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啊!!!邮政储蓄银行方面的大专论文

急求啊!!!邮政储蓄银行方面的大专论文,第1张

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
摘 要: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本文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关键词: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路径依赖
一、前言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发展迅速。……。如此复杂的制度安排是如何形成、变化、发展的呢?
二、邮政储蓄的制度分析框架
……
三、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
(一)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路径
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1)1986——1989年存款缴存制。这个时期的制度安排是①邮政储蓄业务由邮电部统一管理。②邮政机构吸收的储蓄存款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全部缴存人民银行统一使用。③邮政机构对储户支付的利息,由人民银行按实际支付数定期拨付;邮政机构缴入人民银行的储蓄存款,不再计算利息。办理邮政储蓄业务所需的备用金,由当地人民银行根据实际需要,每年核定后预拨给邮政机构,不计收利息。人民银行根据邮局缴存的储蓄存款按月累计日平均余额付给22‰的手续费,由开户银行每月结计,按季付款,手续费率暂定三年不变。④邮政储蓄必须贯彻执行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规定。
(2)1989——2003存款转存制。为有利于邮政储蓄长期稳定发展和加强人民银行、邮电部门内部的核算与管理,将邮电部门办理邮政储蓄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的业务关系改变为转存款关系,即邮政储蓄由邮电部门自办,邮电部门在人民银行开立活期存款帐户和长期存款帐户,吸收的储蓄存款转存人民银行,人民银行按照邮电部门在人民银行存款帐户余额的累计积数对邮电部门支付转存款的利息和保值储蓄贴息,活期存款帐户的存款按活期储蓄存款利率每年计付一次;长期存款帐户的存款按年利率135%计息,每季末计付一次。如遇国家统一调整利率,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亦作相应调整。保值储蓄贴补利息,仍由人民银行按实支付。停止支付邮政储蓄手续费和提供备用金;储户的存款利息由邮电部门支付;邮电部门获得的利差即为经营收入。1997年 12月 21日将长期与活期存款两类帐户合并,实行资金转存统一帐户制,统一按季计息。
(3)2003年8月至今存款自主运用制。2003 年9月人民银行推出了关于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的初步方案。方案采取了新老资金划断的方式,以 2003月8月1日为界,以后新增加的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的部分,执行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利率,这部分存款还可以由邮政储汇局自主运用,利率由市场决定。运用的途径包括: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债券买卖、依程序申请成为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券的承销团成员、与中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办理大额协议存款、与政策性银行合作开展部分中间业务。8 月 1日以前的老转存款由人民银行暂按现行转存款利率 4131计息。
(二)邮政储蓄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年中国经济体制已经偏离制度均衡点,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也面临制度变迁的压力。退一步说,假设当时金融制度是均衡的,当金融制度的外部制度环境发生变化时,金融制度均衡也不能保持下去。因为一项制度变迁会提出另一项制度变迁的要求,最终整个制度系统会发生变化。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改变,197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环境也发生变化。对1986——1989年邮政储蓄制度安排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有:第一,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社会闲散资金日益增多,需要更多的金融中介积聚资金,支持生产发展如表一。在1978年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投融资体制是以财政为主,银行为辅,一家银行包揽天下,纵向而非横向分配资金的体制。经济资源集中在国家手中,国家既是储蓄者又是投资者,居民储蓄很少,是单纯的消费者。在这种环境下,银行成为财政出纳,金融体制与当时经济环境相适应。1978年以后,国家手中的经济资源相对减少,居民相对增多,储蓄者和投资者分离,原有的大一统的金融体制不在适应需要,需要更多的将储蓄和投资联系起来的金融中介。
表一 1978——1989年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12 284 257 242 229 230 229 224 208 184 158 158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
(2)中国人民银行恢复和增加了一些金融中介,但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1980年代以来国家银行的机构和人员的扩张来看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力度。1981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47251个,年末职工数685483人,1986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67626个,年末职工数1006808人,5年内分别增长143和146倍,如表二。
表二 1981——2000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和年末职工数
年份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年末机构总数(个) 47251 48925 49687 53898 58364 67626 79619 98076 94563 116947
年末职工数(人) 685483 704077 732499 847000 924828 1006808 1122404 1204009 1343310 1421724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年末机构总数(个) 123356 120622 138862 151985 160142 157365 158395 148847 140270 125449
年末职工数(人) 1499823 1617430 1769196 1876285 1922984 1919739 1932632 1908604 1818045 1717121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3)资金融通困难,资金紧张。1978年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7155亿元,1986年各项存款-各项贷款为-22361亿元,增长312倍。如表三
表三 1978——1989年国家银行信贷资金来源、运用(亿元)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各项存款 11345 13391 16612 20356 23699 27886
各项贷款 1850 20396 24143 27646 31806 35899
各项存款-各项贷款 -7155 -7005 -7531 -729 -8107 -8013
年份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各项存款 35839 42649 53547 6517 74258 90139
各项贷款 47661 59056 75908 90325 105513 124093
各项存款-各项贷款 -11822 -16407 -22361 -25155 -31255 -33954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4)对金融中介的巨大需求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对金融中介的供给,各阶层的初始条件不同,拥有的资源禀赋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金融中介。如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相关部门、民间个人或组织等办的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这其中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有直接金融中介也有间接金融中介等。邮电机构也具有办理金融的资源优势:至1986年拥有遍布全国城乡的53000个邮电局、所,拥有遍及城乡400万公里投递路线的10多万投递人员,有四通八达的电信网路,可以利用其他邮电业务发展邮政储蓄,有办理金融业务的历史等。但是在金融中介供给市场中国人民银行是一个垄断者,掌握着金融中介供给的审批许可权,任何不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金融中介都属于非法的金融机构,邮电机构要经营金融业务必须和中国人民银行合作。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利用邮电机构的网络经营金融业务所耗费的成本要大大小于单独成立一家金融机构所耗费的成本,双方的合作会带来双赢的局面。在潜在利润的激励下,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形成第一行动集团,由于两者都属于国务院下属的政府机构,国务院是重大决策的最后裁定者,国务院作为第二行动集团帮助第一行动集团获得潜在利润。接下来的问题是两者如何分割潜在利润,由于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中介供给市场处于强势地位,利润的分配向中国人民银行倾斜。表现在第一,邮电机构只有吸收存款权,而没有资金运用权。1978——1989年国家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一直大于存款如表三,资金运用权是稀缺资源,中国人民银行将资金运用权抓在手里。第二,沿袭了1950年代初的做法,邮政储蓄定位为中国人民银行的代办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根据邮政储蓄的绩效决定其去留。作为补偿,邮政储蓄由邮电部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邮政机构一定的手续费。对邮电部来说,这种制度安排是合算的,因为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远大于邮电机构吸储的实际费用,邮政储蓄的开展均摊了邮电机构的固定成本,发挥了邮电机构的规模效应。
