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卡,是运营商为物联网服务企业提供的用于智能终端设备联网的,仅面对企业用户进行批量销售,广泛用于共享单车、移动支付、智能城市、自动售卖机等领域,不面向个人用。
宋PLUS,比亚迪旗下全新紧凑SUV,新车未来将定位在宋Pro和唐之间,并提供多种动力版本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5G作为第五代通信网络,目前已接近使用, 5G 相对于2G、3G、4G带宽更宽、信息传输速度更快(比4G快100倍)、准确。
5G技术的成熟应用,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 助力物联网 (万物相连)的实现。物联网由 感知层 (传感器)、 网络传输层 (5G)、 存储分析计算层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 应用层构成 (终端设备)构成,应用于 汽车 行业将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车、交通设施的 互联互通 。
下面我结合自身在 汽车 行业的工作经验,对5G、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在 汽车 产业中的应用场景 进行详细说明。
车联网平台模型如下:
通过模型可以看出,5G网络将车联网中控平台、 汽车 、交通设施和人连接到了一个网络内, 相互间可实时传输和接收相关信息 。
结合车联网模型, 无人驾驶 实现 场景 如下:
乘客 要出行,可在家里拿出手机或相关智能设备 打开车联网平台APP ,选择车型、用车时间、出行地点,确认后,车联网 中控平台下达指令到 符合要求的 汽车 , 汽车 通过自身所带的控制系统 接收信号指令 ,自动 行使到小区上车点 ,等客人上车后, 客人 通过语音或触控 下发出行指令 , 汽车 自动启动并开始行程;在 行使 过程中自动 感知 周边 交通设备 和 人员 等信息(通过车辆所带感应设备感应),进行制动、加速、避让等。同时车辆可从车联网监控平台 获取远处 公路上 车辆 多少、或是否有 交通事故、交通维护 等信息,自动 选择 最佳的 行车路线 ,避免拥堵;到达目的地后,客人通过车联网平台 APP结束行程 ,车辆等待车联网中控平台指令进行下一个任务。
汽车 设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顾客对车辆的需求+上市车型的故障缺陷+公司规划目标+国家法规要求。在5G带动下的车联网将对获取顾客需求和车辆故障缺陷的获取带来极大的便利。
211乘客需求感知
结合车联网模型,假设场景,车辆为 自动驾驶 车型:
车联网监控平台通过分析顾客 选择的出行车型 (在车联网监控平台)分析出最受大众欢迎的车型系列,提供给 汽车 设计公司作为 汽车 整车型谱规划参考 。
车联网监控平台通过 车辆上的中控设备 ,收集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语音识别、环境等感知设备传来的信息( 包括 顾客行为、活动、坐姿、办公、休闲、 娱乐 等),通过 云计算 可以识别出绝大部分乘客的 舒适状态 ,提供给 汽车 设计公司作为 汽车 内饰外观结构及功能设计参考 。
212驾驶员需求感知
结合车联网模型,假设场景,车辆为 人工驾驶 车型:
车联网监控平台通过 车辆上的中控设备 ,收集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语音识别、人机 *** 控设备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传来的信息( 包括 顾客驾驶起步加速模态、转向模态、档位转换模态、制动模态等),通过 云计算 可以识别出绝大部分 驾驶员 的 最佳 *** 控模型 ,提供给 汽车 设计公司作为 汽车 *** 控机构及功能、性能等设计参考。
车联网监控平台通过 车辆上的中控设备 ,收集车辆在 运行过程中 的功能性能状态信息(如动力性、经济性、振动、噪声、平顺性、 *** 稳等),通过 云计算 可以识别出 故障缺陷 信息,提供给 汽车 设计公司作为 整车或零部件功能 设计参考。
汽车 由车身、底盘、电气、内外饰、动力装置(燃油车为发动机、变速器;电动车为电池、电机、电控)等几大系统构成,同时每个系统又分为很多零部件,为了保证 汽车 的开发进度,所有零部件的设计开发人员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的区域。通过 5G技术助力虚拟现实技术 投入使用,实现不同区域的设计人员、实时在线的同步交流、评审分析数据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研发速度,降低了研发成本。
对于较大的零部件数据,通过5G传输技术可快速准确的传输到 异地3D打印设备 ,进行样件的快速制作。
