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是985还是211?

江苏科技大学是985还是211?,第1张

江苏科技大学这所院校不属于211大学,也不属于985大学。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江苏有11所211大学,2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学院介绍

江苏科技大学(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坐落在江苏省镇江市,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江苏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B类建设高校,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牵头单位。

学校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大公职业学校,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1953年上海市机电工业学校机械科、上海第一机器制造工业学校船舶制造科、上海水产学院附设水产学校轮机科、福州工业学校造船科合并组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61年上海工厂设计学校并入。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并入。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200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拥有镇江长山、梦溪2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以及上海办事处,占地3979亩;在校普通本科生1825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60余人,本、硕、博学历留学生730余人;有教职工2200余人;设有21个学院,7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4个。


                                 

院系设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设有15个专业学院,以及国防学院、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深蓝学院、独立学院—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等;开办本科专业7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教职工22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1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人员240余人,副高职称人员740余人,博士940余人。拥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余人;拥有省高校“青蓝工程”团队、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省“六大人才高峰”创新人才团队14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拥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类别;有国家国防特色学科5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5个。

省级重点学科: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先进材料及加工技术

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培育)学科:畜牧学

江苏省级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材料加工工程、轮机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冶金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源化学工程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0年11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江苏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获批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高校。

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试点(联盟)专业建设项目

国家级: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

省级(软件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省级(联盟):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能源与动力工程

校级:海洋工程与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

江苏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业类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焊接技术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

合作交流

2020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共同支持江苏科技大学建设具有船舶特色的一流大学,并签署《关于共建江苏科技大学的协议》。

截至2020年12月,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船舶与海洋类高校协同发展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粮食局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中乌、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与各类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江苏省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江苏联络处)办公地点设在江苏科技大学内。

科研机构

截至2018年5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学校蚕业研究所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是世界蚕桑种质资源保存与研究中心、蚕桑科技研究中心和蚕桑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

比特盒子,未来之星

2018-01-22

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是当今最热门的两大技术,也被认为正在改变或将会改变商业模式和经济模式的重大变革。移动互联网确确实实改变着一切,包括改变我们人类根本的生存状态。2015 年底,全球有 20 亿个人电脑,但是在全球的移动终端已经达到了人均一台,就是 70 亿台。在传统电脑时代,每个人平均每天花在互联网上的时间是 28 个小时,但是在智能手机时代,也就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每个人花在互联网的时间是 16 个小时。

手机移动端面临的技术障碍

目前,智能手机的计算性能大幅度提升,但是在适应区块链计算上仍然面临很多技术障碍:

1)手机芯片的性能瓶颈。目前主流手机的硬件配置中 CPU 可以达到 2-3G,内存 4-8G,存储空间达到 128-256G,基本满足区块链的最低配置。但是在加密算法、挖矿算法,以及运行中的 CPU 及内存峰值,都有可能使手机系统崩溃。因此,手机相应的软硬件系统都要为区块链做一定的适配改进。

2)手机网络的不稳定。手机在正常使用中,经常切换在 4G 和 Wifi 之间切换网络,造成网络参数的不稳定(比如 IP 地址),影响区块链数据的同步和共识的达成。

3)手机 *** 作系统的编译系统差异性。大部分的区块链代码都是基于 Linux 系统的 C++编译环境,再向手机端移植过程中,无论是 Android 系统还是 IOS 系统,都面临编译环境、编译类库的调整,甚至要对手机 *** 作系统进行重新改写。目前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团队敢挑战这个领域。

物联网在区块链应用上的机会和面临的障碍

1、物联网的运营成本 :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数以千亿计的物联网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将会给生产商、运营商和最终用户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

区块链技术为物联网提供了点对点直接互联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整个物联网解决方案不需要引入大型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同步和管理控制,包括数据采集、指令发送和软件更新等 *** 作都可以通过区块链的网络进行传输。

区块链技术解决物联网的构架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点对点的分布式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构架;

