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农业物联网工程

什么是农业物联网工程,第1张

1.1 物联网的产生及概念
2009年以来.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大量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然而早在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经被提出来。物联网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其突出的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物联网就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使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目前我国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现代物流领域、城市管理领域、智能交通系统及物联网农业。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推动物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标准体系的建设,能够极大的降低物流成本。在“智慧地球”和“数字城市”的理念指导下.在物联网和3S等关键技术的支撑下,可以将城市管理中分散、独立的图像采集点进行联网,实现实时远程监控、传输、存储和管理等。物联网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则主要包括公交行业无线视频监控平台、智能公交站台、电子票务、车管专家和公交手机一卡通5种业务。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地解决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低和频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远程控制与实时采集两方面。“智能农业”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如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调节温湿度等环境条件。还可实时采集光照、土壤温度、CO 浓度等环境参数,随时进行处理,为农业综合生态信息自动监测、环境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另外还可以运用成熟的物联网传感技术,在生态农业基地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使消费者通过实时的网络视频了解农副产品种植全过程,从而达到对农产品的放心使用。

 一、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实施区试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种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区试工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积累农业物联网应用经验,促进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和建设规模明显落后于电力、医疗、环保等其它行业。各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发展,点多面广,严重缺乏顶层设计,为示范而示范的现象较普遍,重复投入问题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较少。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全面、整体、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积累经验。
(三)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虽然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稳定投入,系统推动的后劲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效果发挥和长远发展。实施区试工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具体应用,物联网的优势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让农资、农户、市场需求和农业技术专家间的信息互通,从减少种植成本、提高产出量和按需生产三个环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实现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业物联网由感知层、传输层和处理层构成。感知层的传感器技术、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等技术采集的数据信息通过传输层的有线、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传输到处理层的农业预测、诊断、控制、决策以及预警等智能化模块。
物联网在移动监测、智能可穿戴、POS机、气象、医疗和能源等行业用途很大,而且是实现设备联网不可或缺的产品,不少相关的top域名都被注册。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行业都在像数字方向发展,进行互联网融合;农业也不例外,随着不断融合,数字农业随之发展起来,让三农在此背景下获得更多价值;本文作者分享了关于数字农业的商业模式,及如何申报数字农业项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主流的数字农业

之前分享过一篇文章《最全的16个农业模式分类概念解释》里面对数字农业解释,是一个高阶农业状态,一个商业模式变革;并应用新的信息技术,融合管理技术的形态,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管理理念+业务创新+产业融合。

农业模式图

百度百科对数字农业的定义:数字农业是指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技术、通讯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以实现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进行定期信息获取,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的目的。

此概念有点把数字仅仅理解为通信方向的数字,并非数据带来的数字化。

随着国务院对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数字经济概念的兴起,数字农业作为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数字化转型文件

二、数字农业老商业模式

农业公司和涉农政府单位的IT项目立项,都可以以数字化转型为立意,充分将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包括农业物联网和5G,当然现在学术界也把这些合成为数字技术。

不仅IT立项可以从数字农业立项,种子种苗培育、新型农机开发、农技发明、生鲜新型产线、农业立体仓等都可以从数字农业出发,盖高帽,好立项。

面向数字农业,其实我们不同主体的商业模式有很多,基本上将现有的商业模式上面套一个数字农业的大帽子;并结合农产品供应链或者生鲜供应链,以生产标准为抓手,以订单农业为保障,以物流城配为交付,全链路为农业服务。

数字农业最终就落到用物联网降低成本,用电商解决销路,用AI和BI支撑决策的老套路;这些都是传统的农业信息化公司和农业物联网,仅限于从自己公司的主营业务出发去为农业制定数字农业商业模式,有些自己还没实现数字化转型就来拿政府项目帮县域政府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

老数字农业商业模式图

三、数字农业新玩法

实则不然,除了以上受到所生产农产品属性影响之外,数字农业的商业模式不应该是简单的数字技术,或者说是信息技术;而是从整个产业的角度出发,去服务一个去做内的农业业态,不能做全国性质的,区域的范围随自己而定,具体如下图。

以龙头为核心,构建产销联盟,数字技术和管理技术服务龙头,帮龙头做大做强,主要帮助其构建渠道,帮其做担保获取扩张资金支持,帮其重塑数字管理体系;能够支撑其适当的业务创新和商业创新,最终将数字技术和管理理念带给区域当地所有的农业业态,以实现区域性质的数字农业。

龙头做大做强后,自然能以标杆,这个我之前的文章也有描述,当然要自己学会发现优质龙头。

我就相比老模式简单示意一下了,核心强调区域性质、产销联盟、产业基金、全面现代供应链管理能力、农业生态、管理技术和数字技术结合。

新数字农业商业模式图

四、生鲜电商在新模式中的不足

这些像一些电商赋能公司却在从事一部分,并没有在整个农业产业链上面铺开。

原因就在于电商只在于销售侧,再往前就是农产品加工(所谓的农业供应链),做得强的还有农业品牌,这些仅仅涵盖整个农业产业链的部分环节;所以生鲜电商现阶段无法全面服务整个农业产业链,不过其与生俱来买全球卖全球的优势,就足够给农业带来流量,就差在数字农业转型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流量,造福农业,使能三农。

五、启动资金立项来源

虽然有新的数字农业商业模式,需要做很多,也需要资金来源,通过立项方式获取的资金,新老两个数字农业商业模式,还是一样的。

目前数字农业的立项出处有:

数字经济;

产业链扶持;

区域电商;

智慧农业工程;

现代农业试点;

农业扶贫;

农业信息化及物联网;

各类农业试点;

农产品物流园;

自动产线;

立体仓;

质量追溯智能工厂;

当然传统的有机肥、生态养殖、循环农业等还是能够申报补贴。

具体在实 *** 项目申报的时候,建议多找合作(包括科研院校),将模式往产业模式、数据采集与应用、商业模式变革等方向引,能够带上系统界面就更佳了,还可以描述所带来就业机会。

六、数字农业的潜在价值

当然以上只是农业人明面上从数字农业获利,实际上数字农业对于三农,最大的价值在于将更多的管理理念传递给农民(包括个体户和小微农企);这才是最为农业赋能的,也是新商业模式给三农带来的实际价值。

其他的都是给IT公司、物联网公司服务,并促进社会的经济内循环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70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