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有哪些应用场景?

物联网有哪些应用场景?,第1张

以下是物联网常见的应用场景:
1、车联网
车联网行业中,车载智能终端、车载扫码支付设备、行车记录仪、车载综合监控/DVR。车载设备借助物联卡,流量卡实现车与车、人、路、平台之间的联系。
2、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是指物联网用于物流行业,在物流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配送,大大降低了物流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在物流中的运用大致是这四个方向:仓储管理、运输监测、冷链物流、智能快递柜。
3、智能穿戴
智能穿戴其实就是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物联网卡是智能穿戴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趋势,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交通运输、住宅等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到便利的生活。
5、智能安防
安防是物联网的一大应用场景,智能安防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智能门禁、报警系统、监控系统,行业中主要以安防监控为主。
6、智慧农业
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农业中去,使传统农业更具“智慧”,从而实现农业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7、智慧医疗
安全健康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中有着极大的作用,物联网卡将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信息实时采集和稳定传输数据,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医疗中的运用大致是这两个场景:可穿戴医疗设备、数字化医院。

 大家都喜欢叫吴向明为“向明“,这样有的人就以为他姓“向“。近距离接触以来,我看过在台上认真讲课的向明,台下如邻家大哥般谈笑风生、风趣幽默的向明,喝酒时滔滔不绝、嬉皮士的向明,做茶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向明,喝茶时一脸陶醉的向明,还有孤独时暗自伤神的向明

接触越多越觉得不了解他了。网上关于吴向明的采访和报道也不少,可是这么久,我却从来没有认真地采访过向明老师。终于在我一次次软磨硬泡下,向明老师还是给了我一次正式采访的机会。也正是这次锲而不舍的内心挖掘,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
吴向明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植物了。他记得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每个大队都要摆灵堂,这样每家都要提供鲜花。那时他们家里养了一盆很好的月季,那是他一生中唯一留下的关于花的记忆——一盆花开了几百朵,应该算是十姐妹之类的小月季,不大,算蔷薇类的。然后他又喜欢上了种菜,对任何事物都很好奇,觉得植物是最好沟通的东西,而最难沟通的是人。
关于 如何研究植物 ,吴向明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自己通过实践来研究:死了再种,不停地种,还会试验土的配方,并加以记录,直到成功。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在农村关于农业的书籍还很稀缺。吴向明放学后就回家鼓捣蔬菜,那时候只有生产队有地,每家有自留园子。北方自留园大,每家有一两亩自留地,家人就随便他折腾。

那时在十里八村还挺有名的,几个镇的蔬菜苗都是他提供的,而且那个时候几分钱一棵,还能赚点小钱。最初完全靠自己钻研,自学,直到八十年代以后才有了一些杂志作参考。

1984年之后包产到户,搞了好几个大棚,1995年之后他就被调到乡里做蔬菜技术员去了,然后读了园艺和农业技术推广的专科,在家乡干到2001年就去了深圳。他在深圳做过绿化工程师、国企农场厂长,当然都是做有机农业的。

2003年在深圳做大农场的时候,吴向明就开始做有机农业了。

还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他偶然在《半月谈》上看了一条很小的新闻,居然有“有机农业”这个新概念,于是他就开始关注有机农业。

其实他的初心还是做传统农业,当时就没把化肥当成事。他认为自己不是在做有机,而是本来做的就是传统农业,因为在七十年代以前,中国的农业都是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本来就是没有农药、没有化肥的。

问到当时的土壤是否能达到现在有机的标准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举了个例子。就像中医和西医一样,中医注重的是临床,西医先化验、仪器检查再治病,而中医不是。那么当时的农业谁会去测腐殖质呢?谁会去用氮磷钾?

