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业态,是否到了确定性的拐点时期?

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业态,是否到了确定性的拐点时期?,第1张

医疗行业作为与民生最贴近的行业之一,一直也是互联网化的发力对象。目前互联网医疗业态百花齐放,以信息化、数字化的形式尝试解决各种医疗系统的痛点,比如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此次疫情的催化,加上政策也不断释放利好消息,互联网医疗是否已经到了确定性的拐点时期?

一、并非一帆风顺的互联网医疗

复盘行业发展历史,2014~15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医疗受益于政策春风快速兴起,催生了如在线诊疗、健康咨询、挂号缴费等多种业态。

2016~18年初,是行业发展较为受限的阶段,监管趋严、政策趋紧导致行业发展进入了较为缓慢的阶段。

2018~19年,配套政策逐渐规范,行业又进入了良性发展的阶段,根据目前的政策,互联网诊疗行为和成立互联网医院必须依托于线下的实体医疗机构,且提供慢性病复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明确类目的服务,不能提供初诊服务。

2020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处于各业务环节深化融合、形成闭环的关键发展阶段,传统线下医院和线上互联网医院逐渐向线上线下深度结合,产业生态链路逐渐完善。互联网医疗医保支付政策从框架试点到实质落地的逐步推进,在线问诊、网上购药、医保线上支付等就医环节得以部分打通,是行业一大里程碑。

光大研究所把互联网医疗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我觉得还算准确。包括医疗行业在内的所有传统行业的改造均遵从自信息化起到互联网化再到智能化的发展路径。

第1阶段可概括为C端用户的流量积累期,该阶段的互联网企业往往面向C端用户提供预约挂号、咨询问诊、移动支付等不涉及具体诊疗的周边移动医疗服务。该阶段的互联网企业变现能力较差,尚未和B端客户建立充分联系。

目前的大部分互联网医疗平台正处于第2阶段,该阶段互联网医疗平台开始利用积累的流量吸引B端用户大量接入,主流变现渠道和互联网公司类似,主要来自于广告、保险等场景收入,个别平台可利用集团赋能开展电商模式。但此阶段的互联网医疗还没有将诊疗业务真正建立完善,医药企业、医疗机构、医生及患者还未构建起产业闭环。

第3阶段。随着国家对互联网医疗需求端松绑(网售处方药)以及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互联网医疗将从传统线下医院或线上互联网医院,向围绕线上线下结合,医疗产业链一体化转变。互联网医疗企业将真正成为诊疗、药品收入占主体的平台,通过寻求参与主体的多种组合来构建丰富的变现模式。未来几年内,主要的互联网企业都将迈入该阶段。

第4阶段。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利用其数据优势为医患双方构建起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并通过智能AI等形式加强平台和消费者的交互,最终使平台具有独立的变现能力。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正处于第2阶段向第3阶段的过渡期。

二、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业态

经过行业业态的不断延展,目前互联网医疗业态逐渐丰富,包括从患者端切入的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医疗咨询、 疾病管理等公司,从医生端切入的患者管理、医生交流和信息资讯公司,还有传统医药流通和零售的线上化,以及智能硬件、技术支持等多种业态。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模式以及公司有:

1、以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为代表的医药电商。其依托医药电商业务的巨大流量,延伸至在线问诊、预约挂号、消费医疗等附属业务。

互联网医药电商聚焦于医药线上化销售的庞大市场,是当前行业重要的收入来源。相比线下药房,医药电商的品类更为丰富,配送更为便捷高效,运营效率也更高。随着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网售处方药的正式解禁,将推动医药电商领域进一步发展。

医药电商各业务模式,B2C是目前行业内关注度较高、成熟较快的模式。从运营模式看,由于在服务质量、用户粘性、采购成本方面更具优势,自营模式占据了经营方式的主体。从产品结构看,医疗器械、保健品类的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大,而处方外流、医保支付的良好前景则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市场提供更大机遇。

医药电商B2B主要凭借渠道优势介入产业链,承担经销商的角色,一般需要在品类和成本方面形成渠道优势之后,企业才会选择进入B2B市场,其参与壁垒相对较高。B2B厂商通过终端用户积累和采购网络建设,可压缩成本,增强议价力。在4+7带量采购对降低销售成本的驱动下,医药电商B2B的竞争力将得到强化。代表公司1药网,在美股上市。

医药电商O2O是互联网医疗产业链上生态各方参与积极性最高的模式,互联网厂商、药店、医疗IT厂商都有参与。因为参与者凭借自身已有资源,O2O是最容易的改造模式。但生态各方高度参与下,快速形成网络效应为致胜关键,美团、饿了么这样的平台胜出可能性更强。

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行业交易规模为964亿元,同比增长46.7%;预计2020年交易规模将达到 1876亿元,增长率进一步提升至94.6%。

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行业渗透率为0.93%,预计2020年提升至1.21%。尽管行业渗透率逐年提升,该比例相对于海外发达国家仍偏低,渗透率的潜在提升空间较大。

互联网医疗的主要业态,是否到了确定性的拐点时期?,o4YBAGAwddOARX0yAAGKvdVG9yA367.png,第2张

在线上和实体这两种模式中,更多用户还是会选择实体,很大原因是购药场景上,大多用户是需要咨询的。根据亿欧咨询,居民线上购药时最关注药师/医生用药指导,目前多数医药电商平台用药咨询环节相对缺乏专业性。完善生态,提升平台专业度,抢先占领用户心智可能是医药电商后续竞争的关键。而在B2C和O2O的选择区别上可能前者在于价格优势,后者在于配送优势。

