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唐、宋、元、明、清历代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
第16届亚运会火炬传递佛山站火炬手名单顺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第1棒 黄力平 李宁体 *** 学校
第2棒 胡伟京 第16届亚运会组委会火炬传递运行中心 第3棒 李应斌 越秀区教育局
第4棒 宋健新 越秀区教育局
第5棒 张洁雯 广州市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
第6棒 梁春火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第7棒 陈 敏 中共广州市委老干部局
第8棒 陈柳红 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第9棒 古观奎 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第10棒 叶德林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
第11棒 崔健波 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
第12棒 吴 青 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
第13棒 潘 媚 广东省佛山市人民检察院
第14棒 申旭斌 佛山市中研非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15棒 李学峰 杭州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
第16棒 邝永绍
第17棒 何信夫 顺德均安爱得乐女子篮球队
第18棒 文 彬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第19棒 关 宏 佛山市博物馆
第20棒 李 伟 百度
第21棒 邹胜龙 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第22棒 唐永丽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第23棒 招少鸣 广东省体育局
第24棒 刘泽棉 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
第25棒 刘启宏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第26棒 王垚浩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第27棒 卢卓雄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第28棒 徐 革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第29棒 周淑毅 佛山维尚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第30棒 江志强 千橡集团
第31棒 陈满坚 佛山市个性瓷砖有限公司
第32棒 黄钦添 佛山南海黄飞鸿中联电缆武术龙狮协会
第33棒 路建康 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
第34棒 魏启文 佛山市体育局
第35棒 区俭安 佛山九江镇南村村委会
第36棒 柴云龙 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
第37棒 黄志远 广东省龙狮运动协会、广东省信鸽协会
第38棒 游 斌 广东美的制冷家电集团
第39棒 刘胜义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第40棒 陈 相 佛山市学生联合会
第41棒 郭 娅 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
第42棒 陈智慧 佛山市志愿者自驾车队
第43棒 范海星 省教育厅
第44棒 贺慈红 广州军区政治部体育项目队
第45棒 林福荣 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46棒 梁尚荣 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龙坡中学
第47棒 关润尧 南庄罗南村委会
第48棒 崔继红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第49棒 赵广才 广州市体育科学所
第50棒 黄志坚 佛山市三水区业余体育学校
第51棒 洪嘉宝 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52棒 杨望成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第53棒 麦洁华 佛山市政府
第54棒 梁凤仪 广东昭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第55棒 赵 静 广东格兰仁集团有限公司
第56棒 李光辉 高明区羽毛球协会会长
第57棒 袁利群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第58棒 王秀华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第59棒 曾昭化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行
第60棒 谢秉臻 中国美旗控股集团
第61棒 麦晓念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第62棒 陈志维 佛山市中医院
第63棒 沙宝亮 北京乐巢音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64棒 罗乐生 佛山电视台
第65棒 马仙尼 萨克米机械企业(佛山南海)有限公司
第66棒 廖友峰 广东凯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第67棒 彭晓亮 佛山边防检查站
第68棒 李智军 佛山市光大服装有限公司
第69棒 林伟光 佛山市公安局刑警支队
第70棒 钱永红 省新闻出版局
第71棒 杨穗玲 佛山市安全生产协会
第72棒 张 云 广州边检总站天河边检站五队
第73棒 杜 红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第74棒 林 龙 广州市公安边防支队
第75棒 刘志斌 佛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第76棒 梁湛涛 广东省军区装备部
第77棒 金守东 青岛三利中德美水设备有限公司
第78棒 李怀忠 武警广州警犬基地
第79棒 邱代伦 1506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
第80棒 胡小燕 佛山市三水新明珠建陶有限公司
截至2014年3月,该校设有111个科研机构、26个实验室(中心);建有2个省级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9个市行业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 。
浙江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温州低压电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
浙江省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低压电器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软弱土地基与海涂围垦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
温州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皮革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智能电子电器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制笔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新材料行业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建筑节能与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机械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温州市亚热带海洋湖泊环境与生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温州市健康体适能重点实验室、温州市物联网重点实验室(培育) 