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无人飞机、自动驾驶、ChatGPT数字化科技时代,每一天都在发生着令人震惊的变化,科技与狠活也在时刻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互联网“云”概念的提出,更是将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化为可能。
近日,中国移动2023移动云大会在苏州金鸡湖国际会议中心开幕,进一步深化“云电脑”的概念,表明了中国移动对于发展“云电脑”的坚定决心。
会上,移动云举行了“云电脑+”生态联合体发布仪式,与合作伙伴共建一个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形成“云电脑+”广泛生态,以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高质量产品和服务。
相对于传统的电脑,云电脑在算力、成本、安全等方面更具优势,针对性地解决了众多传统电脑面临的问题。其可借助高效的网络传输和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将云端计算、储存、网络能力以电脑桌面的形式呈现给终端客户。
再翻译成所有人都听得懂的话就是:以后用户不需要花高价购买电脑主机,只需要将桌面、应用、硬件等计算资源集中在云端数据中心,用户只需要一个小巧的终端设备,接上显示器、鼠标和键盘等简易配件,就可以像完整的电脑一样使用所用功能。这对于我们来说大大减轻了使用电脑的成本,也能更加轻松便捷地使用电脑。
无独有偶,华为近期也推出了全栈“云手机”服务KooPhone,旨在为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超优体验的产品与服务。
KooPhone是基于华为云鲲鹏ARM服务器,通过引入华为音视频编解码、实时传输等核心技术以及华为云丰富的应用生态,打造的一款优体验、高安全的云手机服务,为政企、互联网等行业客户提供新的应用场景。
根据华为云手机的模式,以后手机完全可以不用搭载强大的芯片来完成手机各类app的运行,仅需要一个屏幕,内存、芯片、硬盘等硬件设施都可以远程上传至云服务上,也就是说以后的手机三大件就变成“华为云+显示屏+5G网络”。
话句话说,以后不需要你花大几千的高价去购买高性能手机,只要通过华为云服务,下载各种生态app,哪怕是500元的入门手机也可以享受到云端的各种高效率服务。并且由于不需要在终端手机植入芯片那样受体积限制,在云端芯片方面就可以使用更强大性能的芯片,用户因此也能获得更流畅的手机使用体验。
很明显,“云”端大数据概念已被运用于越来越多的行业,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便捷性。那么不妨脑洞大开下,未来有没有可能出现“云汽车”呢?笔者认为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众所周知,目前的很多新能源智能汽车已搭载上如高通8155这类强性能的芯片,有的新能源车型甚至整车搭载了大小超200多个芯片。理论上,只要高度依附于芯片的智能化科技产品均能实现“云”数据概念。
参考中国移动的云电脑和华为的云手机,未来的汽车可能也会像云手机一样不再过于依赖于硬件设备的好坏和芯片的数量,只需要借助1~2块的高性能芯片,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机、电控、电池等均可以通过云端大数据下载到车载智能设备。
这样一来,未来的汽车仅需配备车身主体构架、内饰、5G/6G网络和智能显示屏等,诸如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车身雷达、自适应巡航系统、续航里程等均可通过云端大数据来实现增减配。而未来可能只需要5万级别的入门车型也可实现百万级别的驾驶体验感。
这也预示着未来或许不再有“豪车”的概念,只要某品牌的汽车云端数据库足够强大,生态链足够丰富,可供用户下载的车载智能配置越多,这辆车就足够“豪华”。当然,这一切是需要用户“付费”下载添加的,而这种模式也将成为未来车企的一大盈利渠道。
写在最后
近几年自主品牌新势力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各种智能化黑科技层出不穷,笔者斗胆猜测或许最快明年就有车企提出“云汽车”概念,又或许,“云汽车”会是自动驾驶的“终极形态”也说不定呢?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猜想,仅供业内交流探讨,并无夸大诱导之意。
“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知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现阶段体验最好的云电脑是极云普惠。
极云普惠云电脑指的是长沙市极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个软件客户端,通过远程机房的顶级硬件设备进行计算,将实时画面传输到本地终端,用户在本地终端通过网络和远程机房进行互动。
特点:
极云普惠云电脑的出现使得用户能够用手机、平板或者低配置电脑玩大型游戏,解决了用户因为配置不够而无法玩大型游戏的问题。
极云普惠云电脑个人云盘可以让用户自己保存文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保存游戏文件、游戏存档、游戏mod补丁和个人配置。储存的文件不会因为用户断开连接而消失,下次连接可以继续使用。
云计算目前在国内作为一个技术发展方向的概念被提出来。在云计算的应用下,以后个人和企业就只需一台普通电脑,一个浏览器即可以完成所需工作。所谓三网融合,即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三网的融合。融合后呈现出来的是这样的场景:三网中的任何一个网都可以提供电话、电视、网络的服务,三者相辅相成。
三网融合目前处于地方试点阶段,由政府主导,庞大的网络体系也决定了融合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