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了这么多年 网络安全到底何时才是万亿市场

扯了这么多年 网络安全到底何时才是万亿市场,第1张

当国家针对网络安全的种种布局和举措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相关政策的层层加持就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水中,在我国安全市场荡起涟漪,引发了新一波创业潮。国内安全企业数量出现爆发增长,并覆盖数据安全、应用安全、抗DDoS等各领域。
从立法推动到科技政策落地,网络安全市场有望以超预期的速度加快推进,未来三到五年行业复合增速将达到25%—30%,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正待打开。
今年1月,科技部部长万钢在2017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指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将尽快编制完成实施方案。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作为六个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被列入其中,吹响了网络安全科技创新的总号角。
安全可控 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并非耸人听闻,复杂的技术组合下的攻击行为已铺天盖地的拉响了“安全警报”,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日益成为我国安全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因素。
中科曙光网络安全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刘立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该怎样和你描述当前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从公开数据看,中国被控制的僵尸服务器或设备已超过几千万台,我们所遭受的攻击每年都在增长。”
就如同思科安全研究部门发布的《思科2017年年度网络安全报告》描述的那样,攻击者与防御者之间不断上演着没有休止的拉锯战,攻击者试图获得更多行动时间,防御者则奋力消除攻击者试图利用的机会。
这样的局面之下,“安全可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如果无法对网络空间实现安全可控,就如同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它所带来的一系列潜在安全风险,将使国家网络安全无从谈起。”曙光公司总裁历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我国的网络安全产业仍处于比较弱的发展中状态,相当一部分的核心技术尚受制于人,核心设备不能完全实现安全可控,行业国产化有待提高。但为了不将产业链的“命门”交于别人手中,大力推动国产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培育一批具综合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壮大自主品牌,带动全社会应对网络威胁的能力是一条可行之路。
历军说:“可以预见的是,为真正实现网络治理的国产化,相关企业将该更加重视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培养,通过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类重要的信息技术和应用,从产业链的源头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国家网络安全列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虽然要实现‘发展涵盖信息和网络两个层面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体系,提升信息保护、网络防御等技术能力’这个大目标还需多管齐下,但这种政策的落地行为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激励。”志翔科技CEO蒋天仪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因为云、物联网等技术稍晚于发达市场起步,我国的安全需求和技术革新相对滞后,在安全领域的投入也逊于发达国家。但一大批企业瞄准可视化、用户行为分析等安全应用大趋势,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可视化等先进的手段,迅速在威胁感知、数据保护、身份认证和用户行为分析、下一代防火墙等安全的各个方面展开布局。”
从“有边界”到“无边界”理念的转变
在网络安全发展的历史中,以入侵检测、防火墙及反病毒为代表的“边界安全产品”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些产品设计的基础理念是:企业边界的外部是危险的,充斥着病毒、木马等各种安全威胁,安全产品就像在企业的边界网关处加上各种各样的“锁”,将危险挡在企业门外。
令人烦恼的是,美国CSI/FBI的调查显示,80%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员工或外包人员有意无意的违规行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开启,“边界安全产品”对内部威胁的预知与防范越来越力不从心,“上锁”不再是有效的安全保障。但是,据蒋天仪介绍,当前的国内安全市场上,传统的“边界安全产品”占据着80%以上的份额。
当我们还在用“堵”的方式进行被动式防御时,国外的网络安全逻辑框架已从单纯的边界防护上升到整个网络空间的防护,形成以“察知”为核心的网络空间管防控系统化的方案。在这个“无边界世界”里,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据业务风控、可视化等技术的“察知”成为安全防护的关键,网络安全向更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动化)、更准(行为识别、可视化)等方向加速演进。
事实上,RSA总裁Amit Yoran在RSA大会上发表“睡者醒来”的主题演讲时就强调,传统的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已无法抗衡新的安全威胁,以防火墙为代表的被动防御策略是失败的,产业需要变革。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和技术学习等新技术,让安全看得见,对未知威胁检测、可视化、分析和处置响应成为网络安全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虽然国内大部分安全厂商还在“防和堵”套路上摸爬滚打,但主打内容识别的天空卫士、关注新型攻击检测的默安科技、定位网络空间数据安全与大数据风险管控的志翔科技等企业和他们的创新产品已开始崭露头角,并向国际领先技术与产品看齐,将网络安全向看得见的方向推进,将网络安全的防护从有边界拓向无边界。
蒋天仪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网络技术的革新带来信息安全的新需求,和国家战略对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视与投入,为我国安全市场迎来爆发创造了条件。近两年,围绕这个方向的国内优秀的安全团队与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围绕用户行为分析、安全可视化、大数据风控等方向的安全创新技术,或将催生新的安全独角兽企业。”
技术防护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也就一年多的时间,所有的人仿佛瞬间就明白了,国家网络安全不止是“上层建筑”或安全厂商“游说、圈地”的高冷词汇,它与民众安全不可分。尤其是“徐玉玉案”等几起网络电信诈骗案酿成的悲剧,更加剧了公众对网上安全的深度担忧。犯罪分子精心研发设计的一系列新型高危网络骗术,已使很多传统的防骗知识和防骗意识都显得过时。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3月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个人信息泄露及保护等问题被再次提及后,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院长、互联网实验室主任方兴东表示,如果《网络安全法》将实施重点转向着眼于广大网民利益,尤其目前最灾难深重、人人备受其害的个人信息保护,将善莫大焉。
事实上,不仅《网络安全法》明确了网络空间主权的原则和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网络运营者的安全义务,具体确定了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则。我国已在多项法律法规中关注并强调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在政策层面将个人信息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
我国的电信运营商也已为企业数据和客户个人信息安全构建了一个体制和技术先进的立体防护网。
据中国移动新闻处介绍,中国移动已拉起了一个涉及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运营、合规评测、服务支撑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在这个体系之下,特别强调:严控数据对外开放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敏感数据不出网、不出境,不在网外留存;完善数据安全内控,确保大数据资源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保护用户隐私信息,确保数据开放前的用户明确授权;确保大数据安全防护能力同步规划、建设、运营;确保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及快速处置。
对涉及用户敏感信息的关键 *** 作,采取“关键 *** 作、多人完成、分权制衡”的原则,用 *** 作与授权分离、敏感信息模糊化等手段,确保所有敏感 *** 作都有严格的控制,并对全部运维 *** 作实行全面审计。这个防护手段被业内称为“金库模式”,已成为中国移动主导完成的9项行业标准之一。
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主导完成了7项国际标准,参与了全国信安标委4项前沿技术标准的制定,为运营商开展国际和行业合作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以上内容全部来源网络,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速度,其实是5G最无聊的应用。”北京邮电大学的何同学,在他制作了一个火遍全网的5G主题视频后,以这句话做结。

