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物流发展要点

冷链物流发展要点,第1张

冷链物流发展要点

目前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以及欧洲一些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冷链物流发展。如加拿大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其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同时建立了多种运输方式共同发展的综合冷链物流体系,形成了与国家经济发展协调的冷链物流网络。

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质量

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环节 *** 作不当都有可能出现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发达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制定有国家或行业标准,并有专门机构管理。对涉及到冷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每一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对标签、容器和包装等有关标准以及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允许含量进行规定。由于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冷链物流体系的运作管理,国外冷链物流处于国家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另外,通过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冷产品市场准入,保证冷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直到最后消费环节的质量。

先进设施设备和技术的应用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先进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冷链物流的整体水平。第一,在原材料提供环节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或 *** 作规范,保证冷链物流起点的质量与安全。第二,使用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第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对冷链物流实施全程温度控制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对各种货物进行跟踪、对冷藏车的使用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将全国冷链物流的供求网络联结起来,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行业飞速发展。第一,国家鼓励大型零售企业自建冷产品配送中心,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研究与新技术推广,并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国家也不断推出绿色食品认证、“菜篮子工程”等各项质量标准和政策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第二,国家出台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并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初步建成相对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冷藏运输率都要大幅提高,同时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将大幅降低。还提出了冷库建设工程、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等八项重点建设工程。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设备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中。第三,目前,有关冷链物流标准的制定工作将逐步展开,全国范围内的冷链物流标准也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果类、肉类、禽类、速冻食品、冷饮等需求逐年增加,冷链物流决定了生鲜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冷链物流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

结合实际,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发展我国冷链物流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强化政府支持,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要建立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首先建设一个规范的冷链物流市场,保证良性竞争。同时要加强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整体规划与协调。政府需要加大冷链设施设备及信息化方面的支持。制定好行业整体规划行业规范,发挥行业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如通过优惠补贴等鼓励措施,把企业与政府联合起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从而进一步健全冷链物流市场。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先进的冷链技术

政府需要加大对冷链物流方面的投入,如建立先进的自动化冷藏库,建设冷链运输网络,加快冷链物流发展。通过RFID技术、GP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及温度传感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满足不同冷产品的不同保湿要求。储藏方面,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系统,及时掌握冷产品的库存情况,按时提货和补货,提高低温物流的作业效率与管理水平。

加速第三方冷链物流的发展,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

由于冷链物流对基础设施、技术和 *** 作要求都很高,成了企业物流的薄弱环节。由于高成本压力和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冷产品供应商愿意选择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体现规模化和专业化优势,降低冷链物流成本,引导更多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冷链物流的潜力,发展冷链运输一体化服务体系。

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化建设,完善监管机制

国家相关部门要制定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如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如冷运食品卫生安全标准、冷库环境温度、冷链能耗与效率标准、冷藏运输温度控制标准、商品包装标准等。

加强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

冷链物流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快专业人才建设:第一,鼓励开设冷链物流专业。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鼓励有资源的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开办和设置冷链物流专业和课程。第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通过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加大冷链物流相关课程的学习。第三,鼓励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冷链物流人才。要把冷链物流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满足冷藏物流供应链管理和 *** 作人员严重缺乏的社会需求。

;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尽早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冷链物流的要求比较高,相应的管理和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比普通的常温物流要大。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冷链物流的原材料采购、产品储存、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对整个过程实施智能化监控。
产品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很少采取预冷措施,对 *** 作的规范
冷藏车厢
性要求不高。在生产过程依照生产厂商的规定进行 *** 作, *** 作过程的透明度不高,不能确定是具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更不能确定相应的当事人。物联网的采用,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在采购原材料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电子标记编码,建立数据库,通过电子标签,能够对产品在整个生产加工的过程进行连续的监控,包括当前的温度、湿度以及相应的 *** 作人员,全部录入数据库的数据,很容易就清楚了是哪些因素造成的问题。能够立刻进行改善,也能够确定事故的责任归属。

一般来说食品冷链(Food cold chain)是指易腐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直到消费者手中,其各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目前,食品冷链是我国冷链物流的大头,行业占比达90%。依据《冷冻食品术语与分类》(QB/T 5284-2018),冷链是为保持食品品质,从加工、贮藏、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始终处于所规定的低温状态的物流过程。2020年10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2021年3月11日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冷链物流卫生规范》(GB 31605-2020),这是首个食品冷链物流强制性国家标准。其中,食品冷链物流是指以温度控制为主要手段,使食品从出厂后到销售前始终处于所需温湿度范围内的物流工程。因为冷链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交接需要,温度会有起伏波动,所以需要统一 *** 作规范,对各环节进行温度控制。
冷冻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18℃以下,运输过程温度的回升限度为-15℃,并要求尽快降至-18℃。冷藏车装载货物前,车厢内温度应预冷到-10℃以下。冷冻食品温度超过-12℃,拒收。冷冻陈列柜上货后要保持-15℃以下,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2℃。
冷藏食品冷链名义基准温度为4℃以下,冻结点以上。运输、商品交接、食品品温回升温度限度均为7℃(个别果蔬除外)。冷藏陈列柜短时间温度回升不得高于10℃。冷藏陈列柜外部空气温度不超过24℃和55%RH。冷冻与冷藏食品预包装环境温度以实际情况15℃以下为宜。
冷链食品运输环节所用车辆须配备温湿度记录仪来记录环境温控,用于存放冷链食品的冷库同样需要建立详细的温湿度信息记录。温湿度监测记录包括环境温湿度和产品温湿度,产品溯源时可以通过查验环境温湿度和产品温度来进行追溯。其中,温湿度记录仪是实现温湿度监控的方式之一,也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食品冷链追溯中重要的一环。
GPRS温湿度记录仪是指通过GPRS作为通讯媒介的记录仪,记录仪是将一个或多个变量随时间或另一变量变化的过程转换为可识别和读取的信号的仪器。属于温湿度记录仪的一种。它能保存所记录的信号变化以便分析处理。记录仪的最大特点是能自动记录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多路信号的慢变化过程和瞬态电平变化过程。
可通过一张手机卡实现数据远传功能,当在途径信号差的地区无法实时上传时,可自身记录并存储数据,待到信号恢复,可自动续传至监控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拼接,并能和地图绑定,进行行车轨迹的记录。

