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视发布会上,贾跃亭拿出了一台「超级手机 2」。这是乐视首款采用 CDLA 音频标准的手机,也是全球第一款用 Type-C 接口取代 3.5mm 耳机孔的手机。在之后的一年里,手机厂商也纷纷取消了 3.5mm 耳机孔,用 Type-C 来代替。有的厂商说这样做是为了防水,有的则是说能呈现出更好的音质。总之,总有一个「干掉耳机孔」的理由让厂商们大书一番。
为此,耳机厂商在过去这些年里,也相继推出了 Type-C 规格的产品来迎合这个突然崛起的新市场。然而在两年后的今天,我们在 CES 上能看到无数款蓝牙耳机,但却已经看不见 Type-C 耳机的踪影。和传统的 3.5mm 耳机不同,Type-C 耳机的出现是因为智能手机取消了耳机孔,从而快速衍生出的替代产物。不过它的命运并不像 Type-C 接口那样成为主流,相反,它的命运最终是以淡出市场来告终的。
在了解 Type-C 耳机的命运前,我们不妨先了解手机厂商为什么要取消耳机孔。通常来说,手机厂商们在设计产品前会优先考虑两个问题:怎样比竞品有特色、怎样能将潜在的利润挖掘出来。2014 年,OPPO 就已经在 R5 这款手机上用 Micro-USB 取消 3.5mm 耳机孔,目的是为了将手机厚度控制在 4.85mm 以内。耳机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一根 Micro-USB 转 3.5mm 的转接线和手机连接,从而不影响耳机功能正常使用。
AirPods 能为苹果带来多大的利润补充,目前暂时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根据苹果曾在去年 Q3 公布的财报数据看,AirPods、Beats 和 HomePod 这些被归类为「其它产品」的总营收约有 37.4 亿美元,占 Q3 季度总利润的 7%。另一边的 Android 阵营也在 2016 年后开始大量取消耳机孔,在用 Type-C 取代耳机孔后,他们都会在随机包装盒内附赠一条 Type-C 转 3.5mm 的转接线。而一些更精明的手机厂商也在之后推出了 Type-C 耳机,让用户另外购买,不过这也需要用户额外再花一笔用机成本。
同样地,Type-C 耳机也遇到了 Lightning 耳机同样的通用性问题。但不同于 Lightning 耳机、转换线的随机附赠,Type-C 耳机往往都是需要用户另外购买,而且这种「专卖专用」的耳机只能用于没有耳机孔的设备,而这种设备目前也仅局限于智能手机而已。
即便是目前最新的电脑、游戏机、播放器,他们都仍然配备 3.5mm 耳机孔,Type-C 接口则主要负责充电及传输数据。当我需要用耳机的时候,随便找一家数码店就能买到,反之他们不一定会有 Type-C 耳机供应。因此,这对于本身就不了解数码的普通用户来说,使用 Type-C 耳机不单只是增加了购买成本,还需要换上额外的时间成本,这么一算倒不如用转换线或者蓝牙耳机更灵活一点。
耳机这一产物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数十年,在过去的数十年里,经过厂商不断改良、升级,耳机在今天已经从当初的简陋发展到精致、从有线变成无线、从被动发展到主动降噪,并且还成为了我们数码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那么到了今年,耳机将往哪个方向发展?答案其实在今年的 CES 上已经被「公布」了——无线分体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真无线耳机」。
相比起已经隐退市场的 Type-C 耳机,无线分体式耳机是今年在 CES 上被展出最多的耳机种类之一。除了铁三角、漫步者、Jabra、索尼这些老牌音频厂商以外,诸如 1MORE、Anker 这些新晋品牌,也在 CES 上展出了他们最新的无线分体式耳机产品。当然这是有原因的。蓝牙的通用特性让耳机能无视了接口问题,而随着蓝牙 5 的推出,分体式耳机的稳定性和续航性能都得到显著提升,让这个拇指大小的耳塞也能支持至少 3 小时的持续续航,应该也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了。
除此以外,相比于其它无线耳机,真无线形态也能给用户带来免束缚的佩戴体验,无论是休闲还是运动,这种耳机都能上阵。虽然他们都需要依赖耳机盒充电,但耳机盒也同时兼顾着收纳的作用,并不会带来太大的不便。在耳机盒中取出耳机→戴上,就好比解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一样,都只是几秒就能完成的事。在解决设备连接问题后,对于真无线耳机在未来的发展,其实耳机厂商早就尝试对其赋予更多的功能了。
Type-C 耳机只不过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案,除了它我们还有「无线耳机」这选项。随着各大厂商的技术投入,无线耳机在体验上的提升也会越来越高,使用起来也越来越可靠。这时用户也不必去考虑耳机有线还是无线的问题,因为现有的无线耳机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了,Type-C 耳机自然也没有继续保留的意义。总之,Type-C 耳机的出现和离开其实是一个解决方案的筛选过程。它之所以被无线耳机所代替,是因为我们已经筛选出一个更加合适的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