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移动互联、IoT及AI的飞速发展和普及,生物识别的应用深入到各种细分领域,也必将渗透进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在与诸多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之后,生物特征识别作为基础性支撑技术,无孔不入。
生物特征识别市场持续拓展
随着生物特征识别核心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硬件技术(计算平台及生物特征传感采集技术)的飞速发展,生物识别产品及应用愈加丰富和多样化。移动互联、IoT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的渗透程度,网络应用尤其数据保护、在线支付、线上公众服务等场景,已全面导入生物识别技术。借助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了对线上使用者身份的高安全认证,行为数据精准采集,以及有效信息的分析挖掘,使其应用功能和效能的迭代更加快速和高效。
不断丰富细化的端/边缘设备,搭载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经由云端处理配合,形成端/边缘采集识别+云端处理/训练/存储这样的架构模式,仍然会是未来几年生物识别行业产品和系统的普遍形态。
生物识别诸多应用领域中,安防应用仍然是大头和主流。无论是安防巨头、传统生物识别厂商还是新近崛起的CV独角兽们,都将安防摆在最重要的产品和应用方向。对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解决安全问题是其研发的初衷,也是其最佳的应用落地场景。
例如智慧交通、智慧工厂、智慧校园、智慧医疗、智慧金融、智慧商业及零售……,针对这些智慧工程涉及的安防应用,厂商们研发推广的产品和系统也最为丰富。另外针对个人消费领域,除智能手机外,近年来生物识别技术已被引入更多的个人消费品应用中,消费类应用异军突起。指纹识别技术因为体积小功耗低,成为这些个消品集成生物识别技术的首选。过去几年,集成了生物识别技术的个人消费用品市场已开始快速崛起,单品达到百万级年出货量的已不鲜见,显示出极大市场潜力。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已经深入普及到诸多的产品集成和行业应用中,关于生物识别技术独立产品和搭载这些技术的其他应用产品、系统的营收数据统计如下面几个图片:
人脸识别产业爆发式增长
从统计数据来看,近两年人脸识别产业爆发式增长,主要得利于国家高度重视人脸识别产业落地的发展,出台多项政策助推产业发展。
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远程开立人民币账户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给人脸识别普及打开;其后,《安全防范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系统技术要求》、《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安全技术要求》等法律法规,为人脸识别在金融、安防、医疗等领域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扫清了政策障碍。
同时,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写入国家政府报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国家对人脸识别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在不断的加大;2017年12月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则具体规划“到2020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90%”。
众所周知,国内格外重视公共安全,对新技术新产品应用需求强劲。作为生物识别技术的一种,人脸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利用人的个体面部特征的区别,实现对人员身份特征识别。基于这项优势,人脸识别在公安业务领域表现出了巨大功效。
在最初的公安应用中,利用人脸检索系统,将目标人脸输入到系统中,系统将自动在海量人口数据库中进行查找比对,列出前若干名相似的人员信息。然后再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对系统结果进行筛选,得到目标的真实身份。
另外,随着人脸识别精度的提升,公安行业人员布控逐步在业务中得到应用,通过在一些重要的通道出入口,部署高清探头,专门用于抓拍经过的人脸并传送给后端系统,后端系统将人脸图片与所关注的人脸库(如在逃嫌疑犯等)进行逐一比对,当发现有目标与库中人员相似度超过设定阈值时,系统自动提示相关人员采取措施。
近年来,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在安防行业掀起了一波人脸识别的热潮,众多厂商纷纷推出了相关产品,例如考勤、门禁以及智能视频分析领域。目前,人脸识别在考勤/门禁领域的应用最为成熟,另外,安防作为人脸识别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其市场份额占比在30%左右。
除了公共安全领域,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升,O2O、P2P、B2C、B2B等各种形式的网络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网络经营的重要支撑性技术平台是网络支付,而人脸识别技术作为网络支付安全的重要保障,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个人领域。
当前,随着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生物特征识别作为实现城市安全、生活便利的重要支撑技术,将随着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逐步落地,可以说人脸识别的全面应用时代已经到来。
责任编辑:g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