2、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和健康管理平台。其利用优质的自有医生团队,以预约挂号和轻问诊等在线医疗服务为入口,并通过医药电商、消费医疗、健康管理等业务完善生态圈,提升流量变现能力。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目前互联网咨询量渗透率不及10%,问诊量渗透率不及5%,有较大提升空间,加之新冠疫情大大提升了用户对在线诊疗的认可度,该领域发展将得到加速。根据安信证券的预测互联网在线诊疗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058亿元。

不过从现阶段情况看,互联网医疗虽然支持医生线上问诊,但辅助检查还是只能在线下医疗机构进行,如超声、放射、内镜等检查项目由于医疗设备空间限制等原因,也需要患者到线下机构完成检查才能进行进一步诊疗。不同于医药电商带有部分消费属性,国家对于在线医疗的监管政策较医药电商更为严格。到目前为止政策导向也还是坚持实体医疗机构为主。互联网诊疗服务能力以及政策环境都需要进一步适配。

要想真正深入互联网医疗腹地,互联网医疗企业还将面临与医保体系打通的挑战,实现线上平台购买处方药与线下医保的直接连通。2020年10月, 国家发改委等14部门印发《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将慢性病互联网复诊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随着国家医保和商业保险的逐步介入,在线诊疗生态模式将进一步深化。

另外疫情催化了线上问诊模式的渗透,我国线下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令监管机构有较大的动力推动线上线下问诊的分流,从而推动分级诊疗的实现,未来有望享受进一步政策放开红利。整个行业正处于日新月异的时期,龙头企业如平安好医生和微医已在部分地区布局,与地方政府和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3、以万达信息、卫宁健康、创业慧康等为代表的医疗信息化厂商。医疗信息化厂商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帮助政府和医院实现医疗的互联网化,将医院、药店与居民有机结合起来,在政府引导下进行社区服务、健康管理、送药到家、收集医疗数据及远程医疗协同。

医疗IT厂商包括医疗机构IT系统、医疗支付平台IT、医药流通IT和其他医疗IT;厂商在互联网医院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技术提供方的角色,通过技术输出,可收取系统搭建费用、后续的软硬件运维费用来获利,也可在不同模式下参与平台分润。

医疗信息化可服务于医院目前的主要需求即传统医疗服务管理,覆盖医院管理(搭建BI决策、医务管理、护理管理等平台)、互联互通(实现 HIS、CIS、RIS三个阶段的等不同科室系统平台及其之间的联通)、临床业务(建立包括医院、临床、影像、急诊、介入等环节的信息系统) 等多方面。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我国医院管理信息化(HIS)系统渗透率较高,三级医院基本达到全覆盖,二级及以下基本达到 80%覆盖,当前正处于普及医院临床医疗管理信息化(CIS)阶段,电子病历系统(EMR)、医学图像管理系统(PACS)、检验信息系统(LIS)等CIS核心产品预计存在20%-40%的渗透空间。

疫情期间,医院搭建互联网医院受到了政策的极大促进,互联网医院有望迎来加速建设周期。2020年上半年实体医院和企业主导的建设数量分别为166家和49家,已接近2019年全年数量;从主导方来看,目前互联网医院仍以实体医院主导为主要方式,实体医院配备互联网医院作为基础设施的趋势不断加强。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程度和投入还相对较低,发展潜力比较大。此外医保电子凭证也有望全国推开,医疗信息化厂商也将因此受益。

三、政策暂时限制发展速度但方向明确

医疗行业是关乎民生的重要行业,对行业的改造必须慎之又慎。所以从文章开头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摇摆有一段时间压制了行业的野蛮生长,但这也是一个行业发展前期的常态。能否进一步打开互利网医疗成长空间与持续盈利能力的关键依旧聚焦在支付端的多方介入与细化政策落地。

随着国内医改政策的持续推进,也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产业边界扩张。前期压制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政策正在逐步解绑:

1、诊疗环节。现阶段互联网在线诊疗只能覆盖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未来在线诊疗的业务范围有望逐步从复诊向首诊扩展。

2、 购药环节。2019年12月正式实施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解除了对处方药在线销售的管制。后续医药电商的经营范围有望从OTC(非处方药)逐步扩围到处方药领域。

3、支付环节。此前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靠患者自付,并未与国家医保联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整个患者群体中的普及率。2020年2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可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虽有条件限制,但覆盖的人群相应扩大了。

互联网医疗发展进程与监管政策松紧程度紧密相关,现政策呈现逐步放开的趋势。可以说互联网医疗行业政策摇摆期已过,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后,大方向上的反复可能性很小。现阶段医疗系统中参与各方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处方外流的趋势将会继续,医保支付瓶颈存在但正在被逐渐破除,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方向和模式都逐渐清晰。

四、结语

展望未来,医药电商在网售处方药的政策限制放开后将会迎来更高速的发展。疫情也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它不仅促进了用户需求的增长,还推动了政策支持,起到了长远的作用。从趋势来看,中短期内医药电商发展前景的确定性较高。

在线诊疗虽然目前只局限于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但长期的发展前景向好,未来的想象空间巨大,是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终局思路,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比较多,重点在于政策支持和与医院的合作情况。

医疗信息化厂商则随着互联网医院的加速建设以及医疗互联网化的加深,将持续获益。

去年,互联网医疗在疫情中作用突出,加速推动了政策的接纳和放开程度,同时用户渗透率快速提升。回头看,疫情确实把互联网医疗大力推进了一个全面向好的黄金时期。
责任编辑人:CC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373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