每个节点的成本不高,但是加起来也会增加硬件成本,还有运营成本。

多模复杂化:单价成本肯定会偏高,但是对功能与性能有保障,比如说功能集成化、通讯方式多样化,每个节点所带来的收益也高。尤其是适用于产品用户分布的区域跨度大,会面临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网路覆盖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的应用场景。

不只是通讯模块,标准化的互通互联也是一个问题,协议标准的多样化势必会造成信息孤岛的问题。

就比如我们现在每个人所使用的手机,就是集成了各式各样的协议标准,所以我们每个人使用起来会觉得很方便,而其他的智能产品也可以借鉴。很多人也在探索解决智能设备互联互通这个问题,但是收效甚微,因此智能手机的这种大集成模式便值得借鉴。

当然,这么做的问题也很明显,那就是成本太高,但是,如果采用通讯云端化,通讯协议的选择进行云端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也需要多模的场景,比如说定位功能的实现就需要LPWAN+蓝牙、物流行业需要LPWAN+RFID等等。

诚然,LPWAN是一项新技术,它的出现让我们觉得很多应用场景有了新的突破,但是绝不会因为LPWAN的出现而忽视了其他种类的通信技术,未来碎片化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肯定是需要LPWAN+各种其他的通信技术相互结合的,因此,未来多模化的产品会越来越多。

LPWAN更多的是管道与渠道,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去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目前的蜂窝网络也开始走这个趋势,比如说高通的NB-IOT/eMTC/GPRS多模产品,以及现在共享单车应用广泛的2G+GNSS。当然,其实这块对于非运营商的网络机会更大,因为非运营商的网络组网的形式本来就灵活多变,对于具体的应用场景能够给出更为个性化的方案,因此,多模复杂化将是越来越流行的趋势。

深圳国际智能建筑电气&智能家居博览会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通过终端设备直接接入。为云物联网平台支持终端设备直接接入,也可以通过工业网关或者家庭网关接入,支持多网络接入、原生MQTT协议接入、SDK接入,解决设备接入复杂多样化和碎片化难题,实现设备的快速接入。

物联网 *** 作系统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OT(Internet Of Things)。由此,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不同在于,互联网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而物联网则进一步扩展,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共享。物联网大致可分为终端应用层、网络层(进一步分为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设备管理层、后台应用层等四个层次。其中最能体现物联网特征的,就是物联网的终端应用层。终端应用层由各种各样的传感器、协议转换网关、通信网关、智能终端、刷卡机(POS机)、智能卡等终端设备组成。这些终端大部分都是具备计算能力的微型计算机。物联网 *** 作系统,就是运行在这些终端上,对终端进行控制和管理,并提供统一编程接口的 *** 作系统软件。
与传统的个人计算机或个人智能终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的 *** 作系统不同,物联网 *** 作系统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物联网应用而存在的,运行物联网 *** 作系统的终端设备,能够与物联网的其它层次结合的更加紧密,数据共享更加顺畅,能够大大提升物联网的生产效率。
系统作用
除具备传统 *** 作系统的设备资源管理功能外,物联网 *** 作系统还具备下列功能:
屏蔽物联网碎片化的特征,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所谓碎片化,指的是硬件设备配置多种多样,不同的应用领域差异很大。从小到只有几K内存的低端单片机,到有数百M内存的高端智能设备。传统的 *** 作系统无法适应这种“广谱”的硬件环境,而如果采用多个 *** 作系统(比如低端配置,采用嵌入式 *** 作系统,高端配置设备,采用Linux等通用 *** 作系统),则由于架构的差异,无法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和编程环境。正是这种“碎片化”的特征,牵制了物联网的发展和壮大。物联网 *** 作系统则充分考虑这些碎片化的硬件需求,通过合理的架构设计,使得 *** 作系统本身具备很强的伸缩性,很容易的应用到这些硬件上。同时,通过统一的抽象和建模,对不同的底层硬件和功能部件进行抽象,抽象出一个一个的“通用模型”,对上层提供统一的编程接口,屏蔽物理硬件的差异。这样达到的一种效果就是, 同一个APP,可以运行在多种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只要这些硬件平台运行物联网 *** 作系统即可。这与智能手机的效果是一样的,同一款APP,比如微信,既可以运行在一个厂商的低端智能手机上,又可以运行在硬件配置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厂商的高端手机上,只要这些手机都安装了Android *** 作系统。显然,这样一种独立于硬件的能力,是支撑物联网良好生态环境形成的基础。
物联网生态环境培育:拉通物联网产业的上下游,培育物联网硬件开发、物联网系统软件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业务运营、网络运营、物联网数据挖掘等分离的商业生态环境,为物联网的大发展建立基础。类似于智能终端 *** 作系统(iOS、Andriod等)对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培育作用;
降低物联网应用开发的成本和时间:物联网 *** 作系统是一个公共的业务开发平台,具备丰富完备的物联网基础功能组件和应用开发环境,可大大降低物联网应用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提升数据共享能力:统一的物联网 *** 作系统具备一致的数据存储和数据访问方式,为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了可能。物联网 *** 作系统可打破行业壁垒,增强不同行业之间的数据共享能力,甚至可以提供“行业服务之上”的服务,比如数据挖掘等;
为物联网统一管理奠定基础:采用统一的远程控制和远程管理接口,即使行业应用不同,也可采用相同的管理软件对物联网进行统一管理,大大提升物联网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甚至可以做到整个物联网的统一管理和维护。
体系架构
一般来说,物联网 *** 作系统由内核、通信支持(WiFi/蓝牙、2/3/4G等通信支持、NFC、RS232/PLC支持等)、外围组件(文件系统、GUI、Java虚拟机、XML文件解析器等)、集成开发环境等组成,基于此,可衍生出一系列面向行业的特定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90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 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