那个时候,别人的菜一块钱,他的菜至少要一块二。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菜里没有农药,也基本不用化肥。
说到农药化肥,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农药和化肥盛行的时候,吴向明也用过几年,但是后来发现不仅费事,而且效果也没有原来的好——那是没有通过检测手段的一种直观的感觉。

吴向明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几千年来老祖宗不用农药化肥,作物一样生长得很好呢?经过不断实践,他发现其实如果土壤肥沃了,作物苗长得壮实了,就不会生病,就算有少量的病苗,拔除即可。对他来说,不用农药、化肥,自己种下的蔬菜产量也一样高。
很多人认为吴向明是在做有机农业。事实上,他一直认为自己是在做农业,没有在做有机,有机跟他没关系。他做的就是农业,不过是达到了有机的标准,并做了有机的认证而已。可能很多人很难理解。他认为整个行业的思维存在差异, 他强调自己是在做农业,没在做有机,而农业的标准是有机,这是哲学,有机跟农业有关。
所以当有的人说“我亏在了做有机上了”的时候,他就会反驳“你是亏在有机上了吗?和有机有关系吗?没有关系。你是投机亏了,投农业的机亏了”。
至于 最擅长的领域 ,他觉得自己是百搭,全农业领域——种菜、水稻、果树、养殖等等,只是看能不能用得到,如果能用得到,那就极致地发挥,这才叫“擅长”。

说到 成就 ,他很谦虚地说,也没有什么大成就,大多不记得了,因为所有的荣誉都是过眼云烟。

想了好一会,他才说自己2000年就是铁岭市的先进个人,上过央视频道,央视7台,先进民兵,人民大学大赢家里的十大有机行者之一,2017年被中国有机农业大会评为“有机农业年度人物”、2018年被中国有机农业产业联盟评为“年度贡献人物”、2020年荣获第五届中国有机大会“中国有机匠人奖”。去年年底成为了浙江省武义县十届政协委员等等,其它的不太记得起来了。
在向明茶坊和周围农田里,吴向明和朱安妮老师一起举办了四次别具一格的有机农业培训。

1、走着讲、边做边讲——实景化的教学方式;

(在村里和田间土地上实践教学、一边干活一边给学员讲课。 )

2、 乡土派与教学派、传统农耕与有机农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

3、 食材与花卉、乡村与城市、土地与互联网的启发式教学。
吴向明说,他对农业的思考——是低级产业。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是国民基础,不可能去赚多少钱。农业还是一个辛苦活,最大的感触就是:苦也在其中,乐也在其中。

什么是苦呢? 比如说辛辛苦苦干个半年,一场暴雨,什么都没了。一亩地,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只能赚个一两百,这也是苦。你还指望能赚多少?还有,别算地租,不是地租贵,农民的地什么时候算过成本?

关于“乐” 。吴向明只是沉浸在植物生长的快乐中,其他都无所谓,淡然地面对一切。他认为人的目标就是活着——健康、快乐地活着。果实长得漂亮,丰收就是乐;看到别人吃,说“好”的就是乐。
问及他自己创业做有机时最艰难的状况时,他笑了笑,他说没觉得自己有艰难的时候。可是我看着他两鬓的白发,想起了两年前那里还是一片乌黑的时候,分明感受到了这两年他的艰辛——在企业里做有机农业和自己做有机农业能一样吗?

也许对他来说,苦就是乐,亦或是苦乐参半吧——这种感觉岂是三言两语可以诉说的?
吴向明认为关键是要做好农业。只要他在做,做一成是一成,做一成有贡献,做两成有进步,做五成——说明他在干这事,做十成——说明他在做这事,但做不到也不能说明他作假,只是说明他很难。所以我们要有颗包容的心。

很多人都说有些有机人在“作假”。什么叫“作假”呢?比如在市场上买菜,非有机蔬菜的贴上有机的标的才叫真正的“作假”。种地的时候,哪怕是少用了一斤化肥,也说明他在做了。
对于消费者来说,花了钱想买到真正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用除草剂的有机产品,首要的是要培养信任感, 对人的信任 ——不去看、不接触农场和做有机的人,光靠道听途说去分辨,都是一样的。

