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从资本市场到音乐行业,不一而足。虽然区块链的一些用例看起来显而易见,但这项技术仍然不乏炒作和不确定性。作为公司管理人员,你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以及应该在何时采取实际行动,积极部署区块链技术?
根据瞻博网络(Juniper Research)提供的数据, 每 10 家大公司之中就有 6 家公司 要么在积极考虑部署区块链技术,要么已经在行动当中。在那些已经达到概念验证阶段的公司里,有三分之二(66%)预计 到 2018 年年底时 会把区块链整合到自家系统当中。这项研究称,在从区块链中受益最多的公司中,一些公司具备以下特点:(1)对交易透明度有需求;(2)当前依赖传统存储系统;(3)需要传输大量信息。
在考虑部署区块链技术的理由时,一个固有的风险在于,管理人员迫切渴求探索新技术,容易在没有考察其他选项的情况下就直接得出结论。根据瞻博网络的研究,系统性变革,而非技术变革,可能为公司眼前的问题提供更好和更便宜的解决方案。
对很多公司来说,研究区块链潜在用例的首选方法是寻找当前流程中的低效现象。这种方法肯定能够带来一些成果,但得到的解决方案往往是 重新设计传统流程 来适应数字世界,而不是探索新的未知技术。
为什么区块链常常能够成为很多问题的答案,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很容易想象出区块链技术的高级用例。然而,当我们在此类用例的表面之下发展业务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一个已知问题往往只能得到理论上的解决方案。
如果我们进行考察,最简单形式的区块链是传统数据库的替代品。区块链跟数据库 存在很多不同之处 ,但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数据库需要一个中心机构来维护和管理数据,与此同时,区块链为存储和验证数据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但是,这种功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目前状态下的区块链(至少是那些公共区块链)存在着一些可扩展性问题,这使得它们的运行速度要慢于传统数据库。此外,用户还需要为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支付手续费,这里面存在着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
让情况愈加混乱的是,随着炒作愈演愈烈,区块链这个术语的魔力已经在渐渐消失。像是 许可链和非许可链 , 私有链和公共链 ,这些术语正在到处流传;而且流传范围是如此之广,以至于区块链这个术语的部分意义可能已经丢失了。许可链是由已知实体(比如特定行业的利益相关者)运营的,而私有链则是由单个实体运营的。这些区块链技术方案在金融行业变得特别流行,因为它们关注的是 不可变性和效率 ,而非匿名性和透明度。但是,如果仔细审视私有链或许可链的内在特性,我们会发现它们就像是一个共享数据库。批评者认为, 私有链这个术语只是共享数据库换了一个令人困惑的新名字 。
爱沙尼亚的数字身份解决方案就是把区块链 用作营销策略 的一个例子,为该方案提供底层技术的公司及时把自己的产品从“ 哈希链接时间戳 ”更名为“区块链技术”,成功搭上了区块链热潮的便车。在去年加密货币大热的情况下,很多公司都 自我标榜为“区块链公司”,以此抬高身价。
考虑到这些,这里有几个简单的问题能够帮助你搞清楚自己是应该探索区块链技术,还是应该坚持使用原有的数据库。
首先,如果原有解决方案运行良好,那就不要去“修复”它。如果你对眼前的数据库设置感到满意,那就不应该急着去替换它。 一次潜在的迁移将涉及重新思考一切 ,对大多数东西进行重新编码,并押注一种将需要多年时间才能发展成熟的新技术。
你是否依赖第三方来进行交易或者依赖第三方在多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信任?如果你是通过可信的第三方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和维护信任关系,那么也许是时候研究一下应用区块链技术了。
另一方面,如果你最看重的因素是性能表现和交易速度,那么你应该坚持使用原来的数据库……至少目前如此。
你是否需要处理带有清晰审计线索的高动态数据?区块链提供了一种灵活的功能,可以让众多参与者把新条目写入一个记录系统当中,而 这个系统也是由众人负责保管的 。
对于应该在何时应用区块链技术,网络上流传着很多流程图(其中很多可在 此处 找到)可供参考。
尽管我们有不少理由避开区块链,但这种技术同样拥有很多有价值的潜在用例,例如音乐行业的版权分发、跨境支付、共享所有权管理(比如分时度假)、医疗记录,等等。举例来说,如果 Facebook 是去中心化的,那么这家公司就不会出现当前的丑闻事件,即被人用来故意散布错误信息以影响公众舆论以及滥用个人数据。
对于寻求探索区块链的公司管理人员来说,他们一方面容易被这种新技术的前景搞得眼花缭乱,另一方面也容易对未知之处持否定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采取切实可行的做法,同时仍然能够拥有超越日常运营的远见。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