存在的问题:如今,中国冷链行业在政策的支持下正在大跨步的前进,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很多行业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和世界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市场、企业的高速扩展,制约行业发展的五大问题始终有待解决。
1、冷链体系尚未建成目前,中国大约85%的肉类、77%的水产品、95%的蔬菜水果基本上是常温运输销售,每年仅果品腐烂近1200万吨,蔬菜腐烂13亿吨,经济损失严重。就发达国家而言,加拿大已经形成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蔬菜物流损耗仅为5%。目前,中国的冷链体系的建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冷链设施相对落后近年中国冷链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增长,但相对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冷库及冷藏车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仍旧偏低,部分基础设施陈旧且分布不均,亟待升级改造。
从运输情况看,受中国铁路资源等因素限制,铁路冷藏运输与公路冷藏运输难以协同,严重影响冷藏运输效率。
3、冷链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目前,中国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的基本状况是以食品生产企业为母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独立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存并进。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占20%左右,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行业竞争力。
4、冷链系统标准化有待完善据不完全统计,分布在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冷链物流标准已达近200项,
而冷链物流行业涉及的各个产业技术组织、科研机构,则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行业中,这样就造成相互之间难以交流和配合,不能形成统一的规划。
5、信息化水平低下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其硬件水平和货物运作要求较普通货物具有较强的刚性要求,中国整体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而冷链运输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运营人员大多数是从普通物流转变而来,不仅对产品特性不熟悉,而且对于冷链物流的运营要求掌握程度更低。因此,冷链物流应急预案能力亟待提高。

互联网+冷链物流就是把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现代技术(包括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到冷链物流行业的过程,促进冷链物流的转型升级。 基于互联网+的理念,货主企业可以采用云计算的方式搭建社区型供应链协同平台,将上下游交易的信息、货物移动的信息聚集到云平台上,信息在线化,数据沉淀到云平台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供应链网络和资源进行优化和规划,通过协同,提升计划和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冷链物流前景:随着经济的发复展,人民生活水平制的日益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不断高度重视。
第一要看货源是否充足,货源充足等候时间短,效率就高。
第二看车况如何,车况好出勤率高,发动机性能好,车速快,效率也高。
第三看保温性能,保温好,制冷机工作时间短,油耗省,制冷机寿命长。
第四看空车自重,自重轻,载重多,运费高,过路费省。

目前南方冷链物流市场几乎全部由公路运输垄断,许多长距离、高附加值的水果、蔬菜公路运输量也很大。果品、蔬菜等易腐货物运输约3/4被公路挤占,短途运输几乎全部被公路包揽。冷藏车前景可见广阔。

扩展资料:

冷藏车是指用来维持冷冻或保鲜的货物温度的封闭式厢式运输车,冷藏车是装有制冷机组的制冷装置和聚氨酯隔热厢的冷藏专用运输汽车,冷藏车可以按生产厂家、底盘承载能力、车厢型式来分类。

冷藏车常用于运输冷冻食品(冷冻车),奶制品(奶品运输车)、蔬菜水果(鲜货运输车)、疫苗药品(疫苗运输车)等。

在体系建设上,规划具体对生产、加工、仓储运输、贸易环节提出要求。

一是在生产环节 ,强调要对接畜禽主产区与主销区冷链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主要集中强调冷链设施建设包括鼓励宰企业建设标准化预冷和低温分割加工车间、配套冷库等设施。在肉类加工环节,提出集中规模化屠宰,重点在预冷排酸、低温分割、保鲜包装等加工环节强调加强全程温控与保障监管追溯。

二是在肉类仓储运输环节 ,支持肉类公共冷库改扩建、智慧化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专业冷藏车等设备的使用。强调冷链储运链条不断链,全程冷链保障并做到温度监控。其中较为新颖的提出了发展“牧场+超市”、“养殖基地+肉制品精深加工+超市”等新模式,以此减少中间环节,进一步减少冷链流通损耗。以此促进冷链物流产业上下游融合。

三是在贸易环节 ,鼓励冷鲜肉生产、流通企业对接农贸市场、连锁超市、社区生鲜店铺、生鲜电商等流通渠道,拓展直营零售网点,健全冷鲜肉生产、流通和配送体系的内容。以此提升冷鲜肉消费占比方面。

未来,冷链物流企业可在已有业务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做到全链条发展,对构建肉类冷链物流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安阳天韵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创立于2019年,是一家以生猪屠宰为主导,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食品制造、冷链物流、零售终端等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年屠宰生猪50万头,主导产品包括冷鲜肉、高中低温白条、猪副产品等。本公司致力于高低温肉制品系列,为有效保障冷鲜肉食品安全,天韵食品构建了严格的产业链检疫安全体系,实现了从生猪源头一屠宰、检疫、分割检疫、冷链配送、终端销售全程检验检疫可追溯。为消费者的食用冷鲜肉的储藏保存和食品健康安全构建了坚实的保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933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