5G对我们而言,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而此时,作为“毛衣战”的焦点技术,5G以更猛烈的方式闯入人们的视野之中。5G到底是什么?将会带来哪些影响与改变?

5G即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随着第一代到第五代的峰值速率的不断提升,其应用场景也发生了巨变。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主要用于模拟语音传输,彼时的我们在用大哥大交流;

第二代用于数字语音传输并且能够承担少量低速的数据要求,我们能够打电话、发短信、简单浏览网页;

第三代则要求承担更为高速的数字语音传输,我们进一步能够浏览大多数网页,开始玩社交软件、玩手游,但看视频仍有些勉为其难;

第四代要求能够具备更为多样的业务传输能力,我们可以顺畅地视频通话,还能玩转短视频。

那么,接下来的5G又将开辟出一个怎样的天地呢?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对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历程的梳理,5G或将实现万物互联的目标。

IMT-2020(5G)推进组《5G概念白皮书》中预计,5G主要在连续广域覆盖、热点高容量、低功耗大连接和低时延高可靠四个技术场景中得到应用,其中前两项所针对的是移动互联网的业务诉求,而后两项则是满足未来物联网的市场需求。

根据同花顺iFinD终端产业链显示,整个5G产业全景呈现出“ 网络规划设计->无限射频配套->基站主设备与传输->网络工程与优化->5G终端->5G应用 ”的链路,大致可分为接入网、承载网和核心网。接入网中基站是核心,主要任务是完成通信数据的收发;承载网位于接入网和交换机之间的,用于传送各种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网络,通常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核心网主要作用是对承载网传送过来的数据进行管理、将传送过来的数据连接到不同的网络上。

太平洋证券5G系列报告中,将5G商用划分为三个阶段,结合上图的5G产业链,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如下受益时序:

第一阶段,5G商用初期,运营商将开展大规模网络建设。在这一阶段,设备制造商将是5G的主要受益者;

第二阶段,5G商用中期,换机潮预计将来临,来自用户的终端设备支出和电信服务支出有望获得快速增长。这一阶段,终端设备厂家及其产业链受益明显;

第三阶段,进入5G商用中后期,随着5G终端和网络的持续渗透,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这一阶段,互联网企业将笑傲整个5G产业链。

从产业链的各个细分环节来看:

一、 基站端:天线、PCB等环节价值凸显

根据东方证券的测算,5G基站投资总额约在9000亿元。大规模阵列天线(Massive MIMO)是提升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基站架构的升级、基站的建设等直接提升了天线、PCB等产业链环节的价值。此外超密组网技术的引入,使小基站数量在5G时代有望显著增长,国内小基站供应商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明显受益。

