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回应
1、工信部回复丁磊:将制定国标促进充电接口融合统一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丁磊也曾向工信部荐言:统一智能电子设备充电器标准端口,进一步减少电子垃圾助力碳中和。近日,工信部答复丁磊称,将继续推进相关国家标准制定,促进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提高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率,着力推动消费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工作将完善标准体系,推动充电接口及技术融合统一,加强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
芯片/半导体
2、美的宣布2021年量产1000万颗MCU控制芯片
近日,美的集团在互动平台表示,2018年下半年美的进入芯片领域,于2021年开始量产,主要投产的芯片类型为MCU控制芯片,全年产量约一千万颗。除了MCU芯片之外,美的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提高芯片产量,并进入功率、电源等其他家电相关芯片产品。此前消息,美的芯片产品已覆盖主控、触控、变频、IPM、电源芯片等多个类别,已投入使用在美的集团旗下各个事业群部分产品中,实现了从研发到稳定产销的推进,预计超15颗芯片在2021年上市。另有内部消息透露,截至今年8月,美的芯片主控MCU产品在美的家用空调、美的暖通、美的小天鹅洗衣机、美的厨热等产品公司已有超10个品类芯片产品全面上量。
3、iPhone15或将全部搭载苹果自研芯片
据供应链消息称,苹果明年推出的iPhone 14将搭载三星4nm制程的高通5G数据机晶片X65及射频IC,搭配苹果A16应用处理器。而2023年推出的iPhone 15将首度全部采用自研芯片,其中5G芯片会采用台积电5nm制程,射频IC采用台积电7nm制程,A17应用处理器将采用台积电3nm量产。
4、SK集团三子家公司将募资1万亿韩元 投资元宇宙和芯片等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内存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表示,将与韩国SK集团的另外两家子公司在美国投资成立一家芯片公司,以使其产品组合多样化并扩大其全球业务。SK海力士总裁兼联席首席执行官李锡熙表示:“内存芯片不应再停留在标准化商品的地位,而应发展成更先进的芯片,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我们需要与其他公司紧密合作,以实现创新。”该公司表示,三家公司计划在2022年成立联合发展协会,将募资1万亿韩元规模,共同投资人工智能、云宇宙、芯片和区块链领域。作为其全球扩张计划的一部分,SK Hynix表示正寻求与包括高通公司在内的其他全球公司合作。
AI
5、脸书:通过看嘴唇提高嘈杂场景的语音识别准确率
最近,Meta提出了一种视听版BERT,不仅能读唇语,还能将识别错误率降低75%。它只用十分之一的标记数据,性能就能超过过去最好的视听语音识别系统。这种结合了读唇的语音识别方法,对于识别嘈杂环境下的语音有重大帮助。Meta将该方法命名为AV-HuBERT,这是一个多模态的自监督学习框架。在该模型中,通过一个ResNet-transformer框架可将掩码音频、图像序列编码为视听特征,从而来预测离散的集群任务序列。Meta的研究专家Abdelrahman Mohamed表示,该技术未来可用在手机智能助手、AR眼镜等智能设备上。
6、2021年我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4%
据IDC中国近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整体市场规模达218亿美元,同比增422%。自从2015年人工智能火爆之后,人工智能行业经过长达7年的发展开始进入到了下半场。 天眼查数据显示,超8成的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全部企业状态)注册于近5年。具体来看,2020年,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新增数量与注册增速均达到峰值,当年新增相关企业数量超40万家。以工商登记为准,我国2021年新增超678万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同比增长64%。
VR
7、曝腾讯拟收购小米旗下黑鲨手机:转向VR设备、进军元宇宙
据36氪最新报道,目前已经从多个独立信源处获悉,腾讯拟收购 游戏 手机公司黑鲨 科技 ,收购后,黑鲨整体将并入任宇昕主导的腾讯集团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报道显示,一旦交易完成,这家以 游戏 手机为主的硬件厂商也将在收购后迎来业务转型。消息还称,黑鲨 科技 未来的业务重点将从 游戏 手机,整体转向VR设备――由腾讯提供内容,黑鲨提供VR硬件入口。黑鲨 科技 未来的重点业务将会是VR设备,这也被认为是腾讯进军元宇宙的关键要一步,将实现元宇宙硬件研发,搭配腾讯历来强大的软件服务,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黑鲨 科技 是由小米注资成立的 游戏 手机厂商,消息称此次收购行动也已经得到了小米高层方面的认同。
虚拟货币
8、发改委:将虚拟货币“挖矿”活动纳入淘汰类产业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的决定: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 年本)》淘汰类“一、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十八)其他”中增加第 7 项,内容为“虚拟货币‘挖矿’活动”。根据文件,淘汰类主要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需要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及产品。今日经济日报发文指出,随着我国对于虚拟货币监管的持续加码,比特币“挖矿”的非法性质也在司法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明确。截至目前,多地法院判决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的交易合同无效。这些判决为今后类似案件的处理提供了范例。严监管之下,虚拟货币规模化“挖矿”在国内被全面禁止,但个人“挖矿”行为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对此,必须零容忍、全覆盖,形成持续治理的 社会 合力和高压态势,不给比特币等虚拟货币违法违规行为留下任何可乘之机。
量子计算
9、LG 宣布加入 IBM 量子网络计划,以 探索 新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根据 IBM 官方消息,LG Electronics 正式加入 IBM 量子网络计划,将会获得 IBM 量子计算系统以及 IBM 开源量子信息软件开发工具包 Qiskit 的访问权限。LG 电子的目标是 探索 量子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 汽车 、数字化转型、机器人、物联网等,量子计算机可以方便以上应用处理大量数据。LG 表示,可以根据 IBM 量子技术的路线图,利用这些技术应用于软件或硬件。
交通
10、国办: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在营运车船上的应用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2021—2025年)。其中提到,到2025年,多式联运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以铁路和水路为主的发展格局,全国铁路和水路货运量比2020年分别增长10%和12%左右,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以上。方案明确,加快推进北斗系统在营运车船上的应用,到2025年基本实现运输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11、韵达快运宣布“韵重货”全网上线 目标锁定纯重货市场
近日,韵达快运宣布“韵重货”全网上线,该产品主要针对单票大于 68 公斤且记抛比1: 3000 以内的货品,将目标锁定在纯重货市场。韵达快运利用智慧网点、韵乾通、韵营官等一系列数字化管理系统和工具,实现从揽收、中转到派送各环节管理线上化、数据实时化,高效协同,高效运转。
