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所了解的浅薄知识,目前数字科技还没有准确的定义,在未来关于数字科技将会有更明确的答案。现实生活中,数字科技运用于互联网行业居多,自然跟金融方面是有关系的。通过“数字科技”字面意思,我们可以将数字科技理解为通过数学计算应运而生的科学技术方式,此方式和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加上近几年互联网+金融被捧得很火热,互联网通过发展数字科技被金融行业广泛应用,导致金融行业发展距离数字化转型迈进一步。
目前数字科技主要包括范围为AI技术、数据技术、物联网、数字营销、金融科技等领域,此技术不局限于服务TOB端或TOC端,可以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
同时我也看到过另一种关于数字科技是什么的见解,某位网友数字科技是指互联网金融,抛出金融化部分剩余东西就是数字科技,因为当金融行业弱化了金融的部分后,科技不强也无流量,更没有数据,剩下的只有关于金融方面的数字。
此说法或许很多人并不认同,其实我也觉得此说法有些片面,并不是能够精准定义数字科技是什么的说法。数据科技是什么,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数字连接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此技术结合了科学+数学,成为方便连接线上和线下合作的一种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人与人远隔千里之间的协作能力,从而保证各产业链的完整和安全。
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手机支付、网上银行等服务模式,就是数字科技应用于金融行业的发展,让金融行业突破了原有的产业固化,形成了新的产业升级,从此方面来看,金融和数字科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信未来数字科技可能会实现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物联网就将迈进一步。
2020年9月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蚂蚁集团研究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金融 科技 研究所、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承办的《互联网理财与消费升级研究报告》发布会在蚂蚁集团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 出席并发表题为《数字化金融助力大众理财与消费升级》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首先祝贺这份报告的推出,从日常信息反馈和自己的思维逻辑、体验来看,我完全赞同报告的分析和结论。 我的发言将从另外一个角度,通过 历史 上几个场景间的链接,把数字化理财和消费升级之间贯穿起来。
1 第一个场景,数字化2C端的场景是社交、电商和搜索中爆发的全球瞩目的亮点
中国出现的三家主要公司,以及后来的一些梯队之中,出现了典型的分化。前三家公司分化的逻辑是,从支付敞口到理财、到信用、到风险数据分析,谁先较早用到数字化金融,谁就真正在向金融领域推进并获得更大更快速的成长。这不仅壮大了原有的平台,还从原有平台基础上成长出新的平台,阿里衍生出了蚂蚁集团。一家公司如果金融、数字化2C端发展慢、小、没有成就,即便原有的现金流、利润率都不错的话,这家公司未来成长也会受到强大的影响,表现为公司市值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回看这几家公司数字化金融中的成绩,中国的其他2C端公司会不会也进军相关领域,去重新分配数字化2C端金融的蛋糕呢?这是在新的生态系统中面临的最根本的问题。如果2C金融是走向更加强大的必由之路的话,今天新生的2C端要有竞争力、颠覆性,也必须符合互联网的逻辑才可以。公司要对消费方式、消费运行和数字化的2C端场景和消费端人群有很强烈的感知,这是时代竞争的一个画面和逻辑。
有趣的是最近运通和杭州连连签订yhk清算的业务,这也是全球数字化金融机构和中国数字化跨境新锐机构之间的合作, 标志着即便原来没有其他场景的数据积累,也要用最专业、最垂直、最细分的方式进入市场的信号。