依托单位机构名称级别负责人校直属浙江省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省部级陈福生校直属温州大学“金融综合改革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省部级谢平校直属温州市世界温州人研究中心市级陈艾华、赵敏校直属温州市公共政策研究院暨温州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市级赵敏校直属温州市金融研究院暨温州大学金融研究院市级谢平校直属温州大学节能减排研究院校级蔡袁强校直属温州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校级赵敏校直属温州大学中日文化交流中心校级余向前校直属温州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校级黄亨奎校直属温州发展研究中心校级蔡袁强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网络经济研究院校级叶修梓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智能系统与决策研究所校级高利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计算科学研究所校级洪振杰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校级王玮明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温州大学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研究所校级赵焕光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量子系统与调控研究所校级郑亦庄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电器研究所校级吴桂初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校级张耀举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校级杨光参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复杂系统研究所校级林振权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微纳结构与光电器件研究所校级董长昆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所校级李怀忠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电气传动与智能控制研究所校级钱祥忠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智能信息系统研究所校级胡众义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微纳结构功能材料研究所校级黄少铭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皮革研究所校级兰云军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有机化学及农药创制工程研究所校级吴华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绿色化学与化工研究所校级成江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校级张东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超分子材料及应用研究所校级李新华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精细化工新材料与技术研究所校级赵亚娟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海洋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校级唐天地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大学海洋与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所校级赵敏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研究所校级阎秀峰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保护研究所校级张永普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校级宋国利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大学生物加工工程研究所校级杨海龙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温州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校级柳劲松机电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制造系统与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校级薛伟机电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校级马光机电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汽车工程研究所校级姚喜贵机电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微纳制造与特种加工技术研究所校级张大伟建筑工程学院温州大学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所校级蔡袁强建筑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建筑节能减排与绿色工程材料研究所校级孙林柱建筑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校级石海均建筑工程学院温州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校级陈联盟建筑工程学院温州大学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研究所校级王雪然体育学院温州大学体育教育训练研究所校级张秀华体育学院温州大学体育文化研究所校级袁建国体育学院温州大学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所校级张文健创业人才培养学院温州大学创业发展研究所校级黄兆信法政学院温州大学温州历史文化研究所校级蔡克骄法政学院温州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所校级吴玉宗法政学院温州大学区域发展与环境法治研究所校级钭晓东法政学院温州大学民商经济法研究所校级邱本法政学院温州大学社会法学研究所校级李炳安法政学院温州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校级李业杰国际合作学院温州大学华文教育研究所校级严晓鹏继续教育学院温州大学继续教育研究所校级杨彬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教育信息化研究所校级胡来林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校级郑信军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校级彭小明教师教育学院温州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校级潘玉进美术与设计学院温州大学创意设计研究所校级李运河美术与设计学院温州大学服饰造型研究所校级魏静美术与设计学院温州大学美术教育研究所校级邓国祥人文学院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校级杨祥银人文学院温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校级蔡贻象人文学院温州大学孙诒让研究所校级王兴文人文学院温州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所校级金理新人文学院温州大学欧美历史文化研究所校级郑春生人文学院温州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校级饶道庆人文学院温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校级孙良好人文学院温州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校级马大康人文学院温州大学社会学民俗学研究所校级邱国珍人文学院温州大学印刷文化研究所校级苏勇强人文学院温州大学中国及周边俗文学研究中心校级王小盾人文学院温州大学南戏研究所校级俞为民人文学院温州大学东亚俗文学研究中心校级王小盾商学院温州大学国民经济研究所校级胡振华商学院温州大学行业协会商会研究所校级江华商学院温州大学企业文化研究所校级李建华商学院温州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校级李元华商学院温州大学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校级林俐商学院温州大学市场营销研究所校级肖文旺商学院温州大学家族企业和企业家研究所校级张一力商学院温州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所校级潘彬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州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校级陈安金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州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校级戴海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