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第1张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企业生存、发展和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近年来,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迅速增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综合运用政策、投入、金融、服务等多元化的支持方式,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x0d\ 一是完善和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进一步落实《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及其实施细则,特别是与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相关的税收优惠、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和培训,使企业能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优惠,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做好政策实施的评估督促,建立政策跟踪研究和不断完善的长效机制,在实践中健全和完善政策体系。\x0d\ 二是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更多地承担国家及地方重大科技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面向企业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创新管理和开拓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x0d\ 三是加强企业研发条件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基地,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共建各类研究开发机构,支持企业研发能力建设。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开展各类人才的培训,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企业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和措施。\x0d\ 四是组织和动员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利用科技中介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等搭建科技人员与企业双向选择的信息交流平台,形成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长效机制。从科研院所和高校选派一批科技人员进入企业,研发技术、开发产品。特别是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产品进入企业推广应用。鼓励科技人员直接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创业。

文/智物

华为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推出鸿蒙系统?

两年前,智物(微信公众号:智物 科技 评论)团队在FT中文网的专栏文章中曾经解释过,华为鸿蒙系统的背景,当时是谷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断掉了海外市场与华为的合作。

结果是,华为无法使用其GMS应用,并且在华为手机上提示用户,非法安装的信息,严重影响了当时的海外市场销售。

华为曾经想过解决办法,甚至对海外运营商做出回购的承诺。但是,现在随着芯片禁令进一步出台,这些所谓的努力都没有意义了。如之前曾经多次分析的,华为在2021年5月对其手机业务做出重大调整。

鸿蒙能快速成为所谓世界第三大 *** 作系统吗?

鸿蒙的助力下,华为在IT市场迎来战机。华为要多久,会超过联想集团?

OPPO、vivo、小米会跟进采用鸿蒙吗?

这个话题已经成为了禁忌。几个月前,有华为的朋友透露过,这三家厂商可能很快推出鸿蒙系统的产品。

小米公司高管在微博上高调表示过可能性。

OPPO人士因为表达不善,因此离职。

这三家的手机产品,包括出自华为的荣耀,恐怕很难采用鸿蒙系统。最大、最直接、最具解释性的理由,王成录自己替OPPO、vivo、小米解释过了。

这位鸿蒙系统的直接负责人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为什么2019年,华为就推出了鸿蒙 *** 作系统,却一直没有用在华为手机上的原因——华为和谷歌有协议,还没有到期。

这个理由,对于OVM三家来说,可能也是成立的。这三家都与谷歌签有协议,反分裂协议、谷歌服务协议。

坊间传闻,当鸿蒙现世,谷歌高管曾经召集中国手机大厂去海外某地开会,让这些厂商交代,该怎么应付鸿蒙。

两年时间,理由应该想得很充分了。最有力的理由,可能也就是华为自己解释的理由,既然华为可以为了谷歌的分成,不用鸿蒙,为什么这三家以及荣耀需要为了鸿蒙,放弃安卓?

荣耀团队背了极高的业绩任务,要在未来数年当中兑现出来。鸿蒙能替赵明做点什么?

王成录在访谈中,被问到一个问题:是否鸿蒙可以从华为独立出来?王成录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属于任正非的问题。

当前,华为已经将鸿蒙的一部分核心代码捐献给了开源基金会,华为成为最初的7个成员单位之一,其他成员包括中科院软件所、吉利 汽车 关联方等等。意向中的机构,还包括了奔驰。

接下来,任正非会怎么调整?

