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1965年4月19日《电子学》杂志第114页发表了一篇仙童公司工程师摩尔撰写的题为“让集成电路填满更多的元件”的文章,文中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年翻一番。
1975年,摩尔在IEEE的一次学术年会上提交了一篇论文,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摩尔定律进行了修正,把“每年翻一番”改为“每两年翻一番”,而现在普遍流行的说法是“每18个月翻一番”。但1997年9月摩尔在接受一次采访时声明他从来没有说过“每18个月翻一番”。
加州理工学院的教授CarverMead也参与了摩尔定律的提出。摩尔表示,20年来,他对人们称他为摩尔定律创始人的做法受之有愧。英特尔的前官员DavidHouse曾经推断说,晶体管的数量每18个月翻番。实际上,芯片的性能每隔18个月翻番一次。摩尔强调说,他从来没有说过18个月。
摩尔定律不适合于硬盘驱动器的容量或者其它设备之上。摩尔开玩笑的说:“摩尔定律已经被应用于任何呈现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我很高兴因此而获得好评。”
选择硅的原因
这是一个材料科学上奇迹。硅是是一种很好的半导体(它能够导电,但同时也可以控制的方式进行的),尽管收缩,硅的晶体结构仍然能保持完整。
摩尔定律现在失效了吗?
尽管很多分析师与企业的官员已经放言摩尔定律将过时,但它可能仍然发挥作用。
一些人,比如惠普实验室的StanWilliams与PhilKuekes认为,到2010年,晶体管的收缩将成为一个问题。因此,厂商需要找到新的替代材料,比如惠普的“纵横制交换”(crossbarswitches)。
另外一些人,比如英特尔的科技战略部主任PaoloGargini则宣称,到2015年,制造商们才开始转向混合芯片(hybridchips),比如结合了传统晶体管元素与新出现材料,比如纳米线的芯片。到2020年,新型芯片才会完全投入使用。
从理论的角度讲,硅晶体管还能够继续缩小,直到4纳米级别生产工艺出现为止,纳米是衡量芯片的体积单位。一纳米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目前的芯片一般使用90纳米工艺制造。预计时间可能在2023年左右。到那个时候,由于控制电流的晶体管栅极(transistorgate)以及氧化栅极(gateoxide)距离将非常贴近,因此,将发生电子漂移现象(electronsdrift)。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晶体管会失去可靠性,原因是晶体管会由此无法控制电子的进出,从而无法制造出1和0出来。
如果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永远找不到,摩尔定律便会失效。
如果替代材料出现了,那么类似摩尔定律的规律将仍然出现。
现在,科学家们都在寻找最好的替代材料,碳纳米管,硅纳米线晶体管,分子开关(molecularcrossbars),相态变化材料(phasechangematerials),自旋电子(spintronics)目前都处于试验阶段。
尽管硅有局限性,但制造商与设计师们仍然喜欢这种材料。硅将继续出现在某些设备当中。摩尔表示:“我认为,硅技术仍然是制造复杂微结构及材料的基本方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