(2) 、分布式环境下数据的加密保护和验证机制。

(3) 、方便可靠的费用结算和支付。

2、物联网的隐私保护问题 :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在斯诺登事件之后,由政府和大型企业控制的网络服务的隐私被广泛质疑。特别在物联网领域,目前的中心化服务构架将所有的监测数据和控制信号都由中央服务器存储和转发。这些中央服务器收集者所有的摄像头传输过来的视频信号,麦克风录制的通话记录,甚至用户的奔跑节奏、心跳和血压的信息都汇总到中央服务器,并且通过中央服务器转发的信号还可以控制家庭中门窗、电灯和空调等设备的开启,直接地影响着用户的日常生活。

3、利用区块链建立新的商业模式 :未来物联网不仅仅是将设备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的采集,人们更加希望连入物联网的设备能够具有一定的智能,在给定的规则逻辑下进行自主协作,完成各种具备商业价值的应用。但是,具备商业价值的交互必须确保进行 *** 作的设备具有代表拥有者进行交易的授权,并且这种授权能够被直接验证。同时,由智能设备发出的交易请求需要可靠地记录以确保交易的有效性。

4、区块链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演进 :区块链技术的部署和实施需要由多个节点共同参与,在物联网的条件下每个智能设备的计算能力都非常有限,与传统的区块链挖矿节点相比,其 Hash 计算能力甚至不到 GPU 系统的千分之一。另外,物联网设备的电力消耗也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严格关注的问题。因此,不可能直接把现有的区块链技术原封不动地应用到物联网的应用当中。

比特盒子的设想和技术路线

1)为了实现区块链向手机移动端的完全转移,比特盒子联合国内外(中国、俄罗斯、以色列)IT 技术精英,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实施路线图:

第一步,区块链核心代码仍然运行在服务器上,在手机端开发命令控制接口,实现一台手机和一台服务器的一一对应关系。手机端完成区块链的参数传统、系统监控、数据反馈、上层的交易接口 SDK 等。

第二步,将区块链代码中的底层部分(P2P 网络、共识算法、数据存储等)与钱包部分(地址管理、加密算法、交易控制等)解耦,然后将钱包部分移植到手机端。

第三步,将完整的区块链代码深度优化后,完全移植到手机端。

第四步,基于 Android 或 Ubuntu Core *** 作系统进行深度定制,将区块链核心代码整合到 *** 作系统层面,手机启动同时启动区块链的网络通信。这样使区块链更好地适配手机硬件和网络性能,提高区块链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也带来更大的安全性。

2)Android 技术平台

Android 是一种基于 Linux 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 *** 作系统,主要使用于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 Google 公司和开放手机联盟领导及开发。Android *** 作系统最初由 Andy Rubin 开发,主要支持手机。2005 年 8 月由 Google 收购注资。2007 年 11 月,Google 与 84 家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及电信营运商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共同研发改良 Android 系统。随后 Google 以 Apache 开源许可证的授权方式,发布了 Android 的源代码。

3)Ubuntu Core 技术平台

Ubuntu Core 被称为物联网时代的 Ubuntu,是 Ubuntu 的一个精简版本,可在具有自主性的机器、设备和其他通过互联网相连的数字化产品上安全地运行。从智能家居到无人机,这些设备将给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带来彻底变革,但是它们需要一套与传统 PC 系统不同的 *** 作系统, 确保它更加安全可控。

4)研发现状

目前,比特盒子基于北斗链的开源代码已经完成了初步的原型开发,区块链核心程序压缩到 6M,内存运行峰值限制在 250M 以内,优化后的挖矿共识算法只需要普通的 CPU(1G)即可实现。比特盒子的第一个版本将会在 2018 年 3 月份公布,并发布代码。

比特盒子的意义

1)手机移动端的用户已经远超 PC 端和服务器端用户,比特盒子的出现将使区块链技术更加贴近最终使用者,有利于区块链技术的普及,以及手机端区块链应用的快速开发。区块链 APP 无需通过网络远程调用区块链接口,直接调用 本机的区块链系统即可,甚至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数字资产的交易, *** 作性能和安全性大大增强。