二、射频前端:5G需求引发产业性变革

Yole预计,受益5G,射频前端市场规模有望从2016年1011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2278亿美元,6年复合增速145%。其中,滤波器6年复合增速达到了21%。太平洋证券5G相关研究报告指出,5G对手机射频模块的变革在于:(1)5G增加的新频段直接提升了射频器件的需求;(2)毫米波的引入使适用于高频的BAW滤波器需求明显增加;(3)MIMO技术升级带来了天线及相关器件需求;(4)5G的高频通信使射频制作工艺从目前的GaAs升级到了GaN。

三、 核心网及传输网:通信设备、光模块和光纤需求最盛

在5G规模商用前期,运营商将开展大规模网络建设,其中,设备投资占比最大。中国信通院预计,到2020年仅国内市场,电信运营商在5G网络设备商的投资将超过2200亿元,全球市场更是数倍于此的投资,5G建设将给系统设备商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此外,5G承载网络各层设备之间主要通过光纤实现信号传输,光模块是其中实现光电信号转换的关键,因而光纤与光模块的需求也“应声上涨”。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估算,5G在2020、2025和2030年的直接产出分别是4840亿元、33万亿和63万亿元,十年的年均复合增速为29%;期间的间接产出则分别为12、63、1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带来万亿市场的同时,5G应用将引爆的生活场景化变革,同样也是值得期待的。

沉浸式体验更“沉浸”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通过VR(虚拟现实)眼镜、头盔或其他传感器,做到人在家中,却能现场体验千里之外的 旅游 景点、演唱会、博物馆。但很多时候难免会产生眩晕感,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时延,即系统监测到人体动作并反映到VR视野中时,会存在延迟。

而相比当前4G大约70ms的时延,5G数据传输的延迟将不超过1毫秒,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时延带来的眩晕感。与此同时,5G高带宽、高速率特性,可以有效解决VR内容的传输问题,推动其大规模应用。

也许在不久之后的5G时代,我们置身于战场之中,目之所视、耳之所听、手之所触,均是“真实场景”,每开一次q、投一次蓝、射一次门,不再是点击鼠标或触屏,而是要通过自己的手和脚来“出招”。

自动驾驶或将成为现实

在4G时代,过长的延时,会让无人驾驶的 汽车 和飞机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能来不及反应而酿成事故,这一担心,在5G时代将无限减少。

V2X是自动驾驶的关键。V2X无线通信是 汽车 制造商和无线生态系统针对 汽车 和道路联网提出的新型通信技术。V2X利用网络和其他物体为 汽车 提供距离更长的非视距视图以及云计算能力,从而对光探测和测距等自动驾驶功能形成补充。

而5G是V2X联网的基础,依靠5G的低时延、高可靠、高速率、安全性等优势,可以有效提升对车联网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能力,有助于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的信息互通与高效协同。5G的商用可以加速自动驾驶的到来。