看完鸿蒙的发布会,以及发布会后的 社会 舆论反响,每个人都会意识到,鸿蒙不可能像荣耀那样一卖了之。

鸿蒙至少能帮助余承东卖pad、卖PC,虽然没人能说清楚,鸿蒙的pad和pc不会比联想windows系统的pad好多少。

看起来,王成录充分讲清楚了,鸿蒙系统在IoT领域,技术架构的方面的优势。只是,目前还缺少一款能够充分有说服力的产品,软件、硬件、服务都有说服力的产品。

几年前,所谓的物联网之父,在一场中国的活动上,努力把话说到最委婉,他认为把什么传感器加到硬件上,叫什么智能音箱、智能手表,根本不是什么物联网、IoT……

鸿蒙做到了链接,智能还十分遥远。苹果的产品系列也有类似的窘境,但是,现在苹果解决了用户数据隐私的问题,新一代数据支撑的智能产品,估计在路上了……

暂且不管,只要能卖掉PAD和电脑就行。当前,因为疫情的原因,笔记本电脑、显示器、pad组成的IT市场正在经历盛世。从联想集团和苹果的财报中可以看到,这些业务的增长都在20%到30%。

对于华为来说,这已经是计算当中一定能赢的市场。确实,目前的IT厂商,除了苹果,看起来,战力都输于华为。在许多人看来,华为超越联想集团,成为中国IT龙头,应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

余承东放出来了一张所谓的P50概念机的侧影,余承东称其为一个伟大的产品。通过鸿蒙,余承东找到了一个继续在手机市场存在的途径,让老用户更新到鸿蒙系统。

这样做的结果,是华为继续经营这批规模庞大的用户,继续从这些用户身上赚到广告分成、 游戏 分成,这是一笔巨大的收益,每年高达上百亿净利润的市场。现在的手机厂商,除了苹果,谁又不是“手机中的广告机”。

但问题是,能维持多久?

……

互联网之父伦纳德·克兰罗克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讲述,半个世纪前互联网诞生的整个故事。真是想不到 83岁的他身体如此之好,每天还保持10小时的工作时间,而且根本没有退休的念头。

不知不觉,3个小时过去了,时间已经是下午1:30了。我们还担心影响他中饭时间,好在他说他不吃中饭,才释然。我们后续还有更多合作将展开。真是丰富精彩的内容,给我们的启示太多了。最后, 我们问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有吗?他说那就是结婚太早。上研究生时候就有了儿子了。
互联网诞生地:如果说互联网之父有好几人,有着一定的争议性,那么,互联网的诞生地却是毫无疑问的,这就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这间3420房间。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给我们做了详细的回忆,这里做出了第一个路由器、互联网第一个节点、第一次成功联网、发出的第一个信息“LO”。

1969年10月29日晚上10:30,是个历史性的时刻,互联网诞生了。墙上有IEEE颁发的出生证明。还有当年的机器,连墙壁的颜色以及灯光都是当年的样子,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就是克兰罗克本人,也成为这一历史纪念地的一部分。那天晚上发生的事情没有录音录像,只有最简单的工作日志,成为唯一留下的历史记录。

还有最早的那台IMP,每次有人来访,克兰罗克都要狠狠拍几下,以证明它的结实程度(我怀疑克兰罗克最终能练成铁砂掌)。房间简简单单,但是正如克兰罗克所说,来到这里要怀朝圣的心情。
伦纳德打开互联网的大门

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出生于1934年6月13日,美国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被称为“数据网之父”,也是公认的“互联网之父”之一,于2001年获得美国工程院Draper奖。

克兰罗克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做出过很多重要贡献,是他 敲击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息 , 给这个世界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 。克兰罗克最有名和出色的工作是早期工作的队列理论,队列理论被应用于很多领域,分组交换作为一个重要的数学背景,成为之后出现的Internet中的一个最基本概念。

少年时代的克兰罗克即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了一台不用电池的矿石收音机。24岁的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全额奖学金,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也许是好奇,或是带着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精神,1959年,当MIT很多同学选择热门的信息理论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伦纳德·克兰罗克却为自己选择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数据网络。

1962年,克兰罗克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大通信网的信息流”。1964年,《通讯网络》出版,首次提出“分组交换”概念,为互联网奠定了最重要的技术理论基础。正是这个伟大的决定,伦纳德·克兰罗克创立了分组交换网络的数学理论,也成为奠定因特网的技术基础。