校级任映红图书馆温州大学国学研究所校级张靖龙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美国文化研究所校级黄卫峰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校级李新德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语言与认知科学研究所校级毛继光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外语教学论研究所校级夏侯富生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翻译研究所校级叶苗外国语学院温州大学商务英语研究所校级朱晓申音乐学院温州大学传统音乐文化研究所校级陈克秀音乐学院温州大学音乐艺术教育研究所校级陈其射音乐学院温州大学钢琴艺术研究所校级李杰鹏音乐学院温州大学声乐艺术研究所校级李晓燕音乐学院温州大学曲艺研究所校级乔志亮音乐学院温州大学音乐表演艺术研究所校级吴晓勇瓯江学院温州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校级赖学军瓯江学院温州大学信息安全研究所校级胡智文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温州方言与东瓯文化研究所校级盛爱萍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图像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校级孙跃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校级谢健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所校级施晓秋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市场调查研究中心校级郭显光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校级周湘浙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所校级王忠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校级周锦成机电工程学院温州大学-浙江宏秀电气技术研发中心校级叶忻泉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温州市市政园林研究所校级潘林有人文学院中国经济时报-温州大学传媒与经济研究中心校级张信国、江华 馆藏资源 截止2012年12月,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为2413116册,现刊1798种。除传统馆藏外,电子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有了长足的发展,已拥有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ACS、Elsevier等综合性、各种形式的电子期刊和资料数据库53个,电子图书数据库11个,自建资源数据库及视频资源库6个。
开通使用ZADL特色库——“民俗学文献与温州地域特色文化数据库”;完成孙诒让研究特藏资料室以及海洋文化特藏资料室的组建并正式对外开放;配合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温州人经济研究中心”与“省教师教育基地”建设,分别建立了温州地方文献资料库、中小学教材及教学参考书资料库。
其中海洋研究资料特藏中心是一个以海洋为专题而建设起来的特藏中心,该中心致力于将分散的海洋文化信息集中进行收集与入藏,旨在为教学、科研、生产等提供海洋文化信息服务。该中心现已收藏纸质海洋文化书籍8000余册,海洋期刊52种,海洋报纸5种,电子书6000余册,海洋文化信息书目36000余条,其入藏范围涵盖海洋科学、海洋人文等范畴 。 学术刊物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温州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88年,双月刊,单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艺学与美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温州历史文化研究、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社会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文化学研究、艺术学研究等。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全文收录期刊,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 。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63年,是温州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理、工、农、林、等学科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中文电子期刊服务”的全文收录期刊 。
古常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漕运”历史上占重要地位,上通京口,下行姑苏,河川纵横,湖泊密布,北环长江,南抱滆湖,东南占太湖一角,襟江带湖,有仅次于太湖的芙蓉湖,形胜甲于东南,故常州成为“三湖襟带之邦,百越舟东之会”的交通枢纽。
5世纪30年代,江南大水,周忱到江南治水时,大兴围湖造田,堵江水以防涝。20年造田37万亩,使芙蓉湖、阳湖、临津湖逐渐缩小,以致消失,造成常州水源不丰,水位失调,使以湖水为主的常州变成了以江水为主,由于运河年久失修,长江流沙淤塞严重,北运漕粮的覆船沉没事故不断。到清朝后期,山东境内运河大部淤塞,漕粮无法从常州转运。道光五年(1825)试航海道运漕成功,常州这个中转逐步东移无锡。从此专以海运,常州与运河漕运的二千多年历史才告结束。
漕粮的产地,主要是江浙地区。因为江浙地区自东晋以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陆续开发,逐渐成为我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粮食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另外,还由 于这一地区河道畅通,大运河开发后,更与北方各大都市联结起来,所以更大大有利于漕粮的运输。唐朝的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 九。”意思是说,唐朝的收入,十分之九是出在江南地区。宋朝的李怀忠也曾讲过:“东京有汴〔biàn〕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①,禁卫数十万人仰给于 此,帑〔tǎng〕藏重兵皆在焉。”大意是说,都城开封,自从开发了汴渠,通行漕运后,每年可从江淮地区运来几百万斛粮米,解决了库存和几十万驻军的用粮 问题。由此可见,在唐宋两朝,江淮地区出产的粮食,已经大量调运出来供应北方的需要了。
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苏南运河,东起苏州望亭,经无锡、常州而至武进奔牛、孟河而入长江,是为后来的京航大运河苏南段,其中常州段就是常州古运河。从此,常州便成为“自苏松至两浙七闽数十州,往来南北两京,无不由此途出”的以水航漕运为主要标志的交通中心,进而带来了常州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具有“三吴襟带之邦,百越舟车之会”的繁荣特色。
古代常州水系以古运河为径,以南北诸河为纬,形成纵横交错的水网。水运主干道除了大运河之外,还有德胜河、南运河、新孟河、白荡河;支线航道有:关河、青龙港、新三山港、北塘河、采菱河、大通河、大湾浜、东村河、老三山港、丁塘河、童子河、凤凰河、锁桥河、龙游河、通济河等。这些河道不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运输水网,而且逐渐形成了以古运河为基轴的城市中心:从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建土城起,到西晋太康年间建内子城;从隋炀帝在城东南夏城桥营建规模巨大的毗陵宫(后毁于战火),再到京杭大运河开通以后,常州城逐渐扩展繁荣,最后形成以古运河为中心的城市经济带和城市格局。
古常州经济是以水运为龙头而发展起来的自然经济,水运及其发展在常州经济与城市发展中直至半个世纪以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立在“苏常熟,天下足”的发达农业基础上的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织造业、运输业、商贸业、服务业和传统文化事业等等,是古代常州运河经济带的行业结构特色。具体行业有水运业、民用建筑业、制陶业、冶铁业、造纸业、丝织业、梳篦业等。当时地产的双色棉布、雕漆图案梳篦运销全国,五色蟠桃图丝绸和“宫梳名篦”成为皇宫御用品,青铜器也远销海外;古运河两岸的西瀛里、篦箕巷、西直街、豆市河、米市河、木梳街等商业区呈现出“篦梁灯火”、“文亨穿月”的兴旺繁华;常州城内后河两岸(小营前一带)形成时称“大市”的闹市区,“风景如画的白云渡边商贾云集,人声鼎沸的马山埠畔货船簇拥,河中船舫穿梭、桨橹声声,两岸车水马龙、商铺林立”;各类手工作坊遍布局前街、早科坊、西大街和运河、市河两岸;文化宗教设施如府学堂、县学堂、天宁寺、“三吴第一楼”等置于城市各方位……好一派“清明上河图”般的古代繁荣!