工业
12、工信部: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
近日,工信部就《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其中提出,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综合应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开展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核心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推动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塑造数字“三品”发展新优势。引导企业建立智能化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技术、设备、产品和管理提档升级。支持龙头企业构建智能制造平台,鼓励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云计算/云平台
13、英国据悉将对云计算供应商加强监管,向亚马逊、微软及谷歌索取更多数据
14、IDC:2021上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437亿美元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视频云市场跟踪(2021上半年)》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视频云市场规模达到437亿美元,同比增长达到387%,其中视频云基础设施与解决方案市场增速均有回落,调整后上半年同比增长分别达到369%和476%。根据IDC定义,本次视频云研究覆盖了面向视频应用场景的全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基础设施,视频内容分发网络(CDN),以及在视频云基础设施上部署的云平台、应用解决方案。同时,按照视频云应用场景,IDC将解决方案市场分为直播、点播、音视频通信等。
15、IDC:到2023年,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对动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投入将增加80%
IDC发布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十大预测,其中包括:到2022年,中国90%以上地方政府将增加来自中央财政资金和基金的投入;到2025年,20%的后台数据将跨部门连接和利用,以改善地方政府项目管理;到2025年,40%的城市和社区将采用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技术,以帮助IT和非IT员工迅速推出数字项目和新的 社会 福利事务;到2023年,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对动态数据采集与管理的投入将增加80%等。
传感器
16、豪威 2 亿像素手机相机图像传感器采用业界首个 061um 十六合一像素合并技术
豪威 科技 上周发布了像素尺寸为 061 微米的 2 亿像素分辨率图像传感器 OVB0B,用于智能手机相机。豪威公布的最新信息显示,OVB0B 采用十六合一像素合并,可在 1250 万像素模式下提供更高的视频和预览质量,尤其是在弱光环境下。OVB0B 也是首款提供 100% 四相位检测(QPD)技术的 2 亿像素图像传感器。OVB0B 采用业界首个 061um 十六合一像素合并技术,能够以 16 倍的灵敏度拍摄 4K / 2K 视频。据介绍,在弱光环境下,OVB0B 可实现 1250 万像素性能(244 微米等效像素尺寸)。片上像素还原算法支持 24 帧 / 秒的 5000 万像素视频和 30 帧 / 秒的 8K 视频拍摄(122 微米等效性能)。此外,OVB0B 支持 125M 分辨率 30 帧 / 秒的三次曝光交错式 HDR 视频输出。
17、新型MXene-水凝胶传感器,通过汗液分析提供实时肌肉疲劳监测
近期,阿卜杜拉国王 科技 大学(KAUST)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穿戴传感器原型,该传感器基于一种新型MXene-水凝胶化合物,可用于汗液和肌肉疲劳监测。对于需要实时测量身体性能的运动员而言,将提供有效的价值。这种被称为MXenes的超薄纳米材料,有望通过分析汗液来实现人体 健康 状况监测。基于MXene-水凝胶的传感器,可通过蓝牙与智能设备连接以获取读数。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将为需要实时监测身体性能的运动员发挥更大价值。Husam Alshareef称,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未来的实验中,他们将考虑调整MXene-水凝胶成分构成及传感器设计方法,不断提升其工作稳定性。
18、传音 Tecno 推出全球首款用于智能手机的伸缩微距镜头,支持 5 倍光学变焦
早在去年 12 月中旬,传音 Tecno 就为智能手机相机推出了传感器移位 IS 技术。现在,该公司宣布推出一款伸缩微距镜头,该镜头有望显著改善微距拍摄的质量,以及整体拍摄体验。从官方介绍来看,手机机身可伸出长焦微距镜头,让用户在不离主体太近的情况下拍摄特写,提供 5 倍光学变焦,最终结果可与主摄像头相媲美。此外,Tecno 表示该设计非常紧凑,不需要增加手机体积,但没有提供更多具体细节。此前报道,OPPO 也推出过一款类似的伸缩镜头,不过只有 2 倍光学变焦,用途也不同,主打广角 + 人像,可作为主摄使用。
今天是2020年八月的最后一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基本上把上半年完全打乱。随着新冠疫情继续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一些大型 科技 公司站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技术和传感器等新兴技术来研发疫苗和突破治疗方法的最前沿,以帮助受冠状病毒感染的人们。
2020年由于新冠病毒的“黑天鹅”事件,促进了人工智能(AI)在医疗,金融和制造业等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转折点,人工智能将永远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一年还剩下四个月,我们想看看这些新兴技术迄今为止的发展情况。
以下列出了2020年以及之后将推动未来十年创新的十大新兴技术。
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 AI和ML继续保持头把交椅。人工智能不仅统治着信息技术领域,而且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管理着我们的电子设备和房屋,帮助我们导航,并建议我们观看,阅读,收听和购买什么。生物技术公司还将AI与其他技术集成在一起,以提供远程医疗,预防,诊断,医院护理,公共安全以及对行业,城市提供帮助的急需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是新兴技术中的最大力量,其应用跨越其他领域,包括机器人技术,物联网(IoT),云计算,认知自动化,安全性,财务等等。今年,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新型的人工智能,称为格式AI。与生成AI不同,形成性AI可以随着时间动态地适应并生成新颖的模型来解决特定问题。AI的其他新兴用途包括自适应机器学习,边缘AI,边缘分析,可解释的AI,AI平台即服务(PaaS),转移学习,生成对抗网络和图分析。
2传感和移动性 –当今世界各地有数百万人在远程工作,传感和移动性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的两项技术。正如Gartner的布莱恩·伯克(Brian Burke)所描述的那样,“感觉和移动性听起来好像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物,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感觉到了实现移动性的能力。” 传感和移动技术涉及例如3D传感摄像头,AR云,轻型货运无人机,自动驾驶飞行器和自动驾驶的使用。