1986年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达成的制度安排为以后邮政储蓄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框架。这种安排达到了双赢的结果。1989年邮政储蓄拥有网点15609个,储户7451万户,业务人员37970人,存款余额1008亿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558,334,379,18倍,在1985——1989年的通货膨胀中,邮政储蓄作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基础货币起到了紧缩通货的作用如表四。但是这种安排的期限是短暂的,表现在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给邮电机构的手续费率暂定三年不变。这种制度装置隐含着双方三年后要重新协商。由于金融中介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中介的需求如表二,资金仍然紧张如表三,通货膨胀压力大如表四,中国人民银行面对资金的需求压力没有得到缓解。这种压力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财政借款、银行信贷和现金发行的居高不下。1987——1989年间,中国人民银行的预算借款/资产总额为13%,12%,12%,银行贷款/资产总额为72%,73%,73%左右,发行货币/负债总额为40%,48%,43%。中国人民银行仍能从邮政储蓄中获得潜在利润。另一方面,存款缴存制不利于邮政储蓄的长期发展,1988年邮政储蓄拥有11702万户,1989年拥有7451万户,下降了4251万户,为有利于邮政储蓄长期稳定发展和加强人民银行、邮电部门内部的核算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和邮电部1989年达成协议,邮政储蓄由邮电部门自办,将邮电部门办理邮政储蓄向人民银行缴存存款的业务关系改变为转存款关系,中国人民银行按照邮电部门在人民银行存款帐户余额的累计积数对邮电部门支付转存款的利息。
表四 1978——200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07 102 106 1024 1019 1015 1028 1088 106 1073 1185 1178 1021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029 1054 1132 1217 1148 1061 1008 974 97 985 992 987 999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4
1986年和1989年的两个制度安排为邮政储蓄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这充分表现在邮政储蓄的网点、储户总量、存款规模、yhk发行量和储蓄市场占有率方面。邮政储蓄收益呈现规模递增的态势。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的收益成本发生了逆转。第一,金融中介的规模在收缩,1996年国家银行年末机构总数达到160142个,2000年下降到125449个,减少了31916个如表二。金融中介在总量上显示出供给大于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借助于邮政机构吸储的动力减弱。第二,金融中介的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资金存在部分闲置,1995各项存款余额首次超过各项贷款余额33242亿元,2003年各项存款余额超过各项贷款余额4905936亿元,如表五。
表五 1990——2003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亿元)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各项存款 140126 18079 23468 29627 404725 538622 685712
存款-贷款 -36681 -32588 -28549 -33161 -3376 33242 74184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各项存款 823903 956979 1087789 1238044 1436172 1709174 2080556
存款-贷款 74762 91738 150446 244333 313025 3962347 4905936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第三,出现通货紧缩。1997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08%,2003年为999%如表四。第四,邮政储蓄制度与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相抵触,大大减小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中国人民银行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增加货币发行,但邮政储蓄把增加的基础货币送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2001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分析》的报告中指出,“1998年以来,邮政储蓄保持了年平均增长约20%的快速增长势头。由于邮政储蓄是全额转存中央银行的,邮政储蓄增加越多,基础货币来源就会越多,但在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狭窄,无法及时用出去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邮政储蓄增加越多,中央银行被动紧缩力度越强的政策效果。”第五,随着邮政储蓄规模的扩大,其对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更需要中国人民银行加强监管,但1989年的制度安排规定了邮政储蓄由邮电部门自办,而且邮政储蓄业务和邮政业务的会计帐务不是分立的,中国人民银行难以对邮政储蓄进行有效监管。中国人民银行认识到如果能够改变1989年的制度安排,至少会减少自身的损失。但是1997年后的制度调整却不利于中国人民银行。表现在第一,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与邮电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通过协商,提出了邮政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即把邮政金融部门改组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法人实体。1999年国务院已原则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关于改革邮政储蓄、汇兑管理体制的意见,但随后不了了之。第二,当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大幅度下调时,邮政储蓄转存款名义利率呈现出“刚性”,居高不下,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年利率和邮政储蓄转存款实际利率倒挂,邮政储蓄转存中国人民银行越多,中国人民银行损失越大如表六。究其原因,我们推测可能是邮政部游说国务院的结
表六 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
时间 居民
年存款
利率 邮政储蓄转存款
名义利率 邮政储蓄年转存款实际利率 邮政储蓄名义利差 邮政储蓄实际利差 商业银行准备金年利率 央行再贷款年利率 央行再贷款年利率-邮政储蓄转存款年实际利率
19971221 567 7452 76628 1782 19928 756 936 16972
19980325 522 7218 74157 1998 21957 522 792 05043
19980701 477 66429 68102 18729 20402 361 567 -11402
19981207 333 5922 60548 2592 27248 324 513 -09248
19991221 225 46008 46808 23508 24308 207 378 -09008
20020221 198 4347 44184 2367 24384 189 324 -11784
20030101 198 3847 39029 1867 19229 189 324 -06629
20030801 198 189 19034 -009 -00766 189 324 13366
注:邮政储蓄转存款名义利率按季计算,将其按复利计算可得出邮政储蓄年转存款实际利率。资料来源:历年中国金融年鉴。
果。自从邮政储蓄开办以来,邮政机构成为1986、1989年银邮协议的既得利益者,由于邮政储蓄制度供给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邮政机构力图维持现有的制度安排,为此需要寻求上级政府部门的政治支持。1999年邮政和电信分拆,全国邮政亏损179亿元,负债95亿元,在建项目资金缺口210亿元。国家推出“8531”计划,从1999年起每年分别向邮政补贴80亿元、50亿元、30亿元、10亿元,邮政部提出“三年扭亏,五年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计划(蔡友才,2003)。中国人民银行实际上承担了本应由财政承担的补贴。但是这种损失的承担是有时间限制的,更为重要的是,在1989年的银邮协议中,中国人民银行埋下了一个制度装置,即“如遇国家统一调整利率,邮政储蓄转存款利率亦作相应调整。”但转存款利率调到什么水平双方当时并没有一致的协议,从而扣住了邮政部的命门。三年以后,即200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启动这个装置,解决了中国人民银行再贷款年利率与邮政储蓄转存款实际利率倒挂问题,同时放宽邮政储蓄资金运用渠道,邮政储蓄步入自主运用资金阶段。
四、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未来的走向
参考文献(按照附件2要求)
〔1〕 李玮,2000:《对中国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审视与思考》,《金融研究》第10期。
〔2〕 汪洋 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J] 当代财经,2004,(5)
〔3〕 杜惠芬 邮政储蓄制度下货币乘数的漏损效应分析 [J] 财贸经济, 2004,(4)
〔4〕 蔡友才“第五大金融机构”何去何从——我国邮政储蓄体制问题实证研究[J] 经营管理者, 2003,(5)
〔5〕 唐成中国的政策性金融和邮政储蓄的关系的研究 [J] 经济研究, 2002,(11)
Theory Analyses of China Postal Savings Institutional Change
Panchaoshun Chengku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
Abstract: While china postal savings system becomes the sixth financial organization ,it suffers widely criticized These criticism originate from speci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postal savings , so it becomes one of focus people’s concerning This paper indicates the logic in th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postal savings ,partly answers the reason of this arrangement, points out its unstability and studies its evolutionThis paper draws following conclusion that the pres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 of postal savings evolve the past inevitably ,the parato’s improvement of postal savings institution can be realized in the future only when its supplier’s benefits are taken care of
Keywords: china postal savings ; institutional change ;path dependence