但是有些农场还是会有受到利诱的时候——比如供不应求的时候。有些农场只认证了一小片地,另外的是普通的土地,在受到诱惑的时候,把普通的产品当成有机产品卖,这个是没办法知道的, 还是一句话——相信人(踏踏实实做有机的人)就行了。
很多后来认识向明老师的人都认为他只是向明茶坊的老板、向明红茶的创始人,却不知道他其实是全农业领域的大咖。

他在做有机红茶上造诣很深,做出的茶汤色清澈透亮、特有花香、回甘无穷。用他的话说,“无论做什么,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有幸在去年做茶季见识了他的“匠人精神”。生活中的他如兄似友,诙谐幽默,时而嬉皮士,时而性格急躁,而做茶的时候却判若两人——严肃认真,每个步骤都一丝不苟,陡然让人望而生畏。

无论是萎凋、揉捻、发酵还是烘干、碳焙,每一个过程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或许正是这种极致的匠人精神,才造就了向明手工红茶独特的香味吧?
他喜欢喝茶,就想喝自己信得过的茶,干净、无农药化肥的。他没有师傅,都是自学的。
吴向明在深圳辞工之后很郁闷,受自然农法阿郎的邀请去他那里散心。正好赶上阿郎在做茶,于是就在他那修养了一个月。
阿郎什么也没教,他也没学,仅仅是耳闻目睹。

之后总是喝阿郎的茶,就这样喝了一年。后来就不忍心要他的茶,因为他的茶成本太高了。虽然阿郎不要钱,但是他的茶卖得很贵,后来就想还是自己做吧,于是向明红茶就应运而生了。
最后,当我问他当下对生活的追求是什么时,他很淡然地说,自由自在地、健康地活着,做些自己喜欢的、不违背原则的事情。他强调—— 原则很重要,人可以嬉皮士,但不能丢原则!

是啊,这何尝不是很多人都想要的一种生活态度呢?但是又有几人能像他这样认真践行着呢?

银川北创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创科技)是一家集物联网应用、软硬件开发和提供农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并将之应用到民生领域的专业公司。致力于推动亿万中国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倾心打造属于我们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开心农场”。让农业成为一种轻松、时尚的行业。
公司以农业物联网产品为主导,针对过去比较传统的农业运营模式,进行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解决过去同类产品性价比过低、产品功能单一、性能不稳定和智能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人力成本,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公司产品由公司自主研发,具有独立自主的知识产权,技术研发实力雄厚,可以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根据客户需求定制适合用户的农业物联网产品。
公司拥有高素质专业化的研发团队,其中硕士研究生占员工总数70%,团队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另外公司还常年外聘专家顾问团,为公司科研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和智力支持。
公司目前现有产品有:
1、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
2、远程贮藏窖监控系统;
3、农田气象站;
4、智能病虫害防治系统;
5、农产品质量溯源系统;
6、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
7、奶牛自动化控制系统;
8、农田喷灌系统。

物联网就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它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其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
第二,物联网的用户端不仅包括人,还包括物品,物联网实现了人与物品及物品之间信息的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发展的又一推动者。

高青县,隶属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北平原,淄博市北端,总面积831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2月,高青县下辖2街道、7镇。共有苗族、佤族、彝族、壮族、回族、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25个。

秦,设狄县。1990年,高青县划归淄博市。地处华北平原坳陷区、济阳坳陷区南部,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区,四季分明。

扩展资料:

田镇街道,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地处高青县中部,东与芦湖街道、唐坊镇接壤,南与髙城镇、花沟镇相连,西与青城镇、花沟镇连,北与常家镇、木李镇为邻,为县城所在地。辖区总面积7207平方千米。

1958年,为田镇公社。1981年1月,撤公社改为田镇镇。1984年6月,寨子乡、许管乡、常家乡从田镇镇析出。1987年2月,寨子乡复并入田镇镇。2010年,撤田镇镇,分设田镇街道。

截至2020年12月,高青县下辖2街道、7镇:田镇街道、芦湖街道、青城镇、高城镇、黑里寨镇、唐坊镇、常家镇、花沟镇、木李镇。县政府驻田镇街道黄河路81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青县

百度百科-田镇街道

1898年3月5日生,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
1917年留学日本。
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q,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012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