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技能大赛2023项目有哪些

全国技能大赛2023项目有哪些,第1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2023年9月16日至19日在天津举办,本届大赛设置世赛选拔项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共计109个。

赛事项目:本届大赛设置世赛选拔项

目和国赛精选项目共计109个。其中,世赛选拔项目设63个竞赛项目,与上届相同,作为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国赛精选项目设46个竞赛项目,比上届增加了一倍。

国赛精选项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保留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国赛精选项目。二是增加新职业和数字技术技能比赛项目。三是按照通用性、广泛性和引领性的原则,遴选在行业中具有先进性、代表性且从业人员广泛、内容具有可展示性的起重设备应用技术、石油钻井技术、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等竞赛项目。

一、 世赛选拔项目(共63项)

(一)运输与物流(7项)

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重型车辆维修、货运代理、轨道车辆技术

(二)结构与建筑技术(13项)

砌筑、家具制作、木工、混凝土建筑、电气装置、精细木工、园艺、油漆与装饰、抹灰与隔墙系统、管道与制暖、制冷与空调、瓷砖贴面、数字建造

(三)制造与工程技术(21项)

数控铣、数控车、建筑金属构造、电子技术、工业控制、工业机械、制造团队挑战赛、CAD 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塑料模具工程、原型制作、焊接、水处理技术、化学实验室技术、增材制造、工业设计技术、工业40、光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系统集成

(四)信息与通信技术(8项)

信息网络布线、网络系统管理、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印刷媒体技术、网站技术、云计算、网络安全、移动应用开发

(五)创意艺术与时尚(6项)

时装技术、花艺、平面设计技术、珠宝加工、商品展示技术、3D数字游戏艺术

(六)社会及个人服务(8项)

烘焙、美容、糖艺/西点制作、烹饪(西餐)、美发、健康和社会照护、餐厅服务、酒店接待

二、 国赛精选项目(共46项)

(一)传统赛项(26项)

数控车、数控铣、电工、装配钳工、焊接、电子技术、CAD机械设计、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木工、砌筑、室内装饰设计、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网络布线、珠宝加工、时装技术、餐厅服务、烹饪(中餐)、烘焙、茶艺、社会体育指导(健身)、起重设备应用技术、石油钻井技术、电力系统运营与维护、计算机软件测试、机器人焊接技术

(二)新职业赛项(20项)

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互联网营销、连锁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工智能训练、健康照护、物联网安装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 *** 作、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无人机装调检修、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增材制造设备 *** 作、全媒体运营、区块链应用 *** 作、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家政服务(整理收纳)

一、 交通运输部

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货运代理、轨道车辆技术

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砌筑、花艺、瓷砖贴面、水处理技术、抹灰与隔墙系统、管道与制暖、焊接、建筑金属构造

三、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数控车、数控铣、制冷与空调、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原型制作、工业40、机器人系统集成

四、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木工、精细木工、家具制作、烘焙、糖艺/西点制作

     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12月10日在广州开幕,本届大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举办的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大赛。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共设竞赛项目86个,涵盖制造与工程技术、结构与建筑技术、运输与物流等领域,来自全国超过2500名选手参赛。

     其中,63项世赛选拔项目分为运输与物流、结构与建筑技术、制造与工程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创意艺术与时尚、社会及个人服务等6个大类。

    具体来说,运输与物流包括飞机维修、车身修理、汽车技术、汽车喷漆、重型车辆维修、货运代理、轨道车辆技术等7个项目。

      结构与建筑技术包括砌筑、家具制作、木工、混凝土建筑、电气装置、精细木工、园艺、油漆与装饰、抹灰与隔墙系统、管道与制暖、制冷与空调、瓷砖贴面、建筑信息建模等13个项目。

制造与工程技术包括数控铣、数控车、建筑金属构造、电子技术、工业控制、工业机械、制造团队挑战赛、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移动机器人、塑料模具工程、原型制作、水处理技术、焊接、化学实验室技术、增材制造、工业设计技术、工业40、光电技术、可再生能源、机器人系统集成等21个项目。

信息与通信技术包括信息网络布线、网络系统管理、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印刷媒体技术、网站设计与开发、云计算、网络安全、移动应用开发等8个项目。