唐竞年 唐翘水 唐瑞建 唐风凯 唐佛木 唐自劲 唐智銮 唐倍蒲 唐原党 唐吟升
唐 牡 唐备夕 唐归靖 唐小力 唐逞辉 唐赋腾 唐僚茂 唐靠中 唐彪蒙 唐寒望
唐升谦 唐棠川 唐穗祎 唐文杭 唐沧镇 唐晨伙 唐靠跋 唐梦渊 唐权继 唐 攀
唐品扬 唐逸侠 唐晔树 唐治健 唐仲少 唐喜叙 唐更宝 唐 帮 唐汜蒲 唐章侠
唐逢埂 唐觉加 唐菊景 唐解禄 唐伯文 唐驳欣 唐侨章 唐 鑫 唐偌思 唐声魁
唐虎衍 唐培传 唐儒甜 唐熙钢 唐游魁 唐亨祖 唐澜宪 唐知发 唐涛蔚 唐才烨
唐朗叙 唐律起 唐协兴 唐菘管 唐 中 唐晶棠 唐之健 唐毓灿 唐义水 唐茂缘
唐埃祈 唐波玉 唐僖细 唐谓博 唐辩卓 唐澄冰 唐烨湘 唐毖萌 唐练纪 唐 言
唐近澜 唐朗銮 唐棠城 唐铿儒 唐光标 唐谷茂 唐川曲 唐灼文 唐峙麟 唐伯章
唐穗太 唐互淮 唐定荔 唐共延 唐诞宜 唐权滕 唐纹咏 唐谡言 唐山宓 唐颁党
唐点鲜 唐朗峥 唐秉起 唐尔应 唐鹄强 唐驰蒲 唐煦宗 唐俊童 唐安羡 唐传麟
唐运斗 唐摇颂 唐厚南 唐金雪 唐夜彪 唐漳翔 唐 财 唐秀峦 唐奥名 唐记泰
唐肇伙 唐虎旺 唐想鲁 唐始思 唐宏麦 唐蓝诚 唐莉钱 唐峪宓 唐鹤起 唐 前
唐爱毕 唐纪宜 唐挺僖 唐 祯 唐哥沛 唐珪灵 唐骞臻 唐若韦 唐匡均 唐锡火
唐宣幼 唐联施 唐勤瑜 唐根哥 唐相宙 唐留努 唐焕品 唐妙谷 唐榜革 唐河夕
唐颜灶 唐翠龙 唐崇童 唐功焕 唐持榕 唐诚琦 唐竹歆 唐研西 唐珂茂 唐衍沛
唐京兵 唐替嘉 唐伴羡 唐叙扬 唐编徽 唐菲圃 唐临童 唐 爽 唐游鼎 唐秉祯
唐敦岚 唐斗峥 唐凌峙 唐 俊 唐滨彩 唐颂轩 唐等泉 唐岳毕 唐伊炳 唐竟致
唐服仲 唐奎朔 唐岩鲁 唐伴民 唐书壁 唐兴生 唐寒瑛 唐驹厦 唐勤火 唐权堂
唐赋儒 唐炼云 唐釜灵 唐迈丹 唐冲愈 唐材宪 唐洲力 唐龙郎 唐龄琛 唐汝敏
唐甜钢 唐益健 唐毖夜 唐 力 唐岸如 唐峪捷 唐逊枝 唐伟超 唐成聪 唐捷辉
唐贝兴 唐桂汉 唐勤翊 唐流皆 唐槐源 唐葛佟 唐良一 唐瑜聪 唐朗经 唐 文
唐兢孰 唐毅沛 唐待珐 唐贯仔 唐衷爽 唐纳潮 唐翰卫 唐 渝 唐秩讯 唐暮理
唐东彪 唐麦珂 唐荐胥 唐潮常 唐众游 唐僖叙 唐钧达 唐景维 唐洲雨 唐思钱
唐法吟 唐峰飞 唐 谆 唐官翊 唐责幸 唐耀沛 唐闰翰 唐韶廷 唐结堂 唐晔曙
唐 哥 唐俐御 唐沧太 唐滨虔 唐吏翘 唐营江 唐秀隆 唐通策 唐熊僖 唐峦泉
唐若银 唐芹廉 唐书俭 唐安加 唐党先 唐炎聚 唐庆纯 唐霖丰 唐小曼 唐全融
唐觅昱 唐越邕 唐心佑 唐协细 唐愈银 唐景峰 唐埂祖 唐懂霆 唐夕茗 唐成珍
唐闰徽 唐若荔 唐俯业 唐之敏 唐亨郁 唐路跋 唐封臻 唐升遥 唐促丘 唐淳烨
唐长潇 唐准冬 唐 官 唐党诞 唐冻祎 唐莘龄 唐坤保 唐樵琰 唐嘉益 唐涌麟
唐童先 唐向桂 唐 泽 唐源质 唐屏大 唐科宣 唐戚锵 唐青尹 唐楠厦 唐卉行
唐斯峰 唐勤畅 唐健解 唐晶传 唐昊萌 唐炼力 唐雏付 唐图颖 唐 宣 唐俐赋
唐效恒 唐生烨 唐 赫 唐悟倌 唐游名 唐霖起 唐蔽枫 唐管思 唐孝夷 唐贡力
唐潇盼 唐东茗 唐颢丰 唐暮冠 唐醇若 唐权淮 唐拥堂 唐韦涪 唐招滔 唐原渊
唐守念 唐舜潇 唐满粟 唐 上 唐冠联 唐钱斯 唐羡淮 唐珍孰 唐皑江 唐太迪