毕业后的克兰罗克进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作,并担任计算机科学教授,后来,克兰罗克领导主持了人类社会第一次分组交换通信网络的试验,从而敲开了网络时代的大门。克兰罗克涉猎领域广泛:分组交换网络、分组无线网络、局域网、宽带网络、千兆网络、游牧计算、智能软件代理和对等网络等,共撰写6本著作,发表250余篇论文,并申请了18篇技术专利。

克兰罗克一生获奖无数,其中较为著名的奖项共30多项。2001年,由于克兰罗克对计算机网络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理论领域,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起获得美国工程院德雷珀(Draper)奖,并共称为“互联网之父”。

在60年代中期分组网有段时间处于被冷落的状态,直到ARPA项目的开始。由于ARPA需要众多的分布在各地的科学家工作,但又无法为每一科学家都提供计算机,于是ARPA提出开发数据网ARPAnet,使少量计算机能够互连并达到共享使用的要求。

1966年,罗伯特·泰勒(ARPA网负责人)迈出了实现互联网设想的第一步,他首先想到了劳伦斯·罗伯茨(“拉里路线”的提出者)。为寻找联结计算机的“拉里路线”,罗伯特·泰勒邀请了一个时代的精英们共同创立了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

保罗·巴兰提出了“分布式通信系统”理论;鲍勃·康和文顿·瑟夫起草了人类史上涉及面最广的一份文件TCP/IP协议;而伦纳德·克兰罗克带来的是信息块,也就是日后的分组式交换技术。克兰罗克所在的UCLA作为ARPAnet的第一个节点。在他领导下的ARPAnet测量中心负责ARPAnet的运行维护。

如果网络就是一张存在无数节点的渔网,在这张渔网上,信息不再是点对点的整体传输,而是把不论怎样规模的信息,分切成一个个轻巧的碎片,让它们在网状的通道里,自由选择最快捷的路径,在到达目的地后自动组合汇聚,还原成完整信息。

1969年10月29日22:30,聪明而辛勤的科学家们终于迎来了历史的一刻,克兰罗克在洛杉矶向斯坦福研究所研究员比尔·杜瓦传递一个包含五个字母的单词LOGIN,意思是“登录”。在输入字母G的时候,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讯无法继续进行,“LO”成为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传输信息。

“ARPA网出现的第一条信息是LO”,伦纳德·克兰罗克风趣地解读:“呦,您瞧!”,他慈爱的微笑像父亲在谈论自己的孩子:“这真是注定要发生妙事啊,我们没预先设计这条信息,但它呈现的东西是这么有先知的意味,有力而简洁,纯凭运气,我想我们大概为互联网的开端,传出了一条最佳的消息!”

“伟大的历史时刻,常常出人意料的简单”,这是后人对这一事件的评价。
路由器的故事 从尖端国防科技到走入寻常百姓家中

说到路由器,必然离不开INTERNET,不过在说INTERNET之前,一定要先说一个组织——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简称DARPA,也就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

Bridging the gap, Powered by ideas

当时为了鼓励科学家们的这段话真是充满了理想化与活力。

众所周知, 今天的INTERNET最开始是由美国军方领头研究 ,目的自然是用于军事用途,当时国际社会社会形势十分严峻,冷战的序幕早已拉开,为了对抗苏联的威胁,更能有效交流信息,收集数据的科技设备自然是有大的需求。 那时的苏联已经造出了人造卫星,美国为了夺回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于1958年成立了ARPA。

ARPA在出现一段时间之后更名为DARPA,后来又改回ARPA,最近一次改名是在1996年3月11日,名字又变回了DARPA,一直延续至今,虽然不太清楚这其中的原因,但无碍于它是一个影响深远的伟大项目。有人说DARPA是这个 世界上最能烧钱的组织 ,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当然他们在 耗费了大量经费的同时也创造了诸多奇迹,亦不乏许多对这个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DARPA在计算机领域还都做过哪些研究?在维基百科上有这样一段描述:

DARPA has been responsible for fu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technologies which have had a major impact on the world, including computer  networking

as well as NLS, which was both the first hypertext system, and an important precursor to the contemporary ubiquitous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今天INTERNET的雏形是当初的ARPANET,从名子不难看出,是(D)ARPA搞出来的。ARPANET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包交换(packet switching)技术的网络,packet switching在当时的通信领域是一个新的且非常重要的概念。

这一技术对未来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直到今日的通迅领域packet switching也还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

有了构建网络的需求,有了科学家们,有了Packet switching概念,然后最关键的是要有足够的钱…,在这些条件都被满足之后,下一个该出场就就是由一个个节点(NODE)连接成的网络了——ARPANET。而IMP(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就是这一个个的节点(NODE),也是被一般认为的第一代路由器(ROUTER)。

而说ARPANET就不得不谈到克兰罗克,克兰罗克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作时,对发展ARPANET作出了相当重要的贡献。他曾这样描述自己所做的工作:“基本上,在1961-1962年我所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关于数据包网络(packet networks)数学理论…”

最初的ARPANET只有四个节点,那是1969年12月5日,网络在四台位于不同大学或研究机构的IMP之间建立。在稍早之前——10月29日 22:30,Charley Kline 和 Leonard Kleinrock通过ARPANET从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向斯坦福研究所(SRI) 发送了第一条消息,消息的内容非常简单,就是一个英文单词"login" 。

不过第一次传输消息就已经出现了问题,”l” 和 “o”都成功被传送,在传输”g”时系统却突然发生崩溃,于是,世界上第一条通过ARPANET传输的消息就成了”lo”,当然稍后问题被修复,”login”也被成功传输。

路由器(ROUTER)这一概念最早被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Processing(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所提出,在那时,路由器还被称作gateway 。直到1980年中后期,专用的路由器才开始被研究。1984年,一家著名的网络设备公司成立了,那就是思科。

在1984年时,斯坦福大学的一对计算机教师夫妇 Leonard Bosack 和 Sandy Lemer 为了解决计算机间通信的问题,发明了路由器,随后创立了著名的思科公司。 思科从做路由器起家,随着1990年代网络的发展迅速壮大,但这两位教授并不善于经营企业,所以于1990年以2亿美元价格卖掉了Cisco,从事自己更擅长的工作去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互联网已经走出石器时代

在1999年9月7日举行的一次庆祝互联网诞生3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与会的科学家和企业家们表示,这个带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并且改变了全球通信方式的巨大电脑网络,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当时还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的克兰罗克在大会上说:“我们正在步出互联网的石器时代。”就是在1969年9月2日,克兰罗克和他领导的研究小组成功地把一台电脑和一台电冰箱大小的转换装置连接在一起,并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使两台电脑通过这台转换装置进行了对话,从而为日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在实验成功的30年后,互联网就已经变得几乎无处不在。它不单单改变了人们用来进行通信交流、购物以及投资的方式,也让商业的运营模式发生深层次的重构。而后来的企业家们,都把1969年克兰罗克做的事当成上述一切巨变的开始。

美国在线公司全球和战略政策部门的资深副总裁George Vradenburg表示,消费者很快将能够看到,互联网跨越个人电脑,和众多具有所谓内置功能的应用设备相连接。另外,互联网的迅速崛起还意味着,即使是大型企业也不得不对使用新技术的新兴企业感到担忧。

来自《科技中国——互联网先驱人物》的整理
全球访谈影响互联网最关键的500个人物,总结第一个50年,面向下一个50年。期待你的大力支持!