常州古运河经济带的历史地位。以古运河经济带为中心的古常州,不仅千年以来一直是郡、州、路、府所在地,唐代时还曾升格为全国“十望之一”而处“江东之州,常州为大”之地位;不仅隋唐时期起就是全国15个造纸中心之一、江南五大丝绸产地之一、南北粮运和土布集散中心以及著名的米市之一,而且在明代跻身于全国33个商贸手工业大城市行列,清代更奠定了“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重要地位。张巡泣血守睢阳!! 张巡自幼便聪悟有才干,长大后,身高七尺,须髯一怒尽张。他不但博览群书,才华出众,而且记忆力惊人,读书不过三遍,便终身不忘,写文章不用打草稿。后来守睢阳时,士兵仅有万人,而城中居民百姓却有数万人,张巡每见一人就询问其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张巡还晓战 阵法 ,为人气志高迈,喜欢与有学识的长者交流,不屑与庸俗之辈为伍,以至“时人叵知也”。唐玄宗开元(713—741年)末年,张巡进士及第,初仕为太子通事舍人。当时其兄张晓任监察御史,兄弟二人皆以文行知名,称重一时。
天宝(742—755年)中,张巡调授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令。张巡性格倾财好施,扶危济困,在任期间由于公正廉明,体恤民情,不仅政绩出众,而且深受百姓爱戴。任职期满后回到长安。当时,杨贵妃的族兄杨国忠执掌朝政,权倾朝野,有人劝张巡去走杨国忠的门路,为自己找个好出路。但被张巡严辞拒绝,他说:“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不久,他调任真源(今安徽毫州西)令。真源地处中原,多豪强地主,他们与官府相勾结而,为非作歹。当地豪强华南金最为横暴,当地人称:“南金口,明府手”。张巡到任后,将华南金依法处决,然后赦其党羽,威恩并施,从此人人向善。张巡为政简约,使百姓安居乐业。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国家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到天宝年间,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他开始踌躇满志,不愿过问政事,委政于李林甫、杨国忠等奸佞之人,一味纵情享乐,政治日趋腐化。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平卢(治营州,今辽宁朝阳市)、范阳(治幽州,今北京城西南)、河东(治太原,今山西)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发兵15万,号称20万,南下反唐,向洛阳、长安(今西安)进攻(参见范阳起兵)。当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很多郡县无兵可用,毫无应变准备。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安军长驱南下,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率众从灵昌(今河南滑县东)渡过黄河,接连攻陷陈留(今河南开封)、荥阳(今荥阳东北)(参见荥阳之战),大败封常清部于武牢(即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葵园,进占洛阳(参见安军攻占东都之战)。
安禄山攻陷洛阳后,以其将张通晤为睢阳(今河南商丘县南)太守,使与陈留(今河南开封)长史杨朝宗率精骑数千,向东发展,郡县官吏多望风降附或逃走。但进至山东时,却遭到东平(今属山东)太守吴王李祗与济南(今属山东)太守李随的抵抗,其他各地官民也纷纷举兵响应,起兵讨贼。当张通晤向东略地时,谯郡(今安徽亳县)太守杨万石降敌,并强令张巡为其长史,到西边迎接叛军。
天宝十五年(756年)二月,单父(今山东单县)尉贾贲率吏民南克睢阳,斩张通晤。当时雍丘(今河南杞县)令令狐潮想以城投降叛军,率军东击,于襄邑(今河南睢县)击败了淮阳(今河南淮阳)救兵。令狐潮将俘获的百余人押至雍丘,准备处死。恰值令狐潮出城办事,淮阳士兵乘机解开绳索,杀死看守,闭城拒纳令狐潮,令狐潮只得丢下妻儿逃走。随后淮阳士兵迎贾贲入城,贾贲进据雍丘,有众2000人。
西迎叛军的张巡行至真源后,率属部哭祭皇帝祖祠,宣布起兵讨叛。吏民中愿意相随者达数千人,张巡从中选取出精兵1000人西去雍丘,与贾贲会合。贾贲、张巡入雍丘后,首先杀令狐潮妻子,然后共同守城。吴王李祗闻讯后,即授贾贲为监察御史。令狐潮为报杀妻儿之仇,于二月十六日率精兵攻打雍丘,贾贲出击,战败而死。张巡率众力战,击退叛军,因作战勇敢,赢得了军民的信任,被奉为主帅。张巡遂兼领贾贲之众继续守城,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击败了叛军的多次进攻,使其伤亡过半。张巡将战况上报李祗后,李祗将兖州以东的战事委认给张巡,从此张巡自称吴王先锋使,担负起保卫雍丘的重任。
在洛阳失守后,唐朝廷迅速调集和组织兵力,在洛阳南、北两个方向抗击安军。在河北有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平原(今山东陵县)太守颜真卿、东平太守吴王李祗、济南太守李随、饶阳(治个河北深州西南)大守卢全诚等,皆以兵讨安禄山,阻击和牵制了安军,使其不能西进。此时唐军逐渐形成了两大战场:一是牵制安军西进的作战;二是阻裁安军南下江淮的作战。江淮地区是唐朝的财赋供应之地,一旦被叛军攻占,后果不堪设想。而雍丘则是从洛阳通往江淮地区的要道,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当叛军初次攻打雍丘失败后,并不就此甘心,准备再次攻打雍丘,一场大仗已是不可避免。