唐晨研 唐栾田 唐贤奇 唐銮联 唐衔子 唐谱里 唐银胄 唐民琰 唐舱桥 唐石成
唐淼熹 唐宁岳 唐 恩 唐进绍 唐华佳 唐锡深 唐沧向 唐壬锋 唐乃斌 唐禄銮
唐鹏哥 唐德雨 唐察丙 唐翀灼 唐加宝 唐 男 唐律釜 唐太全 唐航慈 唐臣辉
唐牡匀 唐点震 唐 克 唐归赣 唐财闰 唐辩钊 唐灏斌 唐并琰 唐炼泰 唐彬澄
唐琮轩 唐漂强 唐包然 唐迅世 唐鹄倌 唐镜冶 唐生津 唐冉窍 唐敖汉 唐俱厚
唐郎世 唐谆玄 唐负古 唐琰怀 唐解树 唐筹魁 唐晾皆 唐焙英 唐颁幼 唐镜臻
唐琪麦 唐 银 唐鲁蜀 唐褒铭 唐涌稚 唐超洋 唐篱鲁 唐伙川 唐苏汇 唐汜泰
唐鹄雪 唐昶甜 唐若舒 唐联经 唐城裕 唐丁安 唐吟易 唐仲牧 唐容智 唐 向
唐槐汐 唐少千 唐庸凉 唐登容 唐度明 唐萌流 唐崇茗 唐佩顺 唐并涵 唐丰财
唐珐祯 唐涛兢 唐玄振 唐悦丹 唐茂睿 唐倡恩 唐当泉 唐 妙 唐佩侨 唐亨来
唐张宝粟 唐张笛季 唐张遍赐 唐张凌标 唐张 晾 唐张豪民 唐张孟游 唐张悠同 唐张巩冠 唐张里峥
唐张小琳 唐张 霆 唐张火兵 唐张珑史 唐张运弥 唐张赋荣 唐张高广 唐张菲晾 唐张寒波 唐张勉望
唐张白艺 唐张奥群 唐张偌骋 唐张轮彤 唐张谓风 唐张颜起 唐张上纳 唐张约松 唐张冠柯 唐张归图
唐张承金 唐张彧钱 唐张 经 唐张湃瑁 唐张醇昭 唐张矗永 唐张隐涛 唐张感传 唐张好荷 唐张舱赣
唐张颖帅 唐张嶷维 唐张品安 唐张蓝祯 唐张佑彦 唐张邦相 唐张 麦 唐张宾毅 唐张任咏 唐张 学
唐张楚良 唐张 慈 唐张麦义 唐张麟然 唐张波洲 唐张鹤宗 唐张汝子 唐张绍湘 唐张佑涌 唐张枫壮
唐张祯谱 唐张 锵 唐张顺升 唐张飘苞 唐张胜知 唐张捷昌 唐张加澜 唐张雪强 唐张伊其 唐张涵跋
唐张雨棉 唐张 芹 唐张芹寒 唐张旭佟 唐张年菲 唐张之鸥 唐张示磊 唐张楼军 唐张妙捷 唐张龄州
唐张家进 唐张纤宗 唐张图新 唐张友熊 唐张颜危 唐张皑国 唐张赣山 唐张配建 唐张任农 唐张杜汝
唐张虎映 唐张其宙 唐张稚茗 唐张偌熹 唐张翊洪 唐张银冲 唐张开千 唐张 辉 唐张 发 唐张促节
唐张峥琪 唐张丹兢 唐张盛驰 唐张谦倌 唐张汇游 唐张胄蔚 唐张鼎隐 唐张冲妙 唐张阿豪 唐张兵兵
唐张郎钱 唐张凛庭 唐张堃仁 唐张独来 唐张 鹊 唐张瑞献 唐张晋霭 唐张优明 唐张菊朝 唐张豆渝
唐张贞绍 唐张图君 唐张锐加 唐张升甫 唐张彩准 唐张 强 唐张 依 唐张平营 唐张彪闿 唐张志菲
唐张峪隐 唐张仲延 唐张务江 唐张慕幼 唐张跋铎 唐张材永 唐张恋银 唐张贵泉 唐张雄潇 唐张充奕
唐张元恒 唐张逞连 唐张豆镜 唐张河水 唐张蒲维 唐张予洲 唐张纹建 唐张包孝 唐张炳琛 唐张鹏孝
唐张扬申 唐张 霭 唐张频朋 唐张编融 唐张俊潮 唐张家丁 唐张礼桦 唐张肖同 唐张缅尧 唐张鸿涪
唐张愿峦 唐张 才 唐张尔励 唐张鹄敦 唐张冲良 唐张颢攀 唐张建鹏 唐张铎解 唐张镜里 唐张篱烈
唐张津郎 唐张 叙 唐张岩乔 唐张传夏 唐张言运 唐张泽虔 唐张晞衍 唐张长秋 唐张沐荷 唐张瑛思
唐张莘伊 唐张效赐 唐张弥源 唐张茗灿 唐张尔官 唐张浩资 唐张斗赋 唐张欣行 唐张叙岳 唐张堃朔
唐张吏依 唐张天庭 唐张葛昱 唐张以显 唐张 儿 唐张渭昕 唐张郎夕 唐张联灏 唐张夷里 唐张星匀
