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对整个交通环境的影响将是划时代的。据专家预测分析,智能交通技术可实现交通堵塞减少约60%,实现短途运输效率提高近 70%,实现现有道路网的通行能力提高2至3倍,可使车辆安全事故率比现在降低20%,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30%至70%。工信部“2015年全国工业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2015年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研究并推动国内车联网进一步发展。而国家“互联网 ”大政策的发布,更是给传统汽车业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在国内车联网市场刮起强劲的风,车联网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车联网市场大规模增涨
2015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几乎每三年产业规模翻倍。与此同时,车联网的渗透率也在逐年提升,从2010年的仅仅4%蹿升至2015年的10%,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而在2020年时车联网用户将超过4000万,渗透率将超过20%,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未来平台与应用将在产业收入规模中占较大的比例。
政企与市场环境造就车联网市场庞大
国内智能交通飞速发展存在需求驱动和政策驱动两大驱动因素。需求驱动存在于我国交通系统存在拥堵严重、停车难、客流量巨大、污染等诸多问题,同时随着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对现有交通体系有了新的要求;而在政策驱动方面,智能交通是交通信息化的眼神,同时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战略大力推进的过程中,交通运输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我国交通运输部首先强制“两客一危”车辆按照车载定位终端,在2015年上半年实现全面上网,这一强制标准的范围也逐渐向载重卡车等扩大。另一方面,公安部正尝试推行电子标签号牌,加强交通执法和车辆识别。未来如果需求升级,很可能成为中国版的eCall,采用GPS+移动互联网的定位管理方式能实现更为全面的功能,可扩展空间更大。
另外,多国政府出于事故急救、安全防盗等需求,以法规形式强制搭载车联网专用系统,极大加速车联网设备渗透率的提升。类似eCall系统的快速普及,同时也为车联网的其他功能扩展提供了平台。应用的逐渐丰富与车联网设备的渗透率提升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就个人而言,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日渐习惯与各种跨平台的应用与数据的共享。从办公室的PC,到客厅的智能电视,再到手机、Pad等移动设备,都已实现了数据的无缝连接。这一需求业已向车内延伸。其次,安全用车方面汽车诊断应用,配合OBD设备,能及时提醒车况异常,避免造成更大损失。而维修前掌握大致车损信息,有助于享受更透明的服务。
而从车联网市场本身来看,从商用车车队到4S店,再到创新应用服务,车联网能解决产业链的多个参与者对车辆数据的需求。这些应用盈利模式清晰,也是车联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个人消费者的娱乐需求:消费者已经习惯了PC端、移动端等多屏互动,对于汽车内的信息和应用也提出了无缝融合的要求。
车联网市场六大趋势
车联网作为移动互联网在汽车行业的一个重大应用,是汽车电子领域的一个新兴应用。车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利用RFID、 GPS、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等接入技术和网络服务支撑技术,实现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智能协同,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汽车的属性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利用并提供综合服务。相关预测,目前车联网领域有六大趋势:
趋势一:专注点从安全控制向用户体验方向延伸。在以往的车辆上,车厂最关注的功能是车况监测、防盗追踪、紧急救援、交通监测等方面。而近两年逐渐进入车联网行业的创业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则走的是另一条路,他们将用户在车中的体验放在了第一位,可以说是两个极端。受到新入局者的影响,车厂也在改变。根据某厂商的调查显示,目前车厂提供的车辆服务中,关于信息娱乐的增长最为明显。
趋势二:车联网语音应用,从语言识别向情感判断转化。语音是在行驶过程中,人与车辆最为安全的交互方式之一。传统的语音应用往往需要以一个命令语句来启动应用,而智能语音系统则可以让用户通过自然语言来与车辆交流。
趋势三:从“接地”到“云端”的新一代车联网架构。新的车联网架构包括三个层,内容层,通过统一接口为不同车型展现不同的车联网内容体验;核心逻辑层,不同内容表现形式的车联网连接到唯一的核心业务层;基础层,通过接口对接云平台及全球物联网架构体系,确保整体基础架构的更新及新技术的更新换代。
趋势四:从车内车机向其他部分的拓展。也就是在车辆更多位置安装传感器,比如轮胎,通过在轮胎中安装压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什么时候该更换轮胎。
趋势五:从传统汽车走向电动/互联网汽车。车辆的电量还能跑多久,最近的充电桩在什么位置,充电桩的收费,这些都需要通过联网来解决。
趋势六:从单一定价到UBI车险。以往车险都是统一定价,但是现在可以根据车辆、用户的不同来定制化不同价位的车险。
我国“智能交通”的布局共分三个阶段,第一是以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业务;第二个阶段为在5-10年内,虽然基础设施建设仍占主导地位,但 “车联网”市场占比将明显提高。现在的车联网企业,绝大部分的还是在雏形阶段,随着发展,不远的未来,这个市场一定会出现一些成熟企业。;第三阶段即10 年之后,基础设施建设告一段落之后,而客户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将会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