万物互联

现在的智能家居已经逐渐开始流行。我们可以通过手机、SIRI、智能音箱等控制一些家用电器,而在5G时代,这或许是最原始的状态。

未来,可能每个物件上都会有一个或若干个芯片,用于收集信息、传输信息或接受指令。 我们可以追踪每一个苹果、猕猴桃的生长情况,可以精确知道自己的快递到了哪里。

到超市买东西,不再需要收银员,我们拿了东西直接出门就行了,芯片会自动把购买信息传给中央处理系统,在你的账户里扣掉相应的金额。

看病不必去挂号排队,远程医疗应用快速普及,患者(特别是边远地区患者)在家即可进行诊断、治疗和咨询。

也许当整个世界步入5G时代之后,更多的行业乃至 社会 的变革将席卷而来,无论是现在所能预料的还是无法预料的,都在昭示着,5G,比4G多出的1G,将是革命性的。

 1、 未来是万物互联&万物智能黄金十年,市场空间可观。物联网市场规模超万亿,未来仍存广阔市场空间。 目前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超过 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持续维持在 20%以上,同时 IDC 预计 2025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 11 万亿美元。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 (1) AIoT 科技 大方向,未来规模高速增长。预计 2022 年 AIoT 市场达到 7509 亿元, 2018 年-2022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305%。 (2)5G 为基, 物联网连接数持续快速增长。 物联网连接数预计在 2019-2025 年将以 21%CAGR 增长,同时产业物联网领域连接量将成为主要增长贡献。 (3) 物体数据开始产生交互属性, 物联流量释放数据商业价值。 物联网时代实现万物互联,提供物体的流量,创造新的数据价值。 2、 十年沉淀,多核驱动物联网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一:技术/产品/产业链日趋成熟。 网络由局域到广域、由窄带到宽带、由低速到高速。 另外, 物联网产业链各层不断发展完善: 1芯片/模组性能指标逐渐优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2网络覆盖不断完善, 4G/5G 与 NB-IoT 基站数量快速增长;3平台建设赋能物联网; 4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核心驱动二:降本增效助力物联网普及。 1 摩尔定律推动芯片硬件价格快速下降;2规模效应推动模组等产品价格下降; 3 流量资费快速下降; 4物联网助力企业经营/生产效率提升。 核心驱动三:场景丰富+数据闭环+巨头加速入局,释放物联网显著商业价值。 1物联网应用场景经历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自动化到智能化演进; 2数据也从单一采集到产生数据交互,提高产品/应用粘性,数据链条从底层芯片、 MCU、通信模组、网络覆盖到中上层 *** 作系统、应用平台全打通,生态构建和商业闭环加速释放物联网商业价值;3以华为/小米/高通/谷歌/腾讯等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纷纷入局 IOT,引领产业加速发展; 核心驱动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IOT 应用边界不断拓展。 传统产业发展至今也将面临数字化转型,应用物联网,拓宽物联网产业边界。 3、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AIoT,引领行业加速发展 以互联网企业、设备商、 芯片以及硬件终端为代表的 科技 巨头积极布局 IOT。 (1)阿里巴巴以阿里经济体为核心,向天猫精灵与阿里云 IoT 提供业务支持,打造AIoT 生态。(2)京东构建小京鱼智能平台,提供 AIoT 解决方案;(3)华为开启 AIoT新篇章,覆盖包括电力、交通、 汽车 等多个领域;(4)苹果围绕 iOS 布局,储备丰厚 AI 能力;(5) 高通作为万物互联践行者, AIoT 布局多场景应用;(6) 小米核心技术为 AIoT 发展提供支撑,打造包括家庭、个人与智能生活三大应用场景;(7)美的打造智慧家居 AIoT 应用场景。 4、产业链(端、管、云) 及相关标的: 端: 1)传感器:步入智能化阶段,车联网是主要发展阵地——海康威视、大华股份、 韦尔股份、必创 科技 、汉威 科技 等; 2) MCU:芯片级的计算机,智能控制的核心——拓邦股份、和而泰、兆易创新、中颖电子、瑞芯微、全志 科技 等; 3)通信芯片: 基带射频两大阵营,蜂窝、 WiFi、 LoRa 各放异彩——乐鑫 科技 、翱捷 科技 、中兴通讯、华为/高通/MTK/展锐等; 4)通信模组:联网基础枢纽,承上启下重要一环——广和通、移远通信、美格智能、 有方 科技 、 日海智能等; 5) 终端: M2M空间广阔——鸿泉物联、威胜信息、移为通信等。 管: 无线传输为主,短距和长距各擅胜场——中兴通讯、三大运营商等 云: 物联平台,应用层进行管理和分析的天地——涂鸦智能、 思科等

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 横跨数个百亿赛道 国产射频微波领域仪器仪表如何破局 》专题报道:

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信号发生器并称为射频三大件,受益于近年来5G商用化进程、新基建工程、智能网联 汽车 的快速推进,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且规模增速快于全球市场。同时,射频三大件持续发挥着“小口径、大带动”的作用,通过自身的技术进步,带动下游5G、半导体、物联网等万亿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国产替代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如成都玖锦等国内厂商纷纷通过突破技术壁垒、倾力品牌打造、重视市场培育与建设等手段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国产化替代之路。

1、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发展现状
——射频三大件(频谱分析仪、矢量网络分析仪、射频信号发生器)概述


频谱分析仪
根据国家标准《GB/T 11461-2013 频谱分析仪通用规范》,频谱分析仪是能够在频域上有效地显示出构成时域信号的各个单独频谱分量(正弦波)的仪器。
频谱分析仪能够以模拟或数字方式显示信号的频域特性,实现信号失真度、调制度、稳定度等参数的测量,在射频领域有“射频万用表”的美称。传统的频谱分析仪基于“扫频式”原理,前端电路是一定带宽内可调谐的接收机,输入信号经变频器变频后由滤波器输出,滤波输出作为垂直分量,频率作为水平分量,在示波器屏幕上绘出坐标图,就是输入信号的频谱图。随着集成电路技术、快速A/D变换技术、频率合成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频谱分析仪无论从功能还是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提升。

现代的高端频谱分析仪采用了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这种技术一方面将被测信号分解成分立的频率分量,达到与传统频谱分析仪同样的结果,另一方面将被测信号数字化,使得频谱分析仪具备了矢量信号分析功能和实时频谱分析功能。基于此,当今的频谱分析仪也可称为矢量信号分析仪(或实时频谱分析仪)。
在具体下游应用领域方面,矢量信号分析仪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雷达、频谱监测、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物联网、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航空航天和国防、电子对抗、教育科研等行业。