3下一代认知计算 - 认知计算是我们列表中的新功能。它是一种神经形态技术,它使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复杂的情况下的人类思维过程,在这种情况下答案可能是模棱两可和不确定的。与人工智能不同,认知计算是一系列技术平台的集合,从广义上讲,它们是基于人工智能和信号处理的科学学科。不同于AI更加注重通过增强人类思维来解决复杂问题来提供准确的结果,而认知计算或思维则旨在模仿人类行为并适应人类推理,旨在以类似于人类解决问题的方式。
4 5G – 5G是第五代移动网络,与4G相比提供了改进,例如低延迟,智能功耗和高设备密度。借助5G,5G现在正被用于从远在千里之外进行远程手术,这可能会改变整个医疗保健行业。2019年,我国的医生使用5G进行了远程手术,将刺激设备插入了将近3000多公里之外的帕金森患者的大脑中。除了医学之外,5G还将使增强现实,智慧城市和联网车辆成为可能。
5增强现实/虚拟现实 –今年年初,AR和VR排名第9位。随着冠状病毒和大流行后工作未来的永久转变,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有可能极大地改善远程工作并改变我们永远的工作方式。今年年初,在冠状病毒大流行之前,Facebook提出了使用增强和虚拟现实进行远程工作的想法。长期以来,Facebook一直认为这些技术可以广泛用于 娱乐 之外。Facebook的AR和VR负责人Andrew“ Boz” Bosworth早在5月份表示,这家社交巨头已经在投资使用AR和VR技术“增强远程工作和生产力”。AR和VR还具有改变人类与机器,数据以及彼此互动的方式的潜力。
6无服务器计算的下一代云计算 –如今,云计算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日常语音通信中使用的大多数数据都是由阿里,腾讯,亚马逊等 科技 公司存储在云中的。无服务器计算是一种云计算执行模型,其中提供商按使用情况提供后端服务。服务器仍在使用,但是从无服务器的供应商那里获得后端服务的公司是根据使用情况收费的,而不是固定数量的带宽或服务器数量。无服务器计算也称为功能即服务(FaaS),它使公司能够构建可实时扩展的应用程序,以便它们能够响应随数量级而立即变化的需求。如上所述,
7自然语言处理 – NLP是人工智能领域,使计算机能够分析和理解人类语言。NLP使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与人之间的交互。语音到文本将人类语言转换为编程语言,文本到语音将计算机 *** 作转换为声音响应。NLP被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设备。AI芯片(也称为AI加速)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速NLP的发展。例如,Alexa和Siri等语音助手具有内置的NLP引擎,可将语音转换为单词,声音和想法。不幸的是,当今的主流语音助手解决方案(Alexa,Siri和Google Home)并不是针对工业环境而设计的。下一代NLP现在正在工业IoT设备中使用。早在2019年,我们就Onvego进行了报道,这是一家位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AI技术创业公司,专注于智能语音,语音和语言处理以及下一代NLP和语言处理领域。使用NLP技术,Onvego使物联网设备即使在离线状态下也可以通过语音命令激活。
8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出现的时间比您想象的要长。我们今天所知的最早的机器人最早是由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发明家George C Devol开发的。自从1950年代初期首次开发机器人以来,发生了许多变化。机器人技术是产生机器的科学,工程和技术的交集,称为机器人。与十年前不同,机器人技术已经从工业用途转变为服务和食品交付。机器人在物理上和虚拟上都在影响着家庭和企业。如上所述,随着5G技术的到来,医生现在正在使用机器人进行远程手术。除了外科手术机器人以外,医院和治疗中心现在还使用机器人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预后。
9物联网(IoT) –简而言之,物联网是将任何设备连接到Internet以及彼此连接的想法。该设备也称为IoT设备,是一种带有传感器的硬件,该传感器通过Internet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物联网设备包括无线传感器,软件,执行器和计算机设备等等。与物联网的早期不同,下一代物联网迎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时代,也被称为工业40。具体而言,工业40专注于依赖物联网的智能工厂。它影响从制造业到物流和供应链的每个工业过程。物联网是工业40的九大支柱或组成部分之一。
10量子计算 –与使用以0或1表示的位存储信息的常规计算机不同,量子计算机使用量子位或qubit将信息同时编码为0、1或两者。量子计算始于1980年代初,当时物理学家Paul Benioff提出了图灵机的量子力学模型。从那时起,诸如Google和IBM之类的技术巨头一直在努力将该技术引入主流。早在9月,该搜索巨头成为第一家实现“量子至上”的公司。量子计算将开辟新的可能性领域,并有助于解决以前不可能的计算问题。
科技 是一种人文素养,我认为 Swift Playgrounds App 的核心定位正是如此。未来世界创新、创业、创造的大门,需要我们用一种有着人文温度的方式去开启。
我自己从初中开始看硅谷三大春晚——Apple WWDC 开发者大会、谷歌I/O 大会、微软Build 大会;在高中的时候,虽然身为文科生,但是开始了装「黑苹果」、自学编程的神秘炼金术之旅。Swift 因此成了我的计算机语言母语,而大学时期也很幸运地入选了 WWDC18 奖学金计划,能够带着我们团队自己开发的 App 见到了库克。我们后来休学创业,拿了几轮融资,至今还在这个波诡云谲却充满魔力的创业场拼搏。
这些过去的经历,都成了乔布斯所说的「connecting the dots」的一部分。我和一家做少儿素质与编程教育的机构也有着不少的合作,也带过几支天才少年队伍,看着他们忘我地投入,看着他们迸发着颠覆性创造力的光芒。
由 Apple 推出的编程工具 Swift Playgrounds 近期推出了 40 大版本,我使用它开发了一个简单的疫情数据看板 App,并以此作为一次简单的体验,将过程中的思考和体悟和大家分享。
我们为何学习编程、如何学习创造,Apple 给了我们他们的思考。虽然 Swift Playgrounds 现在还充满了各种瑕疵,但我们也看到了全新的可能:AR、AI、传感器、多维交互、物联网,这些前沿的技术,以及伴随其中的人文主义光辉,都能够在这个小小的设备中,经由每一个开发者的研磨,如同坩埚一般,炼就出自己的结晶。
让我们开始吧。
注:本文中所有新冠疫情数据来自 腾讯开放平台数据接口,仅用作产品功能效果演示,不具有任何防疫相关参考价值,新冠疫情准确数据,请查阅官方数据平台。
在 Swift Playgrounds 中写一个疫情数据 App,整个体验充满了惊喜与迷思,总之情绪如同一杯馥郁的咖啡,浓烈而复杂。
我一直在用一台 2017 年的 105 英寸玫瑰金 iPad Pro,它伴随了我的整个大学到现在创业的时光。它曾陪伴着我去过 WWDC18 面对面见过库克(没错)。然而自从升级 iOS 14 以来,我开始对其体验心生不满,尤其是 Swift Playgrounds 在更新 40 大版本前的频频闪退和卡顿问题着实让我头大。
虽然我从朋友那里搞来了一台 129 英寸的全面屏 iPad Pro,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升级到 Swift Playgrounds 开发 App 所需的 iPadOS 152 的环境,于是最终还是投奔到了自己的陈年旧相识的怀抱。
好在 Swift Playgrounds 40 对系统兼容性与性能的优化,让我瞬间觉得「爷青回」。我尝试了直接在 iPad 上触屏、触屏 + 键盘、触屏 + 键盘 + Magic Trackpad 的体验,确实觉得如果没有一套像样的键鼠方案做配合,效率依然会大打折扣。
由于 macOS Monterey 121 依然没有开放 Universal Control 通用控制功能,我最终选择将 iPad 画面投屏到 Mac 的显示器上。
作为一个简单的尝试,我打算写一个实时展示疫情数据的看板 App。
SwiftUI 配合 iPad 的屏幕 *** 作逻辑,可以说很大程度降低了 UI 部分开发的复杂度,右侧的 App 预览响应迅速,提供了所见即所得的及时反馈。
左侧的代码窗口也新增了 Xcode 样式的自动补全,在多数情况运转良好,然而也会在不少场合耍个脾气,考一考你「默写」代码的能力。当然我期待这些问题能够尽快在后续版本中得到改善。
我们也可以直接编译代码,Swift Playgrounds 则会开启一个新窗口来运行应用,日志则均可通过自带的控制台输出。
Swift Playgrounds 可以像在 Xcode 编辑 plist 文件一样,为应用增加系统级能力支持。而同时,Swift Playgrounds 也允许开发者使用 Swift 包管理器来在线获取第三方模块的支持。
