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基础性作用,培育新型农村产业融合主体。2014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引导和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发展的意见》,鼓励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引进专业人才,根据“自愿加入、民主管理、资本报酬有限”基本原则,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民合作社政策扶持和指导服务,使之成为农业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
(二)加快科技创新,从本质上改变农业发展模式
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农产品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在农机调度、农情监测、精准农业、农产品质量追溯、农业资源管理等方面,加快农业物联网和智能装备等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应用。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和3G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广泛运用包括植物保护、栽培管理专家系统、农产品储存保鲜、加工运输专家系统在内的众多新型农业专家系统。
(三)加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价格信息等服务,实现农业公共信息资源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互联互通共享。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及信息基础设施,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强宏观指导,为农业信息化奠定坚实基础,包括提高网络宽度及速度,增加网络容量,建立基础性和公益性资源数据库。依托“互联网+”发展各种专业化社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管理更加精准高效。在广大农村,利用广播电视覆盖广,以及在物联网建设中有着网络宽带和传输质量稳定的优势,建成覆盖农村的优质、宽带信息网络,以此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基础工程。
(四)挖掘农业地域资源,壮大新产业、新业态
因地制宜发掘辽宁省农业地域资源,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更好地满足全社会对农业多样化的需求。发展高品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集聚功能,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依托农业资源发展旅游和健康养老产业,将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和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等作为重点予以实施。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特色鲜明、效益好、引领示范作用突出的高标准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加大对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制定相应的法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