唐张 庚 唐张庆甜 唐张缅理 唐张惠丁 唐张 兴 唐张渊赫 唐张嫩迢 唐张历时 唐张冉余 唐张飘涌
唐张临驰 唐张谷名 唐张知佳 唐张茂夜 唐张路叙 唐张锦遨 唐张山旭 唐张华焱 唐张涵侨 唐张永有
唐张建彦 唐张琮齐 唐张郎颖 唐张融鲜 唐张枝炎 唐张菊楼 唐张河乐 唐张寒弈 唐张保汜 唐张财染
唐张天奎 唐张 峥 唐张龙智 唐张遇亮 唐张棋冉 唐张欢埂 唐张意余 唐张蜀键 唐张习有 唐张浪百
唐张继琛 唐张 岩 唐张城承 唐张壁艺 唐张均准 唐张解棋 唐张云巩 唐张颢界 唐张青煌 唐张新承
唐张 川 唐张匡早 唐张书树 唐张招刚 唐张沃明 唐张慈秀 唐张颁闿 唐张麒朔 唐张谷铮 唐张楚继
唐张昔棠 唐张卓兵 唐张培愈 唐张照朝 唐张封迢 唐张觉文 唐张记玄 唐张鲁仁 唐张易兆 唐张诚质
唐张帅健 唐张倍锐 唐张城毓 唐张 松 唐张聚峪 唐张代少 唐张洋科 唐张革毓 唐张宝双 唐张育倌
唐张度廉 唐张始津 唐张佑霖 唐张炜霏 唐张壬伊 唐张琰津 唐张蒙宏 唐张迈添 唐张航扬 唐张恒众
唐张泳古 唐张晖湘 唐张观益 唐张峦湖 唐张 麒 唐张田西 唐张挺时 唐张翱蓝 唐张聚利 唐张泛幼
张唐上建 张唐两愈 张唐煌争 张唐庸麦 张唐肯葛 张唐冶瑜 张唐协熹 张唐恒誉 张唐楼汉 张唐僚稚
张唐边应 张唐仰银 张唐凌名 张唐昱民 张唐亨星 张唐筹恩 张唐和炯 张唐仰壁 张唐磊蒙 张唐谷向
张唐良景 张唐舒湖 张唐领甫 张唐半朋 张唐 瑁 张唐肖宜 张唐毕昭 张唐荣醒 张唐稚钢 张唐照进
张唐星冠 张唐草新 张唐百岸 张唐棋亿 张唐燊涌 张唐眺甜 张唐传祎 张唐絮施 张唐睛裕 张唐嘉睿
张唐拥曼 张唐负乔 张唐官裔 张唐昔祥 张唐彦涵 张唐量炯 张唐升亿 张唐初俩 张唐包南 张唐康冲
张唐杜业 张唐鲁曙 张唐记万 张唐轩讯 张唐拥羿 张唐津行 张唐宜滔 张唐贵远 张唐革峥 张唐奥枝
张唐争顺 张唐炯俐 张唐质驹 张唐霏捷 张唐凡染 张唐百虔 张唐倍榕 张唐灿敦 张唐 争 张唐谆光
张唐圣棋 张唐浩章 张唐超镜 张唐施田 张唐光苞 张唐埃霄 张唐翠苞 张唐旺彦 张唐琳辉 张唐图祈
张唐登厦 张唐希徽 张唐亭沃 张唐放徽 张唐 衷 张唐锦漳 张唐梁诺 张唐卓甜 张唐絮舟 张唐帛敏
张唐弄莘 张唐键名 张唐火灏 张唐祈谡 张唐缅知 张唐崇雪 张唐冲侨 张唐渐然 张唐边镜 张唐丘飘
张唐菲白 张唐锦依 张唐杭焕 张唐谆序 张唐竞璨 张唐肖毓 张唐瑰涛 张唐菲腾 张唐裕钧 张唐历笛
张唐冉炜 张唐焕昼 张唐待庸 张唐紊龙 张唐彩友 张唐咏彧 张唐规路 张唐匀有 张唐超其 张唐固时
张唐沃诺 张唐葛凉 张唐毓均 张唐杜力 张唐 昱 张唐太会 张唐拥章 张唐昂凡 张唐敛烨 张唐昀管
张唐 鹄 张唐简荣 张唐劲琰 张唐影裕 张唐秉励 张唐觉诞 张唐泳潇 张唐前兵 张唐曼溢 张唐昭莱
张唐宝池 张唐榕巩 张唐延里 张唐耿琮 张唐示山 张唐 木 张唐玻宁 张唐会晔 张唐杜侨 张唐自乐
张唐鸿顺 张唐幼心 张唐开班 张唐壮福 张唐颁准 张唐灏镇 张唐丁灿 张唐名灵 张唐瑜胄 张唐男来
张唐必光 张唐眺培 张唐埃缘 张唐缅健 张唐倍嶷 张唐程湖 张唐樵彪 张唐少高 张唐汇埂 张唐昭纳
张唐麦楚 张唐庄琅 张唐斌靖 张唐傲谆 张唐持丙 张唐智煌 张唐鲁纯 张唐瑛弈 张唐准辰 张唐编房
张唐晾帮 张唐换兢 张唐荡琮 张唐魁武 张唐户慈 张唐佩龙 张唐利逸 张唐腾曼 张唐坤有 张唐峰山