App 可以选择自带的占位符或者自定义作为图标,并且打包编译,发布到 App Store。Swift Playgrounds 自带的手绘风格图标颇有「Everyone Can Code」的质感。
写完的 App 也可以直接发布 App Store 审核。
iPadOS 上 Swift Playgrounds 开发 App 的 swiftpm 工程无法在 macOS 上的 Swift Playgrounds 中打开(或许还需坐等 macOS Swift Playgrounds App 更新),但是可以在 Xcode 的 Swift Playgrounds 模块运行。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 macOS 上 Xcode App 中的 Swift Playgrounds 功能模块、macOS 独立的 Swift Playgrounds App 与 iPadOS 上的 Swift Playgrounds App 三者并存且互相有所不兼容的情况。对于初学者而言,若不加了解,这确实是一条令人有些困惑的产品线。当然我相信 Apple 会在后续解决这一问题。
此次体验下来,我认为新版的 Swift Playgrounds 也还存在以下不足:
对于想通过 Swift Playgrounds 入门编程的新手,我也在这里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首先是设备,我手中的 2017 年款 iPad Pro(A10X 处理器)运行 Swift Playgrounds 40 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瓶颈,因此我姑且认为往后的新机型应该都有着不错的性能表现。
文档:前文说到,现有的 Swift Playgrounds 40 如果要以 IDE 的要求来看,还缺少必要的类型提示和文档内容的说明。这时候我们也可以选择手动查阅开发者文档,这是 Apple 对各类系统框架事无巨细的说明。在 Swift Playgrounds 更早版本的更新中,Apple 已经将大部分的开发者文档内置到了 Swift Playgrounds 中,我们可以在工具中找到文档的查询入口。或者,我们可以使用浏览器访问 Apple Developer 开发者网站 查询文档。
Swift 语法入门:Swift Playgrounds 在更早版本中,已经提供了 游戏 化 Swift 语言学习的各种模块,如果你是 Swift 语言的新手,可以通过学习官方提供的学习编程 1、2、3 和其他一系列的学习模块来 探索 Swift 语言。
SwiftUI 入门:SwiftUI 是 Apple 发布于 2019 年 WWDC 大会的基于 Swift 的UI框架,结合了代码 UI 编辑和 Storyboard 图形化 UI 绘制的优点。因此 Swift Playgrounds 默认将 SwiftUI 作为创建一个空白 swiftpm 工程后的初始界面模板。
如果你对 SwiftUI 还不熟悉,网上有不少优秀的教程内容可以学习,你可以在 Swift Playgrounds 跟着教程一起学习。当然,有时候自动补全功能的失效会给学习者带来一点点困惑,我希望这个 Bug(但愿不是一个 feature)能够被尽早修复。当然,你也可以使用 UIKit 来实现界面,不过我认为现有的工作流更为 SwiftUI 量身打造。
尝试 AR 体验:如果你想在 Swift Playgrounds 开发的 App 中体验一下 AR,Apple 的 AR Quick Look 页面提供了不少开放的模型。我们可以通过创建 ARQuickLookPreview 来加载各类 USDZ 文件。
社群:现在基于 Swift Playgrounds 开发 App 的爱好者社群还在萌芽阶段,因此找一个有 iOS 等生态开发经验的朋友能够极大提高你的学习速度。当然,你也可以创建一个社群让好朋友们一起交流讨论。比如少数派本身便是这样一个不错的社群,期待各位能在其中共同学习,各显神通。
当然,瑕不掩瑜,我依然为这一次 Swift Playgrounds 的重大升级深感高兴。在 iPad 上进行「真正」地开发 App 的呼声从 iPad 推出之日起便此起彼伏。我在初中拥有第一台 iPad 2 的时候,就千方百计地尝试用它来开发点什么,而这一次的 Swift Playgrounds 升级则真正地表明了 Apple 的立场。
我一直不很在意关于 iPad 生产力的争论。然而,我和身边不少用户切身体会到的,确实是 iPad 作为一个 科技 产品,给人源源不断带来的幸福感。书桌旁、画架上、被窝里常常有着它和我形影不离。因此,和 Mac 相比,我一直觉得 iPad 是一个让人更少异化、更多自由的产品形态。
因此 Swift Playgrounds 正如其名称一般,也是一个大家能够在代码、多媒体内容与知识的 探索 与交互中自如玩耍的地方。在未来,并不会人人都做程序员,但 Everyone Can Code 能够真正让 科技 作为一种人文素养,让每个人都徜徉其间,用开放包容和智慧的心态,面向与人类走向共融共生的通用智能。
库克表示他不说元宇宙一词,Apple 看好 AR。
AR、VR、AI、物联网、区块链、数字孪生、量子计算、Web3、元宇宙…… 各种词汇总是在不经意间成为资本的宠儿,却又在悄无声息中急流勇退,大浪淘沙留下一波真正做事的人。
AR 作为在 iPad 先行的验证,并被着力主推的技术能力,或许不久就会以全新的硬件形态与大家见面。运行在 iPadOS 之上的 Swift Playgrounds,结合 Apple 软件全家桶的一系列应用,将进一步将多媒体的创造能力带给每一个人,而这次会将 3D 沉浸空间体验的创造也逐步纳入进来,Swift Playgrounds 40 正是起点。
往后,Swift Playgrounds 结合 Reality Composer App 和大幅升级改造的「地图」应用,使用 USDZ 格式文件,配合或将推出的穿戴式硬件设备,有可能能够拓展成为一个「3D 沉浸式体验编辑器」。它的潜力,可以是下一个时代的「Word」。当然,我们要看 Apple 将如何打这一套组合拳。
最重要的是,机遇永远不在一家公司手中。创新、创业、创造将是每个人的全新可能,而这正是 Swift Playgrounds 作为这样一个赋能人的工具,在根本上的意义: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ll do wonderful things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当前,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密码学受到了重大挑战。”“公钥加密技术之父”、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惠特菲尔德·迪菲在会上作了《未来密码学》的演讲时表示,因为物联网将数以十亿计的设备连接了起来,加密难度增大,能耗增加;其次是如何证明加密是100%可靠的,还难以用数学算法证明;另外,还面临量子计算的威胁,因为如果有数以十亿计的设备是微能耗或使用的纳米技术,在加密上会更难。“我们现在使用的一些21世纪的技术去解决上世纪50年代的问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解决物联网面临的问题是有难度的。”
在迪菲看来,未来密码学将拥有三大机遇:一是同态加密,即在云端进行加密,如现在人们在手机等智能终端上储存很多私人信息,而通过加密技术将私人信息存储在云台,通过加密会比储存在终端上更安全;二是区块链,如比特币;三是新的公共密钥技术。他表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后密码学还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区块链密码学基础——非对称加密的创始人、2015年图灵奖获得者马丁·赫尔曼介绍,非对称加密则有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私钥只有自己知道,绝对不能公开,公钥是公开的。通过“公钥加密、私钥解密”或“私钥加密,公钥解密”的方式,目前非对称加密已为美国价值五万亿美元的交易提供了帮助,确保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随着世界变的越来越相互联系,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公共问题,是重中之重。”马丁·赫尔曼表示,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是具有根源性的,是因为在当时创建时没有基于安全的考虑。而现在对于信息安全的考虑不能再是亡羊补牢,要把安全带入人工智能的设计中,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要地位,必须从最初就开始规划安全问题。
