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对口的专业工作为,新能源、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软件,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通信,电信,网络设备等,跟质检员的工作并不对口。
物联网(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物联网技术。」我不清楚这句话的出处,我只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哈哈。我想说的是,「物联网技术」这个名词是一个很大很泛的概念,我可以说不存在这种技术,我也可以说这技术实际上就是当今电子、通信、计算机三大领域的基础技术。
我在这问题下的回答「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区别和联系?」简单阐明了物联网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请问,1994年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我们作为互联网原著居民的90后,认为互联网技术又是一种怎样的技术呢?
我就奇了怪了,当初教育局怎么不开一个互联网技术专业?实际上现在也没必要开设互联网专业了,当今大学的计算机系本科所学的大部分内容,就是互联网会用到的技术。其中之一是Web建站技术。
Web 建站技术中,HTML、HTML5、XHTML、CSS、SQL、JavaScript、PHP、ASPNET、Web Services 是什么? - 张秋怡的回答
什么?你们计算机系不是学这些?来来来,我电脑坏了,过来帮我修一下电脑吧~
总之,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物联网,也是一个时代。物联网技术是当今电子、通信、计算机、IT行业技术的大融合。如图,物联网技术的技术组成(简单版)。
# 物联网技术之一:单片机/嵌入式开发
智能硬件,哎,不就是单片机吗?说到底就是一个微控制器,现在出现的智能手表,调光LED灯,蓝牙开锁,WiFi插座等等,说到底不就是单片机开发嘛?单片机,电子和通信专业一般都会教51或AVR、计算机系接触不到。现在流行的Arduino也是单片机开发的一种。
但是要做一款智能硬件,技术上只会单片机编程还是不行的。哎呀嘛什么智能硬件,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子产品!。所以你要开发一款能拿得出手的智能硬件,电子系统设计必须要会的!
电子系统设计(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 (豆瓣)),我不是指《电子系统设计》这本书里的内容,而是一个动手实验过程。要做智能硬件,广看书没用,只会单片机编程也不够的!真正有用的是一个实打实的课程设计,或者一个项目经历。一个电子系统设计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硬件设计阶段:
MCU选择
电路设计(电路图)
验证电路(面包板、万用板)
电路板设计(PCB图)
送工厂打板或自己做板
元器件、物料管理(采购等)
拿到电路板后
焊接芯片和元器件
上电测试
烧写最后版本的代码到芯片里
如果你熟悉以上硬件设计阶段,并知道要做什么事情,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单片机硬件工程师了哈~接下来就是单片机软件工程师的事情了,单片机软件一般都不会太复杂,有的还是不用上 *** 作系统的裸机开发,做过单片机课程设计的学生都懂。
软件设计流程:
确定软件架构(主循环?状态机轮询?)
编写软件
调试代码(开发板或自己搭建好的电路)
烧写最终版本的代码到电路里
这些都不算复杂了,如果你用的芯片高级一点,不是微控制器而是微处理器的话,那么就是嵌入式开发了。
如图是ARM芯片架构系列。
一般网上STM32开发板的芯片是STM32F103,也就是Cortex-M3核,还算是单片机开发,如果外设没有太多功能,单片机想用更小巧一点的,可以选用M0核的芯片,名副其实的微控制器了。如果使用Cortex-A9开发,你这是要开发手机还是机顶盒(黑人问号)?