根据试验进展及突发情况,可通过试验员或试验中控平台设定程序对 试验环境 (温度、湿度、大气压等)、试验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 远程控制 。同时可通过试验中控平台 监控试验设备 、 环境 的状态信息,对于不良状态做到 提前预防 。
在试验过程中,可通过试验员或试验中控平台设定程序对 产品(零部件或整车)的参数和运行状态进行远程控制 。同时可通过试验中控平台监控产品的 性能状态变化信息 ,对于后期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5G技术建立生产设备、物料运输设备、环境设施等物联网控制平台,实现自动化信息交互和自动控制(可远距离异地)中控平台可实现对所有设备的监测和控制。模型图如下:
通过对生产中控平台人工输入相关程序, 中控平台协调 调动物料运输设备进行 物料准备 ,并送达到制定位置,相关的设备(工装、夹具、检具或焊接设备等)按照中控平台的指令进行相应的 加工 ,直到完成设定的目标成品。期间如发生 事故 ,中控平台(也可由生产监控人员)可启动相应 解决 措施, *** 控相应的设备执行相关工作。中控平台同时对所有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对维保信息做到提前预防。
通过车联网 中控平台大数据功能 ,将整车及相关零部件的型号、生产日期、厂家信息等重要信息进行保存,当某一零部件或整车发生故障时,能很快找到对应的信息,便于迅速实现追溯。
随着物联网的实现, 汽车 实现自动驾驶,到时 汽车 由 专业公司集中管理 , 消费者 通过智能手机登录车联网中控平台 预定车辆 , 随用随还 ,方便快捷。省去了租车位, 汽车 保养、保险的繁杂事情。
随着车联网的实现,车联网中控平台能随时 监控车辆的质量 信息, 预知车辆故障信息 ,及时通知车主和售后服务中心,便于对车辆做出提前预防性保养或维修。节省维修成本。
随着车联网的实现,车联网中控平台能随时监控 车辆和零部件的质量信息 ,对于整车 达到报废要求 的车辆,及时通知报废回收部门进行车辆回收处理。同时中控平台通过 大数据计算 出 可以再利用的零部件 ,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
总之,通过5G技术的应用,结合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将给 汽车 业带来极大的改变,可对相关的任何事物做到实时信息收集,构成大数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迅速精确的分析,找出可利用的信息内容,提供给相应的需求部门或控制相关的事物,实现全自动的感知 *** 控系统,大大提高人们的 *** 控方便性。
汽车 的研发、生 产、维护质量和效率将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显著降低劳动时间和劳动成本。相关人员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奔腾是中国一汽集团旗下的品牌,属于中国汽车品牌,创立于2006年5月18日,它是一款性能卓越、品质超群的商务轿车。一直以来一汽奔腾秉承“安全为本,品质为先”的理念,在打造车辆安全性方面不遗余力。
奔腾汽车是一汽集团的最年轻的品牌之一,品牌系列轿车可分为23和20两个车型,采用的是日本马自达的生产平台,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与马自达6全部共用,这一点让奔腾品牌轿车主要部件的质量达到了与合资产品相同的水平。
注意事项:
在设计新车型之初就对车辆的驾驭品质进行了精心的考量,并力求在安全、舒适、动力 *** 控及经济性等方面达到最佳平衡,期望能够让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更加“随心”的驾驭感受。
作为维系消费者的纽带,奔腾在服务上致力于“用心创造完美,用爱赢得感动”,奔腾在售前、售中及售后的系列服务活动中,不断诠释“人、车共同关爱”的服务理念,为消费者提供切实可行,也是用户真正需要的贴心服务。
易车讯 4月19日,赛力斯举行了生态合作发布会,与华为联合发布了由双方共同打造的“高性能电驱轿跑SUV”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并宣布双方渠道联合发布新车。这是一次创新且深入的合作,赛力斯和华为双向合作,彼此赋能,实现全球首次科技品牌与智能汽车品牌的渠道互通,全面迈入汽车新零售30时代。
赛力斯CMO 张正源在发布会之前的媒体沟通会上,赛力斯CMO张正源、赛力斯CTO周林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并对双方合作模式、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技术相关等问题做了深入的解答。以下为专访内容:
Q1:赛力斯最初研发是基于三电,之后是如何将增程技术做到领先的?华为为什么会选择你们?