对于量子计算加密技术,赫尔曼表示,量子加密在理论上来说是绝对安全的,但具体到实施上可能达不到理论上绝对的量子安全性,至少在50年内不太可能成为当前密码学的威胁。
2018年菲尔兹奖获得者阿莱西奥·菲加利从事基础数学的研究,他在最佳运输理论上的研究已被越来越多的用在了人工智能上。他说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备受关注,但人工智能还远远称不上完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找到深层次的规律,对其进行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他建议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和工作者重视数学,加强学科融合互通,让数学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
25日,重庆市科技局、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与迪菲教授团队及美国加密实验室团队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2019年内组建重庆密码区块链技术研究院。未来五年,顶尖科学家们和国内外的研究团队将在密码学、区块链技术、网络安全、人工智能、云安全等诸多关键领域展开研究工作,努力将重庆打造成全国,乃至全球密码学领域研究的高地。重庆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正加快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加密实验室团队的落地,对于重庆来说是在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布局。”
图为中国电信六安分公司工人正在安装、调试5G基站设备。 新华社发——编者
目前,中央对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接连作出重要部署,多地推出了许多投资和建设计划, 科技 行业特别是数字型 科技 公司纷纷参与新基建。
新基建新在哪儿
新基建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此前,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范围,并将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按下“快进键”。
什么是新基建?它与传统基建相比有哪些不同?
基础设施是经济 社会 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公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新基建则主要指以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中国科学院 科技 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说。
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数字化新基建则解决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新技术,作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工业时代的基础设施,信息时代,更多体现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算力、算法等基础设施能力。北京百分点信息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苏萌形容,从要素上说,如果说数据要素是“石油”,新基建就是“油井和输油管道”,那么数据智能就是“炼油技术和设备”;数据智能把资源加工成可使用的、高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红卫表示,我国的基础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建立能源与工业品生产体系和生产能力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以提升“流通能力建设”及“城镇化建设”为主要目标。目前所处的第三阶段以提供产业治理、信息治理、生态治理和安全治理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主要目标,其中重点包括了信息治理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认为,新基建是对基础设施的创新,可以推动创造新服务、新业态。它可以改变科学研究、研发设计、供应链协同的基本模式。比如,在生产过程中建立基于数据创造的新价值网络,可以实时把消费者需求传递给生产侧。这种数字基础设施可大幅提升全要素的经济效率。
刘松说,未来10年是新型基础设施的“安装期”。当前,以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基础,形成了包括购物、出行、 娱乐 、政务、智能制造等各类数字平台,这些平台又是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此外,“铁公基”在内的传统基础设施经过数字化改造形成融合型基础设施,加上3D打印、智能机器人、AR眼镜、自动驾驶等 科技 ,新型基础设施将是一个全新的技术图景。
新基建有啥用
先进的智能 科技 跟产业深度融合,新基建将加速金融、制造、能源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运用大数据技术搭建疫情传播模型,对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速度、传播路径、传播风险等进行快速评估和预测;人工智能远程问诊、辅助诊断、影像分析,有效降低医护人员近距离接触感染的风险,大幅度提高诊断效率;众多企业免费开放算力,支持病毒基因测序、新药研发等工作,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 健康 码、在线网课、智慧零售等新事物、新业态的背后,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投入应用,展现了新型基础设施的强大支撑作用。
新基建把先进的智能 科技 跟产业深度融合,将加速金融、制造、能源等传统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在能源行业,风力发电的风场多分布在偏远地区,工程师团队则常驻异地研发中心,很难对风机设备进行现场运维。由于大型风电设备内部结构复杂,风场本地管理人员往往无法很好地预测故障和维护,造成设备维护成本居高不下,运营成本也难以降低。“工业互联网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就可以帮助解决这样的难题,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联想集团副总裁乔健说。
在航天领域,工业互联网在助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一家位于贵州的航天电器公司,以航天云网为平台,实现了从营销签约到研制排产,从供应链及制造再到结算和售后的全流程、自动化和智能化,解决对市场多样性需求做出敏捷反应的问题。“目前该公司年订单量数以十万计,每天最多可处理2000份订单,可以应对各种个性化产品的单件、小批量生产需求,实现效率、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高红卫说。
新基建还能够拉动基础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的升级发展,既带动产业本身扩大规模,也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壮大。
以5G为例,5G网络建设不仅涉及大量的工厂、基站、供电等基建投资,还将带动工厂改造、建设运营、系统升级、技术培训等各行业转型升级。据中国信通院预测,到2025年,5G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12万亿元,累计带动相关投资超过35万亿元。
有专家指出,新基建还将推动基础研究的深入,促使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算法、芯片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有助于 科技 领域补上短板。
为何此时按下“快进键”
