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近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发布的《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46个城市中有40个城市有不同程度的拥堵加重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大部分城市拥堵依然在持续恶化,大小各类型的城市都在面临拥堵的困扰。
可以说,交通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的有序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导致社会成本大大提高,它也是影响出行体验的重大因素,成为市民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一。公安部公布的另一项数据表明,截止今年9月底,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9亿辆。在此背景下,尽管很多的智慧城市项目将重点投入了智慧交通中,但效果并不明显,有效治理并能够缓解交通压力的城市寥寥无几。
城市交通拥堵加重 如何解决城市发展“心病”
到底如何拿出有效的办法解决交通行业的诸多问题?又该如何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治理交通服务,让交通真正“智慧”和“聪明”起来?
智慧交通需顶层的数据管理体系在找到解决交通问题的可行办法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目前诸多城市进行的智慧交通基础建设面临的问题。大数据时代下,智慧交通的基础性建设大体分为四个阶段,IDC建设、数据平台建设、数据集采与数据共享。从目前国内交通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情况来看,还是以机房建设为主,在中兴通讯看来,有少数城市做到了数据集采和存储,但是再往上看,能在SaaS层面做到数据共享的城市就更少了。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其中有政府管理模式的问题,比如交通行业是按照运输方式来区分的分散管理的模式,管理主体众多,层次交叉重叠,如果说这个原因不是主要因素。有一个关键因素不得不说,其可以视为在实施智慧交通系统项目时的顶层设计问题。
中兴通讯认为,关键在于缺少一个顶层的数据管理体系作为数据的统一规划者,即“一张蓝图,一个流程,一个制度,一套体系,一支队伍”。数据的集采不是将机房、平台建好了,放在那里,数据就能来的,也不是数据采集来了,放在那里,它就能产生价值的。数据在生命周期内,不断地积累,不断地更新强化,最终到使用,需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平台或数据资源的整合需要衔接国土、规划、发改、住建、民政等具体业务部门,在委办局进行项目需求建设的时候,需要由这个顶层部门进行数据模型的逻辑规划,设定数据的访问范围与权限级别,从逻辑上整合,从物理上打破离散,真正的去桥接交通数据的孤岛。
当然,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交通互联共享平台的基础上,规范交通系统的数据标准化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降低对交通流的分析与预测障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