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故障检测与故障处理
对于新能源车辆无法充电的原因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无法完成物理连接;第二类,物理连接完成,充电已启动,但实际无法充电;第三类,充电中途停止充电。
充电系统控制原理图
第一类 无法完成物理连接
当用户插上充电q后,车辆仪表上的“充电线连接指示灯”不亮,车辆无法启动充电时,一般按如下顺序进行故障排查:
1) 首先应检查整车驱动系统是否处于断电状态。按要求,整个驱动系统在充电时应处于断电状态,只有当BMS监测到高压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时,才会闭合充电回路的接触器,否则充电回路接触器将不会闭合,并在仪表上显示报警。
2) 打开上电按钮,显示快充、慢充都可完成物理连接,但关闭上电按钮后,快充、慢充均无法连接,应优先检查BMS激活继电器的情况;
3) 如果车辆显示仅可对一种充电模式完成物理连接,且不管上电按钮是否启动,均无法实现另一种充电模式的物理连接,应优先检查充电继电器的情况,包括检查继电器是否完好,车载充电机是否输出激活电压等。
第二类 物理连接完成,但无法正常充电
1)当用户插上充电q后,仪表上的“充电线连接指示灯”正常点亮,但实际无法正常充电,一般可按如下顺序进行故障排查:
2)点火开关置于ON档,查看仪表是否有故障指示灯点亮,用诊断仪读取车辆是否存在故障码,若车辆存在与动力电池系统、CAN总线通讯、车载充电机相关的故障码时,先行排除相关故障,并再次尝试对车辆进行充电;
如果车辆仍然无法正常充电,对于慢充先检查慢充保险是否断路,若保险正常接通,则检查充电插座的温度传感器、电子锁止及反馈信号插针是否正常;对于快充直接检查充电插座温度传感器、电子锁止及反馈信号插针是否正常。
第三类 充电过程中停止充电
车辆在正常启动充电后,动力电池在未充满的情况下,停止充电。一般可按如下顺序进行故障排查:
1)点火开关置于ON档,使用诊断仪读取并清除历史故障码;
2)再次尝试对车辆进行充电,若车辆无法正常充电,则参照以上两种情况进行故障排查和处理。
整车无法上高压电
电动车高压无法上电的检测(参考)顺序
不能上高压的潜在原因有很多,
1) 蓄电池电压过低;
2) 动力电池故障(电池管理系统故障、电量过低、动力电池压差过大、温度异常、接触器黏连等);
3) 整车控制器故障;
4) 电机驱动系统故障;
5) 预充电失败;
6) 绝缘故障;
7) 高压互锁故障;
8) 低压线束故障;
9) DCDC转换器故障。
整车上电后无法行驶
整车上电后无法行驶的检测(参考)顺序
整车上电后无法行驶的潜在原因有:
1) 档位开关故障;
2) 加速踏板故障;
3) 制动灯开关故障;
4) 手刹开关故障;
5) 整车控制器故障;
6) 电机故障(旋变、温度异常等);
7) 电池故障(SOC过低、失去通讯等)。
综合性故障检测实 *** 注意事项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任何一项涉及高压电故障检测作业时,都必须严格按 *** 作规范进行 *** 作。
(1)准备工作
在开始作业前,需按规定穿戴好高压防护用品,包括绝缘手套和绝缘皮鞋。在戴手套前使用吹起和目测方法,检查绝缘手套是否有破损,必须确保手套没有绝缘失效。
(2) 整车下电
整车高压下电共有5步:
1) 关闭点火开关拔出点火钥匙,车辆静置5分钟以上,才可进行拆卸作业;
① 断开蓄电池。在断开蓄电池时,关闭所有的电器设备。接地端必须先行断开,连接时,最后接上。任何时候要确保蓄电池的线束连接正确,布置妥当,远离任何潜在的隐患点。
② 拔下手动维修开关,维修人员必须使用绝缘钳断开高压电路,禁止裸导线接触其他部件特别是控制单元。
③ 验证高压是否已经断电;
④ 在车前悬挂警示标示。
2) 高压验电
① 测量方法一,使用万用表验证高压是否断电,检查与高压蓄电池的断电情况,电压应为0V;
② 测量方法二,使用万用表验证高压是否断电,检查高压蓄电池正极与接地点之间的断电情况。
3) 开始故障检测
检查高压连接器时必须严格按 *** 作规范进行 *** 作,必须带好绝缘手套,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高压电缆插头只能插拔40次。
维修高压系统时,用绝缘胶带包扎高压连接器和插针;
高压区域内使用的某些螺母在被使用过后再次复用,容易松脱,因此某些固定用螺母不可重复使用;断开冷却液软管时,如果高压连接器被冷却液或其他异物/液体污染,需要彻底清洁污染区域。
4) 维修结束
在维修结束后,必须检查高压端子是否按规定扭矩要求紧固,高压连接器是否正确连接。
5) 高压上电
车辆高压系统重新合闸时,需要注意以下6点:
① 目视检查所有的高压系统连接、插头和螺栓连接是否正常并已牢靠;
② 插好手动维修开关并将其锁定;
③ 连接12V蓄电池的负极;
④ 接通点火开关,读取故障代码和数据组;
⑤ 将“高原系统已被切断”的提醒标识从车上取下;
⑥ 将“高压系统接通”的体型标识固定在车辆的明显位置。
以上就是有关新能源车辆所特有的若干故障监测及其对应的处理方式的介绍,希望能给从业者带来一些有用的参考。
审核编辑:刘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