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夕大火,讽刺张治中的对联,”两大方案“,”三个人头“,指的是什么?

关于文夕大火,讽刺张治中的对联,”两大方案“,”三个人头“,指的是什么?,第1张

1938年11月11日,日军攻占岳阳。次日上午,蒋介石发急电:“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此前,一直鼓励民众群起抗敌的张治中这才着手,由长沙警备司令部负责放火。该部司令为酆悌,任放火总指挥的是该部二团长徐昆。集全市汽油,组织放火队,以天心阁举火为号。因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深夜12点多,徐昆致电警察局长文重孚和酆悌,都无人接听,又误听保安处回答,以为酆等已逃,匆忙下令放火。天心阁马上火光冲天,各处亦纷纷举火。城内顿成火海。大火三夜不熄,“百年缔造,可怜一炬。”更有3000余人葬身火海,日军未至而长沙城已成焦土。
为息民愤,当局q毙了酆悌三人。奈何民心已失,民间曾流传一副对联讽刺张治中,上联:治绩云何,两大方案一把火;下联:中心胡忍,三个人头万古冤;横批:张皇失措。1939年2月,张治中引咎辞职,离开长沙。

淞沪会战简介:日本海军挑衅中国上海引爆大战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

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的存在。

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

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変)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国和日本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1937年8月13日晨9时15分,日舰重炮向我闸北轰击。

日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我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保安队射击。

我军为自卫计,予以抗击。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之所以使用会战而不用"事变"一词是因为当时严重低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

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

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

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

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8月13日到9月11日,国民革命军防卫该市,阻止登陆的日军;第二阶段从9月12日到11月4日,两军卷入血腥的巷战,争夺对城市的控制;最后的阶段,从11月5日到月底,中国军队遭到日本的侧翼攻击,向后撤退。

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 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

查看更多

813淞沪会战时间:淞沪会战之爆发原因和背景

导读:日本统治集团,早就确定了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从“九一八”侵占中国东北并向华北扩展的过程中,日本的得益,更加速了侵略中国的步骤。

30年代,日本国民经济的发展是比较快的,工业生产指数以1929年为100,1936年上升为150,1937年达169。

8年平均每年递增68%,但日本工业生产的递增率不能用正常的国内生产来考察的。

1930、1931年是处于经济危机时期,那么在1932年开始就是以9%的年平均递增率发展,以1937年与1936年相比,上升了127%,后几年的大幅度上升,无疑是从侵略中国得来的。

具有一定规模的侵华已经得到这样大的利益,大陆政策第一步的预想变为现实,就更加积极地扩大侵华。

日本的产业结构,1930年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为38:62,1931年、32年的侵华战争开始,军工工业又有了极大的发展,到193?年,以军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轻工业的比重改变为58:42。

为侵略战争服务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反过来推动战争。

日本的政治也迅速地走上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统治。

1936年2月20日,国会选举中自由派的民政党在选举中刚取得多数,2月26日就发生法西斯军事政变,“皇道派”军官率领1500余名官兵,袭击了冈田启介首相,杀死了几名内阁官员,包括19325-19347月担任首相的斋藤实子爵和藏相(财政大臣)高桥是清等,提出了8项要求,鼓吹建立“皇道派”武力独裁和战争体制。

政变后,由广田弘毅任内阁首相,组成了军人主政的内阁;大幅度增加军事预算,大力推进军工生产为主的重工业。

“二二六”政变后的广田内阁,开始了日本天皇制的法西斯主义。

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尽管内阁调动频繁,而法西斯统治日益加紧。

1937年11月设立帝国大本营,将战争指挥权集中在天皇直接权势下行动的陆海军将领手中;有自由主义或激进主义倾向的嫌疑人物均被捕,到1937年12月,逮捕了371人。

日本完全实行军事法西斯主义。

1936年8月,日本广田内阁召开了首相、外相、藏相、陆相、海相的五相会议,决定了一个《国策大纲》,把“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大纲》规定:对外应“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备英、美,实现日满华三国的紧密体系”,“向南方海洋,特别是南洋方面(印度尼西亚方面)求日本民族的、经济的发展”;对内“必须采取指导统一国内舆论的措施……,和‘国民思想健全化’的措施”,以加强法西斯统治。

按照这个计划,陆军制定了大规模扩充空军和在中国东北的兵力为中心的五年扩军计划;海军也制定了宏大的造舰计划,1937年,日本的军事预算,占全国家预算的60%以上。

1937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 惨烈阵地争夺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

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

然而,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一)进攻阶段

8月11日21时在接到向上海推进的电话命令之后,早于月初就在公路两旁露天待命的第9集团军87师(王敬久部)和88师(孙元良部)连夜进入市区,87师推到江湾新市区日租界北外侧,88师也迅速开抵北站布防。

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的计划是以88师围攻闸北日海军司令部,87师进取大公纱厂;两师迅速扫清日军据点后封锁海口阻击敌后援部队登陆。

8月14日10时中国空军以其有限的资源对汇山码头、日海军司令部以及公大纱厂等日军据点实施轰炸,是日夜87、88两师开始攻击(虽然历史将淞沪之战称为813,实际真正开战是814,之前实为小规模的冲突),15日拂晓第9集团军全线发动总攻。