Cortex-A系列芯片的开发,或者说这类产品,一般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完成所有工作,这种嵌入式开发的技术最少分为四个层次:硬件层、驱动层、系统层和应用层。每一层次都需要有人去设计。驱动和系统可以移植,硬件电路板肯定要专门的硬件工程师去做的,应用层可以交给应用工程师,只要上了Linux系统,不也就是Linux应用开发嘛?如果去网上买回来的嵌入式开发板,能拿得出手的项目只能应用层开发,比如什么「数码相框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别告诉我学会移植uboot或Linux就可以找工作了。
# 物联网技术之二:网络通信协议
智能硬件与传统的电子产品最大的差别,就是智能硬件连上了网络。要连上网络,就需要用到网络通信模块及学习网络通信协议——TCP/IP。
TCP/IP是一个技术的总称,里面包含两种协议TCP、UDP,位于网络通信分层模型的传输层,同时也是由 *** 作系统管理。而>
为了让电子产品有联网的能力,只要在电路设计上给主控芯片连接一个通信模块,写好收发网络指令的代码,剩下的就是电子产品设计了。
到这里,基本是一个物联网产品的雏形了,以上也是物联网中基本会用到的电子和通信技术。
# 物联网技术之三:服务端开发框架
Client/Server架构,即客户端/服务器架构。智能硬件连上后台服务器后,其就是一个客户端,一个终端。由于单片机中资源受限,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用>
服务端开发就比较复杂了。单片机/嵌入式软件开发还好,只要学习好C语言即可打遍天下无敌手,而服务端开发,用Java呢还是Python还是PHP?反正Java和Python选一个就好了,嵌入式出身的工程师,一般都会学Python。
Python服务器端的开发框架种类繁多,Web开发的有Django、Flask、Tornado Web Server,TCP服务器可以用Twisted,等等。MQTT有已经做好的服务器,像这样的服务器不用自己开发,直接部署即可。
如图,这是我开发一个智能硬件的服务器端的框架图。使用Redis作为>
在这个项目开发中,最少需要开发用户端的>
到了这里,服务端开发和前面两个技术可以作为一个分层,前面的单片机/嵌入式和网络通信的开发可以算作是一个电子设备的开发,后台工程师只要拿到了这个电子设备,知道这个设备提供了哪些接口(API),就可以进行后台开发了——把设备连上网络,分配给它一个IP或者什么的,配置好接口及相关 *** 作,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前端了。
## 关于前端技术
关于前端技术,我这里不好单独写一个主题,其一,我对前端技术没有那么熟悉,还处于前端技术=HTML+JavaScript+CCS的概念,以及手机端的APP开发;其二,前端技术与电子硬件技术间隔相差太远,前端更多的是和美工沟通,和后台协调,和设计师交流,甚至可能还需要有一定的美感;其三,大部分项目的最重要的是实现设备的稳定性、联网、数据的获取和控制。如果设备不稳定,数据出现差错,没法控制,再漂亮的前端页面也没用。其四,如果是做智能家居,做消费电子领域的项目,针对广大普通消费者,比如WiFi插座,一个漂亮的界面是很重要,但是大多数的物联网项目,只需要一个后台管理界面就行了。
所以,没有前端的设计,界面都是很丑咯!
# 物联网技术之四:无线自组网
无线自组网,或称无线传感网络,这肯定是物联网专业的学生要学的一门学科,属于通信领域,电子、计算机出身的人对这没有太多的概念。无线自组网最典型的技术之一是,ZigBee。
什么是自组网?做个对比,比如我们的WiFi,我们要用手机去连一个SSID,输入密码才能连上WiFi,而且你的手机,一般来说也不可能再发射Wifi出去让其他手机连接,WiFi网络拓扑成星型网。
而自组网不一样,不需要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直接连到最近的一个自组网设备,最后自组网设备也可以作为一个中间节点,让下一级的设备连接进来,网络拓扑可以成星型网、簇型网和网型网。那么无线自组网的数据怎么流动呢?流去哪?无线自组网一般都会有一个数据汇聚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网关。
但是ZigBee并没有连上互联网啊,它最多只是一个局域网!——这还不简单?这是就是网关要处理的事情了。而且,ZigBee协议栈Z-Stack是有Linux网关版本的。
Z-Stack - ZigBee 协议栈
不过呢,由于各种原因,ZigBee开始走下坡路了,最新的6LoWPAN会逐渐替代。6LoWPAN,是一种低功耗的无线网状网络,其中每个节点都有自己的 IPv6 地址,允许其使用开放标准直接连接到互联网。Zigbee使用网内专用地址,互联网主机无法访问。集成 Ipv6/6LoWPAN 堆栈的开源 *** 作系统Contiki也会逐步取代Z-Stack。
如果大学开设了无线自组网的课程,不是学习ZigBee的Z-Stack就是Contiki。使用无线自组网也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开发过程,其技术需要结合单片机/嵌入式开发。
## 电源问题
是的,如果要用无线自组网,电池续航的能力是一个问题。如果是类似与WiFi插座、智能饮水机、智能风扇等等,接上市电就能用,这些电源都不是问题。而对于无线自组网,往大的方向说就是所有的便携式智能设备,都受限于电池续航能力,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不过呢,突破电池技术并不是物联网开发者所需要做的工作,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挑选更低功耗的芯片,设计电路功耗更低一点,让单片机休眠并使用中断唤醒机制。
图,用水果电池供电的某430单片机系统。
# 物联网技术之五:RFID
仔细观察上面那张无线技术的图,最右边,NFC/RFID。嗯,对,RFID,非接触射频识别,也是物联网技术重中之重的技术,很多物联网书籍都会介绍RFID,搞得很多人以为RFID就是物联网。
介绍RFID前先简单说一下条形码。去超市购物的时候,收银员把扫描q对准上面的条形码扫一扫,商品信息和价格就录入到电脑里了。条形码替代了收银员手动输入数据,工作效率提高了几倍。
可是,进入21世纪后,条形码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存储能力小、工作距离近、穿透能力弱、不能写 *** 作等等都是条形码的缺点。这个时候就出现了RFID技术。典型应用如下图:
(。。。好像没有什么奇怪的啊?)