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 科技 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抓住新一轮 科技 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专家表示,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 科技 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认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
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离不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强力支撑。澎思 科技 创始人兼CEO马原认为,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 社会 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潘教峰分析说,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
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新基建是围绕 科技 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从长远看,新基建是强基础、利长远的战略性、先导性、全局性工程,既要着眼长远,又不能脱离国情,要量力而行。”中国科学院 科技 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万劲波说。
高红卫表示,参与新基建的企业也要有能力、有决心、有耐心,要做专业对口的事,着眼长远,保障新基建的速度和质量。《 人民日报 》( 2020年06月08日 19 版)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文| 温淑
最近,中国量子计算第一创企 合肥本源量子计算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捷报频传。就在两星期前的9月12日, 本源量子迈进公司成立第四个周年,同时重磅发布了全国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 。
利用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用户可以借助手中的终端设备编写程序,远程使用量子计算机的算力, 标志着本源量子距离实现“推动中国量子计算事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
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发布会结束后,智东西与本源量子副总裁、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张辉取得联系并进行了深度对话,听他讲述本源量子背后的成长故事。
本源量子副总裁、行政与人力资源总监-张辉
在原定采访时间到来后稍许,张辉在视频会议软件的另一边坐定。他边摘下口罩边连连表示歉意:“实在是不好意思,公司最近太忙了。”
对于本源量子来说,2020年有别样的意义。这一年,公司迈进第四个周年,团队规模攀升到接近100人;产品上,除了最近全国首发的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今年12月还将把半导体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悟本”接入云平台;接下来的10月份,公司将进行价值三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另外,本源量子计划在明年完成五至六个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尽管如此,在张辉的脸上很难看到疲惫。“最近我们技术和业务方面都非常忙碌,(因为)我们技术上突进得很快。”他说。
脱胎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本源量子成立时间刚满三年,但已经成为我国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张辉自己,不仅是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博士毕业生,而且本科、硕士阶段都就读于中科大。
但实际上,从2008年博士毕业,到2019年正式加入本源量子之间这十余年的时间里,张辉并未直接从事量子计算相关的工作。
在张辉看来,本源量子的成立,意义不只是中国量子计算商业化迈出第一步,还是他自己与量子计算的一场“久别重逢”;本源量子今天的成绩,除了是中国量子计算商业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张辉本硕博9年学子生涯的回响。此外张辉称,除了他自己以外,还有不少“师兄弟”都聚集在本源量子。
这家成立仅三年的创企,到底有什么吸引力?今天,智东西与你一起,走进张辉与量子计算阔别和重逢背后的故事,解读这家成立刚满三年的创企,是怎样承载着几代人对量子计算的愿景坚毅前行。
把目光转回2008,张辉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毕业那一年。放眼望去,整个大陆没有一家量子计算企业。张辉说:“我们这些早期的毕业生,除了极个别的留在实验室继续做科研,其他人基本毕业就失业了。”
相比当时中国的商用量子计算领域的一片空白,欧美的玩家已经开始布局这个有着巨大潜力的新兴领域。比如,2006年,谷歌就搭建了量子AI团队,开始对量子计算机的 探索 ;另一量子计算巨头IBM的的研究更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8年,IBM研究人员Issac Chuang等人利用氯仿核磁共振实现了两个量子数据位的量子搜索实验,成为量子计算的第一个演示实例。
“量子计算”之所以受到国际 科技 巨头的青睐,是因为其强大的并行运算能力。
量子计算是指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从原理上来说,经典计算通过控制晶体管电压的高低电平,从而决定一个数据是“1”还是“0”,对应的是经典比特。而量子计算机使用的量子比特,能够同时具备0和1的两种状态。
理论上,拥有 50 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性能就能超过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 “ 天河二号 ” 。
2008年,国际上量子计算领域的兴起初现苗头,张辉却一脚踏进“毕业即失业”学生的队伍。他说:“当时在量子计算这方面,也不是没有继续做研究深造的机会,但是我想接触 社会 上的东西。”
毕业后,张辉回到老家上海,放下“量子计算高材生”的光环,开始从零到一地接触金融服务投资、园区招商、智慧生鲜等领域。张辉不无幽默地说:“(当时)做过的行业很多了,反正经过科大9年的培养,我们这些理科生学东西还是很快的。”
就这样,博士毕业后的张辉,进入了上海的一个园区招商部门。张辉坦承,当时曾想到自己可能还是会回到量子计算的领域,但他没想到的是,这场回归是在近乎10年之后,更没想到自己曾挥洒青春的实验室团队直接成立了公司。
就在张辉在商业领域摸爬滚打的同时。另一边,2013、2014年左右,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也是我国量子计算领域第一梯队的一线研究者郭光灿院士、郭国平教授敏锐地意识到,中国的量子计算与国外的差距已经开始显现。
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外 科技 巨头推动量子计算工程化的时间较早,2011年,加拿大的D-Wave系统公司就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商用型量子计算机”;而在那时的中国,量子计算仍旧是实验室中的项目。另一方面,中国的科研体制决定了,大多数像张辉一样的量子计算人才毕业后就面临着转行和做科研“二选一”的情形,科研成果难以传承。
就像张辉描述的:“‘前浪’做了五六年研究就毕业了,‘后浪’又要从头再来,所以那时候 我们实验室的工艺技术就一直停留在五六年的水平 ;但是谷歌、IBM就可以直接吸纳实验室的人才,让他们毕业后继续研究,所以 他们在人才和工艺技术方面已经积淀了 10 年以上的时间 。”
为了让中国不至于在量子计算的赛道上缺席,郭光灿院士、郭国平教授开始寻找解法。最初,他们希望由国内领先的 科技 企业来挑起大梁。2015年,郭光灿院士、郭国平教授接触了一些国内领先的 科技 企业。但遗憾的是,这些企业普遍认为量子计算的时代要到10年、20年后才会到来,无一愿意在2015年做出行动。