三月二日,令狐潮又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争夺雍丘(雍丘之战)。城中军民大为恐慌,皆无守城的信心。张巡经过冷静思考,认真分析敌情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对诸将说:“贼兵精锐,有轻我心。今出其不意击之,彼必惊溃。贼势小折,然后城可守也。”诸将听后皆表示同意。张巡立即使千人登城防守,自率千人,分数队,突然打开城门直冲叛军阵营,叛军刚到,还立足未稳,遂惊骇后撤。第二天,叛军再次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炮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挡住叛军进攻。叛军黔驴技穷,只好采取强攻,纷纷缘城攀登。张巡毅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无法登城。张巡有时瞧准叛军松懈,突然出兵袭击;有时夜深人静,偷袭敌营。如此坚守60多天,经大小300余战,带甲而食,裹伤再战,终于将叛军击退,并乘势追击,歼灭敌兵2000余人,几乎 活捉令狐潮。五月中旬,令狐潮再次领兵围攻雍丘。令狐潮与张巡过去相识 ,他亲至城下,想劝张巡投降。令狐潮说:“本朝危蹙,兵不能出关,天下事去矣。足下以羸兵守危堞,忠无所立,盍相从以苟富贵乎?”结果遭到张巡的断然拒绝,并借此机会羞了令狐潮:“古者父死于君,义不报。子乃衔妻孥怨,假力于贼以相图,吾见君头干通衢,为百世笑,奈何?”令狐潮听后,羞惭而退。
此时,哥舒翰固守潼关,使叛军无法前进;郭子仪与李光弼在河北接连大败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南下又被张巡和鲁炅阻于雍丘和南阳(今河南邓州)(参见南阳之战)。安禄山前进不得,后方又受到威胁,军心动摇,打算放弃洛阳撤回范阳。战争形势出现了有利于唐军的转机。但此时唐玄宗却过高估计战局的好转,于六月强令哥舒翰出兵决战,结果唐军在灵宝西原中伏大败(参见灵宝之战),潼关防线彻底瓦解,平叛形势随即急转直下。潼关陷落几天之后,唐玄宗带着皇族亲贵,仓皇逃往蜀中。长安被安军占领。李光弼正围困史思明于博陵(今河北定州),并准备着挥师北上直捣范阳,忽闻潼关失守,只好解围南退,与郭子仪一起退入井陉(今河北获鹿西南)。七月,李亨在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即帝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上皇天帝。
此时令狐潮围攻张巡于雍丘已40余日,与朝廷已断绝联系。当令狐潮闻知长安已经失守,玄宗已逃往西蜀时,便写信给张巡,再次进行劝降。守军将领中有6人也认为兵势悬殊,且玄宗存亡未卜,都劝张巡投降。张巡表面上装作答应。第二天,张巡把玄宗画像挂在堂上,率将士进行朝拜,一时间人人皆哭。然后张巡引6将于堂前,责以大义,斩之,更加坚定了守城决心。
当时粮食馈乏,叛军送来的数百艘装运盐米的船支即将运到前线。张巡得知这一消息,采取声东击西之计,自己率兵乘夜出城南,令狐潮闻讯领兵来战。而张巡却另派勇士来到河边,夺取叛军的盐米千斛,其余全部烧毁,然后安全返回城中。
由于叛军不断攻城,城里的箭用完了。张巡就命士卒捆草人千余,穿上黑衣,夜间放下城去。叛军发觉后,以为来偷袭的,争相放箭。当叛军发现是草人时,唐军已得箭数十万支。以后几天之后,张巡精选了500名勇士,在夜色中悄悄放下城去,叛军以为这次仍是草人,笑而不备。这500勇土乘机袭击令狐潮军营,叛军被杀了个措手不及,顿时大乱,焚垒而逃,唐军追击10余里而还。令狐潮接连中计,脑羞成怒,继续增加兵力围城。
张巡让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叛军乘机用弩机射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虽被射中了六处,仍旧巍然挺立不动。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就派兵去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十分惊异,远远地对张巡说:“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回答说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
雍丘被围日久,薪柴全部用完,张巡又欺骗令狐潮说:“欲引众走,请退军二舍,使我逸。”令狐潮不知是计,于是引兵后撤。张巡遂率领全部军民分四面出城三十里,拆屋取木,然后返回城中。令狐潮大怒,又带军围城,指责张巡言而无信。张巡对令狐潮说:“君须此城,归马三十匹,我得马且出奔,请君取城以藉口。”令狐潮果然送来战马三十匹。张巡得到马后,全部分给部下骁将,并对他们说:“贼至,人取一将。”第二天,令狐潮责问张巡为何还不出城投降,张巡说:“吾欲去,将士不从,奈何?”令狐潮这才知道又中张巡之计,准备列阵攻城,阵还未布好,张巡的三十名骁将突然杀出,不久张巡又率兵出战,擒获叛将十四人,斩百余级,收器械牛马。叛军乘夜而逃,收兵入保陈留,不敢再出来交战。
不久,叛军步、骑兵7000余人进驻白沙涡,张巡夜间率兵袭击,大败叛军。张巡回军到桃陵(今河南汜水县东南十里)时,又与400余名叛军的救兵相遇,将其全部俘获。张巡把被俘的叛军分开,将其中的妫州(治今河北怀柔东南)、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兵以及胡人全部杀掉;将荥阳、陈留的胁从兵则予以遣散,令他们各归其业。十日之间,民众脱离叛军来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