2)在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各种物联网节点也都会连入区块链网络,而物联网节点的计算性能跟手机的计算性能接近,因此,比特盒子将成为同时兼容物联网和区块链的 *** 作系统。

在航空工业高度发达的当下,一架飞机消失的无影无踪,没人知道去了哪里,你信吗?马来西亚当局为何遮遮掩掩?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飞行员以劫持航班为筹码跟马当局谈判,马当局不答应他提出的条件,谈判破裂,机长驾驶飞机入海丧生,马当局当然不会让此事泄露出去,否则会掀起滔天大浪。

有的传言并不一定是假的,比如当时南联盟中国大使馆被炸。当时传言说中国获得了他们的f117飞机残骸,我反正觉得这个传言可靠性高。当然这个马航可能还不至于为了这几个芯片工程师这样干吧,难道他们这个芯片真的很厉害吗?

我一直认为MH370是阴谋,只是阴谋的内容不清楚,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我也不乱猜测,只是心中一直保留以下疑问:1 飞行员的动机,如果是为了自杀或恐袭,在飞机刚起飞后就可以实施,而不用飞几个小时飞到飞机没油。如果为了绑架,那到现在也没收到要挟的条件。如果是政治逃亡,以他一个资深飞行员的经验应该知道飞机能飞多远,不该往深海飞。2 各国搜救的态度,马来从一开始就知道飞机在越南附近掉头并重新飞越马来向印度洋方向飞(马来的空军自己说的他们的雷达一直有跟踪到飞机),但一开始他们不说,只说是在越南附近失踪,中美等各国搜救队在越南附近找了一个星期,才公布说飞机不在哪。另外以美军的侦察能力我不相信美国不知道飞在不在哪,却就是装傻在越南浪费时间。(我相信中国也知道飞机不在哪,只是因某些不可公开的原因大家都装傻)。另有谣言说飞机上有个中国女间谍,手上有美军F22的机密资料。

事件就是一场戏,相关的国家心里都明白。 整片海域有美国的第七舰队,而且美国,日本等国家天天盯着南海的中国潜艇部队。中国也好,俄罗斯也好,从远东往西打一颗导d,老美都能知道d道,落点,甚至型号。这么打一架飞机会去向不明吗。尤其是南海地区当时已经已经是非常敏感的地区,可以肯定的是,这就是一场有预谋的军事行动。

根本不是芯片,而是航发。机上有从国外回来的航发相关领域的专家,若是世界强国不阻止,我们的航发技术会跳跃式进步,一步追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真实的新闻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美军无人机小队在阿富汗被伏击、美军在阿富汗北部开展军演、马航370消失、马尔代夫目击大型飞机低空飞行、美军戈迪加西亚基地临时封闭。全球军用民用的雷达那么多,竟没有一部能发现飞机去向,谁能做得到。答案是显然的,只有以美军为首的北约集团方可做到这样的战场屏蔽。这是谜,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我们国家不是也有情报机构,因为失联的客机基本都是国民,还是科技人员,又设及商业利益,只要认真的调查,肯定会水落石出的。美中情局在世界上,只要有他们国家的利益,就有他们的影子,中国顶级科技人员小心。

有几个阴谋论的关键疑点在混淆视听:一,研发芯片跟生产芯片是两码事,并且物联网芯片不需要顶级光刻机。二,研发者与公司共享专利权很正常,除非研发者丝毫没有依靠公司资源。三,KL-03芯片必定是02的升级版,其技术层次究竟如何,又具体使用在了哪里?

不管是什么原因?美国绝对脱不了干系。但是到底什么原因。历史会给出答案。特别是当前大环境面前,能够不顾一切帮美国开脱更加说明问题!很不简单呀!马航370永远是个某知数!如同庚子年新型肺炎病毒全世界都感染!全都破烂人体免疫功能,还不停变异,包括基因序列,使世界不同肤色人群相亘感染,死亡率己低估!至今中国仍在防控,复工复课恢复正常生活秩序,还遥遥无期!不时按下暂停键。每天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天天有增无减!病毒不分人类,国别,季节,肆意妄为,肆无忌惮,已成为比马航370更加扑索迷离,悬疑重重,细思极恐!