周林: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过去五年,以全时电动为核心发展路径,赛力斯完全实现了从核心研发到中国制造,再到全球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在2016年,赛力斯研发中心成立,之后联手密歇根大学,成立智能驾驶互联研究中心,又联手华为打造驼峰智能增程系统,持续深耕技术路线。我们现已拥有各项技术专利超1000项,在电机、电控、电池、技术平台和认证等五大领域均有全面突破。
第二个问题。华为选择我们首先是因为增程路线具有更强的普适性,同时比纯电更加优秀。它保留了电车的性能和体验,又避免了电车的续航问题,而且在极寒地区也能使用,适合更大范围推广。
其次,我们是国内首家自主掌控全球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并且是获得了国内生产和销售双资质的企业,在技术上领先。
还有就是赛力斯有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的两江智能工厂,实现了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具备非常高的工作效率与量产能力,能够将双方的合作成果进行快速推进,并实现快速量产与交付,满足消费者的时间需求。
同时,双方从2019年就已开始合作,合作的技术包括且不限于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HUAWEI HiCar、HUAWEI Sound 等;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建立了充分的互信关系。
Q2:目前这款车,如果在纯电状况之下,大概跑多少公里?油箱多大?
周林:搭载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为用户提供长续航、高性能的驾控体验。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可以提供“有电加电,无电加油”的灵活选择,在纯电模式下可实现续航180km,满足城市日常通勤;在增程模式下可实现1000+公里续航,北京到上海轻松可达,能在城市里自由穿梭,也能到远方纵情山水。这已经经过多家媒体实测完成。
Q3:增程式车型续航达到1000公里,这意味着什么?同时,为什么赛力斯会考虑与华为这样的科技公司进行战略合作?
周林:实际上,在基础设施没有完善、电池技术仍需提升的环境下,我们认为增程式是当下的最优解,有着电动车同样的体验,同时也能实现有电充电、有油加油,能够有效解决用户里程焦虑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变革正在呈现出无边界融合趋势。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产业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车企与科技公司的横向联合进一步加强。同时,汽车已从原有的代步工具发展成为人、车、生活融为一体的智能移动空间,跨界融合、科技企业与传统自主车企合作成为必然。
赛力斯选择华为不仅是因为华为是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华为智选更是品质的保证。同时,华为在全国拥有5000余家体验店,同时拥有73亿存量智能手机用户,能为包括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在内的智能化产品销售提供巨大的流量入口。
Q4:与理想one对比,赛力斯的产品定位是怎样?差异化优势在哪?现目前仅有一款产品,未来的产品规划是怎样?
张正源:首先从技术来说,理想ONE与赛力斯有所差异。理想ONE搭载的是12T三缸发动机;赛力斯是15T的四缸涡轮发动机,而我们与华为联合打造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其性能指标更高,在油耗、NVH等方面都实现了优化。同时,赛力斯致力于发展自研技术,是新能源技术自持者,我们是国内首家自主掌控全球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
其次,在产品定位上,与理想ONE定位于家用不同,新车定位于高性能电驱轿跑SUV,人群和用户画像是“有少年感的成年人”,他们是一群内心有光的人,所以在日常通勤、城市周边、长途远行等用车场景也更为丰富。
另一点,赛力斯具备非常高的工作效率与量产能力,能够将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成果进行快速推进,并实现快速量产与交付,满足消费者的时间需求。关于产品线的问题,未来赛力斯肯定不止这款车,之后我们也会推出EV车型,同时赛力斯SF5不是单一某一个车型的问题,而是一个平台,它会延伸出来家族车型。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与华为在技术上继续深化融合,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自动化,以增程为核心,不断迭代升级,打造人-车-家互联新生态,陆续推出融合了赛力斯与华为DNA的精品车。
Q5:相比长安、北汽等品牌,为什么说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更深入?