同月,令狐潮率部将瞿伯玉再攻雍丘。狐潮先派四名使者入城劝降,结果被张巡全部斩杀,然后将其随从押送吴王李祗之处。至此,张巡率千人之众,坚守孤城四月,抗击数万叛军的进攻,每战皆捷。当时,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屯守彭城(今江苏徐州),假张巡为先锋。 雍丘之战,张巡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据守孤城,以忠义激励将士,临机应敌,智谋超群,因而取得了防守雍丘的胜利,阻止了叛军南下的企图。
此后的一段时间,张巡又多次再败了叛军。八月,安禄山的河南节度使李庭望,亲率大军2万进攻雍丘,距城东30里安营,以断张巡之后。张巡率精兵3000出击,大破叛军,斩杀大半。李庭望收军连夜逃走。十月初四,令狐潮与王福德又率领步、骑兵万余人进攻雍丘。张巡领兵出击,再次大败叛军,斩杀数千人,叛军败逃而去。十二月,令狐潮率兵万余人扎营于雍丘城北,张巡领兵出击,又大败叛军,叛军逃走。
令狐潮、李廷望率兵数万攻雍丘(今河南杞县),不仅数月未能攻下,反而连续战败,遂不敢轻易围攻雍丘。无奈之下,叛军只得在十二月时在雍丘以北设置杞州,筑城断绝雍丘的粮食援助,以逼张巡。又遣兵攻陷鲁郡(今山东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西北)、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南)均被叛军攻陷,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领兵东走临淮。叛将杨朝宗率兵2万,准备袭击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以切断张巡后路。在这种情况下,雍丘已不可守,张巡遂主动放弃雍丘,率马300匹、兵3000人转守宁陵,与睢阳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兵。当天,杨朝宗率兵进至宁陵城西北后,张巡、许远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领兵迎战(参见宁陵之战)。经过一昼夜激烈厮杀,大败杨朝宗部,杀叛将20员,斩首万余级,死尸塞满汴水,顷流而下。杨朝宗收集残部,连夜逃去。唐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指挥江淮方面的作战。张巡认为部下将士有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空名的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三十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张巡写信责备李巨:“宗社尚危,围陵孤外,渠可吝赏与赀?”李巨竟不予回信。
此时,平叛战争逐渐恶化。至德二年(757年)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安庆绪据洛阳称帝。叛军史思明部重新夺回河北诸郡,然后进围孤城太原(参见太原之战),企图夺取河东,进而长驱直取朔方、河西、陇右等地。安庆绪又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兵进攻睢阳,以图向江、淮方向发展,夺取财赋重地。这样一来,双方争夺的焦点遂转移到太原、睢阳两个战略要地,两地如有一处被攻克,其后果都不堪设想。 正月二十五日,尹子奇率妫、檀二州及同罗、突厥、奚等兵,与杨朝宗会合,共13万大军进攻睢阳(参见睢阳之战)。睢阳太守许远闻讯,急忙向张巡告急。张巡率军3000余自宁陵入睢阳,与许远合兵共6800人,在全城人民的支持下,与叛军展开激战。叛军全力攻城,张巡亲自督战,勉励将士,与叛军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连续战斗16昼夜,共俘获叛军将领60余人,杀死士卒2万余人,守军士气倍增。许远见张巡智勇兼备,便对他说:“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公请为远战。”从此二人做了分工,许远负责调军粮、修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张巡全面负责军事指挥。从此二人密切配合,胆肝相照,结下了生死之情。当时许远部将李滔救援东平,降于叛军,还暗中与大将田秀荣勾结。许远知道后,将此事告之张巡,张巡将田秀荣召至城上,斩首示众。在守军的顽强抵抗下,叛军屡次攻城不下,只好乘夜退去。张巡率士兵连败尹子奇,获车马牛羊甚多,全部分给将士,自己丝毫不要。唐肃宗下诏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姚摐为吏部郎中。
张巡欲乘胜袭击陈留,尹子奇闻讯后,于三月中旬再次引大军围攻睢阳。张巡激励将士说:“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们听后,情绪激动,奋勇请战。于是张巡杀牛设宴,犒劳士卒,率全军出战。叛军看见官军兵少,不以为意。张巡手执战旗,亲率将士直冲叛军营垒,叛军准备不足,大溃。唐军斩敌将30余人,杀士卒3000余人,追逐数十里。第二天,叛军又至城下,张巡率兵出战,多次击退叛军的进攻,最激烈时一昼夜要接战数十次,多次挫败了叛军的锋芒,但叛军仍围攻不止。
五月,尹子奇增加围城兵力,攻城更加猛烈。张巡为了疲惫敌人,经常于夜间在城内鸣鼓整队,作出要出击的样子,使叛军通宵达旦不敢休息,处于戒备状态。天亮之后,张巡又停鼓息兵。叛军以飞楼瞰视城中,见城内毫无动静,于是解甲休息。张巡乘敌懈怠,与勇将商霁云、雷万春等十十余人,各率50骑兵,突然出击,直冲尹子奇军营,叛军大乱,斩敌将50余人,杀士卒5000。