2 数字化理财中,对于数字化公司特别是数字化的金融公司而言,是利用内生的技术、内生的利益、内生的需求
金融服务成本下降之后,数据积累、业务成长、利润成长之间是市场交易内生的,而原有的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是外生的。如果没有互联网参与,原有银行的现金管理会给用户带来过高的成本,互联网公司给它们带来了竞争的压力。 数字化之所以和过去的金融之间有根本差别,在于把金融服务做到了大数据背后市场的颗粒度。 金融颗粒度是维度最多的,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理财,也可以是风险分析、信用。每一个维度中颗粒度可以是最细小的。过去其他金融机构颗粒度太粗,必须五百万才能做信托,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也能去做。 民间金融的利润为什么高呢?首先是风险高, 因为没有中心化的东西保证; 其次是成本低, 不需要跑很多路去证明自己的信用,而是把这些加到利息中。这和金融服务的颗粒度有很大的关系。
3 数字化金融,真正做到了金融服务中极小的颗粒度,达到服务的周到性、服务的深刻性
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蚂蚁金服,刚开始做支付宝,后来做余额宝,再之后做货币市场基金。最开始货币市场基金全现金管理,可以实现年化6%,现在仍然是3%左右的年化回报率。这让真正C端的大众,不管颗粒度大小都可以通过货币市场基金得到每一天的回报,并且可以用回报去消费。 消费金融信贷市场拓展后,消费升级是必然的。
我当时去尽调蚂蚁的时候看到“芝麻信用”。在实时信用角度,通过数字化商业逻辑把商业信用记录下来,买商品及时付款就视为金融支付能力。信用变成无限维度,就可以在个人出国时作为各种资产抵押证明。这个维度下, 金融板块对每个个人是无处不在的,只有通过数字化才能让金融化有效应用于底层资产。
4 如果从 社会 公益的角度,微小的公益就可以为 社会 做贡献
一家公司给客户利益越大、自己成长也就越快。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竞争改变原来持牌的机构,银行因此不得不做现金管理平台。中国今天人民币升值、无风险回报还确定在银行间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润水平,与中国互联网金融密不可分。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让居民间的货币理财端口可以达到的年化回报,是中国200多亿货币流量和市场众多的现金流的冲撞下不产生通货膨胀的保证,同时也是让中小额度的客户获得金融制度的有力套利点和有力稳定器。现在的投资可以获得无风险回报3%,再加上风险回报的收益,是因为数字化的货币支付、货币理财、货币管理、货币投资形成的市场金融生态体系带来的成长。由于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工具,让工薪家庭乃至于低收入家庭保证一定回报,从而促进消费、达成稳定性的预期,这与数字化的逻辑和金融应用有很强的关系。
疫情来临后杭州先做的一件事,是给大家补贴一些钱到数字化的支付平台——支付宝。支付宝获得之后,无选择对象发放到账户,包括用户和商户的补贴。过去的补贴、政府转移支付、 社会 保障等方面,牵扯到现金流和支出方面的 社会 成本巨大,结果还不准确,总会出现作假的问题。今年有补贴时的交易量和消费端口的数据,以1月份的数据最具代表性。因为那个时候疫情从武汉蔓延到全国,所有低收入群体线下支付消费中断了,而获得补贴之后可以线上消费,伴随同时的平台补贴与商品打折,消费便稳定了。
关键问题背后有两个逻辑: 地方政府从过去实际的补贴转变线上补贴的形式, 不仅寻找对象定义成本低了,而且补贴后 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上去了, 所有的税收体系中价内税的流转税不会出线,反而收回来更多。这是以互联网数字支付的形式做了一件有利于消费稳定和消费可持续性的事情。如果所有的扶贫转变原有的形式,补贴到支付平台中,只能从数字货币角度支付一般消费品,不能做奢侈性消费,只可以支付房租、基本生活品、学费,还助学贷款,将深刻影响转移支付、扶贫、社保,尤其是用在未来支付的社保。从管理的角度,所有社保的五、六万亿能够做到T+0的时候,可以在系统中让每个人进行管理。 理财投资中得到足够的回报,又对养老支付、医疗支付等各种 社会 保障有积极的作用。 这是疫情期间,通过消费券发现的可以拓展的领域。消费券是支持消费升级、消费稳定、消费成长,特别是公共服务教育、房租、养老账户的“神器”!