推荐访谈人、资源合作等支持请联系我们E-mail: info@chinalabscom

分类: 社会/文化 >> 历史人物
问题描述:

香农的身世和他所做出的贡献

解析:

这里的资料是我看下来比较全的

香农

克劳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1916-2001)1916年4月30日诞生于美国密西根州的Petoskey。在Gaylord小镇长大,当时镇里只有三千居民。父亲是该镇的法官,他们父子的姓名完全相同,都是Claude Elwood Shannon。母亲是镇里的中学校长,姓名是Mabel Wolf Shannon。他生长在一个有良好教育的环境,不过父母给他的科学影响好像还不如祖父的影响大。香农的祖父是一位农场主兼发明家,发明过洗衣机和许多农业机械,这对香农的影响比较直接。此外,香农的家庭与大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1931)还有远亲关系。
香农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贝尔实验室和MIT(麻省理工学院)度过的。在“功成名就”后,香农与玛丽(Mary Elizabeth Moore)1949年3月27日结婚,他们是在贝尔实验室相识的,玛丽当时是数据分析员。他们共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Robert、James、Andrew Moore和一个女儿Margarita Catherine。后来身边还有两个可爱的孙女。

2001年2月24日,香农在马萨诸塞州Medford辞世,享年85岁。贝尔实验室和MIT发表的讣告都尊崇香农为信息论及数字通信时代的奠基之父。

1936年香农在密西根大学获得数学与电气工程学士学位,然后进入MIT念研究生。

1938年香农在MIT获得电气工程硕士学位,硕士论文题目是《A Symbolic Analysis of Relay and Switching Circuits》(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当时他已经注意到电话交换电路与布尔代数之间的类似性,即把布尔代数的“真”与“假”和电路系统的“开”与“关”对应起来,并用1和0表示。于是他用布尔代数分析并优化开关电路,这就奠定了数字电路的理论基9鸫笱У馁さ悄Howard Gardner)教授说,“这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最著名的一篇硕士论文。”

1940年香农在MIT获得数学博士学位,而他的博士论文却是关于人类遗传学的,题目是《An Algebra for Theoretical Geics》(理论遗传学的代数学)。这说明香农的科学兴趣十分广泛,后来他在不同的学科方面发表过许多有影响的文章。

在读学位的同时,他还用部分时间跟温尼法·布什(Vannevar Bush)教授进行微分分析器的研究。这种分析器是早期的机械模拟计算机,用于获得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1941年香农发表了《Mathematical theory of the differential yzer》(微分分析器的数学理论),他写道:“大多数结果通过证明的定理形式给出。最重要的是处理了一些条件,有些条件可以生成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函数,有些条件可使常微分方程得到解。还给出了一些注意事项,给出求函数的近似值(不能产生精确值)、求调整率的近似值以及自动控制速率的方法。”

1941年香农以数学研究员的身份进入新泽西州的AT&T贝尔电话公司,并在贝尔实验室工作到1972年,从24岁到55岁,整整31年。1956年他当了MIT的访问教授,1958年成为正式教授,1978年退休。

人们描述香农的生活,白天他总是关起门来工作,晚上则骑着他的独轮车来到贝尔实验室。他的同事D Slepian写到:“我们大家都带着午饭来上班,饭后在黑板上玩玩数学游戏,但克劳德很少过来。他总是关起门来工作。但是,如果你要找他,他会非常耐心地帮助你。他能立刻抓住问题的本质。他真是一位天才,在我认识的人中,我只对他一人使用这个词。”

香农与John Riordan一起工作,1942年发表了一篇关于串并联网络的双终端数的论文。这篇论文扩展了麦克马洪(Percy A MacMahon,1854-1929)1892年在Electrician上发表的论文理论。1948年则创立了信息论(information theory)。

在漫长的岁月,他思考过许多问题。除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过一年外,主要都在MIT和Bell Lab度过。需要说明的是,在二次世界大战时,香农博士也是一位著名的密码破译者(这使笔者想到比他大4岁的图灵博士)。他在Bell Lab的破译团队主要是追踪德国飞机和火箭,尤其是在德国火箭对英国进行闪电战时起了很大作用。1949年香农发表了另外一篇重要论文《Communication Theory of Secrecy Systems》(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正是基于这种工作实践,它的意义是使保密通信由艺术变成科学。

