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E8000 怎么样

英特尔E8000 怎么样,第1张

看一楼的回答,我想说一点,Intel X5-E8000是英特尔推出的适应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低算力低功耗的入门级处理器,如果单看性能,它确实不怎么样。不过要看你用在什么场景下,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它所适应的场景CORE I系列的产品也不一定搞得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价格底/功耗低。我卖了很多搭载它的机器,客人反馈都很好。另外,虽然是16年推出的,停产还早呢。Intel嵌入式处理器一般会提供8-10年的周期,就这一款,2030年还没有停产计划,也足以看出市场对它的认可,更别说放弃。一楼推荐选用高通的处理器,那是基于ARM架构的产品,和这个是不通用的,X86架构的开发环境和生态要比ARM的好。开发周期和难度也低得多。

Intel第9代节电版处理器增加Core i9规格,但在35W功耗限制下,其实真实效能提升有限。

稍早宣布释出更多第9代Core i桌机版处理器,以及标榜旗下有史以来效能最高的第9代Core i行动版处理器之后,Intel很快地在台湾地区说明新款处理器特性,并且强调整合Wi-Fi 6规格无线连接能力,并且支援Optane Memory H10规格所带来优势。而针对此次在型号结尾为T、锁定35W运作功率的系列处理器加入Core i9设计,以及型号结尾为F、去除内建显示卡的处理器售价,仍维持与搭载内建显示卡设计的处理器采用售价相同,Intel也逐一做了回应。

在此次扩展更多的第9代Core i桌机版处理器中,型号结尾为T、强调热设计功耗控制在35W的处理器,主要是应用在AiO、NUC、小型装置、物联网设备,而此次首度加入Core i9规格,其实有不少原因与市场行销有关。

就Intel的说法,将热设计功耗控制在35W的情况下,即便处理器采用Core i9规格设计,实际可发挥效能相对受限许多,但主要还是依照合作厂商产品设计需求打造,因此整体在产品需求与市场行销有较大关连,实际上所能发挥运算效能并不算显著。

但为了标榜在轻巧机身内也能使用Core i9等级处理器规格,Intel仍依照合作厂商需求打造此款处理器,借此追求市场更多元的处理器应用需求。

至于针对今年1月确认推出不具备内建显示卡、型号结尾为F的桌机版处理器,实际上却与维持整合内建显示卡的处理器维持相同售价,Intel方面则表示型号结尾为F的处理器在通路间给予的 *** 作d性较大,因此虽然在官方给出的建议售价维持相同,但是在坊间通路实际销售金额却有显著差异,意味型号结尾为F的处理器在市场销售能有更大d性。

Intel表示,确实在后续收到不少产品定价上的反馈意见,因此预期接下来将会更仔细评估处理器规格差异上的定价模式,例如让少了内建显示卡的处理器产品,可在价格设定上让消费者有更明显感受。

而此次在台同步展示的第9代Core i行动版处理器,Intel标榜成为有史以来效能最高的行动版处理器,并且让笔电产品能有更高运算能力,分别对应游戏、直播、内容创作等应用需求,甚至提供可超频规格版本,让笔电产品也能发挥更高运算效能。

军队发动战争,必须有指挥官指挥,电脑也有自己的“指挥官”来工作。计算机的“所有者”是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之于计算机就像大脑之于人体。计算机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CPU是否强大。

1974

1974年,英特尔推出8080处理器,同时,微处理器的优势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第一颗4004芯片faggin的设计者ZILOG也加入了公司。 Z80微处理器比Intel 8080更强大,仍然被视为经典。

8080 是幸运的 Altair,第一台个人电脑的大脑。

1982

80286(也称为286)是适合处理器进入新技术的标准产品。 286 是英特尔首款完全兼容的处理器。

1989

1989年,英特尔发布了包含125万个晶体管的80486处理器。许多厂商也看到了英特尔处理器的发展模式,因此很快借助英特尔的营销活动成功转型。

1993 年

1993 年,英特尔推出了新一代 CPU。英特尔以奔腾命名其下一代 CPU。英特尔也将其命名为奔腾。采用 060 微米技术制造。它的核心由 320 万个晶体管组成,可以让计算机轻松集成语音、声音、笔迹和等“现实世界”数据。

