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遍地都是黄金,淘金者为何却只敢看不敢踏足,如今仍然含量惊人?

此地遍地都是黄金,淘金者为何却只敢看不敢踏足,如今仍然含量惊人?,第1张

自古以来,黄金的价值都很高,而且黄金能够保值,不会因为时间问题而出现贬值的情况。所以很多人都会购买黄金来作为理财产品。况且,黄金可以制作成首饰戴在身上,令人显得雍容华贵,故而才有结婚时需要三金的说法,甚至很多新娘在结婚时,都会在身上挂满各种黄金首饰。

一方面是表示自己嫁得好,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黄金保值,黄金越多,代表这个人越有钱。也正是因为黄金的价值高,所以世界上出现了一个职业叫“淘金者”。

所谓淘金者,就是指开采黄金的人。由于黄金的价值高,淘金也成为了一个极其热门的行业,自十九世纪以来,无数人为了淘金而放弃原有的工作,甚至移民至国外。

不过淘金可不容易,只有少数的幸运者才能通过淘金成为富豪,很多人甚至因为淘金而付出惨重的代价,为何这么说呢?因为有些金矿所处的环境极为恶劣,人们必须冒着生命危险去开采。比如世界上有一个金矿,虽然遍地是黄金,淘金者却不敢前去开采。

这个金矿就是俄罗斯的库波尔金矿。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内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但是由于俄罗斯处于高寒地带,很多地区常年气候寒冷,环境非常恶劣,所以即便矿产资源丰富,也很难成功开采,包括库波尔金矿。

在20世纪40年代时,人们就发现了这个金矿,当时俄罗斯政府并未对该地进行管理和规划,所以这里还是一片“无主之地”,可任由人们开采。据说这个地方遍地是黄金,随手捡起一块石头都可能含有黄金,但即便如此,淘金者还是不敢前来开采金矿。

因为库波尔金矿位于西伯利亚东部的冰原深 处,其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50摄氏度,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冻土。淘金者必须冒着生命危险才能进行开采工作,而且由于该地环境恶劣,很多仪器设备都不能正常使用,淘金者必须手动开采金矿。

但手动开采也非常艰难,先不提开采难度,由于气候寒冷,当地早已无人居住,所以光是人们生存就是一个大问题。

而且如果要手动开采,光是自己一人是无法成功的,必须和其他淘金者合作才行。但这样一来,可能又存在和合作伙伴反目成仇的问题,有一部《血钻》就真实反应出了人们为了钻石而丧失人性的问题。所以,虽然黄金价值高,但如果要用生命去换的话,还是不值得的。

况且即便上述问题都得到了解决,但要开采冻土也是很难的,就算是专业淘金者,可能开采两个月都不能让它有丝毫的松动,但如果使用一些破坏力大的开采工具的话,又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美国西部就因开采过度而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而库波尔金矿又接近北极圈,如果一旦开采过度,很有可能致使全球环境都遭到破坏。

眼看着金矿就在眼前,却不能开采,实在是可惜。不过后来俄罗斯政府接管了此处,并于2008年正式开采。此时的技术比起之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矿工的基本生活也能得到保障。据说前来该地开采的矿工有1200多名,他们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并连续工作2个月,没有一天休息时间。

工作满2个月后,就能休息2个月,以这种轮休的方式进行。此外,由于库波尔金矿距离当地最近的城市都有200公里,虽然开辟出了一条公路,却常年被冰雪覆盖,所以矿工们进出金矿都只能乘坐飞机。而他们的很多食物更是需要提前两年预定,然后再由工作人员开车行驶350公里以上的冰路送到矿场。