矢量网络分析仪
根据行业标准《SJ/T 11433-2012 矢量网络分析仪通用规范》,矢量网络分析仪是一种能完成复传输和复反射S参数测量和分析的仪器,能够对单端口、两端口或多端口网络的S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具有按某种误差模型的要求,进行测量校准、自动修正误差的能力。
矢量网络分析仪结合了频谱分析仪技术、信号发生器技术以及矢量网络分析技术等各项技术,是射频微波领域必备的测试测量仪器,并且是诸多行业专用仪器的基础形态。
矢量网络分析仪会利用自带的信号发生器向被测件发射信号,再通过对折返的信号进行分析,获取待测件的信息属性。


射频信号发生器
射频信号发生器可在各种频率上产生射频信号,具有高光谱纯度、稳定的频率和振幅,不仅可以生成任意波形信号,还可以将任意波形信号上变频成射频微波信号,是无线电设备和射频微波器件研发、制造、维修、检测的必要设备,具体功能包括生成矢量调制信号、电磁兼容、微波信号产生、时钟测试和安规认证等。广泛分布于通讯、半导体、新能源、 汽车 电子、医疗电子、消费电子、航空航天、教育科研等行业。


——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国市场增速快于全球市场增速
随着航空航天、5G商用化、 汽车 智能化、物联网、半导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全球射频三大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Technavio等机构的统计测算数据,测算2021-2025年全球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57%左右,到2025年全球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左右。

注:市场规模口径包含频谱和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市场规模数据依据2021年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进行换算。
在中国市场方面,受益于5G商用化进程、新基建工程、智能网联 汽车 的快速推进,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在近几年快速增长,且市场增速快于全球市场增速。结合Technavio、弗若斯特沙利文、灼识咨询等机构测算数据,测算2021-2025年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在8%左右,到2025年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将接近100亿元。


注:市场规模口径包含频谱和网络分析仪、信号发生器;市场规模数据依据2021年人民币与美元平均汇率进行换算。
根据灼识咨询的统计测算数据,在频谱分析仪、网络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这三大产品构成的市场中,频谱分析仪市场占比最大,达到397%,接近40%;信号发生器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市场占比相近,均在30%左右,具体占比分别为305%和298%。

——射频三大件带动下游万亿级市场发展
射频三大件与下游应用领域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射频三大件本身市场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射频三大件产品是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所必须的基础测量设备。
下游5G通信、商业航天、物联网、半导体、毫米波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产品和技术的升级与发展需要更高性能的仪器来实现相关指标的测量与测试。射频三大件产品可以对复杂的信号进行频谱测量分析、频谱监测、调制与解调、电路网络分析、电磁兼容测试等,并且能够结合相关软件为下游应用提供全面的测量测试解决方案。因此射频三大件是典型的“小口径,大带动”产品,射频三大件产品技术与性能的提升,将辐射带动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典型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状况方面,物联网领域,根据赛迪统计测算数据,2021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63万亿元;5G领域,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测算数据,2021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3万亿元;半导体领域,根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到1925亿美元; 汽车 电子领域,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统计测算数据,2021年中国 汽车 电子市场规模达到8894亿元;卫星通信领域,根据赛迪无线电管理研究所统计测算数据,测算2021年中国卫星通信产业市场规模在900亿元左右。

在应用场景方面,射频信号发生器是对无线电信号进行测量的必备工具,在高频率范围的信号中应用尤其广泛;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方面,主要用于研发、生产测试、现场维护和教育教学等,高端产品主要应用在高性能射频器件开发、毫米波通信系统和前沿研究。

从具体的应用领域来看,射频三大件的下游应用行业基本相同,具体包括半导体、消费电子、移动通信、 汽车 电子、自动驾驶、车联网、物联网、国防与航空航天、科研与教育等,其中多个下游应用行业加速发展,有望催化测量仪器需求的高速增长。


2、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竞争格局
——产品技术端:国内厂商实现了高端化突破,电科思仪和成都玖锦处于第一梯队
近年来,国内厂商在产品方面实现了高端化突破。成都玖锦、电科思仪等国内高端产品厂商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均突破了50GHz,均可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同类仪器指标。
综合来看,在射频三大件方面,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的技术水平差距已然不大,部分国内厂商具备一定的实力与国外厂商进行横向比较。
在具体企业的产品性能方面,电科思仪在射频三大件产品中均代表了国内厂商的最高水平,其次是成都玖锦,其射频三大件产品性能紧随其后,均接近国内厂商的最高水平。

根据国内企业各产品数据手册以及企业公告等公开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对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相关企业进行了技术层面的竞争格局划分。电科思仪和成都玖锦处于产品性能的第一梯队,鼎阳 科技 、普源精电、创远仪器、优利德等企业位于产品性能的第二梯队。


——市场布局端:国内厂商紧抓窗口机遇期,基本实现了高中低端市场的全面覆盖

市场端方面,新冠疫情带来的全球产业链重构为国内厂商带来了窗口机遇期,国内厂商例如普源精电、鼎阳 科技 、优利德等,纷纷通过IPO募集资金,以期抓住机会窗口,进一步扩大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在原本外国厂商垄断的高端市场实现国产化突破之后,以电科思仪、成都玖锦、鼎阳 科技 、普源精电等企业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已经基本实现了国内高中低端市场的全面覆盖。

