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苹果公司发布的Carplay车载系统实现IOS设备与汽车的无缝对接之后,谷歌也于上月底的IO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安卓车载系统Android Auto。
随着IT巨头们将触角逐渐伸向移动中的汽车产品,鲶鱼效应推动了“车联网”的迅速发展,领军人物苹果与谷歌率先在这场跨界之争中形成了针锋相对的格局,继手机屏幕、电视屏幕等领域之后,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入口”抢滩战。对于用户而言,估计更关心的是这两个车载平台的 *** 作方式能否符合自己的使用习惯?两者之间又有何异同之处,有何联系和区别?这些因素关乎着未来“车联网”的发展趋势。
不约而同,采用“映射”方式
不同于传统的嵌入式车载娱乐系统,苹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不约而同采用了“映射”的方式,需要以一部智能手机为载体,通过数据线、蓝牙或WIFI的方式连接到汽车之后,将内容投射到车内显示屏中,可通过车载系统使用手机的多媒体、导航、短信、社交软件等一系列功能,也就是说原先车厂自带的娱乐服务功能则被CarPlay、Android Auto所取代。
深圳大兴集团营销总监许浩楠接先生表示:“未来手机与车载系统融合的趋势不可避免,不仅传统汽车厂商省去了昂贵的研发成本,而且用户也无须频繁去适应不同的车载系统,未尝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方式相同,但在一些用户体验上苹果CarPlay与谷歌Android Auto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通过谷歌开发者大会上的现场演示,我们看到当安卓智能手机与汽车完成连接后,手机将进入类似“锁止”状态,只在屏幕上留下一个已连接汽车的标识,手机中的一切都投射在中控显示屏上,风格与横版安卓界面基本相同,用户可获得非常一致的 *** 作体验。
不同于谷歌Android Auto,苹果CarPlay的界面则是经过重新设计。设计师表示CarPlay进一步精简了 *** 作界面,力求在最小限度影响驾驶员开车注意力的情况下允许他们使用IOS设备上的功能。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车主的看法,不少车主都表示并不满意目前的车载系统,用户体验不完善且售价不菲,经常使用智能手机导航、听歌的频率较高。而对于未来实现手机与汽车的无缝衔接,受访车主们均表示值得期待,也有部分人担心该功能只配备在中高端车型上,无福消受。
永不过时,程序可实时更新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传统车载系统很难跟得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升级速度。而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苹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并不存在这一问题。就如为汽车安装上一个“永不过时的大脑”,随时随地能够实现程序的实时更新,即便是受限于手机本身硬件水平,购买一台新手机的成本也远远比不上更换车载系统的费用。
谷歌同时将提供给开发者Android Auto的SDK开发工具,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开发汽车相关应用,并开放音频以及信息的A PI接口,目前苹果方面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负责安卓系统开发的工程师Brady接受采访时说:“开放一款车用程序不是一件简单事情,而借助Android Auto这个平台只需开发适用安卓手机或平板的APK就可以了,通过映射连接让原本封闭的车载系统现在也可以跟得上互联网千变万化的速度。”
自打iOS和Android进入移动设备领域,双方粉丝“关于谁更优秀”的论战从未停止过。IT发烧友小卢表示,苹果系统的运行要比安卓系统更为流畅一些,APP Store里每天都会涌现出很多出色的软件,建立起一个涵盖了开发者、用户、厂商之间的生态环境。
不过也有车友认为,虽然安卓系统的覆盖面更广,少至几百高至几千的产品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但“门槛低”这个优势放在汽车上未必能很好体现,车载功能更重视系统的稳定性与 *** 作的流畅性。
力求安全,支持语音控制
苹果CarPlay和谷歌Android Auto的另一大核心功能是“语音控制”,Siri和Google Now将肩负起这一重担,尽量减少用户使用手机或车内显示屏的频率,用简单的语音完成指令,进一步提升行车中的主动安全性。
CarPlay和Android Auto均支持用户可以直接通过语音服务使用地图导航、多媒体娱乐,当有新信息送达时系统会自动语音播报,用户也可直接通过语音回复。
受益于在搜索领域、数据分析方面的长期积累,Google Now还带有“推送服务”,举例说你下班想在公司附近找一个地方吃饭,它会“主动”提示附近有哪些新开的餐馆并优先推荐。
结语
汽车是传统行业,以苹果、谷歌为首的IT巨头代表新兴科技,当两者相碰撞之后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至少从苹果C arPlay、谷歌Android Auto的发布情况来看,新系统完全颠覆甚至取代了传统车载系统的功能,或将给用户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
继电视、电脑显示器、手机平板之后,第四屏“汽车显示屏”被公认为未来的电子创新应用的主战场,随着汽车普及,用户在车上的时间逐渐增多,汽车将会是下一个移动互联网的突破口,车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