左二-郭光灿院士;左三-郭国平教授
寻找企业支持受阻,两位教授推进量子计算产业化的计划一度搁置,直到2017年,事情才出现转机。在一次党校学习的机会中,郭国平教授偶然结识了合肥高新建设投资集团董事长蔡霞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董事长王飞。从郭教授的讲述中,两位投资人意识到了量子计算产业的巨大潜力以及中国量子计算产业化基础的贫弱。最终,这两位投资人为本源量子作出了两亿人民币的估值,并在种子轮为本源量子投资了3000万人民币。
但是,对于郭光灿院士和郭国平教授来说,打通了资金的障碍还远远不够——两位教授深耕技术多年,并不擅长企业运营,而从 社会 招聘渠道接触到的职业经理人又缺乏对量子计算领域的认知。
但好在,这正为在商业运营和投资领域打拼了近十年的张辉提供了用武之地。
2017年九月份,郭光灿院士和郭国平教授找到了张辉。当时的本源量子刚刚起步,内部管理工作尚不复杂,但外部对接融资等事宜较多。就这样, 张辉先以本源量子“编外人员”的身份,帮助本源量子对接外部资源。
到了2019年上半年,本源量子团队日益壮大,迫切需要更加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在这时,张辉主动提出想要正式成为本源量子的一员。
张辉说:“当时郭老师担心把我们这些已经相对稳定的学生叫回去创业,开不了高工资又背井离乡。但对我来说,本源的梦想是我的梦想,比做任何一份事业都有意义和价值,我要选一份可以余生倾尽全力去拼搏的事业,量子计算是不二的选择,也是我们国家最需要我们的地方。”
2019年6月份,张辉正式入职本源量子。他提到,除了自己以外,许多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早期毕业生都陆陆续续回到了这个领域。
“我们几个年长一点的师兄,在 社会 上有一些阅历和资源,我需要为本源量子贡献的是做好支撑的工作。我们都是在为了国家的量子计算事业而努力,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论深耕技术还是商业运营)做的是一件事情。”他说。
2017年9月11日,本源量子正式成立,成为中国量子计算领域的第一家创企。至今,本源量子已经迈进第四个年头。
在过去的三年里,本源量子的进展不可谓不迅速。就像张辉说的,本源量子不仅要为中国的量子计算保留和培育人才,更要“死死咬住”国际量子计算领域的第一梯队。
从人才规模来看 ,本源量子的人才队伍从2017年的十几人、2018年的二三十人,攀升到2019年的五六十人。张辉称,目前,本源量子的规模即将突破百人,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150 200人。另外,在本源量子团队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5%。
本源量子量子芯片部工作人员在微纳加工室内
本源量子的规模不断壮大也让张辉感到自豪。近些年来,国内的 科技 企业开始把目光投向量子计算。仅2018年一年,百度成立了量子计算研究所、腾讯成立了量子实验室、华为聘来南方 科技 大学物理系教授翁文康担任量子计算软件与算法首席科学家。
张辉说:“相比较来说,这些企业资金比我们充足,但本源量子在量子计算人才上占据着优势。”
从推出产品的步伐来看 ,经过约两年的攻关,本源量子已经研发出 分别基于半导体和超导两种技术路径的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 悟本 ” 和 “ 悟源 ” ,2019年8月6日,这两款原型机落地于合肥高新区内的本源量子计算体验中心,这也是 国内首家量子计算教育科普基地 。
“悟源”量子计算机线路细节
就像传统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CPU,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则是量子芯片(qCPU)。由于量子计算体系尚处于初级阶段,各国研究者正从已知的多种能产生量子效应的物理体系入手,试图找到打造量子芯片的“最优解”。
目前,量子芯片的物理制备体系有超导量子体系、离子阱体系、半导体量子点体系、光量子计算机体系、中性原子体系、拓扑量子体系等。其中,超导量子体系和半导体量子点体系是较为成熟的两种技术路径,也是本源量子深耕的两条跑道。
张辉说:“其实在中科院的实验室里,研究量子计算的人才并不是仅聚焦于超导和半导体这两条路径,做光学体系的、做离子阱的都有,只是我们把做超导、半导体体系研究的这部分孵化成立了公司。”
在量子计算领域,超导量子体系、半导体量子点体系在工艺制程、 *** 控等方面具备一定的关联度,被统称为固态电学器件。张辉称:“我们认为,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的这两条路径可以互相补充和促进。”
目前,半导体体系的“悟本”量子计算机原型机搭载的是代号“玄微”的第二代硅基自旋二比特量子芯片;超导体系的“悟源”量子计算机搭载的是代号“夸父”的六比特超导量子处理器。
夸父芯片实拍图
值得一提的是,本源量子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从EDA软件到封装测试,全部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张辉说:“我们的玄微和夸父芯片,从怎么设计、怎么长晶、芯片怎么封测,全是本源量子从0到1去构建的。”
今年 9 月 12 日,本源量子发布了我国首个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 ——接入“悟源”超导量子计算机,标志着我国距离量子计算的商用化再进了一步。
量子芯片与经典芯片的一大不同,在于量子芯片需要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条件下工作。也就是说,一台量子计算机不仅需要搭载量子芯片和量子测控系统,还需配备制冷系统。这导致现有量子计算机的体型巨大,也成为量子计算机短时间内难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一个原因。
制冷机内部
以“悟本”、“悟源”为例,这两台量子计算机原型机,占据了一个长、宽、高分别为12米、8米、4米的实验室。
而通过云平台,用户可以借助手中的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进行编程,“远程”借助量子计算机的算力运行程序。
我们得知,今年12月,半导体体系的“悟本”量子计算机也将接入本源的量子计算云平台。
尽管本源量子进展神速,但张辉预计,面对量子计算这块大国“必争之地”,中国与美国,已经拉开了4 5年的差距。
而在这背后,是人才、资金、基础教育、制造等方面的不足。
谈到人才,张辉直言“非常缺”、“特别缺” 。“我们作为一个创业团队,三年时间达到100人的规模,已经可以说是比较大的体量了。但是实际上我们(的人才数量)远远不够,我们非常缺人!另外我们要咬住国际量子计算的第一梯队,人才质量也要不断的优化和调整,所以人才这块可以说是特别缺!”他说。
在张辉对于人才的焦虑背后,是中外量子计算人才规模的差距。张辉分享了一组2018年的数据:当时美国白宫统计,全球一线做量子计算的人才不超过1000人,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数量不到100人。张辉苦笑:“你可以想到了,这不到一百人可能有一半在中科院,剩下的在北大清华南大浙大等等。我们只有几十人能干这个事,在那个时间点美国可能占了这个人数的一半以上吧。”
另外,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本科并没有开设明确面向“量子计算”的学科。因此,本源量子采取了吸纳“1/2人才”的策略,以保证人才的增速。张辉解释道:“就是我们招一些学计算机的人才,来教他们物理学;或者我们招一些物理学的人才,来教他们计算机。这样他们一边跑,我们一边带着学。”
这种“教育”的基因也成为本源量子的特色。我们得知,除了2019年在合肥落成的量子计算科普教育中心,本源量子还有专门的教育和宣传部门。
教育方面,2019年三月,本源量子教育云平台上线,同年九月,本源量子发布了国内第一部专业的量子计算与编程教材《量子计算与编程入门》。
本源量子编写的量子计算专业教材
宣传方面,本源量子成立了一个四五人规模的宣传部门,日常会完成和分享漫画、短视频形态的科普作品,帮助大众加深对量子计算的认知。
本源量子官网上的宣传漫画
采访中,我请张辉用一个比喻描述一下量子计算。他说:“如果去对照经典计算的发展 历史 来说,现在量子计算机就相当于处于电子管时代的经典计算机,连晶体管时代都还没到。”
在量子计算尚处于初期的背景下,要在习惯于接受经典信息的大众脑海中构建起量子物理的世界,势必任重道远。
但张辉强调,培育量子计算人才是本源量子的初心。张辉说:“就像本源量子两位创始人说过的,我们做好了成为先烈的准备。就算有一天本源量子不在了,但是本源量子培养出来的人都还在!”
