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关于华为造车的传闻可谓是众说纷纭。而华为官方也曾表示过,华为集团的BU有着明确的目标,针对汽车领域,聚焦在车载网络、计算机平台和基础软件层,并提供开放能力和工具链,来降低应用迁移和开发难度,促进车企高效开发智能车。因此,相较于取得“主机厂的身份”,华为之前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相关的软件开发领域。
不过就在日前,我们获悉华为有意在广州设立新研发中心的消息。根据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官网显示:“12月7日,白云区华侨糖厂地块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功出让,竞得人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该地块规划为新型产业用地(M0),拟建成研发中心,总用地面积约17894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出让金339亿元。”此前,白云区人民政府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就签署了投资框架协议,建设广州华为研发中心,就共同推动广州市智慧城市、云计算及物联网等产业发展达成全方位、深层次战略合作。
近日,我们从海外获悉,本田官方已发出消息,其具备交通拥堵自动驾驶(Traffic Jam Pilot,以下简称TJP)能力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已经通过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型号认证,并计划在2021年4月之前推出搭载TJP的车型——Legend。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个通过法规认证、获得法律许可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
一直未有进展的L3自动驾驶在2020年将近结束的时候迎来了一针强心剂。实际上在此之前,奥迪和沃尔沃就推出了自己的TJP功能,并宣布了其量产计划。但在法规层面,L3存在两个具备驾驶权的主体——人类驾驶员与自动驾驶系统,如何定义两者之间的边界——驾驶权、事故责任判定是L3最为关键的问题。因此,碍于法规问题,奥迪和沃尔沃双双放弃了该技术对于量产车的引用。
近期,我们从威马官方了解到,它们计划在明年再推出两款纯电动车型。目前,威马汽车的产品线比较单一,仅推出了EX5和EX6两款SUV车型,而两款新产品的加入,无疑让威马汽车的产业链更加完善。根据规划显示,两款新车分别命名为“EVOLVE”和“Maven”。其中,Maven在NEDC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达到了800公里,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600km)和小鹏P7(706km)。
其中,威马Maven定位为轿车车型,并采用全新平台打造。除了800公里的超长续航以外,新车还采用了5G互联系统,这为实现高清车载娱乐、高精度地图接入以及V2X互联提供了保障。至于威马EVOLVE的定位介于现有车型EX5和EX6之间,最大续航为620公里,比现款EX5提升了20%。参考EX5 520公里续航的价格来看(补贴后1498万起售),威马EVOLVE有望补贴后17万元起售。
12月9日,沃尔沃宣布计划投资7亿瑞典克朗(约合8300万美元),在瑞典舍夫德(Skovde)动力总成工厂开始生产发电机。而舍夫德工厂的内燃机相关生产活动将转移到沃尔沃的一个子公司,名为“瑞典动力总成工程公司”。据沃尔沃发言人透露,该工厂将向沃尔沃在瑞典和比利时的整车装配厂供应电动机,并且还有可能向位于美国和中国的工厂提供电动机。
沃尔沃官方也表示,自主研发和生产电动机,将使沃尔沃工程师能够进一步优化新车型的部件和整个电动传动系统。在今年早些时候他们也曾表示过,沃尔沃将在下一代车型电动机的设计和研发方面进行大规模投资。沃尔沃将在未来10年成为一个纯电动品牌,他们希望到2025年,纯电动车销量占其全球销量的一半,剩下一半销量来自混合动力汽车。
12月10日,据海外媒体报道称,苹果公司正在与芯片合作伙伴台积电(TSMC)合作研发自动驾驶芯片,为接下来打造类似于特斯拉的“半自动驾驶”汽车“Apple Car”做准备。目前,双方已制定了相关芯片的生产计划。
实际上,苹果为此蓄力已久。早在2014年下半年启动的“泰坦”项目,就是针对新能源汽车推出的执行计划,并随之不断招纳整车制造和自动驾驶相关的各类高端人才。然而,苹果Apple Car让世人等待的时间太长了。在此期间,特斯拉的迅猛发展为苹果敲响了“警钟”。最近苹果公司对自动驾驶的调整,决心要加速Apple Car进程。据传,苹果正在美国设立汽车组装厂,并开始与全球汽车电子供应商展开合作洽谈,预计2024到2025年,“Apple Car”就会正式亮相,苹果与特斯拉将会迎来正面对决。
因被检查出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包括北汽、广汽、广汽本田、比亚迪、吉利在内的25家车企被工信部点名。12月8月,工信部发布公告称,已约谈上述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并作出处理决定。
关于本次质检不合格的问题,其中在新能源乘用车方面,共涉及9家企业的9个车型产品,分别涉及动力电池容量和保护功能、行李箱容积、轮胎规格、标志标识等项目不符合国家标准或管理规定。工信部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对道路机动车辆产品的事中事后监管,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创新监管方式,丰富监管手段,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切实保障车辆产品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