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而来,以迅猛态势改变金融行业生态和服务模式,给整个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变革。
在时代变革的浪潮下,传统金融机构如何革新自我,顺应时代的变化,迎接新的浪潮?在大会正式开始前,大会组委会宣传组联合AI报道采访了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总行信息科技部副总工程师陈镔,分享其对于AI与金融的思考。
AI金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近些年,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经济新引擎,不少企业纷纷拥抱人工智能,进行数字化、智能化革新。2020年3月,国家提出的“新基建”战略更是确立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的地位。
“‘新基建’的本质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作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人工智能带动效应明显,结合5G、大数据等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将加速金融行业智能化变革,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奠定基础。”
陈镔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智能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主流发展模式。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在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效率的同时,实现了金融服务的智能化、个性化与定制化。此外,由于金融天然的数据性,相对于其他传统行业,金融是人工智能渗透速度最快的领域。
然而,当谈到AI金融领域发展的困难时,陈镔认为,当前的AI金融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陈镔表示,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给整个金融业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一是现阶段金融行业的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还是比较稀缺的,大多在互联网行业负责算法类研究,而受限于银行的行业类型,目前银行仍主要以传统的软件开发人员或数据管理人员为主;
二是数据信息的不完整,人工智能需要包含较为完整的不同维度的数据信息,包括客户基本信息、偏好信息、行为信息等,鉴于目前政府公共数据有限对外开放,并未全面共享,同时数据标准也暂未统一,在这个数据生态情况下,基于目前的数据量能做的尝试就相对比较有限。
“就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而言,数据共享是必经之道。基于开放共享的业务数据,未来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更为广阔。”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融是一个涉及金钱财富等人们切身利益的敏感领域,一旦出现数据泄露问题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乃至社会震荡。此外,由于人工智能技术还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可能会因算法成熟稳定性、可验证性、可解释性及不当使用而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因此,如何在充分运用数据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是目前比较关键的问题。
“数据是金融之本。目前数据的使用主要依托于信息系统,因此,数据安全不仅仅局限于数据本身,而应扩展到信息系统的各个安全领域。只有实现对生产系统多层面、全方位的纵深防御,才能最终保障生产数据的安全。”
对此,陈镔认为至少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关注数据使用的规范性与安全性。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需要积累大量不同维度的数据,用于训练算法和模型,所以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方面,要建立一定的规范和约束,避免数据的滥用、误用,保障个人隐私与数据使用的安全性。
二是要注意防范技术自身的风险,不可预测性、不可验证性和不可解释性,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固有风险,所以我们可以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决策、提高处理效率,但也不能过度依赖,要有选择的进行研究并根据其成熟度来进行研究成果的实用转化。
三是要规避人工智能被不当使用的风险。如果缺少对人工智能使用范围的适当控制,则可能存在法律及道德风险,这一方面需要从监管或行业规范上进行一定约束。
拥抱新时代,走向自我革新道路
在智能时代,摩尔定律失效,科技产品发展的速度远超以前的科技发展。“来势汹汹”的智能浪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席卷了社会各行各业。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转型升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已然定型的大型企业,其自我革新的道路充满了汗水与血泪。那么,中国银行是如何自我革新的呢?
陈镔认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智能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的主流发展模式,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不会被时代所抛下。
在时代的趋势下,在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后浪”赶超的压力下,作为传统金融机构,中国银行积极拥抱新科技,提出“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金融科技创新,重点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三大基础平台,为中国银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金融领域天然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库,对于传统金融企业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是积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陈镔表示,“相对于互联网金融品牌,中国银行经过超过百年的经营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建立了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而且在全球化综合化方面的优势,也为中国银行提供了更加可靠更加多元化的数据支撑,这将为人工智能数据算法提供稳定可靠的宝贵资源。”
例如,在产品方面,中国银行推出中银慧投、中银企e贷等一系列智能化金融产品,深入分析客户行为和风险偏好,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在平台方面,中国银行搭建“网御”实时反欺诈平台,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对线上线下高风险交易进行实时监测与处置,实现客户体验与交易安全“双提升”。
此外,作为当前金融领域的流行趋势之一,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大大提高了原有行业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近年来,中国银行亦积极投身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及应用,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经验与成效。例如,截至2019年年底,中国银行已累计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了37项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正在并行推进数十个区块链试点项目,集中在跨境汇款、公益扶贫等领域,一些项目已经显现出良好的业务效果与前景;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入完成了企业级区块链平台第一阶段建设,实现“一次搭建、多种协作”,为不同的业务协作建立各自逻辑独立的区块链,在不同的业务伙伴生态圈开展业务协同。
对于近年来区块链不规范利用的争议,陈镔表示,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是信任机制,使其应用具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引发了业界的极大热情。但目前对区块链技术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而制定统一的区块链技术标准规范,将有助于业界、普通民众以及相关监管部门准确识别、去伪存真,减少行业乱象。”
从银行角度来看,陈镔认为可在遵循新技术应用创新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立试错容错机制,从试点入手,通过迭代交付,根据市场反馈逐步展开,让区块链技术更好更安全地融入金融创新。
作为金融行业的一员,陈镔比较关注的是人工智能如何更好地赋能金融领域,推动数字化转型。“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传统,希望通过本届大会能够挖掘到一些新的合适的场景,推动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打造新金融服务生态。”
责任编辑:pj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