张正源:首先,赛力斯与华为有着相同的务实基因, 并具有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在2019年开始就陆续在电机、HiCar、智能座舱等领域进行广泛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建立了充分的互信关系。
其次,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除了在技术层面,双方合作还进一步扩展至生态上的互相融合,围绕技术、渠道、产品,深入推动智能终端领域合作,共同打造高性能、智能化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华为从帮助车企造好车,到帮助企业卖好车,通过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高端品牌运作、营销经验及销售网络,与赛力斯进行渠道上深度合作,彼此赋能。这次合作,也是实现全球首次科技品牌与智能汽车品牌的渠道互通,全面迈入汽车新零售30时代。
特别要说一下双方打造的新零售全域营销,共同布局人-货-场的新零售场景。“人”的维度上,依托华为丰富的线下终端网络,通过改变与消费者的地理距离,走近并亲近消费者。同时,双方通过用户数据的共建和私域流量的运营,打造更为便捷、愉悦、数字化、社群化的购物体验。“货”的维度上,赛力斯进入华为旗舰店意味着,有效突破传统零售渠道对汽车产品的单一陈列方式,将汽车融入在“人-车-家智慧生活”的场景中进行露出,让车不再只是出行工具,而真正成为了智能生态终端。“场”的维度上,双方在线上线下全渠道打通,真正实现全链路、全平台、全数据的生态共融。
Q6: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双方渠道是否存在竞争关系?产品的交付及服务由哪方负责?
张正源:华为与赛力斯销售渠道合作,是一种体验创新,面对消费需求的变化和偏好,我们给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体验方式,让大家以后不用出远门,便可以在市中心的华为旗舰店、体验店等门店进行体验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在选址、规模、数量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华为体验店做好用户开口;而赛力斯在各大城市建设用户服务中心,给予更标准化、更优质化的服务,让服务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我们不是销售竞争关系,是彼此都在做各自擅长,相辅相成,是渠道协同与业态创新。双方将对产品进行共同销售,好比一城多店、一城多商的关系;产品的交付及后续服务由赛力斯负责。
Q7:华为的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HUAWEI HiCar全场景智慧交互系统、HUAWEI SOUND音频技术、AI算法等这些技术是在赛力斯产品上独家使用的吗?
周林:赛力斯采用了自主研发、行业领先的增程技术,并搭载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打造而成驼峰智能增程系统。AI全局最优算法融入智能增程控制策略的加入,也让驼峰成为一个“聪明”的增程系统。HUAWEI HiCar全场景智能互联系统是一个不断迭代的生态和应用,我们所搭载的是量身定制的,HUAWEI SOUND也是首次上车。
Q8:新款产品在华为终端会铺到多少个门店?
张正源:目前,华为消费者业务已经在全球建立包括11家旗舰店、5,000多家体验店,接待用户数超过8,000万,,4月21日起,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将陆续入驻上海、深圳、成都、杭州等4大城市、7家华为旗舰店,并将快速铺进华为门店。同时,我们同步开启赛力斯体验中心、华为体验店以及线上华为商城和赛力斯官方APP的预订。
Q9:华为和北汽极狐在自动驾驶方面合作很深入,无论是汽车行业还是普通消费者,对于华为的自动驾驶都是挺期待的。那自动驾驶这方面,赛力斯与华为是否有合作?