叛军中有一胡人酋长披甲,率胡兵千骑欲招降张巡。张巡暗中将数十名勇士缒在护城壕中,并配以钩、陌刀、强弩等兵器,约好:“闻鼓声而奋。”胡人恃其兵多,未加防备。当胡人行至墙下时,城上鼓声忽然响起,数十名勇士突然杀出,将其全部擒获。后面的叛军不知前面的胡人因何出事,想要救人,但都被强弩射退,无法前行。过了一会儿,藏在护城壕中的勇士顺城墙爬回女墙,叛军这才知道其中的原由,大为惊谔,从此按兵不动。 张巡想擒贼擒王,决定射杀尹子奇,但将士们都不认识他。张巡遂将蒿草削作箭头,射向叛军。被射中的叛军十分高兴,以为城内箭已用完,立即向尹子奇报告。张巡因此认出了尹子奇,让南霁云射杀尹子奇。南霁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叛军顿时乱作一团。唐军趁势杀出,几乎活捉尹子奇,尹子奇只好带伤败退,睢阳之围遂解。
七月六日,尹子奇又一次集中数万兵力围攻睢阳。在此之前,许远在睢阳本积存的6万石粮食,可供军民一年之用,但虢王李巨坚持把其中的一半分给濮阳(今属河南)、济阴二郡,许远拒理力争也无济于事。结果济阴在得到粮食后,很快就投降了叛军,睢阳城内此时发生粮荒,士卒每口粮食减至一合(10合为1升),只好掺以茶、纸、树皮等为食,严重地影响了战斗力,瘦弱得连弓弩都拉不开。但守军在张巡的率领下,仍然顽强战斗。由于外无救援,士兵饥病不堪,守城兵力减至1600余人。
叛军重兵包围睢阳,张巡则准备守城的战具抵御叛军。叛军制作云梯,高大如半个彩虹,上面安置了200精兵,推至城下,想由此跳入城中。张巡事先在城墙上凿了三个洞穴,等待云梯快临近时,从一穴中伸出一根大木,头上设置铁钩,钩住云梯使其无法后退,另一穴中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其无法前进;其余一穴中出一大木,头上安置了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焚烧云梯。结果云梯从中间被烧断,梯上的叛军全部被烧死。叛军又用钩车钩城头上的敌楼,钩车所到之处,敌楼纷纷崩陷。张巡在大木头上安置了连锁,锁头装置大环,套住叛军的钩车头,然后用皮车拔入城中,截去车上的钩头,然后把车放掉。叛军又制作木驴来攻城,张巡就熔化铁水浇灌木驴,木驴当即被销毁。叛军最后在城西北角堆积柴草作成蹬道,想借此登城。张巡白天不与叛军交战,一到夜晚,就派人暗中把松明干蒿等易燃物投进正在堆积的阶道中,叛军却毫无察觉。十余日后,张巡率军出城大战,并使人顺风放火烧其蹬道,叛军无法救火,火经20余日方灭。张巡指挥作战,都是随机应变,叛军无计可施,皆为智勇所慑服,不敢再来进攻,于是在城外挖了三道壕堑,并置立木栅围困睢阳,张巡也在城内挖了壕沟以对抗敌人。
八月,睢阳守军死伤之余,士卒已锐减到600人。张巡与许远把全城分为两部分,亲自率兵固守,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二人与士卒同甘共苦,昼夜守备不懈。对于攻城的叛军,张巡还对他们晓以大义,结果叛军中有200余人先后倒戈。当时叛将李怀忠 在城下巡逻,张巡问他:“君事胡几何?”李怀忠答:“二期。”张巡又问:“君祖、父官乎?”李怀忠答:“然。”张巡又问:“君世受官,食天子粟,奈何从贼,关弓与我确?”李怀忠 答:“不然,我昔为将,数死战,竟殁贼,此殆天也。”张巡又问:“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李怀忠闻听此言,掩面流泪而去,随即率数十人降于张巡。
是时,唐军将领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张巡见城中日益艰难,便派南霁云突围,向许叔冀求援兵。但许叔冀拒绝出兵,只送了数千端布。南霁云见状,怒不可遏,在马上大骂许叔冀,要与其决一死战。许叔冀理亏,不敢相应。随后,张巡 又派南霁云率骑兵30人,突出重围,向驻守临淮的贺兰进明求救。南霁云出城后,军数万叛前来阻击,南霁云率骑兵直冲敌阵,左右射击,所向披靡,仅损失了两名骑兵。
南霁云到达临淮,见到贺兰进明,说明来意,可贺兰进明 却说:“今日睢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南霁云说:“睢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且睢阳既拔,即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但贺兰进明仍不答应。贺兰进明不发救兵一是忌妒张巡、许远功名。二是他与当朝宰相房琯不和,房琯以许叔冀为贺兰进明的都知兵马使,俱兼御史大夫,擎制贺兰进明。许叔冀自恃麾下皆是精锐,而且官职与贺兰进明等,所以不受其节制。贺兰进明怕一但出发救兵,会被许叔冀所袭,故不敢分兵。贺兰进明见南霁云骁勇善战,不但不发兵,还想将南霁云留为已用,于是设了丰盛的酒宴招待南霁云,还伴歌舞为乐。南霁云见此情景,泪如雨下,哭着说:“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初围城之日,城中数万口,今妇人老幼,相食殆尽,张中丞杀爱妾以啖军人,今见存之数,不过数千,城中之人,分当饵贼。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霁云既不能达主将之意,请啮一指,留于大夫,示之以信,归报本州。”言毕,南霁云咬掉自己一根手指,一时间众人皆惊,无不为之泪下。随后,南霁云抽箭射向佛寺浮图的墙壁,发誓道:“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南霁云愤然离开后,先到真源,真源令李贲送给南霁云马百匹;到宁陵时,又收罗了城使廉坦的步骑3000余人。闰八月十五日,南霁云返回睢阳,叛军因南霁云突围外出,日夜加以提防,南霁云在城外经过大战,杀开一条血路,所带兵马,入城者仅千余人。城中将士闻知救兵未至,恸哭数日。