一二线城市早已实现了的公交卡,以及校园一卡通,用的就是RFID技术。RFID可读可写,所以公交卡、校园卡的钱能存在卡里面。
NFC,也是RFID的技术一种,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的NFC功能,手机取代公交卡真的是迟早的事。要是手机没有NFC功能,也可以这么装逼:
我看他用手机刷卡出入站挺方便,就问他怎么弄的,是不是要下载什么软件。
他告诉我:“这个很简单,只要把公交卡藏在手机套里就行了。”
同样,RFID开发也是离不开单片机开发,网上也有相关的RFID开发套件出售。
# 结语
当然,物联网技术绝对不止以上五种,物联网本身就是所有技术的大融合,做电子产品的还要考虑产品外壳,不过这是结构工程师的事情;做服务器后台的还要考虑用户帐号数据库读写等,前端也要考虑如何把设备数据和 *** 作方式优雅的展现给用户看,这些是IT程序员的事情;电池技术也需要单方面突破,超小体积、超大容量,这个还得等待多时。
与其说物联网是一种技术吧,不如说它是一个时代,物联网通过对相关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时代的概念,是一个建立在技术基础之上的时代。
大余县人民政府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供销社 > 工作动态
索 引 号:
B23000-2022-5095849
文件编号:
分类:
生成日期:
2022-07-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责任部门:
用数字化推动果蔬冷链物流变革
访问量:49
来源:江西省供销集团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被广泛应用到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也已经深入到包括农业在内的各个行业。根据农业的产业链条划分,目前农业大数据主要集中在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生产、农业市场及农业管理等领域。农业大数据是农业不可或缺的支持,也必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助推器。将大数据融入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不仅可以高效整合物流资源,降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的物流成本,还有利于搭建农产品流通平台,保障农产品的配送质量。
2014年,国家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冷链运输物流领域的应用。
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果冷链供应链是农产品冷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优化供应链,对保障果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探究大数据在我国水果冷链供应链中的应用,以此提出针对性发展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冷链物流及大数据应用
01
冷链物流的定义
冷链物流一般指冷藏或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的新鲜和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冷链物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高度协调、高效运作。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水果的品质和新鲜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果冷链物流也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一个食品消费大国,水果冷链物流在我国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水果冷链物流的产生
我国长期以来就是水果生产大国,苹果、柑橘、梨等果树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数据显示,近年来,水果总产量由2003年的148亿t提高到了2018年的244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由2387%提高到了2807%。苹果、柑橘和梨的产量及所占比重整体呈增长趋势,至2018年,苹果、柑橘和梨的产量分别达到039亿t、042亿t和016亿t,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4555%、2749%和6824%。
由于新鲜水果含水量高、湿度大,易腐烂变质,常温贮藏时间较短,我国果蔬的产后流通损耗率为20%~30%。同时,我国水果流通规模较大,除了出口至其他各国以外,在国内的流通量非常大。冷链物流有利于减少水果产后损失,带动水果随季节均衡销售和促进农民增收。因此,我国果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冷链物流的支持。
03
水果冷链物流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生鲜电商平台的大量涌现,尽管有RFID、GPS等技术为支撑,仅冷链物流单一业态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品质保障的更高要求,因此冷链物流融入大数据分析的多业态模式应运而生。
水果作为重要的生鲜农产品之一,其冷链供应链对大数据应用的需求尤为突出。一方面,水果配送条件极为苛刻,光照、温度、湿度等细微变化将直接影响果实品质及腐损率,而基于海量实时反馈的大数据分析能不断优化配送环境,直至最佳。另一方面,因大部分水果产地局限于小范围地区,导致配送距离较远,而基于路径优化的大数据分析能将水果快速、准确地送达目的地,以确保水果品质几乎不变。此外,水果冷链供应链的后台 *** 作、人员调配及运营管理等环节的大数据应用,还将带来溢出效益及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04
