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制造领域,光刻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除了光刻机,芯片产业链中仍有诸多发挥着关键作用的设备,比如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在芯片卡脖困境下,国产芯片设备的弯道超车已经刻不容缓。
美企垄断市场
何为EDA?多数人应该对这一名字感到陌生,通俗来讲,EDA工具是芯片设计环节最为基础和重要的工具,被称为“芯片之母”。
以7nm芯片为例,指甲盖大小的空间需要装下超70亿个电晶体,人工根本无法完成,只能通过EDA工具。因此,说EDA的重要性比肩光刻机丝毫不为过。
而如今在全球范围内,EDA市场主要被美国巨头垄断。Synopsys、Cadence和Mentor三大美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占比超过60%,甚至可以说,业内绝大部分芯片设计公司都会选择三大巨头生产的EDA工具。
面对这一严重卡脖现象,EDA工具的国产替代必须提上日程。要知道,2019年,EDA工具的国产化率仅有10%左右;而国内EDA厂商的营收也只有4.2亿元,在全球市场的占比仅0.6%。
国产EDA迎来机会
国内的EDA厂商不仅市场占比较低,真正具有领先优势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10%的市场份额大部分由华大九天贡献。
在多年的发展中,国际巨头们积累了较强的研发、专利优势。而更加令人震惊的是,三大巨头基本网罗了业内80%的研发人才。强大的人才壁垒,使得其他公司很难望其项背,国内EDA公司想要弯道超车可谓十分困难。
好在,“开源”为国产EDA的赶超提供了机会。2018年,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IDEA和POSH两个开源项目,使得业内可使用的开源EDA数量多了一倍。
所谓开源EDA,则意味着后来的开发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技术再创新。对于国内的EDA厂商来说,这无疑极大降低了开发门槛。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厂商基于开源EDA的研发已经展开。比如,芯华章在去年8月便推出了开源EDA生态项目,为业界开了个好头。
而且,芯华章也与南京集成电路大学共同打造了人才培养项目。可以预见,随着各方的持续发力,国内在EDA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也将取得突破。
写在最后
作为芯片产业链的源头,EDA工具的打破垄断势在必行。而随着开源技术的到来,国产EDA也迎来了最好的机遇,取得突破指日可待。
责任编辑:tzh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