尹子奇知道城中粮尽援绝,加紧攻城。至十月时,睢阳粮尽援绝,只好吃树皮,树皮吃光后,被迫宰食马匹,马尽,便掘鼠罗雀。但这仍然无法满足每日所需,在这种情况下,终于发展到食人的悲惨境地。为了保证将士的战斗力,张巡将自己的爱妾带到众人面前,对大家说:“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⑨于是爱妾杀死,煮熟后犒赏将士。将士见后,无不哭泣,张巡强令大家吃下。不久,许远也将奴僮杀死,用来充饥。随后将城中妇女捆束起来,既尽,又将老幼男子用来充饥。至城破之日,所食人口达二三万 。百姓也知城破必死,所以无人相叛,最后只乘下400余人。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议论弃城突围而走,但张巡、许远却坚持认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于是坚守待援。
十月九日(即公元757年11月24日),叛军再次攻城,守军将士都无力作战,睢阳城终于被叛军攻破。城破之时,张巡向西遥拜道:“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城陷后,张巡、许远被俘。部下见到张巡,无不恸哭,张巡安慰大家说:“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人皆不能仰视。尹子奇见到张巡后问道:“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张巡答道:“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尹子奇大怒,用刀将张巡的嘴划开,只见里面的牙齿只剩下三、四个。张巡怒骂道:“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尹子奇佩服张巡的气节,有意将他释放,这时有人说:“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于是想用武力逼张巡投降,但张巡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是叛军又劝南霁云投降,但南霁云未表态。张巡以为南霁云意志动摇,大呼道:“南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笑道:“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遂不肯投降。同日,张巡与南霁云、姚訚、雷万春等36位将领被杀。许远被执送洛阳,于途中被杀。是年,张巡四十九岁。
睢阳之战,张巡临敌应变,出奇制胜,面对强敌,坚守长达十月之久,历大小400余战,斩将300、歼灭叛军12万人。加上此前的雍丘之战,共计21个月之久,使得唐朝财赋供应基地江淮地区得以保全,并为唐军组织反攻赢得了时间。
在此之前,唐宰相兼河南节度使张镐闻知睢阳危急,昼夜兼程,并命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使及谯郡太守闾丘晓等共同出兵救援。闾丘晓距离最近,竟不遵命出兵,等张镐赶到睢阳时,城破己3日了。张镐一怒之下,召闾丘晓至,将其毙于杖下。10天后,唐军组织战略反攻,一举收复长安(参见唐收复长安之战)。 史称:“以寡敌众,以饥御饱,食尽救不至,终以身殉国。从来战斗之苦恶,临难之壮烈,孰有过于张巡者?”
张巡死后,皇帝下诏,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南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并宠其子孙,张巡子张亚夫拜金吾大将军;同时还免除了睢阳、雍丘的三年徭税。唐肃宗还诏封其为邓国公,史称张中丞。贞元(785—805年)中,赠张巡之妻为申国夫人,赐帛百。大中(847—859年)年间, 还将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的画像置于凌烟阁。张巡的事迹一直为后人颂扬,为纪念张巡,后人在睢阳、杞县、南阳等地为他建立祠庙。并把他与张衡、张仲景誉为“南阳三张”。至今,江淮、台湾、东南亚等地居民仍供奉张巡像,尊他为“唐代岳飞”、“张王爷”。同时还成立了张巡研究会,出版各种研究著作予以宣扬传颂。唐宋都城发生变化的原因:
1、 在唐宋转型期,土地关系、阶级关系、商品经济、社会结构等变化及其相互影响都是极为深刻的。做为社会载体的城市,作为城市代表的都城,唐和宋比较,虽然城市变革尚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无论是城市类型、职能、空间分布、人口结构和数量、城市网络体系、人口文化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集中的趋势加快,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同时,新兴的工商业交通沿线城市成为人口集中和流动性人口的集散中心;这些因商品经济发展而引起的由农村向各级城市的流动、由农业人口向工商业人口的流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使然,与政治军事原因引起的人口流动相比,更具有主动意义。商品经济的活跃,营造出开放的社会文化氛围,宋代城市在这一氛围中酝酿出全新的市民文化,城市文化呈现出与唐不同的面貌。
2、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表现,城市的数量、空间分布、职能和类型、人口数量和结构、人口流动、人口文化结构、城市网络体系、城市市场商品流通和商品结构的变化是城市变化乃至社会变化的集中反映。
3、 唐宋时期也是城市历史上人口流动频率较高的时期,大量、频繁的人口面向城市的单向流动的是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显著表现。
由于城市变化对唐宋时期社会变革具有关键性意义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唐宋城市相关研究成果蔚为大观。以往研究的不足已经逐渐被专家学者所认识,并且形成了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