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可在什么发挥作用?

我国北斗全球卫星可在什么发挥作用?,第1张

实时导航、快速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其他特色功能:

1、精确授时

北斗卫星本身是我们国家的一个授时系统,北斗三号卫星上的星载铷原子钟的精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以达到每天100亿分之5秒。目前这一功能已应用于通信、电力、金融等系统。

2、位置报告

通过两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联手,不仅能回答用户“我在哪”,还能告诉关注用户行踪的相关方“你在哪”,广泛用于搜救、渔业等领域,是保障民生安全的“千里眼”。

3、短报文通信

导航卫星和通信卫星是两种类型的卫星,但北斗导航卫星却附加了通信功能。这个功能在沙漠、远洋、深山、森林等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或者是灾害发生、通信受阻时至关重要。

伴随着5G移动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与北斗系统的进一步融合,构建以北斗时空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新兴产业生态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变革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如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说的那样,“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北斗未来的应用价值,完全不可估量!

5G+北斗高精度定位十大应用场景发布

5G+北斗高精度定位十大应用场景发布,为推动北斗产业化发展将会在全国打造并落地一千个5G+北斗高精度定位标杆项目。5G+北斗高精度定位十大应用场景发布。

5G+北斗高精度定位十大应用场景发布1

为落实国家“十四五”规划关于加快5G建设和实施北斗产业化的要求,10月15日,中国移动与宁波市政府在浙江宁波联合举办“精准时空,智驾未来”5G+北斗高精度定位行业大会。中国移动副总经理赵大春出席大会并致辞,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会。

赵大春在致辞中表示,5G具有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技术特性,北斗系统具有导航、定位、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等能力。中国移动将以5G+北斗为载体,融合AICDE(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数智生产力,推动社会数智化升级“三个新”,即筑牢5G+北斗高精度定位网络“新基石”、深耕5G+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新场景”、共促5G+北斗高精度定位生态“新繁荣”。

自2020建成并发布全球最大规模5G+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以来,中国移动联合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完成全国范围内5G+北斗高精度定位基准站坐标解算,获得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认证,形成包括静态毫米级、动态厘米级、星网融合、短报文融合等7类标准化定位服务,并打造了由5G一体化融合云网、北斗标准化定位产品、场景定制化开发组成的精准时空服务体系。

会上,中国移动发布了5G+北斗高精度定位十大应用场景。经过一年实践,中国移动以“有需求、有应用、有价值、有空间”为原则,对全国5G+北斗高精度定位项目进行筛选,总结提炼出了包括智能驾驶、智慧港航、智慧物流、监测检测、智慧公交、共享单车、无人机、精准导航、精准农业、测量测绘在内的十大5G+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场景,并发布了场景化解决方案,支撑5G+北斗市场化推广、规模化复制。

大会期间,中国移动正式为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5G+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示范基地授牌,并与多地行业用户签订5G+北斗高精度定位合作协议。示范基地和合作项目将成为5G+北斗产业集聚和成长的土壤,中国移动将开放自有技术能力、营销渠道、产业联盟、联合实验室等资源,深耕十大场景,聚合5G+北斗产业终端、平台、服务、集成等环节百家合作伙伴,在全国打造并落地一千个5G+北斗高精度定位标杆项目,切实落实国家推动北斗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5G+北斗高精度定位十大应用场景发布2

5G+北斗,精准“制导”应用新场景

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5G通信,遇到天地相通的北斗导航,会碰撞出什么样的创新灵感?

在昨天下午中国移动与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精准时空、智驾未来”5G+北斗高精度定位行业大会上,中国移动正式发布了十大5G+北斗高精度定位应用场景,涉及智能驾驶、智慧港航、监测检测、智慧公交、无人机、精准导航、共享单车、智慧物流、精准农业、测量测绘等生产生活领域。

电力无人机巡检、自动驾驶试验、港口外集卡定位、拖轮引航、智能安全帽……近年来,宁波高度重视5G、北斗技术发展,积极探索5G+北斗高精定位领域,目前全市已经建成5G基站数超过13万个,在刚刚结束的工信部对全国36个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4G+5G网络质量抽查中,宁波位居全国第一;4G+5G+重点场景应用总分也是最高。