由此可见,淘金这一行业虽然收入高,但也是一份非常危险的工作。淘金者往往需要冒着生命危险才能有所收获,而如果遇到像库波尔金矿这样环境恶劣,开采难度极大的金矿,淘金者们更是束手无措。所以,并不是所有淘金者都能发财,冒险与机遇并存,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过去常将金矿石浸在氰化钠溶液中,金矿石中的金便进入溶液,之后再用锌粉置换出溶液中的金便可
但氰化钠有剧毒,现在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方法:
1单一浮选 :适用于处理粗、中粒自然黄金铁矿石。经破碎后的矿进入球磨机,磨细呈矿浆后进入浮选。在浮选中,用碳酸钠作调整剂,使黄金上浮。同时用丁黄药与胺黑药作补收剂,使金矿粉与矿渣分离,产出金精矿粉。
混汞浮选 适用于处理自然金嵌布粒度较粗,储存在黄铁矿和其它硫化矿石。与单一浮选不同的是在磨矿后加汞板进行金回收,回收率可达 30-45%。混汞后的矿浆,通过分级机溢流进行浮选。为使更好地生成汞金,磨矿时加添一定浓度的碳酸纳、苛性钠等,可使汞金回收率提到70% 。
2重力选矿 :系利用黄金与其它矿物比得的差异性进行浮选。比重差异愈大,更易于分离。将含金矿沙置入圆筒筛,通过高压水进行流矿,大于筛孔的砾砂经溜糟、皮带输送入尾矿场;小于筛孔的矿沙通过公配器输入1-3段圆跳汰机,经3段跳汰机精矿自流入摇床,进行粗、细、扫选,生产出精沙矿。此法多用于流沙矿,细碎后的矿石也可适用。
3炭浆法提金工艺 :这种工敢是80年代世界最先进的提金方法,用在处理含金褐铁矿氧化矿石的选别效果更佳。1983年,中国黄金总公司对潼关金矿的选矿工艺决定改造,引用美国戴维 麦基公司的炭浆提金新工艺。炭浆法即在氧化浸出的同时,进行活性炭吸附,提高金的浸出率。其流程包括:两段闭路破碎,两段磨矿,挽流器溢流产品-200目占95%,而后进入浓密机,将矿浆浓度由18-20%浓缩为42-45%左右,再经缓冲槽进入浸出吸附槽,进行浸出作业,同时用椰子壳制成的活性炭吸附,得出最终产品载金炭。尾矿用高频完全筛回收碎活性炭中的金,而后用液氯处理含氰尾液。金回收以解析、电解、酸洗等方法获得。解析用高浓度氰化物、高碱度,进行高温高压将载金炭中的金解析下来,再将载析下来的溶液送电解回收。电解槽以钢棉为阴极、不锈钢为阳极,使金吸附在钢棉上,解析下来的活性炭用盐酸洗涤,附去炭酸钙以及其他杂质,最后在返600℃的回转窑中再生。此项工艺经过1986-1987年的试行情况分析,1987年的浸出率比1986年5个月平均指标低573个百分点,为 8136%。而且各月浸出率波动较大,最你为33%,最高达984%。原因是矿厂中硫化物及铜的含量比1984年1月和5月分别由国内、国外试验分析的结果都有增加的趋势,银、铝、铜增加亦较显著,影响炭浆工艺的浸出效果。故于1987年改造了一条浮选流程,把部分含铜较高的硫化矿用浮选法处理,既利用了原浮选系列闲置设备,又保证了炭浆法的浸出率。
冶 炼
经过各种选矿方法生产出金精矿粉、加入KNO3氧化剂及银和硼砂。当炉温升到700℃时,毛金熔化,炉温升至1000℃,熔液开始沸腾,渣液呈飘浮状,白炽明亮的金质下沉平静,当炉温加温至1250℃-1350℃时,渣液表面亮度变暗,经数次扒去渣液,生产出纯金。总过程是通过熔化使熔液中的过剩硫等化合物氧化除去。
电解直接冶炼: 此法为潼关金矿所采用,以钢棉为阴极直接熔炼得金银合质金。由于此法原设计所得合质金,金银不易分离,交售时白银不予计价,钢棉一次使用混入渣,成本太大。现改为水洗电解钢棉,得金银泥,一般品位为22-28%的金,15-20%的银,在金银分离反应时银、铜、铁等渣质进入溶液,而金不溶解,呈红棕色状态存在,而后将金泥水洗、烘干和溶剂一起冶炼

古法炼金的第一步,就是将金矿石粉碎成黄豆粒大小,然后放 在原始的石磨中磨制,直到磨出厚厚的灰色泥浆为止。
经过石磨摸出来的泥浆,我们就把他放在这个流板之上,然后 用水不断的冲击这些泥浆,因为黄金的比重会比较大,所以他会被 挂在这个流板之上。
古法炼金的最后一道工序叫做化火,这也是黄金冶炼最关 键的一步!也就是将这些毛金化作金块,化火时,先用旺火将坩埚烧红,当熔炼的金水被提纯到一 定程度时就倒入金模,黄金冶炼就到此完成了。古法炼金的整个工 艺全凭金匠的经验和感觉来掌握,炼出来的尽快成色也不是很纯, 含金量只有七八成还有二三成为杂质。
古老的黄金提纯方法,只要有耐心,可以提到很高的纯度,具体方法如下:
1. 汞齐化
黄金+汞+水
不断研磨,直到无黄金颗粒为止,黄金与汞生成金属间化物。
2. 加硫
将硫磺粉与已汞齐化的金研磨混合
3. 空气中加热培烧
此时,多余的汞挥发,贱金属首先生成金属硫化物,后期生成金属氧化物
4. 多次重复以上 *** 作
5. 加硼砂熔化成金锭
贱金属氧化物与硼砂反应生成低熔点物质,浮于液体上层,纯金在底部。