——市场竞争端:上市企业营收快速增长,国内厂商地位不断提升,高端产品市场替代空间更为广阔
此处选取了电子测量仪器行业中对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进行数据披露的企业进行汇总分析,普源精电采用其射频类仪器业务营收,鼎阳 科技 采用其波形和信号发生器、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业务营收,创远仪器采用其信号分析与频谱分析、矢量网络分析业务营收。
通过汇总发现,2018-2020年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增长势头迅猛,2019年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营收增长2992%,2020年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营收增长2441%;与此同时,选取企业射频三大件相关业务在中国市场中的占比也逐年提升。综合以上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市场中国内厂商的市场地位在不断提升。

注:普源精电与鼎阳 科技 尚未发布2021年整年细分产品数据,因此此处2021年数据仅包含普源精电和鼎阳 科技 相关业务的2021年上半年数据。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统计及测算数据,在整个中国电子测量仪器市场中,是德 科技 、罗德与施瓦茨、安立、泰克、力科等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总和在40%左右,由于高端产品市场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由此可见在高端产品市场,国外厂商的市场份额远在40%以上。

上述上市公司产品主要定位于中端,但除此之外,国内已经实现高端化突破的企业,例如电科思仪、成都玖锦等,目前并未上市,其信号发生器、信号分析仪和矢量网络分析仪等产品均突破了50GHz,均可对标国际一线品牌同类仪器指标,已经成为了国外厂商在中国高端产品市场的直接竞争对手,因此在高端射频三大件产品领域,存在着广阔的竞争与国产化替代空间。


3、中国射频三大件国产替代路径:国产替代已是大势所趋,国内厂商如何破局

——突破技术壁垒

射频信号发生器、频谱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技术核心主要基于射频微波电路和数字信号处理等学科,产品主要的技术门槛在于射频微波电路设计以及数字信号分析算法、软件平台等,涉及到较多的微波电磁波和通信理论,应用的射频芯片技术复杂且成本较高,前期研发投入大。

与此同时,随着5G通信、雷达、物联网、 汽车 电子、卫星通信等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频域信号测量的应用范围得到扩展,下游应用领域对于频域测量仪器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国产替代,必须需要突破中高端射频三大件产品的技术壁垒 ,例如当产品达到265GHz的测量频率范围后,产品的射频芯片、射频材料、射频连接、微波仿真、微组装电路工艺等相关技术的设计难度和成本也迅速提升,因此中高端的射频三大件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迫切地实现中高端产品的自主可控。

突破技术壁垒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众多国内厂商纷纷加大投入,加快自主研发脚步。以成都玖锦为例,其投入大量的研发人员与研发资金,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达到66%,研发费用占比达到35%,均领先行业内的其他企业。这样的做法带来的成效也是极其显著的,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成都玖锦通过自主掌握的“宽频段超带宽多通道信号生成及模拟技术”、“宽带高隔离激励源和多通道信号分离接收技术”、“宽频段大动态宽带信号接收和分析技术”、“高速数字采集与处理技术”等四大硬核技术,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开发了“信号分析仪”、“信号发生器”、“矢量网络分析仪”和“综合测试仪”等产品线,正在国内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市场迅速崛起。

——倾力品牌打造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国品牌的建设。自2017年起将每年5月10日设立为“中国品牌日”。新时代、新经济、新赛道背景下,品牌价值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随着电子信息产业链的强化发展,高端科研仪器技术的国产替代,其难点不只在技术,更在于整个市场的一份“信任感”。

国产自主品牌的建设之道在于用互联网思维打造工业品牌,例如成都玖锦从诞生之日起,就定位高端技术,秉持“一群人、一件事、一颗心、一辈子”的人文主义和长期主义精神,投入到了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发工作上。2022年成都玖锦也备受国家重视,入选了中国品牌日。
同时,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产自主品牌紧密结合新时代传播渠道特色,创新打通线上线下进行国产品牌的传播与推广,打造自己的品牌阵地。


——重视市场培育与建设
在射频三大件所属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领域,欧美有是德 科技 、泰克、力科和罗德与施瓦茨等行业优势企业,培育了更为成熟的使用者,其能够熟练理解和使用功能日趋复杂的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在选择相关仪器时能够更好的鉴别产品的性能,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品牌。