从2008年到2020年,时间的齿轮转动过12年,张辉兜兜转转,终于回到了“量子计算”这个出发点。在张辉这朵奔流向海的“浪花“背后,国内量子计算产业环境亦发生了变化。
2017年,“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正式将量子计算机列为“十三五”器件中,“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 科技 战略任务”的首位。同年,“十三五” 科技 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中提到,要推动包括量子计算在内的新一轮军民融合重大 科技 项目论证与实施。
另外,相比2008年量子计算“一片空白”的情况。目前,在企业征信平台“企查查”上搜索“量子计算”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共有717家符合条件的企业。
在中国的量子计算的浪潮中,本源量子以及涌现出的各类企业,既引领着“浪潮”向前奔涌,也在“浪潮”中不断成长、成熟;国家、科研工作者、 社会 各界对国产化重要性认识的提升,共同推进着量子计算、5G、人工智能等每个新兴技术领域的发展。
这一次,面对各类有望带来 社会 根本变革的各类新技术,中国将不会像当初错过经典计算的风口那样,再一次缺席。
达摩院发布了《2021年达摩院十大 科技 趋势》,从「原子动能」、「比特跃迁」和「场景变革」三个章节,分别阐述了当今最前沿 科技 的十大发展趋势,本文将带来这十大趋势的解读,了解最高端 科技 的现状。
趋势一: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迎来应用大爆发
以氮化镓、碳化硅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逐渐打开了应用市场。
第三代半导体拥有耐高温、耐高压、高频率、大功率、抗辐射等特性,之前因为工艺原因导致生产成本较高,难以普及使用,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的优势越来越大。
翻译到我们的生活场景中,我们手机、电脑使用的CPU,原料之一就是半导体。之前电脑或者手机使用时间长了以后会出现卡顿,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目前的CPU不耐高温。在逐渐迭代到第三代半导体后,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电脑手机等数码产品使用起来再烫也不卡了,并且运转速度超快,一个字,爽!
当然,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体验改善,第三代半导体真正发挥威力的场景众多,将被广泛用于5G基站、新能源 汽车 、特高压、数据中心等场景。
趋势二:后“量子霸权”时代,量子纠错和实用优势成核心命题
这句话不太容易看懂,先做个翻译,什么叫量子霸权:就是一个字,快!
2019年9月20日, 科技 巨头 谷歌 一份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成功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并声称是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
“后‘量子霸权’时代”,即在量子霸权实现后的一段时间内。
趋势三:碳基技术突破加速柔性电子发展
柔性电子,就是经过扭曲、折叠、拉伸等形状变化后仍能保持原有性能的电子设备。比如未来的智能穿戴、电子皮肤、柔性显示屏等,直接颠覆了传统 科技 硬件的固定形状的限制。
想一想,随便折叠,旋转,扭动的电子屏,是个啥感觉。
在智能穿戴场景中,甚至我们穿的鞋子都能智能化。传统的鞋子制造,因为需要满足人体的工学限制,必须要用传统的棉、皮革、毛皮等材料,而碳基技术的突破发展,可能会改变这一限制,智能方向已经不再只是手机、 汽车 了。
趋势四:AI提升药物及疫苗研发效率
因为2020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几乎所有国家都认定了一个事实,疫苗研发的效率就是经济发展的效率,谁先研究出疫苗,谁就能成为世界的领导者。
AI技术其实已经在医疗领域有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医疗影像、病历管理等。但是,在以免研发方面,却依旧处在比较初级的 探索 阶段。未来AI技术将在疫苗研发阶段广泛参与,极大提升研发效率。
传统的疫苗研发,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Nature显示,一款新药的研制需要投入26亿美金,耗时10年,但是成功率不足10%。
而AI的加入,将极大的降低研发费用,缩短研发时间,提升研发成功率。
趋势五:脑机接口帮助人类超越生物学极限
脑机接口,马斯克提出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马斯克疯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主要做法是,植入脑机芯片,让芯片辅助人类大脑和神经系统处理信息。
这将极大突破人类的生物极限,幻想一下,一目十行,过目不忘是个什么感觉。人类发展了数百万年,大脑的运算能力还不如一个只有100年 历史 的芯片,那让芯片来帮助大脑,将会是什么体验?
另外,这个技术还将帮助失语人士重新拥有交流的能力,通过读取大脑的意识,进行语言交流。对于帕金森、渐冻症、脑瘫等疾病缠身,当前医疗无法根治的病人,这个技术可以通过机械臂精确完成大脑发出的指令,减少病人的痛苦。
当然,这项技术在伦理上也有极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做出权衡。
趋势六:数据处理实现“自治与自我进化”
当前的数据时代,企业对于数据的治理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比如,之前传统行业并不会收集过多的数据,类似消费者信息、商品信息、行业信息等,但是随着 科技 发展,大家都发现,数据就是财富,因此,每个企业都存储了大量的数据,用于处理应用。
但是,这也反而成了企业成本投入的一大块内容。比如,要有大量的存储空间,每次使用需要有大量的数据从业者进行手动处理等等。
而随着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些数据将实现自治与自我进化,即,自己的不同部分之间产生联系与分析,不再依赖大量的人工 *** 作。
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吓人?
趋势七:云原生重塑IT技术体系
传统的IT产品开发上线,需要有非常长的时间,不断地进行开发、测试等。既浪费金钱和精力,又严重浪费时间,甚至研发成功后,错过了一波商业行情。
如果你有过使用外包做网站、app、公众号的精力,应该就有这个体会,花钱多,见效慢,问题多。
但是云原生技术,将改善甚至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技术改进,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开发上线新产品的效率极大提升,大幅度的降低研发成本。
人人都可建站、人人都可有自己APP的时代即将到来。
趋势八:农业迈入数据智能时代
生活在 社会 主义新中国的我们,可能很少感受到“挨饿”是个什么感觉,这个要感谢农业技术上做出突出贡献的袁隆平等一类的科学家。
但是,到了2050年,全球的人口将接近100亿,贫困国家在内的大量人口都面临着巨大的粮食问题。而当前农业有着耕地分布不均、利用率低下、单品产量不稳定等多种因素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而在智能时代,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指导,农业将进入智慧阶段。
通过传感器,集成天气、微生物、灌溉、土壤特征等信息,快速分析,实现精细化识别感知。能够极大提升农业作物的产量和耕地的利用效率。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不饱啦!
趋势九:工业互联网从单点智能走向全局智能
现在的工业领域,随着技术的迭代提升,产能越来越高,同时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例如前几年的产能过剩,导致有大量的资源浪费,产品的竞争力下降,生产越多,反而亏损越多的情况。
而在新的数字时代,每一个工厂从原料的采购、物品的生产、加工再到面向消费者的营销、配送等,全部都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给予指导决策,精准捕捉时长需求,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
既节省材料,又符合时长需求,还能提升自身利润,一举多得。
趋势十:智慧运营中心成为未来城市标配
大家对以下几个场景肯定是深有感触:
而随着5G、大数据的发展,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将承担起真正的城市大脑的作用,极大改善我们在城市中的生活体验。
智慧城市运营中心最重要的功能,是将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治 理。这意味着它将从根本上把城市作为统一的巨系统,从而避免用传 统的中心化思路逐一解决单个问题,而是整体解决城市的系统问题。
以上就是达摩院发布的十大 科技 趋势。你看明白了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