张唐武添 张唐逸智 张唐晔亿 张唐 杰 张唐才缘 张唐沪沛 张唐羽庚 张唐弄竹 张唐展峰 张唐党阳
张唐治安 张唐叙雪 张唐之纪 张唐圭尧 张唐翘旺 张唐介发 张唐帮游 张唐彬明 张唐杜劲 张唐根钢
张唐始遥 张唐明琢 张唐侨灿 张唐昀楚 张唐征霖 张唐阿里 张唐国彦 张唐川伊 张唐 晨 张唐武丘
张唐吟庚 张唐诺俊 张唐稻章 张唐闰灿 张唐贞汇 张唐瓢菁 张唐锦谱 张唐郁杜 张唐棋石 张唐谦翔
张唐芹卓 张唐荐海 张唐加留 张唐奕名 张唐易谱 张唐才咏 张唐纹俭 张唐落盼 张唐意蒲 张唐谆理
张唐平瑛 张唐示川 张唐悲淦 张唐晾南 张唐朗皓 张唐 俊 张唐方键 张唐靠泽 张唐道欣 张唐州醒
张唐云晖 张唐遍元 张唐选瑁 张唐田丞 张唐源嶷 张唐衷宜 张唐伊廷 张唐朋艾 张唐尧士 张唐代尚
张唐禄恩 张唐西毅 张唐 季 张唐冉善 张唐草平 张唐銮静 张唐民修 张唐佳臣 张唐灏运 张唐肇凌
张唐述轩 张唐仰席 张唐具健 张唐斑麦 张唐财厚 张唐放元 张唐荡叙 张唐自贤 张唐辩儿 张唐 沛
张唐 麒 张唐熊子 张唐润槐 张唐牡子 张唐卫逸 张唐根晔 张唐思显 张唐致跋 张唐鹏彪 张唐升诞
张唐水源 张唐祈游 张唐珑菘 张唐樵灿 张唐溢盛 张唐枫有 张唐麦骋 张唐隐舍 张唐茁叙 张唐杰谦
张唐辟弘 张唐沧聚 张唐琢琮 张唐君仆 张唐金知 张唐翀昱 张唐冶保 张唐珂先 张唐棉东 张唐旭毅
张唐记财 张唐宙华 张唐 格 张唐桓瑛 张唐章毅 张唐霖誉 张唐莱枝 张唐佩谆 张唐皓田 张唐敛卓
张唐邀宣 张唐煦尉 张唐 斌 张唐守丞 张唐捷荔 张唐 金 张唐曙武 张唐春栋 张唐耀季 张唐偌灏
张唐淼胥 张唐太徽 张唐耿幸 张唐协寒 张唐琮山 张唐佛睿 张唐佟伯 张唐 杰 张唐草伊 张唐涌意
张唐蓝培 张唐葛加 张唐 染 张唐毓登 张唐亮宝 张唐沐贝 张唐义嘉 张唐森景 张唐仰衷 张唐杜赫
张唐匡昊 张唐剑登 张唐弥龄 张唐琰军 张唐仔妙 张唐琛铎 张唐魁发 张唐 南 张唐邦衷 张唐致胜
张唐粮子 张唐耿飞 张唐鉴名 张唐恒键 张唐农念 张唐望古 张唐理润 张唐常 *** 张唐乐毓 张唐尉昶
张唐梨剑 张唐哥相 张唐伙琢 张唐少骋 张唐厚忠 张唐 铭 张唐环学 张唐 凯 张唐乐翊 张唐宝善
张唐丹远 张唐农时 张唐可森 张唐珍海 张唐般颖 张唐德文 张唐贯熹 张唐然东 张唐宠军 张唐靖桂
张唐序御 张唐埂新 张唐春亭 张唐晋舒 张唐平其 张唐成容 张唐晋祥 张唐郎细 张唐华汐 张唐茂奕
张唐 灼 张唐熊哥 张唐 常 张唐赞夏 张唐官汝 张唐僚仲 张唐 招 张唐珍光 张唐埃忠 张唐埃力
张唐益兴 张唐辟聚 张唐石珑 张唐沪卫 张唐醇席 张唐帛洪 张唐独流 张唐 銮 张唐仲彤 张唐中锦
张唐眺海 张唐达品 张唐毅登 张唐招裕 张唐巩东 张唐新图 张唐菘祥 张唐阳彬 张唐贡白 张唐吟进
张唐驰舜 张唐英樵 张唐壬星 张唐勇依 张唐渐波 张唐前柯 张唐础侠 张唐孟纯 张唐互帜 张唐促遥
张唐维幸 张唐简萌 张唐艺夕 张唐琮裔 张唐简庭 张唐禄豆 张唐生遥 张唐漳游 张唐尉桓 张唐维科
参考 张姓宗亲网 这个比较全 自己去看吧
张氏祭祖 张氏联谊 海外华人 张氏胜迹 张氏起名 张氏企业 张氏名人 张氏寻亲 张氏流布 张氏文化 张氏族谱 张氏渊源>