真相我们普通人可能也无法验证。但我们都得牢记,忘战必危,各个领域的战斗、战争!!!帝国主义压根与我们秉承着不同的思路,我们宽仁待人,他们是不择手段的,绅士表面下隐藏着缺什么抢什么,明争暗夺什么都做得出来的,这个历史如此,今天也亦是如此。所以判断一个国家的危险度,想想历史上他们有无侵略就知道了,在亚洲,不怕韩国印度,但永远防日本;在欧洲,不怕东欧,中欧,永远要防西欧以及土耳其。美洲,除了美国,其他也都是被虐的。至于非洲,防他们不节制的人种入侵就行了,当然,俄罗斯也是,要防!这些要合作,但必须防!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内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了专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在当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重建,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科技、管理体系的大量引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时实际存在的过细过窄的工科专业设置,总体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专业调整。因此,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进行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将能源动力学科的上述前10个专业压缩为4个专业,即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保留。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上述前4个专业进一步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单独设立,而在引导性的专业目录中,则建议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合并。但当时我国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单独设专业的方案。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设立的新一轮教学指导委员中,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分设了三个委员会:热能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该说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内,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未包括台湾省)为676亿KW,可开发容量378亿KW,相应年发电量19200亿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139万KW,年电量2710亿KWh,开发率按电量算只有14%,按装机容量算只有242%,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上述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地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河南科技学院 前身可以追溯到1939年12月 中国早期创建延安自然科学院大学部生物系,之后经过多次变迁。

1951年升格为平原农学院;

期间再次经过多次拆分、合并,

1958年9月,改称 百泉农学院;

1959年,百泉农学院更名为新乡专区农学院,9月,新乡专区农学院改建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1987年2月,百泉农业专科学校升格为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当年河南省为数不多的本科院校)。

2004年5月,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更名为河南科技学院。

不考虑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农学院,到1987年2月已经是现在所说的二本院校了,由于当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国家对该校的定位是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师资。

虽然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15所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高校之一,但是作为三十多年的老本科院校,总体而言发展相对缓慢,需要奋起直追。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

河南科技学院___百度百科

师资力量

据2019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教职工1638人,其中专任教师1211人,教授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2人,副教授等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4人,博士、硕士生导师420余人,双聘院士、中原学者7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校级特聘教授24人。有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1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98人。聘请70余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有省级教学团队6个。 [1]

双聘院士(6人):张新友(中国工程院院士) [7]  、陈宗懋(中国工程院院士) [8]  、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中国工程院院士) [9]  、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喻树迅(中国工程院院士) [11]

中原学者(1人):茹振钢 [12]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李成伟 [13]

全国模范教师(1人):茹振钢 [14]

全国优秀教师(2人):胡建和 [15]  、王清连 [16]

省级教学名师(3人):李敬玺、郭运瑞、吴国梁 [17]

省级教学团队(6个):作物遗传育种教学团队(2007年) [18]  、动物疫病防控教学团队(2009年) [19]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教学团队(2011年) [20]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2012年) [21]  、农科基础化学教学团队(2013年) [22]  、饲料科学教学团队(2015年) [23]

河南科技学院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拥有6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1个省A类特色学科,12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24]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6个):化学、生物学、机械工程、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畜牧学 [25]

省级重点二级学科(2个):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数学 [25]

省A类特色学科(1个):作物学 [26]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作物学、兽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机械工程、畜牧学、风景园林学、植物保护、化学、系统科学 [24]   [27]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7个):兽医、风景园林、艺术、体育、教育、机械工程、农业推广 [24]   [28]

河南科技学院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7月,学校有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省级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3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个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6个省级精品课程。 [17]   [26]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河南中原中农良种有限责任公司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市场营销学科教学法

