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5引擎起火!遭鸟群撞击起火连人带机安全着陆,歼15撞机到降落全过程解析

歼15引擎起火!遭鸟群撞击起火连人带机安全着陆,歼15撞机到降落全过程解析,第1张

  连年来飞机与飞鸟相撞而造成了多起航空事故。如何避免飞机与飞鸟相撞,确实是令众多航空界人士为之绞尽脑汁、力图设法破解的“世界级难题”。海军舰载航空兵某团副大队长袁伟,在一次飞行训练中,驾驶歼-15战机起飞不到一分钟与鸟群迎面相撞,左侧发动机突发火情,在塔台指挥员冷静果断指挥、僚机全程伴随提醒下,袁伟沉着应对,10分57秒的时间,接收指令50多条,完成 *** 作上百次,成功挽救了战机,创下了战机撞鸟起火、载重超极限着陆、低高度单发迫降成功的航空兵特情处置奇迹。

  

  歼15引擎起火——遭鸟群撞击,歼-15左发动机起火

  袁伟日前在一个飞行日驾驶歼-15战机与战友双机起飞,进行训练。起飞不到一分钟,袁伟的战机正在爬升,突然遭到鸟群撞击。袁伟说:“因为鸟群是从战机的正前方过来的,看到的时候已经很近了,躲不过去。只好保持状态,撞向鸟群了。”随后,战机左发动机起火,在外部能看到拖着很长的一段浓烟。

  事态紧急,塔台指挥员、该团副团长卢朝辉接连下达多条指令,袁伟极力控制战机,做好单发着陆的准备。“当时撞鸟的一瞬间挺害怕的,但过后我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飞机带回来。”塔台指挥员卢朝辉说:“如果飞机不可控,并且火灭不掉,我们的第一选择就是要飞行员离机。但后面通过外部观察和飞行员的报告,说明飞机还可控。坚定了我让他着陆的信心。”

  按照特情处置原则,左侧发动机停车,应做左转向动作。但左侧一座250多米的山坡后面就是人员密集的市区。如有不测,后果不堪设想。袁伟说,如果我跳伞,需要避开居民区。当时我想右转,可僚机提醒我,肯定对不准跑道。僚机飞行员艾群驾驶着战机紧紧跟在袁伟后侧,关注着火情并帮助袁伟保持状态,给他提示,监控他战机发动机的工作情况。

  

  歼15引擎起火——沉着应对安全降落

  在塔台指挥和僚机战友的配合下,袁伟驾驶着战机对准跑道,然而,由于关闭了左侧发动机,液压系统被切断,起落架无法正常放下;并且当时飞机的高度和速度都特别小,如果放起落架,阻力会非常快地增加,很容易失速。面对紧急情况,塔台指挥员卢朝辉果断下令,让袁伟先不放起落架,开足加力,让战机拉升到一定高度。“只要有高度了,飞行员怎么都好说。所以在状态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让他把起落架应急放了下来。

  袁伟打开内阀加力,看到工作状态很正常,就放心多了。然而此时,僚机飞行员发现袁伟战机的左侧发动机拉起白烟,立即报告了塔台。塔台指挥员让袁伟先不放油,保持油量。此时,袁伟战机的左侧发动机的火焰越来越大,如果放油,十分危险。

  此时,袁伟确定发动机的火势已经暂时得到了控制——白色尾烟是由没被引燃的航空煤油被高速雾化形成的,消解了地面指挥员引火触地的安全担忧。他沉着应对,检查飞机状态参数,打开着陆滑行灯,收油门、拉杆,努力把飞机改平,减少接地瞬间的撞击力,一系列动作有条不紊。“哧”的一声,战机机轮先后接地。为防止战机因重心偏移导致侧翻,袁伟使尽全身力气蹬住右舵,向右前方压杆到底,努力保持机体平衡,沿着跑道中线稳稳地滑向跑道尽头,完美降落!袁伟说:“我当时已经做好了飞机冲出跑道的准备,但是还好,飞机正常地停下了,距跑道边缘还有15米的距离。”

  

  歼15引擎起火——歼15结构设计的特点

  歼15的最后改进集中在材料和生产歼-15工艺上。80年代苏联缺乏先进的钛合金加工能力,所以后机身钛合金大框只有采用电子焊接方式拼合,焊缝强度远低于整体锻件,严重影响结构强度和疲劳寿命。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机床发展带来的好处,中国现在已经可以生产苏27系列飞机的整体钛合金大框,极大地增强了结构强度,在提高过载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寿命。继承了苏-27家族的内置油箱,歼-15不需要采用副油箱转场航程就可以超过3000公里,在最大内油配置情况下,飞行阻力也不会增加,空出来的挂点可用于挂载各种精确制导武器,具有最高的作战灵活性。

  飞鸟为什么会对飞机造成这么大危害?可以说鸟类对飞行的危害就是一个老生常谈但又无法完全杜绝的现象。被鸟撞机后副大队长袁伟驾驶的歼15战机直接就是左发动机起火,冒出很长的一段浓烟。

  由于飞机与飞鸟的相对速度很快,撞击时间又极短,飞机与一只质量为l千克小鸟相撞而作用于飞机上的冲击力相当于一颗炮d的能量。目前的飞机材料大都经受不住如此大的冲击。高函道比发动机以其动力大、噪声小越来越受到世界民航界的青睐。但此类发动机暴露面大,吸入飞鸟的概率也大。另外发动机吸力强,只要鸟类稍微接近这些发动机,就必然被吸进去。同时发动机的转速快,鸟撞击到高速旋转的风扇叶片上,其撞击的能量相当于一辆小轿车高速撞向一道坚固围墙的能量。如果风扇叶片被鸟击断。碎片会随气流向后甩入“核心机”,打坏“压气机”叶片等零部件,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4995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