笔者从大会上获悉,在高质量、快速推动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将充分发挥区域和产业双重优势,大力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智慧物流等多领域的创新示范应用,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5G典型示范应用场景。在北斗应用方面,我市目前已经建成卫星导航定位精准服务系统,包括9个自建基站、14个省级共享基站,实现了全网对多元卫星导航定位数据的全面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加大与包括中国移动在内的信息技术企业的合作,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水利、智慧检测等重点领域,通过5G、5G+北斗、5G+车路/船岸协同等技术,探索共享单车、边坡检测、车道级导航、无人机/无人船等创新应用,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音)+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

5G+北斗“智泊南通”引领数智生活新体验

日前,江苏南通移动助力南通市推出“智泊南通”系统,打造全新智慧停车模式,带来数智生活新体验。

据了解,4月起,“智泊南通”系统在崇川区试点上线。8月,在南通市市级平台正式上线。该系统依托5G通信网络、北斗定位、云计算、智能巡检车、AI图像识别、ETC无感支付等先进技术,通过整合崇川区现有公共停车资源,将智慧停车管理、交通违章治理、智慧交通大数据治理等结合在一起,构建全新的交通治理解决方案。

“智泊南通”系统在全国首创以5G﹢ETC智能巡检车为路边停车收费的主要技术方案。通过在市区热点道路部署ETC扣费装置,车主在驶过这些装置时,即可自动完成ETC扣费,真正做到了随停随走,无感支付。

同时,通过大数据能力整合全市停车资源,推出面向居民的“智泊南通”智慧停车小程序,通过5G﹢北斗精准定位实现诸多功能。目前平台已接入市区近500个停车场,106051个停车位,注册人数已经超13万人。

系统的顺利运行切实提升了居民的驾车体验。游客纷纷表示:“开车前可以查看目的地旁边的停车场,离开时,直接扣充值余额,都不用再掏手机付费,特别方便。”

南通移动将继续助力丰富各项功能,打造好城市停车的“南通模式”

‍‍

1360正式进军区块链。360推出全球首家基于区块链的安全共享云平台。此外,还将发布一款360共享云路由器和360共享云APP产品,前者将参与共享计划,后者则可监控工作状态随时查看云钻收益。

2WiFi联盟宣布WPA3加密。WPA3加密主要提升有三点:对于无加密的开放WiFi场景下,将对每台设备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增加字典法暴力密码破解的难度,同时,如果密码多次输错,将锁定攻击行为;使用新的握手重传方法取代WPA2的四次握手。同时Wi-Fi联盟表示,将从今年底开始普及WPA3加密协议。

3国内首个物流机械臂上线。首个物流机械臂位于菜鸟网络武汉黄陂的仓内。机械臂能通过视觉系统准确识别出各种形状的单个商品,并进行抓取搬运,将商品搬运到出库流水线上。每组机械臂一个小时能搬运1000件商品,可以24小时不间断作业。

4北斗物联网模组在渝全球首发。1月8日,“北斗物联全球发布会暨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渝举行。会上,北斗科技集团旗下北斗七星(重庆)物联网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基于北斗精准定位的物联网无线数据模组——全网通智能LTE模块S809、全网通4G无线数据物联网模块X97、NB-IOT无线数据模块X96全球首发。据介绍,这3款模块分属高中低端产品,装载于不同的终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

5煤炭厂商与Carbon合作生产3D打印汽车。煤炭制造商Ramaco Carbon宣布与硅谷3D打印公司Carbon合作。前者将使用后者的各种3D打印产品,包括汽车和飞机零部件、医疗设备和建筑产品等。

‍‍

空间技术与应用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如今,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闪耀星空,不仅令国内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服务越来越多,还走出了国门,服务亚太地区。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积极推动国家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重大应用示范专项、“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建设和应用这几年来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还会有哪些应用?