1在火山岩地区,硅化破碎带(即硅质岩带)是金矿化的有利地带,也是岩金的主要岩石,围岩大部分为凝灰岩类岩石,由于凝灰岩、熔接凝灰岩、熔岩等岩石致密坚硬,抗风化力强,因此含金矿化带往往产于高山峻岭中。只要有金矿化带的地方,人们都会开采。
上述已经回答你第一个问题。
2找金矿,主要根据地层、构造、岩石、围岩蚀变,在构造破碎带中寻找硅化带、褐铁矿化带、低温热液蚀变如水云母化带等,当然最主要的是金矿化。含金岩石在岩石中能见到细小的金颗粒。
3含金的岩石的颜色比较复杂。岩金的工业品位3克/吨。
4沙金主要赋存于第四纪与基岩接触带间,是含沙金最多的地方,也是富集地带,是砂砾地带,当然往上部也有含沙金,但含量远远低得多,沙金的工业品位品位05克/立方米。
现在告诉你如何找金矿:
1岩金:寻找岩金必须是地质专业学校毕业,从事几年野外工作的专业人士才能做到,你别看有些老百姓在哪里挖到金子,那是窃取地质工作者的成果在哪里瞎猫碰死老鼠碰到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的。
2沙金:比较容易,只要上游有产金的岩石,在下游的第四纪地层中就能找到,你必须选择靠近河边,即第四纪厚度比较大的地方,用直径168毫米的钢管,焊接一个十字架,用人工往下打,一直打到基岩,然后把套管里的砂砾层样品用淘金盆放到水里洗——淘金,就能找到沙金。这样钻孔按照一定网格布置,就能计算出沙金的储量,之后就可以开采。
沙样的采取率要求120%,要特别注意靠近基岩地带的沙样的采取率,因为是含沙金的主要地段。
补充后一个问题:
金矿的成因各地不同,产于不同的围岩的金矿化和围岩蚀变也不尽相同,赤黑色可能是围岩蚀变,赤黑色也可能是近地表的铁锰氧化,你可以用手摸摸,如果手上粘有黑色,就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如果是,这种现象与金矿化关系不大,深部就不会有这种黑色的东西,如果手不粘有黑色,就证明与金矿化有关,可以作为今后寻找金矿带的围岩蚀变标志。
有必要说明的是:自然界的矿物只有三种成的矿物,即黄铜矿、黄铁矿、黄金,俗称三黄,成黑色的不是黄金,有人叫黑金的是指煤炭之类的东西。
你没有详细看,也许你是外行,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你所说的含金的岩石就是硅质岩,你可以用小刀在金矿石上刻划,如果刻不动,就是硅质岩(硅石),其他岩石刻不动。
你说的岩石中的其他岩石含金的可能性不大。
“要一个象有云母的地方就有水晶”,这种说法带有片面性,先人在碳质板岩中曾经发现过大型的水晶矿藏,又如何说呢?专业的东西就是专业,无法用生活口语等通俗的语言描述。
任何矿床的成因都是非常复杂的,它受地质边界条件严格控制,温度、压力、物质来源严格控制着元素的富集,要一句话断定某种岩石有金矿,这些是外行人才会讲的话,内行的人没有到实地调查是不会作出结论的。请原谅。

古人找金子主要是用水淘金,这种方法是非常方便的,而且也别容易找到金子,这种方法叫重砂找矿法,是一种非常悠久的找矿的方法,它简便经济而且有效,所以说在现在也是特别流行的。他主要就是利用的是金子和其他矿物质之间的密度来进行淘取金子。比如说做一个实验,在水里金子一般都会掉下去,而其他的矿物质或者杂质就会很容易被水冲走。一般还会借用水银这个东西来进行分离,在水银中金子一般会下去,而其他的矿物质一般都会浮起来,这样子的话就能够分离出金子。古人由于没有什么特殊的技术,所以他们发现金矿也是特别难的。最初他们在河滩捡到金子,发现颜色漂亮。而且特别容易加工,所以说刚开始就是做成高级饰品这种东西,而且做出来是特别漂亮的,售价也特别高。又是特别的稀缺,所以说又变成了一种非常贵重的东西导致很多人都去河边去寻找。但是这种大块儿的精子并不是特别多,而且也不容易找。然后就是很多人发现细小的金子其实是特别多的。然后如果有很多的话,加起来其实也是算得上一大块儿的。于是他们就开始在河边找细小的金子,这就叫做淘金。因为随时流动的,所以说他们发现河的上游肯定还会有很多的金子。于是他们就沿着河一直找上去。慢慢的淘金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然后他们在山的更高处,也发现了很多的岩金。愿经的过程也是很复杂的,第一个是磨矿,就是把矿石磨成粉末。第二个就是淘洗在水中淘去除不含矿的部分。第三道工具就是烧结,把他们一起做成球团。第四道就是还原冶炼,让他形成含金银的铅块,第五个就是灰吹。吹入氧气便可获得纯度更高的黄金白银。