1948年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论文由香农和威沃共同署名。前辈威沃(Warren Weaver,1894-1978)当时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科学部的主任,他为文章写了序言。后来,香农仍然从事技术工作,而威沃则研究信息论的哲学问题。顺便提一句,该论文刚发表时,使用的是不定冠词A,收入论文集时改为定冠词The。

熵的概念

香农理论的重要特征是熵(entropy)的概念,他证明熵与信息内容的不确定程度有等价关系。熵曾经是波尔兹曼在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的概念,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分子运动的混乱度。信息熵也有类似意义,例如在中文信息处理时,汉字的静态平均信息熵比较大,中文是965比特,英文是403比特。这表明中文的复杂程度高于英文,反映了中文词义丰富、行文简练,但处理难度也大。信息熵大,意味着不确定性也大。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以寻求中文信息处理的深层突破。不能盲目认为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从而引申出汉字最容易处理的错误结论。

众所周知,质量、能量和信息量是三个非常重要的量。

人们很早就知道用秤或者天平计量物质的质量大H欢颐q赜谌取⑷剂稀⒐τ肽艿募屏课侍猓僦9世纪中叶,随着热功当量的明确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才逐渐清楚。能量一词就是它们的总称,而能量的计量则通过“卡、焦耳”等新单位的出现而得到解决。

然而,关于文字、数字、图画、声音的知识已有几千年历史了。但是它们的总称是什么,它们如何统一地计量,直到19世纪末还没有被正确地提出来,更谈不上如何去解决了。20世纪初期,随着电报、电话、照片、电视、无线电、雷达等的发展,如何计量信号中信息量的问题被隐约地提上日程。

1928年哈特利(RV H Harley)考虑到从D个彼此不同的符号中取出N个符号并且组成一个“词”的问题。如果各个符号出现的概率相同,而且是完全随机选取的,就可以得到DN个不同的词。从这些词里取了特定的一个就对应一个信息量I。哈特利建议用N log D这个量表示信息量,即I=N log D 。这里的log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后来,1949年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也研究了度量信息的问题,还把它引向热力学第二定律。

但是就信息传输给出基本数学模型的核心人物还是香农。1948年香农长达数十页的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成了信息论正式诞生的里程碑。在他的通信数学模型中,清楚地提出信息的度量问题,他把哈特利的公式扩大到概率pi不同的情况,得到了著名的计算信息熵H的公式:

H=∑-pi log pi

如果计算中的对数log是以2为底的,那么计算出来的信息熵就以比特(bit)为单位。今天在电脑和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字节(Byte)、KB、MB、GB等词都是从比特演化而来。“比特”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知道了如何计量信息量。香农的信息论为明确什么是信息量概念作出决定性的贡献。

事实上,香农最初的动机是把电话中的噪音除掉,他给出通信速率的上限,这个结论首先用在电话上,后来用到光纤,现在又用在无线通信上。我们今天能够清晰地打越洋电话或卫星电话,都与通信信道质量的改善密切相关。

克劳德·香农在公众中并不特别知名,但他是使我们的世界能进行立即通信的少数科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会员。他获得过许多荣誉和奖励。例如1949年Morris奖、1955年Ballantine奖、1962年Kelly奖、1966年的国家科学奖章、IEEE的荣誉奖章、1978年Jaquard奖、1983年Fritz奖、1985年基础科学京都奖。他接受的荣誉学位不胜枚举,不再赘述。

今天,我们怀念香农,要熟悉他的两大贡献:一是信息理论、信息熵的概念;另一是符号逻辑和开关理论。我们更应该学习他好奇心强、重视实践、追求完美、永不满足的科学精神,这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65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 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