我国水果冷链供应链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果蔬冷链物流技术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展还比较缓慢,国际竞争力较弱,与水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2017年,我国果蔬的冷链流通率为22%,冷藏运输率为35%,而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易腐食品冷链流通率为95%~98%,冷藏运输率也已超过90%,差距较大。
基础设施落后
完备的冷链基础设施是保障水果跨地域流通的关键,目前我国各项冷链设施还比较落后,这也是制约水果流通率和运输率低的主要原因。
2015—2019年,我国冷库的总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9年,冷库总量约6053万t,新增库容8145万t,但与实际需求量差距较大。从冷藏车的数目来看,区域差异比较明显。2017年,华东、华南、华中和华北地区的冷藏车分别为268万、140万、162万、110万辆,而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分别为022万、027万、017万辆。
目前,我国已有的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商用的冷藏库主要集中在农产品资源较集中的区域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冷链供应链体系不健全
冷链供应链是通过最大化的标准化和集约化来降低成本、实现利润的。目前,我国水果冷链供应链的体系还不够健全。一方面,缺乏系统规范化的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化体系不够健全甚至缺失。如冷链供应链各环节温度调控和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缺失,无法保障水果品质,降低了产品价值。另一方面,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导致冷链技术和资源利用率低,增加了冷链物流成本。
冷链信息化程度低
水果的冷链物流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保鲜措施,更需要快速响应消费市场动态的信息系统,以满足冷链物流时效性高的特点。目前,我国冷链物流还未建立起统一的信息化系统,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水果的供需矛盾,长期以来,极易造成水果“滞销”。解决线上和线下的信息交流是化解供需矛盾的关键所在。
05
大数据在水果冷链供应链中的应用
随着我们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各行业都在转变生产方式,种植业也是如此。大数据以及互联网元素的应用,让水果的冷链物流供应链有了更多优化的空间,这也是现阶段破解我国水果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的重要途径之一。
利用大数据进行果品质量安全控制
水果冷链物流不仅要提升运输效率,还要保障物流过程中果品的质量及安全。利用物联网、智能追溯等技术,收集水果生产数据源。在果品进入冷藏仓库时,再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根据RFID标签携带的全部产品信息,监控果品的贮存环境。以此为依据建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信息数据库,从而将水果生产信息和物流信息相关联,构建一体化的信息链。
以陕西省苹果为例,该省苹果产业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具有应用大数据的基础。2019年初,国家级苹果产业大数据中心落户陕西省。目前,苹果产业大数据平台已覆盖了苹果生产资料投入到贸易等全产业链环节,能够实现对苹果种植的精准化管理,提高果品质量。通过该平台也能够对陕西省苹果进行品牌认证和质量分级,及时剔除不合格产品,保障冷链流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解决品牌认证的数据可信问题,快速提升品牌价值。陕西省也将建设苹果数字试验站和智慧果园,对果库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经营网络化和服务多元化。
利用大数据优化仓储
仓储物流是冷链物流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物流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技术在仓储物流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依据大数据及其他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的农产品仓储物流管理系统,极大地促进了农产品一体化的发展。这一系统能够实现对物流信息的快速检索和上传,为物流整体的运作提供技术支持,不仅工作效率高,还有效节省了企业物流环节中的运作成本。
利用大数据优化水果物流运输
利用GPS技术、车载移动终端构建水果智能运输系统,实现对冷藏车辆的配送和动态管理,从而提升物流效率,减少浪费。在果品配送之前,建立包括载重、容量、贮存条件等信息在内的冷藏车辆数据系统。在此基础上,将每辆车与对应的司机相关联,进行“一对一”匹配,通过车辆与司机身份的绑定,能够为果品运输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也为物流企业降低了运营风险。在配送中,利用GPS定位和可视化技术对冷链运输中车辆的位置、运行速度、运行轨迹及人员进行远程监控,为物流企业进行车辆调度和指挥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
贵州省是全国大数据创新创业的“试验田”,为加快实施智慧农业工程,该省积极推进物联网、大数据、3S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融合及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并充分运用大数据,加快冷链信息平台建设。
以修文县的猕猴桃为例,过去一直受易软易腐、不耐贮藏的困扰。但目前,通过大数据调度“冷链运输体系”,72h内就能将猕猴桃运送至北京、上海等地。从黔北现代物流新城物流大数据中心的显示屏上,就可以看到猕猴桃从采摘到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
