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新闻|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举办

中心新闻|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举办,第1张

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内在要求。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为探讨新形势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聚焦创新需求、产业需求,探索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5月21日上午,以“开放融合,守正出奇”为主题的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在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召开。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南京市江北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潺嵋,南京市科技局副局长傅浩,南京市工信局一级调研员温拥军,龙芯中科(南京)技术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王少杰,南京市江北新区研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办主任蒋华荣,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时龙兴,安徽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军宁,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生明,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丁勇及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链专班、市发改委、科技局、工信局和江北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高校代表、企业代表等300人参加。

作为信息技术产业核心的集成电路产业亟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短缺是制约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推动产学研之间联动,加强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表示,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在短短三年时间聚集起 600 多家相关企业,形成了以集成电路设计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集群,在一张白纸上勾勒出 500 亿产业规模的“芯片之城”。未来,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将进一步聚焦 EDA 设计等“卡脖子”领域开拓创新,打造企业总数破千家、主营收入超 3000 亿元的产业高地。在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创新是最关键的、最核心的一环,而创新离不开人才。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作为开放创新型培训基地,与各大集成电路企业合作,形成对人才的吸附效应。接下来,南京江北新区将进一步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完善的基础保障,为促进集成电路自主创新发展贡献新区力量。

东南大学首席教授、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主任时龙兴发表了《聚焦产业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产教融合非学历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题演讲,他表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以产品为核心,以创新为驱动,而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培养产业人才是集成电路发展的关键。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从2017年开始,就一直在进行产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集成电路复合型产业人才为目标,是产教融合的补充与提升,通过案例、研讨和实训循序渐进模式进行培养。在过去的5年中,持续举办EDA、FPGA、嵌入式专业竞赛促进产教融合,推动企业与我们的粘合度,引领人才活动成效,构建起校企间互动的桥梁,围绕EDA、虚拟IDM、芯机联动的三大特色联盟,深化了校企间的多方合作。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产业人才培养,对非学历职业教育进行探索,紧扣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搭建721体系,围绕企业的需求,与国内外龙头/骨干企业,通过共建共享实验室与联合开发课程,培养产业人才。

01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基地建设硕果累累

“读懂”产业需求,解决教育“脱节”,是弥补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缺口的关键。南京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衔接企业与高校的开放学习平台。

活动中,基地与企业合作的10个共享实验室揭牌。其中,华大九天共享实验室、国微共享实验室、芯华章共享实验室、芯行纪共享实验室和概伦共享实验室将围绕EDA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论坛、专业竞赛、课程实训等系列活动,同时,提供人才培养服务与支持平台,培训和教学环境;新思科技芯片设计共享实验室、创意电子共享实验室和芯驰共享实验室将以设计应用为牵引,构建生态,通过人才培养搭建人才池,通过市场推广构建生态,形成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深度联动和产业集群效应,通过创新发展助力产学研合作;龙芯共享实验室和鲲鹏共享实验室将以信创为基础,通过共享实验室、真实案例考试中心、真实场景实验中心等为学员提供真正的人才闭环体验,培养数字经济人才,积极推进信创产业人才培养。

目前,集成电路设计培训部、设计自动化培训部、集成电路应用培训部三个培训部已开班,课程采取线上课程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形式,已推出首批线上课程43门,线下课程35门。

此次活动中,全新的15个班级及课程开班启动,其中集成电路设计培训部、集成电路应用培训部和设计自动化培训部新开10个班级及课程,集成电路封测培训部、集成电路制造培训部、未来技术培训部和经济管理培训部也推出首批系列课程。

同时,2021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2021第五届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竞赛和第三届集成电路EDA设计精英挑战赛三大赛事也将在活动中正式启动。从2017年开始,三大竞赛吸引全国近400所高校(涵盖了全国26 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累计近7000支队伍为新区的产业发展挖掘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推动了南京江北新区“创新创业”的氛围,打响了“人才试验区”品牌,成为南京市实施人才“掐尖”计划的主战场。

活动现场,南京集成电路人才春季招聘会也在同步进行,此次有近15家企业现场招人,让应聘者第一时间了解企业动态和行业现况。

02多领域大咖集聚共话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培养集成电路人才,国家、学校、协会联盟、企业和专业机构等层面相继出台了系列扶持措施,多方协作成为如今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主要发展趋势。此次论坛汇集高校、企业、行业各领域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集成电路人才培养问题,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演讲环节,高校学者、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有关负责人等,从人才培养与服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实训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演讲。

安徽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陈军宁围绕《集成电路人才培养与人才服务》进行演讲

陈军宁指出,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各类职业培训教育(政府与社会)、企业培训教育与个人自学。其中,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因素与环节,但高等学校并不为特定企业培养特定人才。这意味着,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社会所支持的各类职业培训教育与企业培训教育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有效方式。

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会长、南方科大深港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周生明以《深圳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为题进行演讲

据周生明介绍,2020年深圳市集成电路产业总体年销售收入保持稳定上涨态势,达到1727.26亿元,产业规模增速发18.91%。其中,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规模正不断扩大,深圳集成电路制造产业规模稳中有升,但深圳在集成电路封测产业方面的实力相对薄弱。“人才是布局集成电路发展的重点之一。为此,深圳在进行IC产业战略规划的过程中,制定了建设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任务”,他指出,其中,深港微电子学院为实施国家IC人才培养计划、开展IC前沿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提供了支持。

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丁勇从《杭州芯火助力长三角集成电路区域协同和人才培养》视角阐述

丁勇说,在一体化大背景下,长三角集成电路正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型,一条长三角范围的产业闭环正在形成。杭州“芯火”正在联合校企机构成立多个产业技术和产业联盟,助力长三角集成电路区域协同。在人才培养方面,杭州“芯火”也在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例如举办集成电路专题培训和企业人才培训、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参与职业高校师资培训等,从而打造环杭州湾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

摩尔精英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赖琳晖以《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实训平台与课程建设》为题

赖琳晖首先介绍了摩尔精英的集成电路设计实训平台的整体架构以及平台组件,着重讲述了IC设计平台核心组件EEBOX。针对人才培养,他说,摩尔精英在探索芯片测试实验室的构建。基于摩尔精英自主可控的VLCT机台开发了ATE测试机台的配套课程。此外IC产业学院正从设计、封装和测试三个产业链培养工程实践型IC人才,并探索颁发IC设计岗位认证证书。

03探索非学历职业教育之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的诞生是创新名城建设的引爆点。基地由南京江北新区主办,是衔接政、产、学、研、用推进产教融合育人的开放平台,是产教融合育人的补充和提升,以培养热爱集成电路事业、拥有良好职业 *** 守、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实践能力、有强烈创新意识的集成电路复合型产业人才为目标。

中心新闻|探索产业人才培养新路径,第五届南京集成电路才智论坛举办,o4YBAGCrGgeAQBLhAAIrHqsvxdY684.png,第2张

目前,基地围绕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上下游搭建“7+2+1”体系,即集成电路设计培训部、集成电路制造培训部、集成电路封测培训部、集成电路应用培训部、设计自动化培训部、未来技术培训部、经济与管理培训部、就业和创业指导办公室、师资与学员服务办公室和科技园,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产业人才培养。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紧跟国家在职教育发展趋势,围绕企业研发方向联合开发课程,围绕企业用人需求共建人才培养模式,这是基地实践非学历职业教育的思考,也是对集成电路职业教育的一种前期探索,以创新赋能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京集成电路培训基地在探索中不断成长,未来将在非学历职业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育人赋能区域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服务于整个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迈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580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