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保费收入达3.8万亿,资产规模18.3万亿。原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预计2019年保费收入会超过4.5万亿元,资产规模有望超过21万亿元。
在保险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科技迅速发展、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环境等将对保险业产生何种影响也备受关注。近日,人保财险原副总裁王和在2019中国文化金融峰会间隙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专访时表示,保险与区块链具有基因性联系,因为二者均是关注处理和管理社会化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和利益。因此,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区块链是保险创新的重要技术。
区块链是保险创新的重要技术 NBD:现在很多人在讨论金融科技,尤其是区块链的应用,基于区块链自身开放式、分布式的特点,您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解决保险业的哪些难题?可以在保险业如何应用?
王和:我认为保险与区块链具有基因性联系,因为二者均是关注处理和管理社会化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和利益。因此,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区块链是保险创新的重要技术。
保险是一个“强信用行业”,因为建立和维护信用是保险经营的主要内容,也是重要基础,但传统模式的效率相对低。区块链技术为重构信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能够破解保险经营过程中的许多难题,比如经营效率问题,保险欺诈问题等。
NBD:日前银保监会修订外资保险管理条例,以进一步推动保险业对外开放,您认为目前中国保险业发展阶段如何,如何应对外资险企的冲击?
王和:对于中国保险业而言,对外开放已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01年加入WTO之初,保险业就率先对外开放了。这一轮的保险业对外开放是一种全面和深化的概念,也是保险业深化改革和转型的关键举措;因此,我不认为这是一种冲击,而是一种机遇,即在一个新的发展历史时期,随着主体的多元化,无疑会形成一种相互学习和相互促进的发展氛围,共同推动我国保险业的转型升级。
NBD:之前有句对保险的评价:“买保险的时候你忽悠我,需要赔的时候你就左拦右拦”引起了热议,这好像是保险留给大部分人的印象,这个问题是不是难解?
王和:客观讲,董明珠的评价代表了一部分保险消费者对保险行业的印象。但具体而言,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这些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非常快,一些保险公司的能力,尤其是服务能力不足,或者说能力滞后是行业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导致了无论是销售、理赔,还是服务均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年来,监管部门成立的保险消费者保护局,公布了投诉热线,上述情况得到大幅度改善。二是保险属于一种特殊的金融产品,相对复杂,且具有射幸合同的特点,因此,并不是只要买了保险,所有的损失就都能够得到赔偿,但一旦得不到赔偿,消费者往往就容易产生误解,乃至产生不满的情绪。
但无论如何,保险行业、保险机构和保险从业人员都是问题的“主要矛盾”,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强化服务和教育意识,一方面要强化并提升行业的客户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营销、理赔、投诉和服务环节,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特别是在营销过程中,要加强对于投保人的交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买保险”。
保险资金应坚持长期和价值投资 NBD:保险资金具有周期长、规模大的特点,您认为险资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推动股权投资、服务实体经济?
王和:保险资金的确具有周期长和规模大的特点,因此,从各国的发展实践看,保险资金均发挥着社会投资稳定和均衡的作用,是资本市场一股具有“长期定力”的力量。
面向未来,保险资金应当坚持两点,一是坚持长期和价值投资,也包括了长期股权投资,为我国资本市场的理性发展发挥带头作用。二是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要关注与保险主业的融合与协同,将投资与业务融合,形成一种跨界协同发展模式。
NBD:您认为保险根据自己的特点,与文化产业有哪些合作空间或者想象空间?
王和:我认为文化金融发展的最大瓶颈在于风险的“非标”,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望而却步”;保险是社会风险管理的制度安排,具有专业化风险管理能力,应当成为文化金融发展的“铺路石”。一方面要依靠保险专业处理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关注科技赋能,通过科技,特别是大数据全面改善文化产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为文化金融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近年来,人保财险在影视保险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通过与国际影视保险机构的合作,推出了影视制作保险和完片保险等产品和服务,不仅为影视项目提供了专业化的服务,还为项目融资提供了信用背书。下一步,随着我国文化和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保险和金融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