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象、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现今已经出现了许多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手掌几何学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面部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等,但其中一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生物识别手段还处于实验阶段。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将有越来越多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比如每个指纹都有几个独一无二可测量的特征点,每个特征点都有大约七个特征,人们的十个手指产生最少4900个独立可测量的特征。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分析指纹可测量的特征点,从中抽取特征值,然后进行认证。
当前,我国第二代身份z便实现了指纹采集,且各大智能手机都纷纷实现了指纹解锁功能。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指纹识别早已经在消费电子、安防等产业中广泛应用,通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革新。虽然每个人的指纹识别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
相对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而言,虹膜识别误识率和拒真率已经达到了零几率的识别水平,而虹膜识别又属于非接触式的识别,识别方便高效。但是虹膜识别的应用价格也因其技术难度成正比,相比其他的识别技术,略显贵态。
虽然目前人脸识别在技术上已不成问题,但实际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像一些电影中展现的那样容易。比如在数据收集上,不仅要有图像或视频的抓拍、镜头跟踪、防抖动以及确保更多有效像素等关键技术。在图像、视频的处理方面,还会运用到视频图像的检测技术、人体动态识别技术、图像无线通讯传输技术等等。
其中,面临将大量数据传到服务器进行识别,就会产生不少通信成本,而且有些相当耗时。这显然会令基于人脸识别的实际落地应用变得并不容易。
不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已有公司对此推出了能够集成人工智能技术的网络摄像头并辅以边缘计算,来解决上述难题。
高通产品市场资深经理刘学徽表示,虹膜技术在手机业一直没推起来。通过跟手机厂商的沟通,他认为第一个原因是ID 设计的难度,做起来外观有难度,第二个原因是成本,还有一个是体验。因为它要求人在使用的时候要正对脸,在强光下会有一些影响。
超声波读取指纹从蝙蝠身上获得灵感,高通Snapdragon Sense ID 3D 指纹技术能够通过超声波技术来读取指纹信息,也就是说,不管你的手指放在手机上的任何位置,这项技术都能通过玻璃显示屏,金属或者塑料外壳来“感知”到你的指纹。
设备生产商就无需考虑指纹阅读器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的位置,这样将会出现构造更为“紧凑”的设备。即使用户手指上有汗或其他液体,Snapdragon Sense ID中的超声波也能够监测到用户指纹,这一点要强于苹果Touch ID指纹识别技术。
目前的指纹技术使用了传感器来进行指纹扫描,但是高通超声波技术即便是在手指遭到“污染”情况下,也能辨识出指纹信息。预期配置高通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手机将在今年下半年问世。
超薄指纹识别传感器VSF6170 Slim Slide指纹传感器,它能够让智能手机生产商将轻薄的指纹传感器整合至平板电脑或者手机上。这款体积较小的传感器能够置于电源按钮,音量键,或者手机边框上。SynapTIcs称,这款超波设计传感器仅有2.8毫米厚。也正是如此, SynapTIcs传感器需要用户滑动手指,而不像iPhone6 上的Touch ID和Galaxy S6上出现的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
除此之外,将其指纹识别扫描器置于手机边框后,还能够让用户更便捷地解锁手机:用户单手持手机,同时只需要滑动手指就可以解锁手机。
虹膜扫描识别富士通推出的虹膜扫描技术能够让用户使用眼睛来解锁智能手机。这家公司称,借助红外线扫描器,这项生物识别系统只要求智能手机用户眼球盯着手机显示屏就能解锁手机。
相比较指纹识别,虹膜扫描识别在保护用户敏感数据方面更加可靠。当人进入2岁以后,他的虹膜就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眼球表面很难受到伤害,也很难被复制,并且这项技术的出错率很低,仅有10万分之一。
TI指纹识别技术解决方案在生物辨识指纹扫描中对实时信号处理的需要使 C55x DSP 成为这一应用的一个引入注目的解决方案。C55x 在主动和被动模式下的低功耗功能使其成为指纹扫描应用的绝配,因为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处理器都处于低功耗模式。C55x DSP 的外设集成包括片上 LDO、片上存储器和用于连接的 USB Phy。安装片上外设凭借简化电路板布局和减少芯片总数降低了系统总成本。
C55x 上发现的 LCD 桥接器可用于显示消息或选项菜单。TSC2003 触摸屏控制器与应用的集成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从显示的菜单选择选项的方法。此应用还内置了音频功能,可以警报和预先录制的语音命令两种形式为用户提供反馈。
此外,众多厂商也推出了对应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识别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变化和需求,并与互联网、物联网的交集将成为各行业的着力点。未来识别技术将向多元化交错发展,取长补短,值得人们瞩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