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称,近日,暴风魔镜、米多娱乐相继裁员。两大VR明星企业的裁员风波,迅速引发行业震动。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此前VR行业虚火过旺,如今各方对VR产业的认识趋于理性,在政策收紧、资本撤退的两面夹击之下,VR产业的淘汰赛将更为激烈。VR厂商要想站稳脚跟,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创新内容产品。
两大不利因素夹击虚拟现实市场
展望未来,不少调研机构对虚拟现实的市场前景充满期待。根据IDC的报告显示,全球范围的AR/VR市场规模将会从2016年的52亿美元跃至2020年的1620亿美元。Gartner则表示,到2020年,有一亿人将通过VR购物。另外,高盛预测,到2025年,全球VR产业将形成182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预计到2020年,中国市场将达85亿美元,有望成为全球VR市场增长中心。
VR领域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各路资本竞相布局。投资银行Digi-Capital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有将近5亿美元的资金投给了VR 和AR的初创公司,而在过去十二个月中已经有将近23亿美元的资产投进了这两个行业。其中,中国无疑是VR最火热的投资市场。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VR领域投资有38起,投资规模为15.4亿元。除了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一些传统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VR行业,使得VR行业热度持续升温。
然而,正当业内外憧憬VR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时候,不利的消息却接连传来。今年5月份,有媒体称证监会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互联网金融、游戏、影视和VR四个行业。虽然证监会回应称政策没有任何变化,但大量公司开始重新审视VR领域投资的虚火,它们对VR创业公司的投资变得更为谨慎。另外,阿里、盛大等企业又将目光投向海外,使得国内的VR投资热情进一步冷却。
核心技术与优质内容缺失考验产业
VR行业短期勃然而兴,又迅速遭到政策收紧、资本撤退的夹击。千亿级别的市场空间,能否如市场预期的那样真正实现,着实需要打上一个巨大的问号。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VR产品的购买意愿不是那么强烈。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消费者购买意愿不超过30%。另外,VR生厂商的盈利情况同样堪忧。在新三板挂牌的11家VR公司上半年盈利的仅有2家,1家持平。
细细究来,VR行业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困境,行业本身虚火过旺、“内功”不足无疑才是根本原因,政策、资本转向只能算作是推动VR行业走向理性的导火索。
一方面,国内VR行业核心技术缺失,制约VR产品商业化进程。目前,国内的VR行业技术积累较为薄弱,与国外企业差距明显。这也是阿里、盛大等巨头转向国外VR行业投资的一大因素。毕竟核心技术缺失,直接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佩戴久了易产生眩晕感。相关报告显示,71.3%的中国手机网民不会购买相关虚拟现实产品,主要原因在于价格与目前技术水平不对等。
另一方面,VR行业优质内容较少,难以对用户产生黏性。现在VR的内容主要包括视频、游戏、行业应用等,而且大部分内容是2D资源,3D内容偏少,全景资源更是占据很小的比例。许多用户在体验VR产品后,便不愿掏钱购买,因为在消费者心里,VR产品更像简单组装的硬件,软件方面吸引力乏善可陈。同时,由于设备种类繁多、技术标准不一,导致VR内容版本多样,平台适配难度增加,制约了优质内容的快速传播速度。
三大招数破解虚拟现实发展难题
如今VR行业可谓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它所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同样前所未有。那么,又该如何破解VR行业当下的难题?
首先,国家加大资金倾斜力度,鼓励、引导VR行业健康发展。制造强国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抓住VR产业发展的窗口、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国家应该完善VR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扶持VR厂商加强技术研究,推动VR产业形成统一的生态体系。
其次,厂商应该沉心静气,聚焦内容应用的开发,打造差异化的精品。VR产业的应用前景广泛,但受制于投资回报期长、市场前景不明等因素,不少企业有了畏难情绪,不愿投入内容开发,有意无意陷入比拼硬件的泥淖。但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厂商只有开发创新产品才能占据优势。另外,厂商还可以探索开发周边产品,丰富内容产品的形式和类型,最大限度地挖掘VR内容的商业价值。
第三,重视培养VR技术人才,增强VR行业发展后劲。VR行业的爆发,离不开人才。当前,VR行业正处于市场培育期,技术、内容等各方面的人才十分短缺。为了VR的长远发展,无论政府,还是厂商都应该更加重视人才引入,只有外引人才、内挖潜力两手抓,建立起人才梯队,充分激发人才活力,VR行业实现产业突破才值得期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