要买相关的机器,要不只能磨碎,人工淘金沙。
对于黄金 的提炼,其实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只能是工厂才能做,如果楼主你是个人的话,我还是奉劝你不要做了,因为提炼黄金需要比较多的设备,还有一些化学药品。一般来说,岩石状的金矿的含金量一般为每吨矿石4克左右,也就是说,就算是大的黄金提炼厂,一般来说,也只能从每吨的金矿石中提炼出4克左右的黄金,而楼主你只有50斤的矿石,也就是25公斤的矿石,按照这样算来,一般情况来说,最多也只能提炼出01克左右的黄金,楼主你试想一下,01克的黄金到底是有多少,并且你的提炼技术也不可能达到大型的提炼厂的技术程度吧?
也就是说,你基本上不能提炼出其中的黄金。所以我还是奉劝楼主你,最好不要这样做!
别人的提炼程序是一般先把矿石粉碎,然后再经过筛选,得到含金量较高的金矿石,然后再用氰化法来提炼其中的黄金,而且还有经过一些过滤等等的过程,是很复杂的,要不然,黄金的生产成本也不会在我国达到80块左右一克啦

淘金应在河流接受堆积的一岸。
具体说,如果河流平直,需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侵蚀右岸,则左岸堆积;南半球侵蚀左岸,则右岸堆积。就是说,北半球在左岸淘金,南半球在右岸淘金。如果河流弯曲度较大,需考虑河流保持惯性,则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就是说,在凸岸处淘金。

「」
淘金,指淘金者们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在淘盘将淤泥洗涤,以便找出淤泥里的天然金沙。淘金曾是众多冒险家眼中的致富手段,历史上曾经掀起过几度的淘金浪潮。
十九世纪初,美国展开一场向西部扩张的西进运动,一批批冒险家纷纷向太平洋东岸推进。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的消息被证实后,引发另一波的移民潮,人们放下手边的工作涌向圣弗朗西斯科,试图一圆淘金的梦想。十九世纪初,美国开始了势不可当的西进运动,使美国的边疆从密西西比河不断向太平洋西岸推进。一八四八年,前进到加利福尼亚的人们在这里发现了金矿,立刻引起世界的轰动,迅速形成规模空前的淘金热,并对西进运动和美国西部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刺激。淘金热是西进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犹如是一幅壮丽画卷上一个亮丽的片段。
加利福尼亚淘金热与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有着不解之缘。它直接起源于西进运动中人们的一系列活动:首先,一八四八年在加利福尼亚发现的金矿位于新赫尔维蒂亚的萨特社区,这里地处萨克拉门托河与美利坚河的交会处,是太平洋沿岸两个最大的美国移民早期殖民地之一,由美国移民萨特在一八四八年开始修建;其次,金矿的发现者马歇尔正是那些征服太平洋沿岸的美国移民,他出生于资本主义发达的新泽西,在一八四四年踏上了「西进」的征途,从密苏里迁入俄勒冈,次年定居萨特社区;复次,金矿发现点处于马歇尔与萨特合营的锯木场的水车引水沟,淘金热爆发时,这里的木材加工立即解决了淘金者在生产和生活上的燃眉之急。
其实,在这以前,在太平洋沿岸已多次发现金矿。据记载,较大的金矿发现是一八四一年在洛杉矶附近和一八四二年在南加利福尼亚。这两次都没有引起震撼性影响,尽管一八四二年的那次金矿发现也吸引了几百位淘金者,但很快就无声无息了。这是因为在一八四八年以前的几次发现均发生于印第安人的区域,印第安人的社会还处于相当原始的状态,他们并不懂得黄金的经济价值。再者,当时这里的移民很少,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较低,与外界的联系也很有限,以致发现金矿的消息传播不出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30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4
下一篇 2023-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