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机构分析,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级市场成长可期。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AIoT大时代来临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元、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个;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是下一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 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信达证券点评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大行动目标,定性与定量齐登场,计划落地决心强。在智能革命推动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网联 汽车 等为代表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应用有望相继爆发,智能革命将开启AIoT大时代,AIoT赛道具备“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物联网成长空间大且可持续性强,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当前5G通讯网络已大规模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开始具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迎来大爆发,一场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就在眼前。”国信证券如是分析。
中信证券也认为,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连接技术迭代进步、产业政策持续驱动、下游场景需求井喷式爆发驱动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据IoT Analtytics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至少达到250亿个,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0亿个。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物联网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合计市值近5万亿元,多只个股年内涨幅明显,国民技术、国科微、上海贝岭、全志 科技 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
基金加大持仓配置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年内,机构频频前往物联网概念的公司调研。同花顺数据显示,物联网板块中颖电子、海康威视等十几家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超10次,海康威视受到超千家机构调研,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等5家公司受机构调研家数超500家。
中金公司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尤其是“场景智能”方面,智能 汽车 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产业结构层面,通信模组被机构普遍看好。中信证券称,在物联网连接数爆发、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网络连接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需求爆发等驱动因素下,物联网模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超9亿片,对应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华创证券也认为,未来5G模组、车载模组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相关产业链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应用层方面,中信证券认为,多应用场景将刺激需求爆发,除了 汽车 网联领域,万物智联领域,双碳目标下智能电网是必经之路。电网万亿元级别投资规模将逐步向配电侧和用电侧倾斜,包括智能电表在内的各类电力智能终端出货量将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快物联网相关布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华为、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早已布局AIoT,持续拓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 汽车 等消费级物联网品类,并在生态方面不断发力,尤其鸿蒙系统的发布,更加快了物联网生态构建。通信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分别采取“份额优先,规模为王”策略和“深耕高价值场景”策略,加大全球范围博弈。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根据《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上海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13月18日,记者从市通信管理局获悉,为了推进上海5G+工业互联网发展,服务好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制造业升级,经半年多时间的调研,结合上海市信息通信行业实际,《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由市通信管理局正式印发。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是,到2023年,全市重点领域5G融合应用深度和广度成效明显,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DT(数据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
以系统、终端、网络设备为主的5G产业生态实现有效集聚,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大幅度提升,5G技术与大数据领域深度融合,5G应用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5G应用“海上扬帆远航”的局面逐步形成。
5G基础设施保持领先。2022年、2023年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积极推进临港、青浦“东西两翼”算力布局,将5G行业虚拟专网接入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基于“IPv6+”的5G承载网络。
5G关键指标稳步提升。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3年超过2100万。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占比2023年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
5G融合应用全面引领。重点推进5G+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本市传统强项领域,2023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35%以上。“5G+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2023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30%。
5G应用生态持续改善。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联动的“海上扬帆”推进行动机制初步构建,形成政府部门引导、头部企业带动、产学研用融合的5G应用融通创新模式。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2近日,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制定并发布《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力争到2023年,把上海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5G应用创新发展高地、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
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
5G融合应用是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引擎。《行动计划》提出持续提升“四大传统赛道”,涵盖5G+工业互联网、5G+智慧交通、5G+智慧城市、5G+智慧园区等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打造1-2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积极推动新建工厂100%使用5G网络,改造场景5G网络使用率不低于50%;推动5G网络与公路、铁路、机场、桥梁、隧道、枢纽等基础设施的'同步规划、同步建设,深化远程监测、安全预警等应用;
对市政桥梁、城市隧道、城市照明、窨井盖、公共停车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5G数字化改造,推进5G行业专网和城市管理部件泛在互联的试点示范应用,扩大智能泊车、智能门禁、智慧用电、智慧家居、智能照明等领域应用,提高数据收集、政务处理、城市治理能力等。
上海14号线、18号线5G网络全线覆盖。(资料照片)
在5G+智慧园区领域,《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全市产业园区5G网络深度覆盖,持续完善以5G网络为基础的园区感知网络设施、虚拟专网、边缘云计算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打造园区智能中枢平台,构建园区运行生命体征指标体系等。
根据《行动计划》,2022、2023年,上海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5G网络流量的占比2022年超过50%,2023年超过60%。
2022年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应超过30%,2023年达到35%以上。2022年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要超过20%,2023年要超过30%。
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
《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开拓“四大新兴赛道”,涵盖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文化旅游、5G+长三角智慧航运一体化等领域。
主要内容包括,力争到2023年,所有三甲医院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其他医院不低于5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到2023年,全市高等院校100%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重点中小学校、中高职院校实现5G深度覆盖和5G典型业务上线;
探索元宇宙赋能全市文旅融合方案,加速打造一批数字博物馆、数字文化馆、智慧景区,提供沉浸式实景观赏、三维图形视觉、四维图形动感等创新型游览体验;进一步引导通信行业利用5G技术为智能航运赋能,体系化、分步骤运用数字科技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港口、航运、陆运、物流园区、货物仓储等环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等。
《行动计划》还提出精准聚焦“六大战略区域”,指的是促进5G融合应用赋能五大新城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经济、生活和治理数字化转型。
主要内容包括,助力南汇新城建成“上海核心、亚太枢纽”的全球领先5G通信网络发展示范区;助力松江新城做大做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助力嘉定新城建设国家智慧交通先导试验区,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智能传感器、高性能医疗设备等产业集群;
助力青浦新城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打造“长三角数字干线”;助力奉贤新城推动新城智慧交通、绿色农业产业建设,加快打造“数字江海”新地标;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协调两省一市信息通信行业资源,统筹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大空间数字化转型。
“5G第一村”青浦赵巷镇中步村设置的5G+360度高空摄像头。(资料照片)
根据《行动计划》,2022年、2023年,上海将每年新增5G基站1万个。到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
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2年超过45%,2023年超过50%。5G用户数2022年超过1800万,2023年超过2100万。
上海计划5G个人用户普及率到2023年超50%3到2023年年底,上海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50%,5G用户数超过2100万;在个人消费领域,上海将打造一批“5G+”新型消费的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在垂直行业领域,聚焦“5G+工业互联网”……上海18日启动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推动5G网络深度覆盖与融通发展。
根据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印发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2022-2023年)》,截至2023年底,上海5G基站密度将提升到每平方公里10个,每万人拥有基站数提升至28个,80%楼宇实现5G室内覆盖;5G网络流量占比超过60%;累计建成150个5G行业虚拟专网。上海还将推动轻量化5G芯片和模组商用,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年均增长率超200%。
通信从业人员在通信高塔上施工。(上海电信供图)
上海5G融合应用也将迎来更大发展。在垂直行业领域,上海重点推进智能制造、智能钢铁、智能港口等行业“5G+”应用,到2023年年底,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达到35%以上;车联网、智能航运、智能机器人等领域5G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
在社会民生领域,上海将打造一批“5G+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照明”样板项目,到2023年年底,教育、医疗和文旅行业5G应用渗透率超过30%。上海将打造5G融合应用公共平台,2023年初步具备各行业场景化标准化应用能力。
2021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上,中国联通等企业展示如何运用5G等多种技术,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做好赛事直播服务。新华社记者 陈爱平 摄
在5G应用生态方面,上海将推动重点行业5G融合应用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促进相关标准在重点行业头部企业的应用落地。
据悉,上海将形成由上海市通信管理局、基础电信企业、铁塔公司、广电企业等单位组成的5G应用“海上扬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和工作推进机制,发挥“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等带动作用,为上海“五个新城”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区域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助力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