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

省级特色专业(13个):农学、园艺、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医学、市场营销、机电技术教育、应用电子技术教育 、植物保护 、园林、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生物学、食品科学、动物医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园林学、经济管理 [17]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生物与发酵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29]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高等数学

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个):数学欣赏

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基因工程 、肉品工艺学、动物微生物学

省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个):中学生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现代教育技术、数学学科教学法、动物医学学科教学法、化学教学法

省级精品课程(16个):遗传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高等数学、管理学、植物化学保护、动物病理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公共关系学、基因工程、肉品加工工艺学、蔬菜栽培学、动物免疫学、心理学、微生物学 [17]

教学成果

截至2019年7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9项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 [30]

获奖等级

获奖项目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双岗实习:职教师资双技能培养新模式

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人才能力资本与高校发展研究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教学观念问题研究

地方高等学校定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涉农高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构建“学科—专业—基地—公司—农户”教学载体培养创新型人才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优化与方式创新研究

信息技术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河南省中小学为例

高等学校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地方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与实践

种植类专业基础课试验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模式研究

高等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专升本教育中专科与本科教育衔接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实践

园林专业双语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服装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阳光教育运动下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高中新课改下普通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地方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教育类课程综合实践教学研究与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监护一体化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资源嵌入式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职教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EAP教学法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制药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双导师制”的中学英语教师教育力职前和职后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

新时期师范生师德教育探索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鉴定

地方性院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及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

当代大学生职业辅导体系的实证研究

大众教育环境下的综合性本科院校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班级活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写作思维教学“四步法”研究

高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新型校企合作:动物生产类专业生产实习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网络建设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分制管理模式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本科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创新背景下高校种植类专业实验课创新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机械类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新形势下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果蔬食品工艺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成人高等数学实例教学法的研究

动物医学专业融教学、科研、科技服务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的构建及培训体系研究

农学学科硕土研究生培养联盟的构建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院校“两翼四驱”生产实习组织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能力导向”的园艺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产“双向互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现代农业背景下卓越农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构建“本科工程教育卓越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30]

河南科技学院学校荣誉

2014年12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31]

洛阳校友捐赠

2018年4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改革开放40周年具有国内影响力河南高校”。 [32]

2019年4月,河南科技学院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高等教育十大杰出贡献单位”。 [33]

2020年1月,河南科技学院新媒体工作室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2019年度全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34]

河南科技学院学术研究

编辑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机构

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建有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7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1个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1个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8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2个厅级科研创新团队。 [35]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1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蜜蜂)新乡综合试验站

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现代生物育种河南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麦分子生态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河南省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智能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物基因组编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1个):河南省棉花功能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联合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实验室(7个):畜禽智能化清洁生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棉花基因工程育种与有害生物防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粮食资源深度利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起重设备安全运行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业物联网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功能吸附分离材料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农作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园艺植物资源利用与种质创新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2个):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与免疫检测院士工作站、河南省棉花遗传改良与害虫防治院士工作站 [35]

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个):作物栽培生理实验室、作物分子育种实验室 [36]

省级科研创新团队(8个):河南省棉花育种与分子生物学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动物病毒病防控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精密加工与特种制造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产品加工及质量安全控制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小麦高光效育种与杂种优势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功能性吸附分离材料研究及产业化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优异园艺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农业数学模型分析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 [37]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8个):动物病毒致病及免疫机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作物分子遗传育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南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农产品深加工及质量控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动物病源和新兽药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食品质量与安全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昆虫分类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畜禽疫病防控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个):教育与区域经济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新乡市创新型科技团队(3个):百农207小麦育种研发团队、智能农业与生产过程控制团队、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创新团队 [38]

河南科技学院科研成果

据2019年7月河南科技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973”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技攻关、转基因生物重大科技专项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3629项,获科技成果奖1546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39]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1]   [40]

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奖项等级

获奖年份

矮抗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矮抗58选育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2013年 [39]    