由此可见,企业对于市场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培育与建设尤为重要,是打造市场和品牌护城河的一项有力手段。例如成都玖锦通过对国内客户消费/使用习惯的洞察,从市场需求和使用习惯的角度出发,使得其产品符合国内消费者的 *** 作习惯,无需适应新的 *** 作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产品使用的学习成本;除此之外,成都玖锦产品具有出色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相关产品生态的建设成本。上述两种方式均是快速实现国产替代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再例如电科思仪最新发布的“天衡星”系列产品,除了在性能和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以外,“天衡星”系列产品采用高清大屏呈现测量结果,多种参数一览无余,且支持多点触控、自定义 *** 控界面、“一键搜索”等功能,使 *** 作更为简洁高效。

4、总结:中国市场快速发展,国产化替代正当时

近年来中国射频三大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并且带动下游万亿级市场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国内厂商无论是在市场地位方面还是产品性能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和发展,尤其是技术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综合来看,万事俱备,国产化替代正当时。
在国产化替代方面,不同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实施路径,部分企业着力于实现技术壁垒的突破,部分企业倾力于品牌的打造,部分企业重视市场培育与建设,部分企业则多管齐下,致力于走出一条可持续化发展的国产替代之路。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

引言:

近年来,作为前沿技术之一,物联网可谓是赚足了眼球。随着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对物联网的技术研发日益深入,物联网技术也不断发展成熟,并不断渗透到各个细分行业中。为推动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入各个领域,我国各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就包括《面向智慧城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指南》等文件。“十四五”规划虽还未全面公开,但是根据中项网行业信息整理分析,物联网行业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大爆发。

物联网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一词,最早于1991年由麻省理工的教授提出。在1995年比尔盖茨撰写的《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有所提及。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的Kevin Ashton教授将RFID及传感器应用于日常生活,将物品标记应用,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根据“物联网“的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其实它还有一个名称,就是传感网,是指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活点定义是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员和物等通过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形成人与物、物与物相联,实现信息化、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的网络。
物联网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正不断向“高价晋级“

目前物联网应用已经遍布各个行业,预计将为数十亿日常物品提供连接和智能,而且它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部署,即: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医疗保健、智慧城市、农业、工业自动化等。
未来物联网将会更加广泛的应用于不同行业和领域中,从简单的状态检测和自动化,向高阶的综合调度和智能化决策等方向演进:

物联网行业竞争即将到白热化阶段,技术突破成为行业痛点
目前,在物联网行业,广为人知的主要是华为、阿里等Top10的企业。然后实际上,在物联网领域做的比较好的企业已经有上百家,还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新进去企业和独角兽公司等,由此可见物联网行业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通过智能传感器、多媒体采集、专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疫情科学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接口融合问题将是物联网行业面临的最大的技术难点和痛点。

“十四五“—物联网真正的爆发期

根据国际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全球联网和物联网设备预测更新》,截至2018年底,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已经达到220亿。在华为的预测中,到2025年,物联网设备的数量也将接近1000亿个,每小时会有200万个传感器被部署。

根据中项网近五年项目及招投标信息汇总分析,2020年物联网相关项目数量呈直线上升,未来物联网市场上涨空间可观,预计到2025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6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25%。

以内容为中项网行业研究院自创,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多谢!

中项网行业研究院依托中项网的建设项目大数据、行业专家资源和分析研究团队,专注为企业提供行业研究、竞争对手调研、成本研究、渠道研究及业绩监测等服务。

主要优势行业:我们在能源电力、石油化工、轨道交通、环保、新能源、机电设备、工业控制、工业润滑油等领域积累了丰富资源和经验,超过500+的成功案例;

我们的资源:30+名行业研究专家、200+的支持团队、覆盖全行业的项目投资数据及多渠道资源,匠心行业商机及发展研究。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记者 卜文娟

近日,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申请,工信部向四家企业颁发了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批准四家企业经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自此,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深圳市通信学会秘书长李银松对本刊记者表示,国家将5G发展放到很高的战略地位,坚定了国家发展5G产业、中国5G技术的决心,牌照的发放预示着中国庞大的5G市场投资机会出现,这一利好将快速推动5G产业投入和发展,影响全球终端、芯片、软件产业的格局重新分布,推动我国芯片、集成电路产业大规模发展。

5G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2017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国家对于发展5G的决心。进入2019年,5G商用也成了各国通信竞赛的主战场,此次颁发商用牌照将加速我国5G的相关建设,向着“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目标又前进了一步。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整个5G的设备和产品应该说已经基本成熟,具备了商用的条件。今年4月,韩国和美国相继启动了5G商业应用,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我国发放5G牌照,一方面是通过我国5G网络的建设带动5G产业链,包括制造业、服务业上下游的发展,促进整个5G产业链的性能进一步提升;更为重要的是,5G是构建 社会 经济的一个基础设施,通过5G的建设,能够带动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赛迪智库无线电研究管理所副所长彭健认为,5G牌照的发放对于5G产业链整体是利好的,消息公开后股市5G板块的表现也反映出了市场对于5G的期待。

据了解,不同于3G、4G时代,此次工信部共发放了4张5G牌照。除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牌照。