1995年

1995年,Intel发布了四款Pentium 150MHz、

166MHz、Pentium 180mhz和Pentium 200MHz处理器,采用060μM/035两种处理技术。核心升级为550万个晶体管。

1997 年

Pentium II 处理器于 1997 年推出,采用英特尔的 MMX 技术。 Pentium MMX 是 Pentium 的增强型中央处理器 (CPU),可以有效地处理、声音和图形材料。该芯片允许计算机用户通过网络捕捉、编辑和与朋友和家人分享数码照片,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将它们转换成家庭,并通过标准电话线和互联网使用视频通话传输。 Intel 之后的台式机 CPU 包含 MMX 指令。

英特尔奔腾超高速中央处理器 (CPU) 芯片是英特尔为老 PC 用户提供的另一个升级选项。 1997年,英特尔推出赛扬,占领中低端市场。 CPU的频率是266/300。推出一段时间后不成功,很快就从市场上消失了。

1998 年

1998年,为了弥补赛扬处理器的不足,英特尔推出了经典的赛扬A处理器。集成128K二级缓存,使用66MHz前端总线。其中,赛扬300A的外频可以轻松达到100MHz,而赛扬300超频到450MHz的处理器足以与价格高得多的奔腾I400抗衡。处理器已经成为人们购买电脑的主要目的。

1999 年

1999 年 2 月 26 日,Intel 发布了采用 025 微米处理技术的 Pentium III 450MHz 和 Pentium III 500MHz 处理器。核心由 950 万个晶体管组成。作为Pentium II Xeon的继任者,除了核心架构的全新设计,还继承了Pentium III处理器70的全新指令集,可以更好地执行多媒体和流媒体应用。在缓存速度和系统总线结构方面也有很多改进。这些改进极大地提高了性能,旨在实现更好的多处理器协作。除了企业市场,奔腾III之前还增强了电子商务应用和先进的商业计算能力。

2000 年

2000 年,英特尔发布了奔腾 4 处理器。使用基于奔腾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制作专业的高质量视频,通过互联网传输高质量的电视图像,快速进行MP3编解码 *** 作,实时语音和视频通信,实时3D渲染,并连接到互联网 随时运行各种多媒体软件。

进入21世纪,英特尔先后推出奔腾4、赛扬4、赛扬D、至强等处理器。 Pentium 4 采用 009 微米的制造工艺。 Pentium 4 处理器具有 400、533 和 800 MHz 前端总线。

2002-2004

2002 年 11 月 14 日,英特尔在新的 Pentium 4 306GHz 处理器上引入了创新的超线程 (HT) 技术。超线程 (HT) 技术可以将计算机性能提高 25%。

当英特尔推出超线程技术以提高生产力时,P4 再次成为市场的宠儿。当今市场上先进的 Pentium 4 以 LGA 775 插槽 Prescott 为主。

2005-2006

2006 年 7 月,英特尔发布了 10 款新的英特尔酷睿 2 双核处理器和英特尔酷睿 Max 处理器,适用于家用和商用 PC 以及笔记本电脑。它还提供出色的视频、 游戏 和多媒体功能。 Intel Core 2 Duo 处理器旨在提供卓越的能源性能,例如更流畅地观看和播放高清视频;同时,它提供了更好的电池寿命和更纤薄、更 时尚 的外观。

2011

2011 年 3 月,新的 32nm 桌面和移动处理器采用了 I3、i5 和 i7 产品层次结构。其中,I3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采用双核处理器架构; i5处理器主要面向主流市场,采用四核处理器架构。 i7主打高端市场,采用4核8线程或6核12线程架构。

2012年

2012年4月24日下午,英特尔在北京天文馆正式发布了Ivy Bridge处理器。全新的Ivy Bridge处理器架构采用先进的22nm工艺,大幅提升处理器的功耗和热控性能,让核心显示处理器也能拥有更强的图形处理能力,核心显示处理器不再弱。 CPU采用3D晶体管技术,功耗降低一半。 Ivy Bridge 的 22nm 工艺将延续 lga1155 平台的生命周期。

2014年

I7-5960x处理器于2014年9月推出,是首款基于22nm工艺的8核桌面处理器。处理器非常大,其浮点运算能力是普通办公电脑的10倍以上。随着这款巨型处理器的出现,英特尔已经成为处理器领域的领先厂商。

2015年

2015年9月,英特尔发布了第六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系列,它由英特尔 开发并得到 100 系列芯片组的支持,通过物联网 (IOT) 设计增强了云性能的优势。第六代英特尔酷睿智能处理器以更高的性能和前所未有的最低功耗提供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作为该公司迄今为止最好的处理器,它标志着人类与计算机关系的一个新阶段。

英特尔一直是CPU领域的冠军,成为各大高端厂商的宠儿。今天,英特尔仍在孜孜不倦地开发更多更好的新产品,以满足人们对计算机处理器技术和未来的追求。

英特尔仍在推出具有更强大性能和更先进技术的新 CPU。了解了Intel CPU的发展之后,你欣赏Intel吗?

