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因“连接”而美丽Heilind成功模式解读:专注垂直市场

世界因“连接”而美丽Heilind成功模式解读:专注垂直市场,第1张

  在电子元器件分销领域,大型“航母级”公司都习惯将产品线做得“大而全”,仅专注于一两类产品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仅凭这一两类产品能冲进“全球十大电子产品分销商”、“世界三大互联器件分销商”和“北美连接器分销商首位”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这正是记者对Heilind感兴趣的地方。

  40年如一日 专注垂直市场

  做杂了就很难做细,始终如一地专注于连接器产品的分销,就是希望为客户带来更专业、更细致的产品与服务。在Heilind亚太区总裁沈玉成看来,“做专”更容易积累产品的专业知识,提供更专业、更有深度的服务,同时利于获得该领域更大的市场占有率,而“做广”因必须分散精力照顾不同类型的产品,则难以深入地服务客户。

  Heilind于1974年成立于美国,专注互联与机电产品的分销,其中连接器占据了整个公司75%以上的销售额。在成立初期,创始人Bob Clapp就非常坚持走连接器这条路线。

  因专注于连接器产品,Heilind在产品种类和型号方面做得非常全,到目前为止,Heilind共代理了一百多条连接器产品线,几乎囊括了市场上所有的连接器品牌,其中代表型企业有TE ConnecTIvity、Molex、3M、FCI等。在拥有这些大供应商的基础上,Heilind通过不断拓展中小品牌代理,及收购同类连接器分销商,逐步壮大自己的实力。

  Heilind就像是一个连接器产品“大超市”,拥有全球极深极广的连接器库存量,在北美和亚太共设立了五大仓库,一些稀有冷门的型号都能在里面找到。

  沈玉成介绍说,自成立至今,Heilind业绩一直平稳向上增长,并没有大的波动,即便是经济危机的这几年,业绩也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这都得益于Heilind与供应商及客户多年来稳固的合作关系。



沈玉成,赫连德电子集团(Heilind Electronics)亚太区总裁  

  在电子行业行走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尤其是在分销行业,在林林总总的产品线里面,做“广”容易做“专”难,缺乏专注和坚持难以成事,而Heilind一直专注在连接器的方向发展,正是其难能可贵之处。

  沈总深有感触地表示,虽然在全球整体销售额方面不及大型混合分销商,但因Heilind将 75%以上的份额都集中在连接器,在北美连接器市场的销售额就比大型混合分销商多,目前Heilind连接器销售额居北美首位,同时在连接器的专业知识、库存管理、交货周期和技术服务上,比这些混合型分销商更专业、更有优势。

  顺应市场需求的召唤,很多分销商就不会选择走“专而精”的路线,加上连接器的需求量实在太小,就更难有企业甘心只专注这一块。这正说明,Heilind是一家很特别的分销企业,在浮浮沉沉的电子行业,依然能保持最初的那份专注,实属难能可贵。

  伺机而动 挺进亚太时机成熟

  Heilind于2012年12月进入亚太区,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的顺势而为。近年来,随着汽车、医疗、通信设备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崛起,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连接器增长最快和容量最大的市场。沈总坦言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公司进入亚太区时机成熟。

  从发展历程来看,Heilind的扩展策略一直稳健而又谨慎,包括在亚太区建立分公司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筹备。为了给亚太客户提供最优化的方案,Heilind在亚太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可就近服务老客户,并开拓新客户。

  目前,Heilind在亚太区共设立了四个办事处,总部在香港,设有一个配送中心和一个增值服务中心,同时在新加坡、内地东莞和江苏分设分公司和办事处。

  这样的布局是有深意的,沈总告诉记者,Heilind遵循北美的大区管理模式,立足新加坡是为了辐射南亚太地区,立足香港可以辐射到台湾,而东莞、苏州等地除了就近服务客户外,还可以集中“照顾”周围片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Heilind的策略是“由点到面”辐射全亚太。

  言谈中可以感觉到沈总非常看重中国市场,因为Heilind亚太总销售额的60-70%都来自中国市场。他透露,2014年还会增加几个办事处,目前正在考虑的是天津、成都、西安、长沙和厦门,北京和上海也可能是发展的重点。

  进入亚太市场一年来,Heilind在交期和服务上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不少客户反应,相比以前从北美订货,现在直接从香港或中国内地订货,交货周期和物流成本都有明显缩减。同时,大容量的现货库存,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计划生产,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除此,Heilind在就近发掘新客户和供应商上面,也取得不小进展。仅仅一年时间,Heilind亚太客户数量就实现了双倍的增长。沈玉成透露,2013年Heilind在整个亚太区的销售额比2012年有超过20%的增长,很大部分的增长得益于新客户的增加。

  在拓展新的供应商方面,沈总表示会考虑亚太区的供应商,选择标准主要考虑三点:一是能补足公司已有的产品线,二是品质优良,三是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类型。沈玉成坦言:“公司一直追求稳定和谨慎,我们需要先打好基础,再根据客户和市场需求寻找供应商。当然,如果亚太区真有这样的供应商,我们会考虑将其带进北美市场。”

  除了拓展更广阔的产品线,在行业竞争越发激烈的今天,行业并购已经成为发展常态。一些大型混合型分销商近几年都在通过并购壮大自身的实力。

  对此沈总表示,并购同样是Heilind的发展策略,不过前提是这家公司也专注于连接器领域。2012年,Heilind收购了巴西的Kotek,2013年收购了美国公司Mil-Aero。他表示,收购首先是产品线的扩展,二是地域性的拓展,为当地的客户提供本地化的服务。据透露,Heilind在亚太市场也有并购的打算。

  Heilind采用全球一体化管理模式,亚太区直接沿用美国总部开发出来的“产品线管理系统”,这样做的好处是,亚太区客户可通过无缝对接,随时查看Heilind在美国的库存。这种全球一体化的管理方式也会沿用在拓展欧洲市场上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224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2
下一篇 2022-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