我国是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我国2000年建成了北斗导航实验系统,这是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刘经南告诉记者,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是一个区域系统,由三颗卫星提供区域内的定位服务。虽然只有三颗卫星,但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在海上定位也可达到二三十米的精度,它是一个双向定位系统。双向授时,可以达到20纳秒,比GPS的授时精度要高,GPS承诺的是50纳秒。还有短报文功能,短消息可发60个汉字,利用双向通信的特点进行调制。第一代北斗卫星系统建立以后,在大地震、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得到应用检验,比如汶川大地震中的救灾。在海洋渔业中也有很多用途,比如位置监控、安全救援。它可以与地面移动通信进行互联互通。北斗的船舶入网当时已经有5万多个,手机用户10万余个。

现在我国推广应用的是北斗二代卫星系统,它由14颗卫星组成。刘经南表示,北斗导航系统在亚太地区内导航系统标准服务的定位精度在10米左右。同时,它可以根据用户需要提高定位导航服务的精度,达3米左右。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一次可以发送120个汉字,并可与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进行互通。

北斗卫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

卫星上天,重点在于应用,我国北斗卫星系统可用性和连续性指标超999%。2012年底,第二代北斗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运行4年多来,系统保持了连续运行,可用性指标实际上达到了9999%以上,连续性达到了99986%。

我国北斗的应用非常广泛,现在主要在汽车领域大规模应用,涉及汽车制造业,汽车电子制造业、车载信息服务商,还有面向智能交通的设备制造业及服务商。北斗将来还可跟用户的车位需求应用结合起来。现在装载了北斗导航系统的交通运输车辆约有380万辆,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万量级,车辆运营状态都可以实时上传至互联网上,实现实时监测。

现在我们的北斗卫星系统可以向用户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甚至厘米级精度的定位和导航增强服务,用户可以开展诸如高速公路车道级导航监控服务、旅游景点特定线路的无人车驾驶和监控、城市管道的实时状态监测和维修服务等。

未来北斗卫星将跨界融合发展

互联网+时代,卫星数据在云端,用户在网上,北斗卫星系统与新兴信息网络系统跨界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单位已出台了《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北斗位置服务将实现跨界融合,包括跨系统融合,跨地域融合等。

我国将重点推动‘互联网+北斗’的空间位置服务产业。比如北斗系统与蓝牙、宽带移动互联网、有线互联网、窄带物联网等融合,使北斗时空信息传输更快、位置更精确、图像更清晰、用法更巧妙。有了北斗系统,我国的无人驾驶也可能加快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基础产品,是北斗系统应用的基础。通过卫星导航专项的集智公关,我国实现了卫星导航基础产品的自主可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逐步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北斗基础产品的嵌入式、融合性应用逐步加强,产生了显著的融合效益。具体作用如下:
交通运输
陆地应用,如车辆自主导航、车辆跟踪监控、车辆智能信息系统、车联网应用、铁路运营监控等;航海应用,如远洋运输、内河航运、船舶停泊与入坞等;航空应用,如航路导航、机场场面监控、精密进近等。
农业
主要包括农田信息采集、土壤养分及分布调查、农作物施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特种作物种植区监控、以及农业机械无人驾驶、农田起垄播种、无人机植保等应用,其中农业机械无人驾驶、农田起垄播种、无人机植保等应用对高精度北斗服务需求强烈。
林业
主要包括林区面积测算、木材量估算、巡林员巡林、森林防火、测定地区界线等应用。其中巡林员巡林、森林防火等使用了北斗特有的短报文功能。
渔业
主要包括渔船出海导航、渔政监管、渔船出入港管理、海洋灾害预警、渔民短报文通信等应用。特别是在没有移动通信信号的海域,使用北斗系统短报文功能,渔民能够通过北斗终端向家人报平安,有力保障了渔民生命安全、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海洋资源保护和海上主权维护。
公安
主要包括公安车辆指挥调度、民警现场执法、应急事件信息传输、公安授时服务等应用。其中应急事件信息传输使用了北斗特有的短报文功能。
防灾减灾
主要包括灾情上报、灾害预警、救灾指挥、灾情通信、楼宇桥梁水库等监测等应用。其中,救灾指挥、灾情通信使用了北斗特有的短报文功能,楼宇桥梁水库等应用利用了高精度北斗服务。
大众应用
主要包括手机应用、车载导航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应用,通过与信息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了众多的位置服务功能。
……

宇宙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早有预言,“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中”。

事实上,航天不仅关乎整个人类的未来,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梦想。

正值2018年关将近,当回顾这一年中国所走过的航天路时,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份长长的成绩单:

截至12月27日,中国在2018年完成了38次火箭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完成了第296次飞行,其中包括:

18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并组网成功;

遥感卫星30号04组、31号01组成功发射;

高分一号02、03、04星,高分五号、六号、十一号成功发射;

高景03、04星的成功发射,并与2017年发射的01、02星完成首批组网;

嫦娥四号中继卫星“鹊桥”、嫦娥四号探测器相继成功发射;

风云二号H星的成功发射,并与在轨的风云二号E、F、G星开展组网观测;

海洋一号C星、二号B星成功发射;

陆地勘查卫星三号、四号成功发射。

不仅如此,2018年也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的元年。中国民营公司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个个从0到1的突破,航天领域的商业化尝试也迈出了实质性的脚步。例如:

5月17日,“零壹空间”成功将中国首枚民营亚轨道商业火箭发射上天。

10月27日,“蓝箭航天”研制的朱雀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虽然发射失败,但这却是中国民营公司在航天企业的首次轨道发射,具有不容忽视的巨大意义。

12月7日,长沙的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多颗卫星成功升空。

2018年的航天发射成果中,最振奋人心的莫过于北斗三号基本系统 星座 部署的圆满完成。10次成功发射、18颗北斗卫星升空、19颗成功组网,北斗导航系统成功迈出了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然而,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成功,也离不开整个北斗系统的大背景。

北斗导航卫星副总指挥沈苑在造就演讲中就提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进阶: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号。

从1994年,中国开始建设北斗一号,通过不断的迭代升级,2012年完成了由14颗卫星组网的北斗二号,稳步实现了北斗系统的区域性系统建设。

2016年发布白皮书、2017年完成首发、目前已完成19颗卫星组网的北斗三号,基本实现了由区域性向全球性的发展目标,最终将在2020年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成为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伽利略并列的四大全球性定位系统。

沈苑 介绍,与此前的北斗一号、二号相比,北斗三号在服务范围、宇航能力、与其他全球系统的兼容性,以及精度等性能上都有大幅提升,可在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地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即便与其他三大全球导航系统相比,北斗三号也在星间链路技术、自主导航能力、在轨重构和在轨赋能技术等方面,具备独一无二的后发优势。

2018年是商业航天的元年,在商业发射、太空 旅游 、天地一体化里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将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当一切条件具备后,商业航天的利好空间也就来了,这里面将诞生出无数独角兽。”

今年1月,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梁小虹 在造演讲时预言,下一个风口将是商业航天。而进入航天领域的民营公司大致会分为:卫星公司、火箭公司、测控公司等等。而在现实中,永远不缺乏敢于率先吃螃蟹的先驱。

比如零壹空间、蓝箭航天、天仪研究院,这些民营航天公司的CEO 舒畅、张昌武、杨峰 在2018年也都先后接受造就的采访,或是登台演讲。

运载火箭是卫星飞天的基础工具。 蓝箭航天CEO张昌武 说,火箭的发射燃料、可重复使用技术、商业化前景,这些都是民营公司必需考虑的。

中型运载火箭是目前唯一可以托举未来低轨发射市场的火箭序列。在他看来,液氧和甲烷的结合,将是经济环保、实用性最佳的火箭推进剂。

就在2018年10月27日,蓝箭航天研发的朱雀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实现发射,尽管没能成功上天,但这却是中国民营航天企业的首次轨道发射,说是国内民营航天事业的里程碑也并不为过。

以往,航天事业是一项倾举国之力的国家级太空竞赛,耗时费力。但正如 天仪研究院的CEO杨峰 在造就的演讲中所说,现在的航天领域已经采用一种做“微小卫星”的方法,只需要1年甚至更少的时间、几百万的经费,就可能取得过去要用10年、耗资几亿才能取得的航天成就。

这种小步快走的航天 探索 方式,不仅稳扎稳打,更为民营公司的进入创造了非常现实的可 *** 作性。就在今年12月7日, 杨峰 的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多颗卫星顺利发射升空。

按计划,虹云工程总共会发射156颗卫星,在太空上建立能覆盖南极北极的全球性天基互联网。通俗地讲,就是可以供用户在全球范围内无死角地接入WiFi。毫无疑问,这项工程将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里诸如无人驾驶、物联网、航空运输、海洋工程等多个亟需全球范围无缝网络连接的行业提供服务,也将为民营航天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531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