不大。在联发科和英特尔网卡的介绍下可以了解到,二者同等性能的情况下,基本配件相同,最主要的芯片不同,英特尔的芯片技术要比联发科的更成熟,因此英特尔的芯片更好,但二者相差不大。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第四大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在移动终端、智能家居应用、无线连接技术及物联网产品等市场位居领先地位。

物联网技术在可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分析

循环经济在中国发展迅速,并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再利用”以及“可控化”是其中的两个原则。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物联网技术在可循环经济中的应用分析论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技术的进步,传统的可循环经济已经跟不上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这就需要与当今的科技进行有效的结合。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领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如何将物联网技术科学、合理、高效地应用到可循环经济中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对循环经济以及物联网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从汽车废弃回收利用的现状出发,以汽车的可循环经济网络为例,具体地论述了在可循环经济下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并对其中物联网技术中的关键技术进行详细概括。

关键词: 可循环经济;物联网技术;应用

随着传感器、信息技术、网络、射频识别RFID、移动计算等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TheInternetofThings,IOT)应运而生。物联网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KevinAshton教授在1991年首次提出[1]。物联网技术是当前社会的主流应用技术,是对互联网技术的扩展以及革新。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物联网被认为世界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领域,使网络技术与社会经济结合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以循环经济为主要视角,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出发,以汽车行业为例,论述物联网技术在产品的生产、消费、回收的循环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可循环经济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概述

循环经济最早在Boulding的“宇宙飞船经济”中被提及,其具体定义最早由Pearce提出。20世纪末,循环经济的理念被系统地引入中国学术界。循环经济在中国发展迅速,并被确定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将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再利用”以及“可控化”是其中的两个原则。相比较传统的经济模式,可循环经济更加符合我国国情。传统的经济模式让我国的物产资源以及环境承受能力都日渐衰落,而可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起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可循环经济不仅是已贯彻落实的基本国策,更是我国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物联网是一个潜在的内循环系统。从经济学角度来说,循环经济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3]。物联网主要借助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全球定位系统等相关的信息传感设备,借助现代通信技术,将需要进行鉴别的物体同互联网进行连接,从真正意义上对物体进行鉴别、跟踪以及管理等,并且将这些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网络[4]。这

样的结合实现了物品与网络的链接,更方便基础设施与互联网交换信息,将智能化更好地带入生活的每个角落,其追踪、识别、定位等都是其具体的体现。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庞大的平台上实现物品信息的自动采集并达到信息的共享。

在产品的生产完成阶段,产品会贴上储存有EPC编码的电子标签,这个电子标签将会一直跟随该产品整个运行的生命周期,而其标签就如产品标志,可以通过物联网对其进行跟踪查询。在物联网技术运用之前,物理的基础设施是和网络基础设施分别开来的,其物件、建筑物等实体与数据库、计算机并无关联,而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让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扩展出了一个新的高科技领域。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充分地运用到了信息产业,包括信息服务、信息软件等方面。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工业、农业等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可循环模式下的经济涵盖了生产、售后服务等不同环节,其中除生产环节之外的后续环节为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中提供了可能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起,我们每年几乎以100万辆汽车的速度在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将迎来回收汽车数量的高峰期,汽车报废后的钢铁、有机金属以及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新型材料、各种金属合金、橡胶、玻璃和聚合物等化学原料都需要得到合理利用。可见,在汽车失去了商品价值后,自身的报废材料亦有巨大的价值。废旧的汽车作为资源的载体,与自身产品很难剥离出来。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新型运作模式让资源与产品自身分割开来,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可循环经济中,建立出完整的智能化互联网系统。

2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21汽车的可循环经济网络

汽车的可循环经济网络是将汽车整体作为一个网络节点,将汽车所属的所有零件安装智能节点,并且将物联网技术作为主要的技术支撑,建立与汽车相关的制造商、服务商、车主、网络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共存的系统。其具体的应用主要有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回收环节。

211生产环节

在汽车生产制造环节应用物联网技术,营造智能生产系统,即在非人力的情况下通过自动化生产线进行制造运作。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实现所有的原材料以及生产的半成品或者成品可以在整个生产线上进行追踪识别,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人为 *** 作的误差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造的速率,提高生产效益。在智能的生产系统下,为每一个原材料配备一个独立的EPC编码,这个EPC编码所储存的原材料信息以及后续对材料信息的添加、更改都会一直伴随原材料的整个使用生命周期。