创意艺术与时尚包括时装技术、花艺、平面设计技术、珠宝加工、商品展示技术、3D数字游戏艺术等6个项目。

社会及个人服务包括烘焙、美容、糖艺/西点制作、烹饪(西餐)、美发、健康和社会照护、餐厅服务、酒店接待等8个项目。

此外,此次大赛还开设有数控车、数控铣、电工、装配钳工、焊接、电子技术、CAD机械设计、汽车维修、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技术、木工、砌筑、室内装饰设计、网络系统管理、物联网技术、信息网络布线、珠宝加工、时装技术、健康照护、餐厅服务、西式烹调、烘焙、茶艺、社会体育指导(健身)等23项国赛精选项目。

      最后祝愿每位参赛选手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华为大学生ICT大赛含金量很高:

华为ICT大赛,是华为公司打造的面向全球大学生的年度ICT赛事。

大赛以“联接、荣耀、未来”为主题,以“I C The Future”为口号,旨在为全球高校大学生打造国际化竞技和交流平台,提升学生的ICT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其运用新技术、新平台的创新创造能力,推动人类科技发展,助力全球数字包容。

华为ICT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影响力日益增强,已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纳入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榜单。

竞赛内容包括:

1、实践赛,包含网络和云两个赛道,主要考察参赛学生的ICT理论知识储备、上机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

2、创新赛即从生活中的真实需求入手,考核选手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能力,鼓励参赛者提出具有社会效益和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并设计出功能完备的模型。

3、行业赛是以行业中面临的真实问题为命题,鼓励在相关行业有扎实研究基础的学生团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行业和ICT知识,提出创新的、有商业价值的解决方案。本届以公路行业真实场景为命题,考核选手解决对应场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联网比赛竣工报告1 项目名称: 网络综合布线技术竞赛项目。
2 设计施工依据: 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3 项目概况: 利用大赛组委会提供的1套网络综合布线实训装置、2套网络配线实训装置等综合布线实训器材。通过安装模拟三层墙的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间子

院校专业:

滁州学院位于皖东江淮之间,学校所在地滁州市,素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与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相连,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浓厚,北宋欧阳修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朱元璋从这里开始创建了大明王朝;清代吴敬梓创作了开讽刺小说之先河的皇皇巨著《儒林外史》;下辖的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历经滁县师范学校、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分校)办学阶段;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升格为滁州学院。学校是安徽省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确立建设“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两所应用型高校之一,安徽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现有会峰、琅琊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089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346万册,电子图书1553万种。设有15个二级学院,62个本科专业,其中工科类专业32个,管理类专业7个,形成了以工、管为主,工、管、文、理、经、教、农、艺八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现有教职工136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3人、副高级职称283人,博士389人(含在读101人)、硕士827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8792人。,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思变尚新、务实求真”的精神,大力弘扬“爱国荣校、尊学敬道”的优良校风,深入践行“修德、求是、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探索一条“由师范专科向多科性应用型本科转变”的发展之路。《中国教育报》头版显著位置报道了学校第二次转型探索发展之路。学校是“全国文明校园”“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安徽省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线上教学示范高校、“双基”建设示范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外事工作先进单位、首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水型单位、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示范单位等。,党建和思政工作呈现新气象。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忠诚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入实施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建设,不断创新学生思政工作方法,强化实践育人,注重文化育人,落实关爱育人,推进网络育人,校园文化氛围浓郁,文明创建工作取得扎实成效。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优秀侨胞之家、安徽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等称号。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1个,“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3个。中国教育报以《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题报道了学校党建引领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连续八年获得全国表彰,涌现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全国乡村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安徽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进典型。,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成效。围绕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通过新建、调整和改造,优化专业布局,培植应用型专业生长点,加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打造学科专业特色。学科专业转型被教育部评估中心推介为转型发展典型案例。物联网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3个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测绘工程等1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有省级特色(品牌)专业8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2个,拥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19个专业上榜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拥有省级产业创新团队1个、滁州市“221”“113”产业创新团队1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3个,市级科研平台15个。地理学获批安徽省“双一流”建设国内一流学科(B类),入选安徽省高等学校Ⅲ类高峰学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9项。1名教师入选“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单。,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新提高。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深入落实“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理念,探索“转型为基、实践为要、双创为核”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五位一体”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一线贯穿、三点发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地方应用型高校‘三个课堂一体,三个平台联动’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与探索”“转型·融合·提升——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实践探索”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管理学》课程获批国家首批线下一流课程,学校获批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4项。建有实验室和实训中心20个,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9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大学生创客实验室8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26个,其中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自2016年以来,学校获批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406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奖26项(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0项;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类比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20项、省级奖项4640项;在六届“互联网+”大赛中,获国家级铜奖5项,省级奖项135项;“挑战杯”系列赛事中获国家级8项,省级奖项128项,学校位列2016-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第282名,同类院校第26名。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A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蔚园蜂巢”众创空间获得省级备案。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近三届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总体较好,各项调查结果均高于全国非“211”本科院校平均水平。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大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推进“博士化”工程,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实施“双百”“双证”“青蓝”计划,提升教师“双能”素质。获批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团队、省委组织部省人才办Ⅱ、Ⅲ类引才平台各1个。现有“双能型”教师528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1人,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1人、安徽最美教师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8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土资源部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1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人,“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安徽省第五批“特支计划”人才2人,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5人,另有柔性引进三类以上人才10余人。2名教师先进事迹入选安徽省《师德优秀典型先进事迹学习读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分别获2019年、2020年度省级考核优秀等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深化与滁州市人民政府深度合作、融合发展,滁州市人民政府与学校签订支持滁州学院创建滁州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功申报教育部应急管理学院,与多个县(市、区)签订合作协议。同时,学校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全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切实有效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4年以来,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367项。获批国家专利69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53项,8项发明专利实现技术转让。学校自2017年以来连续四年入选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学校高质量完成全国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金寨县农村宅基地调查和利用技术服务项目”,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服务能力和水平得到彰显。“实景地理环境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第一届安徽省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大赛二等奖。学校探索出选派高学历或高级职称教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创新服务模式。科技到账经费持续大幅递增,2021年突破6300万元,总量和增幅均位列安徽省同类高校前列。,开放办学取得新进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与美国、英国、韩国、德国、澳大利亚、爱尔兰、捷克、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与泰国易三仓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加强与台湾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牵头安徽高校与台湾高校成功举办八届“皖台物联网研讨会”,成为皖台教育交流合作品牌。加强与国内知名应用型高校交流,与省内应用型联盟高校共享资源。与企业共建校企合作班,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班实现全覆盖。,迈入新阶段、奋进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合作,认真贯彻落实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精心组织实施“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强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双一流”和新阶段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其他信息:

滁州学院是几本院校,需要根据生源地录取批次来决定(目前高考是按照省份招生,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通常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第一批又有第二批招生的话,通常也认为该大学是二本大学)。如果考生生源地为山西、吉林、安徽、江西、河南、新疆等地,由于该校在这些省份按照本科第二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说滁州学院在上述省份是二本大学;如果考生生源地为河北、辽宁、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湖北、湖南等地,由于该校在这些省市已经取消本科一批和本科二批的录取批次划分,合并为本科批次招生,所以我们通常也认为滁州学院在上述省份是本科大学。

材料补充: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滁州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0年的滁州师范学校;1977年设立安徽师范大学滁县教学点(滁州分校);1980年更名为滁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并定名为滁州学院。

3-5月份可以参加的大学生竞赛有很多种,如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这些竞赛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科技类、文艺类、体育类等,每个类别都有不同的参赛要求和评分标准。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的竞赛,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学,开拓自己的人脉。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该比赛是由教育部主办,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电子技术综合素质。2 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应用设计大赛:该比赛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旨在推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培养大学生的物联网应用设计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该比赛是由教育部主办,旨在推广机器人技术,培养大学生的机器人设计和制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机器人技术应用水平。

大学生计算机比赛如下:

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Topcoder、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微软创新杯(Imagine Cup)、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等。

一、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如下:

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英文全称: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ICPC)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主办,旨在展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在压力下编写程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年度竞赛。 经过近40年的发展,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二、蓝桥杯如下: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计算机类学科竞赛。比赛每年举办一次,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9-12月份,省赛的举办时间一般在次年的3月份,决赛在6月份。

具有正式全日制学籍且符合相关科目报名要求的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中职中专学生可报名参加蓝桥杯除青少年创意编程组外的其他各类比赛。

蓝桥杯参赛项目有:Java软件开发;C/C++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Web应用开发;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物联网设计与开发;EDA设计与开发;青少年创意编程组。所有获奖选手均可获得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及大赛组委会联合颁发的获奖证书,设立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269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3
下一篇 2023-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