周林:从2019年开始,赛力斯和华为就陆续开始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进行深度合作,与众多与华为技术合作的友商不同,我们的合作扩展至生态上的互相融合,将围绕技术、渠道、产品,深入推动智能终端领域合作,共同打造高性能、智能化移动出行解决方案。所以接下来我们会和华为有更多的产品合作规划,在后续车型上,包括其他三电新能源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都会有所涉及。
Q10:赛力斯SF5前期车型的前桥和后桥技术都是异步电机,这次的新车型在后桥用的华为永磁同步电机,这个变化是出于什么考虑?另外关于赛力斯的技术储备,可以介绍一下吗?
周林:同步和异步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特斯拉。它的四驱就是异步和同步,两驱就是同步。为什么要一个异步一个同步?因为异步电机在急加速和扭矩、持续的长爬坡、重载有先天的优势,这是同步电机赶不上的;同步有同步的优势,在城市工况能耗比异步要低,要省油。城市工况主驱同步为主,到了高速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还要加速的时候、短瞬时加速的时候,异步电机就爆发出澎湃的动力,也是在相对的高效区。所以我们将同步和异步做了结合,实现了不同路况的兼顾。
另外,华为DriveONE 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采用一体化设计,集成了电机控制(MCU)、电机和减速器,兼顾动力性与经济性,所以这款动力总成和赛力斯自主研发的SEP200总成在一起,加上华为的AI智能控制算法等,在动力性能和能耗水平上都得以提升,目前这款车油耗低于63L。
第二个问题,关于赛力斯的技术储备。作为国内率先掌握增程电动和纯电动双向核心技术,并具备成熟的车型量产能力的新能源整车制造商,赛力斯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开放协作相结合,同时也进行了全球布局。经过5年积淀,在电机、电控、电池、技术平台和认证等五大领域均有全面突破。其中,在电机领域已实现交流异步+永磁同步电机双覆盖;在技术平台领域实现增程+纯电两个技术的并行发展;在电控领域实现了IGBT+碳化硅逆变器技术开发;在电池领域全面掌握方型+圆柱型电芯成组技术;在认证领域具备符合美标+中标+欧标产品的制造能力,接下来我们在增程器的研发上将进一步深入,预计效率还将提升。
Q11:一个系统越复杂,出问题的几率越高。赛力斯这一套增程系统比纯电及同为增程式的理想ONE都要复杂。请问一下你们如何解决故障率的问题?关于电气架构这块,你们是否做了特定升级?
周林:关于故障率,我们电动再加上增程系统,确实这套系统要比纯电复杂。也正因此,赛力斯在过去的五年坚持技术深耕,拥有了1000多项全球技术专利,成为国内首家自主掌控全球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的企业。同时,赛力斯还打造了两江智能工厂,实现高度自动化、数字化,制造精度、产品品质达到超一流水准。最后,我们的产品还会经历超过500万公里的多气候条件、多路况的极端严苛测试。所以,故障率这一块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电子架构这一块,我们增程电动的电子架构和纯电动车以及燃油车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有电动驱动系统,还有能源发电系统。这套能源电子架构,也是我们自己独家开发的,同时这个架构也会不断迭代,SF5这款车不仅是一个车,它也是一个平台,未来除了车型不断迭代和开发更多的车型以外,我们的电子架构平台也会不断迭代。
一、基本面情况分析1 公司基本情况
中科创达软件,主营业务是以智能 *** 作系统技术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关键技术,智能软件,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产品化与技术创新。公司提供的主要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软件开发服务、联合实验室、软件产品及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公司拥有超过1000项自主研发的技术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在全球约3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90%。
在智能手机时代,公司抓住了为手机厂商提供Android系统二次开发的机会,并绑定了高通等芯片公司获得了较好的客户基础,积累了智能OS底层大量技术。
除了在智能 汽车 方向,公司在智能摄像机,智能家居等领域布局也将保持持续景气。
智能 汽车 进入高速发展期,公司已经做了前瞻性布局,先后收购了芬兰的Rightware和保加利亚的MM solutions。Rightware具有奥迪智能仪表盘等标杆项目,公司以此顺利进入智能驾驶舱行业,MM solutions则是计算视觉 科技 企业,使得公司快速切入ADAS领域。