为了实现物品之间的读写交互,在原材料入库、出库或者加工以及回收等阶段都要相匹配地安装读卡器、设置传感器。原材料上所携带的自身EPC编码可以将原材料的信息通过代码的形式用读写器进行读取,然后利用发射器以及无线网络的传送将其代码发射到RFID信息服务系统的服务部,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将原材料的具体详细信息储存在本地的信息服务器中,并且可以通过对象名解析服务对原材料的代码进行统一资源标识。

通过网络在RFID信息服务器中获得其代码所记载的原材料的具体信息以及自身属性,相关工程人员在制作环节就可以通过网络对原材料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在生产环节采用EPC技术不仅可以在数量众多的零件中找到所需要的零件,还有助于工程管理人员掌握生产线流程信息,及时解决补货、缺货等问题,确保整个生产流水线工作稳定、高效地进行。

212销售环节

当前车载智能系统被广泛运用,而车载智能系统的核心技术就是物联网技术。车载智能系统作为汽车的灵魂系统,一方面要对信息进行记录以及处理,另一方面担负着Intel网、移动经营网络、汽车服务商等网络信息实时交互的工作。

车载智能系统包含不同的功能模块:首先是智能控制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可以对车况实时监控并且记录车体的实时信息以及车主的驾驶系统,以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对汽车的零件数据实时记录,为回收环节提供精确的数据。其次是车主服务模块,这一模块是车载智能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应用。

车主服务模块为车主在驾车中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让车主更加体验到人性化驾驶的乐趣。该模块设置了自动导航、自动泊车、车站信息查询等功能。最后是智能应急模块,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预知并及时处理突发状况是非常有必要的。车载智能系统中的智能应急模块对突发情况可以采取相对应的应急措施,也可以设置多重应急模块,例如防盗追踪、安全保障、远程控制等。

213回收环节

车载智能系统的回收环节主要依靠EPC所记录的数据。在智能回收环节中可以随时查录任何重要零部件的信息,比如使用寿命、质地、产地等。回收系统通过查录到的EPC信息,可以将汽车的零件进行精确的分类,并且掌握是否可回收、可利用或者可报废等情况。智能化系统具有将车体的数据信息同汽车智能回收系统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相互分享以及沟通的功能,可以有效地协助汽车拆卸行业从人力进行零件分类转化成工业自动化运行的模式,既可以使分类精确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本地的Savant系统对当地的废旧、废弃车辆零部件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将这些及时更新的数据传输到汽车产业物联网中的EPC信息服务器以及对象名解析服务器中,这样相关联的企业以及汽车用户就可以通过Internet了解到汽车重要零部件的各项信息,进而可以增强对这些汽车部件的利用,亦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重要零部件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智能车载系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来获取更为精准、及时的报废汽车的车辆信息,并且根据报废汽车上的零件信息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当然, *** 作人员也可以根据零部件的信息来确定该零件的功能及其实用信息。

在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下,车载智能系统不仅可以将汽车回收业进行高度整合,也可以对废旧资源进行合理的循环应用,在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22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的关键技术

面向可循环经济的物联网技术有五大关键性的技术。

(1)射频识别技术。

其实质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以射频信号智能地识别目标对象,同时取得有关的数据信息,而且全程自动化,不需要人工的干预,尤其不受环境的限制。RFID技术不仅可以对静止物体进行识别,还可以对一些高速运行的目标对象进行准确识别, *** 作也极为快捷方便。物联网理想的状态是对全球范围内的目标对象实现信息的监控、共享。

(2)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

传感器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皮肤、眼睛、鼻子、耳朵等感受外界变化的器官,接收的是外界温度、光、电、湿度等变化的信号,将变化信号信息应用于网络系统中,为数据的分析、采集、传输提供具体、可靠的数据支持。从传统传感器到智能传感器,再到嵌入式Web传感器的研发,传感器逐渐开始朝着微型化以及信息化等方向发展和进步[5]。

其中,传感单元(由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功能模块组成)、处理单元(包括CPU、存储器、嵌入式 *** 作系统等)、通信单元(由无线通信模块组成)以及电源是组成传感器网络的智能节点的几个基本单元。

在一个健全的传感器网络中,智能节点基本上出现在目标对象上及周边,同时智能节点相互之间能够进行互相协作。利用互联网络可以把搜集的区域信息传送到远程控制管理中心,比如车载智能软件系统;反之,远程管理中心亦可以对网络节点进行远程控制检测。