“从整个市场来说,未来几年内对市场格局影响并不大,有助于推动广电转型,尤其是在三网融合领域发挥独特作用。从竞争的角度来说,有3到4家公司有助于充分竞争。”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表示。

深圳市通信学会行业专家易维平对本刊记者表示,广电多年来在无线通信领域是被忽视的重要力量,5G时代,作为一支技术和基础都不错的“老牌新人”,对于提升市场竞争活力显然是好事,尤其广电在700M和高频卫星通信等领域其实也有多年研究和耕耘,这次是个自我提升跨越的好机会。

此外,李银松认为,引入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家移动通信运营企业,中国广电建设5G网络并提供服务,为5G业务创新增添生力军,将有利于打造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基础网络,有利于广电网络转型,有利于促进广电网络和电信网络共同发展。

5G牌照下发后,运营商都在积极部署试验网络。

中国移动称,今年9月底前在超过40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不换卡”“不换号”就可开通5G服务,后续将持续扩大服务范围。中国联通也表示,目前已率先开通国内40个城市的5G试验网络。

据了解,首批支持5G网络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4个直辖市,合肥、福州、兰州、广州、南宁、贵阳、海口、石家庄、郑州、哈尔滨、武汉、长沙、长春、南京、南昌、沈阳、呼和浩特、银川、西宁、济南、太原、西安、成都、拉萨、乌鲁木齐、昆明、杭州等27个省会城市,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雄安、张家口、苏州、温州等城市。

李银松分析,中国移动获得26g频段,频率传播特性好,而且可以从4G同址升级至5G,可采用4G&5G双模技术建设,相比而言,投入较少可实现连续覆盖,建设难度小,工程周期短。对传输资源丰富、4G站址资源丰富的城市可以快速建设一张连续覆盖的商用网络。

以北京为例,今年4月底,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5G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北京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截至5月底,北京地区铁塔公司已交付给三家基础运营企业的5G站点共计4983个,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共建设完成了5G基站4300个。目前主要覆盖区域为城市核心区、冬奥会相关园区、世园会、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及典型应用场所等。随着5G牌照的落地,包括基站在内的接入网部署将开始提速。

据了解,除了北京,近期各大城市政策频出,并且均透露出2019年建设近万个基站的规划。

盘和林表示,为了配合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已陆续发布协同发展方案。蓄势培育万亿产业集群,相关企业也在加快抢滩布局产业链。应该来说,这些5G试点城市的5G基础比较好。

运营商积极在各地部署试验网络,市场反应强烈,业内人士均认为5G将催生万亿市场。那么,5G市场到底有多大?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20至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的经济增加值达33万亿元。

李银松预计,未来三家运营商3年内陆续投入1万亿才能实现网络的立体深度覆盖,随着5G的商用和应用创新发展,将带来10万亿产业投入。

易维平表示,5G时代对于整个产业链的设备商、运营商甚至外围企业都可能带来直接或间接的效益机会,能否把握和企业自身实力以及布局关系很大。5G技术的创新性以及当前业务和技术应用的不确定性,决定在创新、技术底蕴、横向合作和实力强的公司会脱颖而出。同时,对于4G业务参与更多的企业,也许对于5G的把握会更具备“先发优势”。

此外,类似路由设备、宽带传输、人工智能、 汽车 电子、物联网芯片&方案等公司机会更多。“对于掌握核心 科技 的高新企业是一次飞跃的契机。”易维平强调。

盘和林认为,未来5G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不仅能促进国家对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建设,也是推动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引领创新发展,激发我国的消费活力十分有利。但是最终人们能从5G中获得怎样的体验,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与5G适配的各种硬件的发展、应用场景的开发以及产业生态的融合程度。

“我认为发展过程中必须软硬兼施,即既要重视5G基础性硬件设施建设,更要注重应用场景及产业生态建设及融合。”盘和林强调。

彭健也强调,牌照发放后终端、运营、应用等环节还需要时间成熟,比如终端的价格需要时间回落到合理区间、5G商业模式需要时间摸索、5G与其他垂直行业的融合应用更需要各方一起挖掘。总之,建好网不是目的,用好网才是5G价值的最终体现。

那么,5G发展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看来,5G可以与4G基站同址,但是现有的4G基站数量是远远不够的。5G需要的基站数是4G的4-5倍,基站的建设包括室内的覆盖需要一个过程。“6年来,4G网络建设到目前的水平大约花费了8000亿元;如果5G要建成大规模商用,约需要1万亿元甚至更多。因为5G的频率高、容量大,所需要的基站数量比现在多得多。”

此外,他认为,5G提速还有诸多瓶颈,芯片和 *** 作系统等基础核心技术需提高自主可控水平,毫米波频段的产业差距需尽快弥补,毫米波频段已分配的应用还需要协调,以便为5G腾出频率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952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 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