汽车 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545%提升至2020年的2931%。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02%。
2 核心产品分析
公司致力于打造智能物联网产业全生态链,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手机、智能物联网。
公司成立之初,以 *** 作系统定制化开发为主,主要从事面向移动智能终端的Linux系统产品的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随后由Linux系统拓展到Android系统,并开始与移动芯片厂商高通公司、Flextronics进行合作。
上市之后,仅从智能手机端向智能车联网端延伸,同时进一步从单一智能终端向多场景智能终端迈进,发展机器人、无人机、AR/VR、智能相机为代表的智能物联网业务。
2019年,公司重点布局智能网联 汽车 ,在 汽车 领域已经为40多家主机厂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了物联网平台,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等下游应用的持续爆发。
3 市场前景
智能 汽车 是人工智能重要的落地场景,也是持续高景气的赛道。公司 汽车 业务快速增长,2015-2019 年复合增速达1048%,收入占比也持续提升;2020 年,公司与各大车厂合作进一步深化,同时智能座舱持续迭代并推出 45 版本,与滴滴合 作研发智能安全驾驶产品,产品持续迭代更新。未来,随着智能座舱在中低端车型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公司业务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公司推出“核心板+ *** 作系统+核心算法”一体化的SoM(System on Mudule产品,聚焦机器人、智能相机、VR/AR和无人机四大场景,2015-2019年收入复合增速达 935%。随着5G基础设施逐渐完善,物联网下游应用场景快速发展,公司布局完善且具备较强竞争力,未来高速增长可期。
2017年公司发布首款智能驾舱解决方案,随后公司产品持续迭代,目前已推出智能驾舱45 版本。2020 年,各大车企纷纷加码智能 汽车 ,智能 汽车 产业蓄势待发,公司与广汽、上汽、一汽、理想、大众、GM、丰田等头部车厂的合作深度和广度均有提升。2020年3月,公司 月广汽合作成立联合创新中心;2020 年6月,公司与滴滴合作发布DMS、ADAS智能安全驾驶方案。
通过公司的推进布局可以看出,公司目前已经深度布局5G下游应用场景,在5G应用推进过程中,中科创达的各项业务均能持续受益。
4 同行业对比分析
中科创达是全球领先的智能 *** 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提供商,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和物联网三大赛道。可比公司德赛西威是国内 汽车 电子领域龙头。但两者业务重合较少,中科创达主要是 汽车 智能化软件业务为主,而德赛西威是智能座舱硬件业务。
目前在智能 *** 作系统技术和产品方面,竞争对手主要为诚迈 科技 、播思通讯、瞬联软件、叠拓、 FUJISOFT、Sasken、BSQUARE、Sky等,但中科创达已经形成绝对领先,技术创新能力强,客户群体稳定,与全球知名厂商保持稳定合作关系。中科创达有望在 汽车 智能化的路线胜出。
5 股东情况分析
截止2021年底,公司十大流动股东显示,社保一一零组合和社保四零六组合维持不变,外资加仓,易方达减仓退出十大流动股东,整体变化不大。
目前有135家机构持股中科创达,机构持仓占比较高。
6 资本运作
从2015 年开始,中科创达逐步发展智能车载业务,连续三年,基本保持每年1-2家收购的节奏,2016 年收购国内的爱普新思和慧驰 科技 ,获取了慧驰 科技 在 汽车 前装市场信息 娱乐 系统雄厚的技术积累和研发实力,以及爱普新思广泛的市场份额同时增强车载IVI技术能力。
2017 年收购芬兰的Rightware;Rightware总部位于芬兰,是全球领先的 汽车 用户界面设计工具和嵌入式图形引擎软件产品供应商,
2018 年收购保加利亚的公司MM Solution AD。MM solutions AD是一家领先的移动和工业图形图像技术企业,拥有 16 年的图形影像系统与架构深入经验。该收购提高了公司的图像视觉研发能力、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研发能力,公司在全球嵌入式视觉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市场竞争地位得到提升,助力了智能网联 汽车 、智能视觉、智能物联网业务的发展。
7 管理层分析
董事长赵鸿飞,技术出身,同时具有多年项目并购经营,1998年至2006年,任恩益禧-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有限公司工程师、项目经理;2006年至2008年,任北京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副总经理。