(3)GPS定位系统。

在车载智能系统中,车载GPS接收机通过接受卫星发来的数据以及坐标经纬度,将车辆的无线MODEM以GSM短信方式由GSM公司实时传到监控中心,并最终在电子地图中显示出来,由此可对车位的目标有更为精确的定位,以便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在车辆遇到突发情况时,车载报警模块会发出报警信息,智能系统直接将现场的具体报警信息及时传送到总控制台。

(4)智能技术。

通过在目标对象中植入相关智能系统,使目标对象能够与用户之间进行主动或者被动的交流。

(5)纳米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子元器件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将纳米技术应用到物联网中,可以使更加微型化的物体进行数据的交互与连接。

3结语

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已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大到科技航天,小到车载导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对可再生资源缺乏合理利用。可循环经济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可循环经济中是应对当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高杨,李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再制造闭环供应链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9-25

[2]陆学,陈兴鹏循环经济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2):204-208

[3]钱志鸿,王义君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研究[J]电子学报,2012(5):1023-1029

[4]燕妮浅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IT论坛,2013(19):81

[5]杨忠敏物联网时代:传感器将迎来黄金十年[J]中国公安安全,2014(6):160-168

;

针对目前市场经常提倡的工业40概念(industry40),Intel强调本身从前端资料蒐集到后端云端运算,同时在执行工序最佳化、设备连接到相关软体应用整合也有十足强项,说明在垂直、水平衔接各项资源扮演重要角色。

谈到众多市场都在谈论的工业40转型发展,其实已经有相当长久的发展时间,包含物联网、人工智慧、虚拟化、巨量数据、云端运算等软硬体技术都是持续推动工业40重要关键,但不少传统工业仍受限于资料撷取、装置连结等情况,因此对于跨入工业发展转型仍有驻足不前情况。

而就Intel说明,借由本身持有技术与各项资源整合,将可扮演整个工业40转型过程垂直、水平衔接的角色,从前端产线相关数据撷取、后端数据分析,进而结合虚拟化、自动化应用(例如结合电脑视觉、分析或以机器手臂为主的生产流程),其中也包含装置端即时运算与结合云端的协同运算模式,同时结合现场可程式逻辑闸阵列(FPGA)优化运算模式,以及诸如微软、SAP等软体定义服务项目,借此协助推动传统工业运作模式改革,进而让业者能更快跨进工业40转型发展。

相比其他同样提出解决方案的软硬体厂商,Intel虽然本身是以硬体为主的晶片厂商,但强调提供对应不同运算需求的处理器产品,并且具备更大规模、更多元的应用模式,同时也能衔接诸如微软Azure、亚马逊AWS、Salesforce、SAP等应用,对于各类工业转型应用均可提供完整协助,或是快速衔接各项服务应用。

Intel表示,相比传统工业发展模式,工业40更加着重装置连接、资讯蒐集、即时分析,同时更结合自动化、虚拟化与跨网连接等应用,借此让整体生产工序更具效率,同时也能借由数据分析调整生产成本、流程,甚至让设备在运作过程可自动检视、修复问题,而Intel目前无论在处理器架构、现场可程式逻辑闸阵列应用到与众多软体服务无缝衔接,以及本身投入记忆体模组、连接技术发展,均可对应更为完整工业40转型协助。

不过,Intel也认为传统工业转型仍需要相当长久的时间作调整,尤其对于传统发展工业面临转型时必须承担成本花费、运作模式改变等情况,难免会让许多业者一时难以接受,但认为在越来越多传统工业借由转型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同时在接下来的5G联网、人工智慧、机器人等技术持续蓬勃成长之下,预期将有助更多工业借由转型创造更多成长模式。

你也许会想看以下内容: 垂直、水平整合…

英特尔cpu型号大全有:

赛扬双核 e1200 e1400

奔腾双核 e2140 e2160 e2180 e2200 e2210 e2220

赛扬双核 e3200 e3400

奔腾双核e5200 e5300 e5400

奔腾双核 e6300 e6500k e6700

酷睿2双核 e8200 e8300 e8400 e8500 e8600 e8700

四核有 q8200 q8300 q8400 q8500 q9400 q9500 q9650 q9700

基本参数  

品牌 :Intel/英特尔  

型号 :酷睿 i3 4130T  

颜色 :蓝色  

适用类型:台式  

包装形式: 原包  

详细参数  

核心代号:Haswell  

CPU插槽类型 :LGA 1150  

CPU主频范围 :28GHz-30GHz  

核心数量 :双核心  

制程工艺  :22纳米  

耗电功率 : 35W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英特尔CPU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397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7
下一篇 2023-07-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