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5 日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一家就占了全球市场份额的 1/3,2018 年进口芯片价值 3120 亿美元,其中存储芯片就占了 1230 亿美元。国内的内存、闪存国产率基本为 0,所以这个领域也是国内重点发展,今年合肥长鑫、长江存储分别在 9 月份量产了内存、闪存芯片。
内存市场尤其重要,所以合肥长鑫是下了血本的——长鑫内存自主制造项目总投资 1500 亿元,将生产国产第一代 10nm 工艺级 8Gb DDR4 内存芯片,并获得了工信部旗下检测机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量产良率检测报告。
在长鑫之外,本来还有福建晋华公司的国产内存,他们是跟联电合作的,但是去年被美光起诉,又被美国制裁,导致晋华公司无法获得至关重要的半导体装备,现在只能低调,何时量产还是个问题。
除了这两家之外,今年 6 月份紫光公司也组建了 DRAM 事业群,委任刁石京为紫光集团 DRAM 事业群董事长,委任高启全为紫光集团 DRAM 事业群 CEO。11 月份紫光又宣布前日本内存公司尔必达董事长坂本幸雄加盟,将担任高级副总裁及日本公司 CEO,负责开拓日本市场。
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全球 DRAM 内存及 NAND 闪存开始涨价,业内厂商给出的原因是供需失衡,缺货导致了涨价,特别是内存,涨价硬是一直持续到了 2018 年底。从去年 Q4 季度到现在,内存价格倒是连跌了两个季度,导致三星、美光、SK Hynix 三家主要的 DRAM 内存芯片供应商盈利暴跌。对这三大内存巨头来说,麻烦的可能不止内存降价,去年底中国启动了内存行业的反垄断调查,三家厂商都接受了监管机构问询,现在欧盟也找上门来了,欧盟委员会也要调查三大内存厂商是否存在垄断行为,2010 年欧盟已经针对内存价格垄断一事开出了巨额罚单。
在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名单里,英特尔、谷歌、微软、Facebook 等美国公司是欧盟的常客,三星也不例外,从显示器到智能 IC 再到手机等产品都遭遇过欧盟的反垄断调查,内存反垄断也不是第一次,2010 年 5 月份欧盟就针对三星、Hynix、英飞凌、尔必达等 9 家公司开出了 4 亿美元的罚单,理由是这 9 家公司成立了价格联盟,其中三星是被罚款最多的,将近占了总罚款额的一半。
在欧盟之前,中国商务部下属的反垄断部门曾经调查了三大厂商,当时有媒体报道称中国反垄断机构派出多个工作小组,分别对三星、海力士、美光三家公司位于北京、上海、深圳的办公室展开“突袭调查”和现场取证,标志着中国反垄断机构正式对三家企业展开立案调查。
如果依据中国《反垄断法》第四十六、第四十七、第四十九条进行处罚,他们将会被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 1%-10%的罚款,且需要考虑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因此从 2016 年开始计算的话,三家公司的反垄断罚款额预计在 8-80 亿美元之间。
紫光已经在重庆建设 DRAM 事业群总部及内存芯片工厂,预计今年底动工,2021 年正式量产内存。
不过国产内存真正发挥影响力还早,紫光的内存需要 3-5 年才能量产,福建晋华的就不说了,长鑫目前每月产量为 20000 晶圆,到 2020 年第二季度这一速度会提升到 40000 晶圆 / 月,大概能占到全球内存产能的 3%。
总的来说,相比三星一家独占全球 45%以上的内存份额,国内的内存厂商在一两年内都不会有多大的影响力改变内存市场走向,但是国内公司进入内存市场依然会让这三大内存厂商害怕。
这是为何?因为中国公司一旦进入某个市场,走的都是不一样的路——中国内存公司投资巨大,但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为了追求市场份额,所以哪怕前面几年烧钱亏损也要撑下去,用价格战跟国外公司竞争,最终拖垮对手。
在这个问题上,光伏、LCD 面板已经是前车之鉴,OLED 面板行业也在上演这样的趋势,内存以及未来的半导体行业都会是这样的发展方向,中国公司的韧性太强了,会一直坚持到最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