会议时间:20xx年1月18日19:00——21:00

会议地点:第三会议室

会议主持人:唐x(乡长)

会议参加人:

唐成兴

白x

会议记录人:白x

20xx年1月19日晚上,在x乡政府第三会议室召开了全乡1月份安全生产工作例会暨春运期间安全生产工作安排会。党政办、安监站、综治办、村管所、水利站、农机站、三个驻村工作组、乡直有关部门等安委会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乡派出所、卫生院、国土所三个部门因假缺席。会议由乡长主持,纪要如下:

一、乡分管领导、副乡长认真传达20xx年1月12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二、乡分管领导、副乡长认真传达20xx年1月17日黄平县20xx年春运工作暨一月份安全生产例会会议精神。

1、县安委会主任安监局长李x传达州一季度安全生产例会精神、通报x县20xx年安全生产工作情况及安排布署20xx年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2、县交通局领导安排布署我县20xx年春运工作。

3、县交警大队长安排布署春运期间道路交通安全工作。

4、杨x副县长与各乡镇、各部门负责人签订20xx年度第一季度安全生产责任书。

5、杨x副县长作重要讲话。

三、乡分管领导、副乡长安排布署我乡春运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

1、消防安全:各村各单位要注意用电用火安全,并加强对职工群众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薰腊肉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杜绝火灾的发生。

2、交通安全:乡村两级都要成立领导小组,作好宣传,严厉制止机动车违规违章、超载超员超速行为。

3、非煤矿山:国土所在春节前搞好非煤矿山隐患排查。

4、建筑施工:村管所潘x作好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5、村级安全生产工作将实行考核制,请各村将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名单、义务消防队员名单、路段村寨包保名单上报安监站。

6、其他各单位作好相应的安全检查并将检查记录于25日前上报乡安监站白x处。

四、唐x乡长作重要讲话。

1、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要加强宣传,并有记录。

2、干部要提高安全意识,以身作则。

3、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宴席打招呼制度。

4、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维护春运市场秩序。

5、加强春运春节期间的制班,各村各单位要作好安排上报乡党政办。

主题词: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纪要

报: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县安监局

送:周书记、唐x乡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

x乡党政办公室20xx年1月19日

(共印15份)

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纪要 [篇2]

社区安全生产联席会议制度

一、社区每月召开一次会议,遇有重大事项由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主任临时召集会议。

二、安全工作情况通报会议由主任召集、主持,会议情况应指定专人记录。

三、以下事项必须由社区安全委员会会议通过:

(一)社区年度安全工作计划、社区《居民防火公约》及其它安全管理措施的制定、发布;

(二)委员会成员人事变更;

(三)社区下属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撤消,机构负责人的任免;

(四)评癣表彰社区安全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

(五)其它社区消防工作重大事项。

四、社区安全工作重大事项经社区会议通过之后,应及时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山西省安全生产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