目前公司在全球约3800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接近90%。
公司在2020年8月14日发布了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人员包括副董事长邹鹏程、董事王焕欣及212名中层管理人员,激励范围比较广泛。此次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的时间范围长达四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70%,80%,90%,100%,以此股权激励有利于团队稳定,留住核心人才。
二、财务分析
1 收益分析
公司近三年营收稳定增长,增速不断提高,扣非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收益效益较好。在2020年全球疫情的情况下,公司依旧保持高增速。
2 现金流量
公司上市以来现金流整体稳定,2020年现金流大幅增长,主要为定增的现金收入,2020年定增总额17亿元,增发价8236元。
3 偿债能力
上市之后公司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一直保持在1-2之间,表明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且资金利用率较高。2020年流动比率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定增资金入账,短期流动资产大幅增加所致。去除这部分资产后,公司流动比率依旧维持在较好水平。
4 盈利能力分析
上市以来,公司毛利率、利润率和净利率均逐年提高,公司盈利能力较强。
5 历史 分红情况
中科创达分红额度不高,股息率偏低。主要原因是中科创达目前属于高速增长的成长型企业,资金利用率较高,分红低是正常现象。
6 研发投入
公司上市以来研发投入逐年提高,近三年研发占营收比例高于18%。
7 三费情况
公司上市以来三费稳定,并未出现大幅变动的情况。
8 财务防暴雷分析
3-5年营业收入、净利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之间整体趋同,未发现异常波动。
3-5年未出现黑天鹅情况,投资者互动效率较高。
近一年深度研报数量10篇。
3-5年毛利率稳定,对比同行业公司没有明显的偏差。
近3年货币资金稳定,公司负债率低,没有出现负债大幅变化的情况,货币资金和短期负债没有出现同向上升情况。
商誉429亿。
隐形负债分析:诉讼0,担保0亿元。
现金流和利润增速匹配,现金流稳定,应收账款稳定。
未出现频繁更换审计所的情况。
三、估值分析
公司由于基本面较好,业绩增速快,上市以来一直获得不错的估值,近期业绩公布,同时股价跟随指数回踩,PE-TTM已经回落至近三年估值中位数附近。
结合公司业绩来看,当前中科创达PEG为093,低于1,近三年PEG一直处于1左右,估值合理。
根据净现金流折现模型估值,中科创达折算PE为735,低于当前PE-TTM,但考虑到中科创达的属于高增长成长股,折现后估值较低属于正常现象。
全球 汽车 智能座舱企业对比来看,中科创达市值全球最高,虽然估值水平略高,但考虑到中科创达业绩高增速,且短期PE-TTM已经回落,未来伴随着持续高增长,估值进一步回落的概率较低,短期股价合理。
技术面来看,中科创达近期的大幅下跌和市场抱团股杀跌有关,但中科创达本身属于高成长高景气度的优质赛道个股,是真成长股。近期跟随市场下跌股价有望回落至估值中位数下方,属于成长股的错杀。
中科创达中长期看好,短期强支撑位为96-103区间,此区间内估值偏低,且支撑较强,短期回落将形成极佳的 *** 作机会。
根据媒体报道,华为和江淮汽车的合作是为了共同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具体来说,他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款基于华为的智能汽车电平架构平台(Huawei Inside)的电动汽车。这款汽车将采用华为的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联网等功能。
华为此前已经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了一些尝试,例如与吉利汽车合作推出的首款智能汽车、与奇瑞汽车合作推出的NEVS等。而江淮汽车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中颇具实力的一家公司。此次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双方在汽车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共同探索智能汽车领域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以期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中获得更好的竞争优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