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2008年 [40]    

小麦品种“百农3217”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985年 [1]    

优质蜂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2017年 [41]    

2018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成果奖

成果名称

申报人

获奖等级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旧词新义研究    宋培杰    特等奖  

知识经济时代美国中小学生经济素养教育研究    高佳    一等奖  

地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程建锋    一等奖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背后逻辑的历史探寻    冯丽    二等奖  

河南长篇小说(1949—1999)研究    张东旭    二等奖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微课视频设计与应用研究    冯小燕    三等奖  

中国与比利时合办企业的创新研究:秦皇岛耀华玻璃公司(1921-1936)    方强    三等奖 [42]    

2018年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成果奖名单

获奖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获奖等级

畜禽健康养殖环境智能化监控平台构建及应用    刘艳昌,左现刚,张志霞,李国厚,蔡磊,侯志松,赵明富,余周,杨献峰,李琳芳,赵欣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发酵面制品复合抗老化剂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研究    曾洁,高海燕,孙俊良,何承云,李光磊,李云波,河鸿举,苏同超,娄文娟,贾甜,张瑞瑶,宋孟迪,曹蒙,姜继凯,孟可心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锂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关键性技术及其应用    许光日,杨理,李元超,赵二庆,马晶晶,李晓波,范淑敏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食用菌凝胶食品开发及加工废液综合利用技术    李波,芦菲,杨伟,聂远洋,何承云,李云波,张兆沛,徐贵华,周浩宇,高海燕,屈晓清,周海旭,苏晓,刘英伟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新乡市赟丰菌业有限公司    一等奖  

高效健康环保型猪杂粕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    刘长忠,姜金庆,贺永惠,刘本国,陈金永,崔艳红,刘兴友,梁晓晓,王泽政,陈福水,韩庆功,何云,王元元,王永强,吴世秀    河南科技学院,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广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好运农牧股份有限公司,新乡市酵守康饲料有限公司    一等奖  

鸡内源性限制因子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调控及应用    余燕,马金友,张艳红,孙瑞,段佩玲,徐之勇,王秋霞,欧长波,刘婷宇    河南科技学院    一等奖  

高产稳产早熟广适国审棉花新品种百棉1号、百棉985选育及应用    王清连,张志勇,张金宝,李成奇,张新,刘孝峰,余学科,刘桂珍,晁毛妮,张宝红,董娜,孙润润,胡根海,付远志,薛惠云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种子管理站    一等奖  

高益生活性蝙蝠蛾拟青霉胞外多糖发酵关键技术及应用特性研究    武忠伟,黄玲,王正荣,张朝辉,宋琳琳,李志刚,李林波,王宝石    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市大明饮品有限公司,新乡市天界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二等奖  

葡萄耐寒性鉴定与杂交授粉技术    李桂荣,朱自果,余义和,张少伟,赵瑞芳,扈岩松,李红波,刘遵春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鸡场主要病原微生物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徐彦召,张守平,杭柏林,王青,朱惠丽,李春艳,柳东阳,刘保国,秦保亮,王永强,张慧辉,杨雪峰,胡建和,董海广,高冬冬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鸟苷高产菌株选育及发酵监测工艺优化    杨天佑,田静,单长卷,常景玲,张志宏,李林波,王宝石,张蕾,付庆云    河南科技学院    二等奖 [43]    

2019年度河南省社科调研课题联获奖清单

调研题目

获奖编号

主持人

获奖等级

智能网络冲击下个人信息传播安全性问题研究    SKL-2018-687    徐涛    一等奖  

健全河南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问题研究    SKL -2018-3830    董亚辉    一等奖  

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研究    SKL-2018-297    陈佳    二等奖 [44]    

河南科技学院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图书馆有中外文藏书总量约371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143万余册,电子图书约228万种;纸质报刊1577种;中外文数据库48个。 [45]

图书馆正门 [45]

