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包括飞思卡尔、Atmel、TI、ST、富士通、NXP、英飞凌等MCU大厂先后投入到ARM阵营中。同时,由于ARM降低了企业门槛,也给Holtek、安森美、silicon labs、Energy micro等众多MCU研发实力相对较弱或无法投入大量人力成本研发新内核及构建生态系统的MCU厂商更多的机会。
根据ARM的官方表述:“2000年,开始发掘MCU市场机会;2004年,发布首款Cortex-M产品;2006年,收购领先的工具公司KEIL;2009年,引入软件开发项目;2011年,MCU市场份额从07年的3%涨到15%,出货量达到11亿。”
而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有着MCU大师之称的周立功则表示,在MCU领域,ARM成功的关键和手机产业类似,都是拥有了完整的生态链。
当然,ARM也确实是这么做的。2012 ARM嵌入式开发应用研讨会即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五地举行,其中除了ARM的资深人员讲解ARM MCU之外,包括意法半导体、飞思卡尔、恩智浦、富士通、赛普拉斯等厂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RM生态链的建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研讨会,每家厂商都会以不同的角度诠释ARM产品所带来的便利性,比如意法半导体主题为“继承STM32?基因,打造亲民价格”,而恩智浦则是强调“强大的微控制器产品来自于内核,系统架构和外设的综合设计”,飞思卡尔的主题变成了强调8/16 bit替换方案的“KineTIs L-Series - A Gaming Change MCU Portfolio to Address 8bit/16bit ApplicaTIon”,富士通则是普及基础知识的“基于ARM Cortex-M3的产品和技术。”
可以看出,实际上尽管内核完全一样,但MCU市场的广泛性,足以令各厂商生产具有浓厚差异化的产品。对于ARM MCU对应的细分化市场,手握三条ARM MCU产品线的周立功表示,壁虎(Energy Micro)发力低功耗与无线,富士通发力汽车电子、电机控制与工业领域,所以定位很清晰,而对于恩智浦,“在我们的推动下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场著名的品牌,我们只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将细节做得更好,然后顺势而为即可。”
在此,特别强调一下Energy Micro,这家成立于挪威的MCU厂商颇具传奇色彩,公司创始人Geir Forre是ISM频段无线通信transceiver供应商Chipcon的创始人,Chipcon在2006年初被TI收购后不久,Geir Forre即成立了Energy Micro公司,主打低功耗MCU及无线射频应用,周立功2011年成为这家公司中国代理商。
周立功在微博中表示:“从销售额来看,毫不否认MSP430(德州仪器产品 编者注)现在依然是低功耗市场的主流,但未来的趋势就是ARM了。事实上,针对做MCU的半导体公司来说,不提供ARM只有死路一条,互换性、生态环境、软件的继承性与多品牌竞争带来的价格优势这都是用户追求,谁不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就让谁死!”
实际上,目前德州仪器也已经开始推广其ARM内核单片机,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谈到Energy Micro,近日同为其代理的北高智,与Energy Micro携手进行全国巡回研讨会,包括成都7/17、西安7/19、南京7/24和大连7/26四站,探讨关于ARM Cortex-M3的32bit系列MCU方案与应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