然而事实证明国军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无论对敌情了解或部队训练(尤其炮兵的训练)都远离理想,因而进攻一开始就立即受到日军顽强抵抗;国军15公厘的德国重炮对敌司令部周边的固久工事也束手无策(蒋先生于开战前曾叮嘱张治中:“倭营钢筋水泥之坚强,确如要塞,十五生的重榴炮与五百磅之炸d究能破毁否?希再研讨”。

事实上参战的炮兵完全不懂得如何应用重炮近距直射敌工事),开战伊始就未获突袭效果和“先手”优势,敌我迅速形成胶着状态。

接连3日国军士兵虽然一直保持高昂的为国成仁士气,向敌正面发动3次猛烈攻击,予敌重大杀伤,但实效的杀敌方法却基本上是单兵武器加血肉之躯。

8月20日,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

8月20日晨,苦战了6天的87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刚从西安抽调过来)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前敌总指挥陈诚视察前线后和张治中决定),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于8月21日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但因敌增援部队已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分兵反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

查看更多

淞沪会战三个月时间 日本让中国经历了什么?

导读:1937年7月11日日驻华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乘旗舰抵上海。

当日午后,在舰上举行特别警备会议,到会的有:海军武官本田辅、佐官冲野、田中,第3舰队参谋长岩村,陆站队司令大河内,陆军武官喜多等,讨论所谓保护日侨问题。

7月23日大批日侨抵沪,乘“上海丸”返国。

7月24日日驻沪军连日在江湾作军事演习。

驻沪日海军陆战队扬言一水兵失踪,突然在靠近闸北华界一带布岗,搜查行人。

(失踪水兵名宫崎贞夫,因嫖妓畏罪逃亡,在靖江县投水自杀,经我救起,于28日送至南京,由其亲书经过实情,经外交部送还日总领事馆验收。

)

7月29日日参谋本部决定《中央统帅部对华作战计划》,提出以部分兵力“在青岛及上海附近作战”。

8月8日日海军第3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奉命作侵略上海的 。

孔祥熙财政部长对美记者谈:中国财力稳固,堪与日本一战。

8月9日日军海军大山勇夫等在虹桥机场制造事件。

长江日舰10艘载运日陆战队2000余人到沪。

8月10日日命佐世保战舰20余艘、运输舰5艘开赴上海。

并动员上海日海军陆战队及在乡军人与义勇团约万人 参战。

日第1、第3舰队30余艘军舰,猬集黄浦江及长江下游浏河以下各港口。

虹桥事件由中日双方会同调查。

8月11日中国 续令苏浙边区司令张发奎将第55师、57师、独立第20旅开赴浦东及上海近郊,并令主力向华东集中,预备扫荡上海敌军基地,阻止敌军登陆,确保淞沪,巩固南京。

日舰14艘抵沪。

中国 令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第87、88、36师及重炮兵两个团,向上海预定的围攻线推进,准备抗敌。

翌日凌晨,我军抵达上海。

第87师一部进至吴淞,主力进驻上海中心区;第88师进至北站与江湾间;张治中的司令部进驻南翔(第36师于8月16日由西安赶到上海)。

8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表虹桥事件声明:“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我军以商船沉于十六铺,封锁黄浦江,以防日舰向上游进攻。

又有日舰4艘抵沪。

淞沪会战死亡人数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如何?

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

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

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

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

从8月23日起,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

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

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

守军被迫撤退。

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

在战役的最后阶段,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

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

与此同时,上海人民也以极大的爱国热情支持和鼓励着壮士。

人们冒着生命危险,把慰问品、药品源源不断地送入了四行仓库,支持壮士们抗击日军。

战至30日,守军接到了撤退命令,中国守军冲出重围,退入英租界。

这次英勇作战,中国军队以寡敌众,共毙日军200余名,被国际社会赞为奇迹。

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 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八百壮士结局怎样?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3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出上海,日军军包围了租界,孤军营成为孤岛中的孤岛,也成了上海抗战的最后精神堡垒。

有一段时期,孤军营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入,上海同胞可以随便和孤军接触,在通往孤军营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同圣徒们拥向圣地一般的景象。

随着上海形势的变化,日伪活动日趋猖獗,他们对谢晋元等威逼利诱,企图使其变节,但谢晋元毫不动摇。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准备下毒手。

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 *** 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孤军,并将他们送往吴淞口看管,4年的孤军营生活至此结束。

此后,日军对孤军进行了百般残害,强迫孤军挖壕沟,做苦工,后来又将他们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

即使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八百壮士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斗争。

为瓦解孤军,日军仍将八百壮士分散看管,并将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

淞沪会战对抗战的影响:改变了中日战略轴线

淞沪会战,这是中日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但又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一、对中国政治的持久影响