学术期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截至2012年6月,有《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和《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两刊。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分别出版社会科学版和职业教育版。社会科学版主要刊登政治、哲学、经济、法律、德育、文学、艺术等社会科学方面的文章;职业教育版主要刊登职业教育理论研究、高等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经济、农村职教、成人教育与培训、思想道德建设、职教史研究、比较职教、职业指导、课程研究、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文章,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维普网、万方数据库收录,被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馆藏,系Caj-cd规范获奖期刊。 [46]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主要刊登农学、植保、食品、园艺、畜牧、兽医、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方面未曾发表过的论文,被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被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馆藏,系Caj-cd规范获奖期刊。 [47-48]

河南科技学院合作交流

编辑

截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学院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荷兰、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乌克兰等国家的20余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力的人才,学校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学生赴外交流等模式。

学校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信息工程、教育学等3个本科课程合作项目。2018年,学校申报了人力资源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旅游管理、物联网工程、生物技术、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前教育等中外本科课程合作项目。

学校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成立了“中乌国河南科技学院-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国际联合研究生院”,截至2018年12月,已有74名师生赴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课程合作项目,选派了3个合作专业20名学生赴南澳大学参加了体验周活动;学校与马拉西亚博特拉大学开展了1学期的交换生项目,截至2018年12月,派出35名学生;2018年6月,学校依托与印度尼西亚泗水大学合作的“中国-印尼跨文化科研合作项目”,派出12名学生赴泗水大学交流。 [49]

2019年8月8日,教育部批准河南科技学院与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合作举办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 [50]

院校专业: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特色高水平大学,是安徽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次。学校占地约3200亩。,学校创建于 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煤矿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至淮南,与淮南煤矿学校合并组建淮南煤炭学院。之后,经历了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等办学时期,期间,原华东煤炭医学专科学校和淮南化学工程学校相继并入。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02年学校更名为安徽理工大学。,学校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全校教职工 43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具有高级职称人员97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4人,省部级人才80余人,400余名高水平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其中双聘院士28名。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115”产业创新团队4个、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8个。,学校设有研究生院、 19个学院(部)和一个直属附属医院。拥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7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安徽省I类高峰学科(唯一特别支持),5个III类高峰学科,1个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7个省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7个学科榜上有名。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体,以安全、地矿、爆破等学科为特色,工、理、医、管、文、经、法、艺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 2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课程等课程4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5个。2016年获批安徽省第一批省级创业学院。,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了 “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特色。建校以来,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30余万名,陈鲸、卢秉恒、彭苏萍、袁亮、陈湘生五位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学校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99所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次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学校是“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大学生机器人协会、大学生航模与科技践行协会入选“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多名学生获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学校紧紧围绕经济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工作,发起成立 “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十三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3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基地与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30余项,科研经费年均22亿元;获省部一等奖3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状1项,中国专利奖1项,安徽省专利金奖1项,教育部、安徽省及国家行业协会等科技成果奖励150项,授权国内发明专利和国际发明专利1400余件。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近三年来学校获批深部煤矿采动响应与灾害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精准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矿山智能技术与装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拥有省部级研究创新平台40个。,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已与地方政府、国有大企、知名高校等 150余个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先后成立了环境友好材料与职业健康研究院(芜湖)、能源革命工程技术研究院(晋城)、中哲上海健康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合肥)、南京智慧物联研究院。积极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安徽省能源研究院承建单位之一,负责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方向研究工作;参与大健康研究院建设,负责职业医学与健康联合研究中心筹建;参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建设。,学校持续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波兰、日本、俄罗斯、乌克兰、新加坡、韩国等国家(地区)的 6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有来自28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展望未来,安徽理工大学继续秉承 “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校训,弘扬“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校园精神,保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奋力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其他信息:

安徽理工大学是一本。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安徽省和应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安徽理工大学简介 安徽理工大学位于安徽省淮南市,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选拔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 安徽理工大学专业设置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物加工工程、测绘。 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全工程、土木工程、d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采矿工程、地质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复合材料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预防医学、工程力学、物联网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省级重点学科: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岩土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应用化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999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