5 从消费升级发展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是链接一切,特别是在区分互联网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的时候。
未来,物联网时代链接的方式会更多,用新的“脑机”接口就可以数据感知。现在只做开放不够,应该数字化为代码,而代码当中分源代码和拓展应用代码。如果源代码中都开放的话,研究的结论不是独属于研究人员和从业者,而是全 社会 共享。
互联网金融逻辑中是通过金融数据和非金融数据在2C端挖掘出信用行为、现金流、支付行为、理财偏好、未来教育背景。 这些数据的延展才可以衍生出更多研究、实际场景,充分挖掘金融当中的应用。消费端把数据理解了以后,不仅能帮助其理财,又在数字化消费链接之后,提供更强烈的消费支持力度。这个时候,理财获得了收入的稳定性、财富的稳定性和现金流的稳定性,而消费领域获得了数字化的学习、成长。资产比如现金流,用在这个方面的时候,才是消费真正升级,与人力资本、实际幸福感、家庭整体数字化深度广度链接起来。如果数字化开源源代码把理财端口做到数字化,又把消费当中包括学习、投资做到数字化,今天银行理财子公司都将是金融 科技 公司,因为他们要做的是怎么把大众的钱放在理财中,如何用金融 科技 方法防护风险、开拓新的投资渠道、投在风险收益比最合适的领域中。这个时候,数字化领域中的公司已经从草莽英雄变为持牌机构,都做成了金融控股集团。
政治局会议上说了金融控股集团准入的问题。准入后要做的事情是,通过平台提供源流中的钱,提供最好的资产配置建议,让其风险收益得到最好的回报,同时也可以链接到数字化、消费、投资当中,这是目前整个资产市场中最主要的一盘棋。而 科技 的工具和 科技 的技术链接中又成为底色,延展到金融不同维度、广度,在最好的敞口带来现金流的变现,从而让资产在二级市场上变现,在促进消费升级、投资升级、成长升级当中,实现数字化资产配置。
北京最早一起探讨的金融监管沙盒,只是监管现有持牌机构。前面的公司都拿到了金融控股的牌照,就可以做任何基于金融 科技 的新产品、新应用、新平台,拓展服务于互联网中的工具,实现理财与消费升级,这是持续成长的 历史 画卷。
内容整理 | 贾翔夫、曾钰琪、文锡炜、郭瑞华、张雅琪、罗妤、李昂、李锦璇、杨世琪
编辑 文锡炜
来源 公众号:人大金融 科技 研究所
日前,央行会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其中,金融业数字生态建设成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将为数字经济带来更多机遇。受此影响,2月9日,数字货币、云计算概念等板块集体拉升。《规划》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系统完善金融数据要素标准,健全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强化金融网络安全标准防护,推进金融业信息化核心技术安全可控标准建设,稳妥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
业内的共识在于,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增长模式从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已难以匹配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这就要求金融业加快运用现代 科技 手段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使投融资更匹配新型经济结构、更满足多元经贸需求,这也对金融 科技 的标准设置提出了更多要求。
由此,在推进金融 科技 标准建设方面,《规划》明确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标准研制和有效应用,引领金融 科技 规范 健康 发展;深入实施金融 科技 发展指标评价标准,为自律组织实时发布发展指数提供支撑;推动金融领域 科技 伦理治理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实施函证数据标准,促进函证数字化稳步发展。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厘清 科技 服务与金融业务边界,防范借 科技 名义违法违规从事金融业务。
实际上,坚持金融业务与非金融业务严格隔离一直是监管的原则。此前监管层面多次强调要加快打造包容审慎的金融 科技 创新监管工具,平衡好安全与创新的关系,为金融 科技 创新划定刚性法规底线,设置柔性管理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营造良好的发展政策环境。
除了应用层面,《规划》对相关的数据标准也做出了规定,称要统筹金融数据开发利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加快完善金融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
同时,完善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 探索 制定金融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配套标准;制定金融数据质量、脱敏、分级分类等标准;制定金融数据应用建模、元数据、算法评价等标准;制定银行业客户交互行为数据采集等业务数据标准。
据了解,在此前,在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的推动下,银行、证券、保险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以及金融行业监测认证机构依据国家数据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已经启动了“金融数据安全”系列标准研制。其中《金融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分级指南》、《金融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已经实施。
有分析称,上述标准将有助于金融机构统筹规划并建立完善的金融数据安全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整体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为金融行业数据相关业务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规划》还称,将健全金融云平台标准体系,制定金融业上云指引,赋能中小金融机构信息基础设施集约绿色发展。研究构建金融业信息基础设施运行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物联网软硬件、系统中间件、数据管理在人民币印制生产等环节中的应用标准。
另在推进法定数字货币标准研制方面,《规划》明确,将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流通过程中的可存储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业务和应用标准,确立发行、流通和回笼各环节的标准化流程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