第一条 为及时掌握全省安全生产状况,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涉及多个部门的重大问题,强化部门协作配合,提高安全监管工作效率,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安全生产厅(局)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在省人民政府领导下,分析研究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情况,提出有关政策建议;督促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及有关重大决策;审议各有关部门提出的安全监管工作议题,协调解决相关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第三条 省安监局、省煤炭局、省公安厅、省国土厅、省建设厅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工作职责,牵头建立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并报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备案。

第四条 牵头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的召集人,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分管负责人为联席会议的成员。

第五条 联席会议应当在牵头单位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办公室承担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落实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组织对安全生产重大议题进行调研。办公室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六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处室的负责人担任。

第七条 联席会议及联席会议办公室应当制定工作规则。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临时召开全体或部分成员会议。会议由召集人或受其委托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主持召开。

第八条 在联席会议召开之前,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召开联络员会议,研究讨论联席会议议题和需要提交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

第九条 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经与会单位同意并会签后印发各成员单位并抄报省政府安委会。

对难以协调一致的问题,由联席会议牵头单位报省政府安委会或直接上报省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条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涉及行业安全管理的有关问题,及时向牵头单位提出会议议题。

第十一条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时参加联席会议,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

第十二条 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互通信息,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好联席会议的作用。

第十三条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安全生产实际建立。

第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一月三日

安全生产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切实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研究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真正强化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促进全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根据省有关规定,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联席会议的组织领导

安全生产部门联席会议由矿长统一领导,矿委会协调指导,各有关部门具体组织实施。矿成立联席会议领导组:

组长:丁兆友 矿长

副组长:李万昕 技术矿长 郑世永 安全矿长 代文龙 机电矿长 陶常洪生产矿长

成员:矿各采掘队长、生产、技术、安全、机电、通风等负责任人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矿安委办,主任由总工刘树禄兼任,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部门联席会议的督查检查。

第三条参加联席会议单位和人员

安全生产部门联席会议由矿安监科牵头,根据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任务按行业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具体安排是:

(一)煤矿安全联席会议

1.牵头单位:矿安监科、爱辉区煤炭工业局

2.参会单位:生产科、通风科、机电科、安监科,技术科

3.列席单位:各队、班组

4.参会人员:牵头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参会单位的分管领导,列席单位的董事长、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

5.会议时间:每月10日

第四条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

(一)学习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传达贯彻国家、盛市和上级部门以及市区安委会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文件精神。

(二)通报近期行业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情况,举一反三地提出针对性的工作重点。

(三)各有关单位汇报近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情况。

(四)分析行业阶段性的安全生产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制定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五)安排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

(六)协调本行业涉及多个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安全专项整治等安全生产工作。

第五条会议有关要求

(一)各类部门联席会议要克服形式主义,每次会议必须认真听取有关单位的汇报,分析研究本行业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本行业的安全。

(二)各参会、列席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必须保证按时参加会议,确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参加会议的,经牵头单位同意后可委派有关人员代

理参加,不得缺席。

(三)各参会、列席单位要按照联席会议内容准备相关的书面汇报材料;牵头单位要及时以会议纪要、简报等形式将召开会议的情况上报市政府、市安委办。

(四)各类部门联席会议确定由哪个部门或单位完成的工作任务,哪个部门或单位的参会人员要负责组织落实,并在下次例会上汇报落实情况。

(五)对不能准时参加会议或中途退会的部门或单位,要在年终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状考核时,按照缺席一次扣减一分的方法扣减相应的分值。

第六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安全生产联席会议纪要 [篇3]

2011年9月26日,花桥镇药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花桥镇药品安全监管联席工作会议,会议由花桥镇党委书记、镇长冯善民主持,同时参加联席会议的各成员单位人员有15人。会议学习了《全市药品安全监管专项工作方案》,通报了全镇近期药品安全监管进展情况,研究了《花桥镇药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现纪要如下:

会议指出,市政府部署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目的是通过深入整治,解决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突出问题,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使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确保公众用药安全,全面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药品安全责任体系。

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扎实有效的开展整治工作。各单位之间要紧密配合,加强协作,形成专项整治工作的合力;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能够及时准确的提供信息,交流经验,反馈意见,研究对策。

会议议定以下事项:

一、会上,花桥镇药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召集人、副召集人通报了联席会议制度起草的相关情况,并与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就如何更好地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了探讨,听取了各相关单位的意见和建议。

二、各相关单位要按照镇政府办公室文件要求,联系本单位工作职责,对涉及药品安全监管的工作进行梳理,抓紧制定部门工作重点及实施方案并及时报送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执行会议确定的《花桥镇药品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依照制度明确的主要职能、职责分工、工作规则和工作要求,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

四、会议记录人认真做好会议记录。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并设置签名簿,请出席者签署姓名、单位、职务等。同时会议记录要准确完整,会议的各项决议一定要有具体执行人员及完成期限,如此项决议的完成需要多方资源,一定要在决议记录中明确说明,避免会后互相推诿,影响决议的完成。

参会单位、人员:

冯善民  花桥镇党委书记、镇长

陈杏元  花桥镇党委副镇长

李金元  花桥镇文卫办主任

陆秋明  花桥人民医院院长、预防保健所所长

陈茂盛  花桥镇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罗继红  民政办主任

徐斌红  计生办主任

张祥元  农服中心主任

沈文忠  环保办主任

管小明  财政分局局长

程永明  工商分局局长

金培明  花桥派出所所长

赵  华  曹安派出所所长

赵  阳  花桥城管中队队长

陆建华  花桥镇预防保健所副所长

唐仁杰  邮政支局局长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06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