利用大数据实现果品信息的实时动态反馈
冷链物流对水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因素对保证水果的品质至关重要。如何保障果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是整个冷链体系的重点与难点。传统的冷藏车无法实现对果品在运输中的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在物流车辆内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和光照传感器,及时将相关信息传送至控制中心,就能够根据实时情况作出调整,达到降低果品损耗的目的。
截至2017年底,山东省有80%以上的冷链物流企业在冷库、冷藏车等冷链设施中安装了温湿度传感器、记录仪等监控设备,所有温湿度信息实现了在山东省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时监控。
利用大数据推动冷库果品精准化销售
利用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对全国水果价格、成本以及市场供需开展动态监测,进行供需匹配,可避免因供需失衡和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市场混乱,实现冷库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利用大数据技术还可了解客户的行为和反馈,深刻理解客户的需求,根据所获取的信息不断调整不同果品的方向,制定科学的销售策略。不断推进目标市场的精确定位、销售价格的精确评估和销售数量的精确预报。
06
大数据背景下水果冷链供应链发展建议
(1)
重视顶层设计
大数据时代,水果冷链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农业部门、质检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互联网各行业的协调与合作。因此,各地区需要统筹规划,建立政府-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相联动的机制,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发展。
(2)
加强水果冷链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
冷链物流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有效载体。大数据的应用也是建立在完备的供应链基础之上的,因此,加快冷链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一方面,加快冷库的建设,尤其是西部、偏远山区和贫困区域。在这方面,政府可提供一定的财政和技术支持,可通过设立农村物流发展专项资金,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农村冷链物流领域,适度扩大对农村物流用地、用电等政策的支持力度。
另一方面,加大对铁路、公路、航运等冷链运输设施和冷藏车、冷藏箱等冷链设备的投入,确保冷链运输的可能性。
(3)
做好大数据收集工作
完备的数据存储是进行利用高新技术的前提,也是建立水果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积极做好水果从生产、包装、仓储、运输到销售等环节的数据搜集工作,构成果品的生产、仓储、销售、流通和服务的一个全生命周期管理。
(4)
培养和引进高科技人才
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内在动力。由于大数据本身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和技术含量,对人才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既需要掌握生产知识、物流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因此应当加强这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高等教育应该注重加强水果冷链物流、农产品存储、电子商务、互联网技术等领域人才的培养,为冷链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储备人力资源。
另一方面,应重视对直接参与水果冷链物流的公司职员、农民、货运司机等进行专业化技术培训,内容包括水果保鲜知识、信息技术利用、数据分析和设备维护等。同时,还可引进国外高技术人才,为大数据在我国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提供帮助,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相关文章
主办:大余县人民政府 承办:大余县大数据中心 ICP备案号:赣ICP备2022005155号-2
公网安备 336072302000001 政府网站标识码:3607230023 :0797-8711398 网站地图应用领域:
1、物流: 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应用,邮政,快 递
2、零售: 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防盗
3、制造业: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追踪,自动化生产
4、服装业:自动化生产,仓储管理,品牌管理,单品管理,渠道管理
5、医疗: 医疗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婴儿防盗
6、身份识别: 电子护照,身份z,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
7、防伪: 贵重物品(烟,酒,药品)的防伪,票证的防伪等
8、资产管理: 各类资产(贵重的或数量大相似性高的或危险品等)
9、交通: 高速不停车,出租车管理,公交车枢纽管理,铁路机车 识别等
10、食品: 水果,蔬菜,生鲜,食品等保鲜度管理
11、动物识别: 训养动物,畜牧牲口,宠物等识别管理
12、图书馆: 书店,图书馆,出版社等应用
13、汽车: 制造,防盗,定位,车钥匙
14、航空: 制造,旅客机票,行李包裹追踪
15、军事: d药,q支,物资,人员,卡车等识别与追踪
16、其它:
信息来源 上海营信信息技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