对上海都会成长的影响:延续3个月空前惨烈的淞沪会战极大的改变了上海都会成长的空间格局。

上海的姑苏河以北地域,包含上海大众租界的北区和东区,和闸北华界,因为节制了黄浦江卑鄙岸线,和陆上流派火车坐,曾是20世纪初上海都会成长最敏捷的地域。

淞沪会战时代,闸北和虹口成为中日两军对立的火线,闸北几近100%毁于烽火,虹口和杨树浦的丧失到达70%,别的南郊区和吴淞的丧失也相当紧张。

有数的修建物葬身火海,上百万本地住民被迫出亡到姑苏河以南的租界地域。

尔后,上海都会的菁华彻底会合于姑苏河以南面积有限的租界地域,姑苏河以北地域紧张败落,对上海后来的都会成长造成为了持久性影响。

战役废墟上后来曾构成大片难民聚居的穷户窟,曾是上海很长时代内极为夺目的都会景观。

二、影响日军作战线

日军现有战力强大,但资源不足,战争潜力不大,同时又要对苏俄备战,若能在对中国使用武力之初集中优势兵力,在最短期间内击灭中国武力,在列强不及干涉或援助前,迫中国屈从媾和,则日本可收速战速决之效果。

以日军在东北经营多年的情势来看,日军初期目标以指向平津最为容易,但攻陷平津不致於迫中国投降,如果日军能在夺取平津後,利用华北利於摩拖化部队和炮兵活动的地理形势,迅速沿平汉铁路南下,指向汉口,另以一部兵力由广州沿粤汉铁路北上,指向武昌,一旦南北日军迅速师武汉,则可迫使中国东西隔绝,使中国长江中下游最富庶地区的人力物力无法迁向川,中国即无法实施持久作战,同时日军可捕捉中国军队主力於平汉粤汉铁路以东地区,日军即可运用强大火大兵力击败战力不强又失去补给线和无有利地势可利用的中国军队。

中国现有战力不强,欲对抗日军的速战速决,只有利用中国其他优异的条件,采用持久消耗战略,避免过早和日军决战,同时消耗日军战力,并积极培养战力,等待日军攻势顿挫时再改采攻势以歼灭日军。

虽然孙子兵法有云:兵贵胜不贵久。

实施持久消耗战,对中国将造成重大的伤害,但因中国具有众多忠勇的人民和广大优越的地势这两个客观条件,能不畏惧敌人的杀戮,并能以空间来换取空间,和利用优越地势来阻止敌人前进。

由前述日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路线分析,可知,中国欲实施持久消耗战,就必须使日军不能过早由南北夹击而控制武汉,那就必须改变日军的作战线方向。

淞沪战初期日本自国内先派遣五个师团至上海作战,陷於苦战後又将华北平汉铁路线作战的日军两个师团及一个支队南调上海作战,而於十月初,日军将主作战由华北移至上海方面。

同时循平汉铁路南下的日军受到山西中国军队重兵於侧背的威胁,而兵分路进兵山西,因而延缓日军南下速度。

淞沪会战失败的原因 淞沪会战若干问题分析

导读:1937年“813”淞沪会战被认为是中国走向全面抗战的标志,在这场时间长达三个月惊天动地的会战中,中日双方动员兵力超过一百万人(日方动员兵力约25万人,伤亡4万余人;中方动员兵力约75万人,伤亡25万余人),蒋介石以最精锐嫡系部队的惨烈战斗牺牲换来西方国家对中国坚强不屈抗战精神的敬重,也使得 以及各路军阀对蒋介石领导抗战真正产生信任(以往为提防蒋介石利用抗战消灭异己,各路军阀更多采取敷衍应付态度);更重要的是,淞沪会战将日本“三月亡华”的狂言彻底粉碎,也将日本拖入战争泥沼。

1937年8月13日晨9时15分,日舰重炮向我闸北轰击。

日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我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保安队射击。

我军为自卫计,予以抗击。

“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地面作战经过及若干问题分析

一、双方战前战略态势分析

1、双方兵力与战力:

中国军队方面:总兵力约五万人

A、陆军:八十七、八十八、卅六师、独二十旅、上海市警察总队、江苏保安团队、炮兵二团又一营。

B、海军:各式舰艇约十艘。

C、空军:可支援战斗之飞机约二五0架。

日本方面:地面总兵力约一万五千人。

A、陆军:步兵一个大队约二一00人,在乡军人约叁六00人。

B、海军:舰艇叁十多艘,陆战队约叁二00人,另抽调舰艇人员约叁千人加入陆战队。

C、空军:约有百馀架新式飞机。

就兵力数量而言,中国军队优於日军约二倍以上,但日军战力火力较强。

2、双方兵力位置:

日军可由长江口南岸及杭州湾北岸实施两栖登陆,然後突穿中国军队两翼阵线,师於京沪线上,截断中国军队补给线及退路,并完全包围中国军队。

中国军队临江面海,无处可突穿,也没有足够的打击兵力,乘日军於两翼登陆处於分离之际予以各个击灭。

3、双方兵力与其补给线之关系:

中国军队主要基地在南京,补给线主要为京沪线及嘉兴─吴兴─南京之线,补给线与作战正面垂直,但受日空军干扰。

日军基地在我国东北及其本土,其补给线甚长并经海上运补,但可获其海空军掩护,安全无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847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 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