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分拣机器人的爆发带动了整个AGV行业的繁荣

仓储分拣机器人的爆发带动了整个AGV行业的繁荣,第1张

2012年,Kiva被亚马逊收购,这种新式的仓储分拣机器人开始进入国内视线,并在不久后,引发了国内AGV产业的革新。但在这种新型的机器人拣选方式逐渐规模化应用之际,瓶颈期似乎也随之到来。

爆发

得益于国内电商行业的发展,仓储物流市场巨大,而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仓储成本占GDP的比例是8%左右,美国这个数据在2.5%-3%之间,由于物流本身并不是利润中心,而是成本部门,通过不断压缩成本来挣取利润,仓库的巨大成本压缩空间正等着企业们不断挖掘。有Kiva蓝图在前,降本增效的利好在后,2014年开始,瞄准仓储市场,国内涌现了一大批类kiva式的企业。

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产业研究所统计,2012年国内做AGV本体的企业在20家之间,但到了2015年12月,这个数据基本上翻了三倍,其中大部分都是仓储类AGV企业。

但此前仓储分拣机器人在国内并没有应用,这些创业公司面临的,是广阔的仓储物流市场,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如何让国内客户接受,这是横亘在当时仓储机器人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些头部电商企业和物流公司成为了首批尝试者,他们中大部分同时也是仓储AGV企业的投资者,例如百世物流和菜鸟分别参与了快仓的A、B轮融资,极智嘉天使轮的1000万来自于心怡物流,京东领投了马路创新等。他们寄希望于这种已经在亚马逊成功应用的机器人拣选方式能给国内仓储物流行业带来全新的变革,同时实现自家企业的降本增效。

2015年,极智嘉率先发布了机器人拣选系统,成功应用于天猫超市并经受住双十一考验,2015年8月,快仓拿到百世物流与中兴通讯的4000万元A轮融资。7个月后,包含十多台机器人的第一个综合解决方案卖给百世,快仓开始接外单生意,从研发走向市场。从开始小范围单仓的试用到大型的机器人仓,仓储机器人逐渐走进了各大电商及第三方供应链企业的仓库。

仓储AGV也开始成为所谓的“风口”,资本相继涌入,极智嘉、快仓等头部企业都相继拿到了大额投资,而传统AGV厂商也开始瞄准这一块的市场开发相关产品,可以说,仓储AGV的爆发带动了整个AGV行业的繁荣。

遇冷

但在仓储AGV在国内兴起后的第5年,没有延续住以往的火热态势,尤其是在电商行业已渐有遇冷趋势。

据了解,几大电商企业例如天猫、苏宁等对仓储机器人的投入开始逐渐减少,而中小型电商依旧都还处于观望状态。此外,国内几个大型电商大部分投资AGV企业或者自己开发AGV,垂直电商推进缓慢,而国外电商企业则一般寻求集成商合作。总体而言,今年电商行业的项目确实有限。

电商行业应用的天花板已经到来了吗?

事实上,远远没有。目前仓储自动化规模很低,远没有到达饱和状态,尤其是电商仓储,自动化渗透率不到1%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电商行业其实市场依旧广阔,头部电商目前并没有实现完全的机器换人,且广大的中小型电商的需求还远未开发出来。目前的行业遇冷的主要原因在于前期规模化的使用之后,应用端发现,从提升效率减少成本方面来说,机器人拣选与人工相比可能并没有多大的优势。类kiva式AGV二维码的导航方式柔性化程度不够导致智能仓储的运用程度低,而电商对于成本的把控十分严格,前期引进机器人拣选系统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物流成本,而当前机器人拣选的效率即投资回报率,显然并没有达到终端客户的预期。

仓储类AGV企业也有意向将业务拓展到广大的制造业领域,与电商行业相比,制造业对于成本的要求没有那么苛刻,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但KIVA式的分拣机器人显然并不适用于工厂环境的使用,在人机频繁交互的厂房内,机器人沿着二维码的路线固定行驶,这种搬运方式对于应用端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有相关研究认为,新技术从刚刚触发到实用大概会经过5个阶段,即新技术触发点、过分期望、失望低谷点、重新点燃希望、实用高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仓储物流AGV降温的原因,由于新技术本身带有“宣传效应”,在企业的涉足和媒体的报道下,技术的功能难免言过其实。而目前来说,业内对于仓储类AGV似乎正处在失望低谷点。

拐点

如何让应用端重燃希望?

从技术层面来说,仓储类AGV当前首要的,应该是在当前产品的基础上去二次创新,提供更高效率以及更具成本的解决方案。例如海柔创新的“料箱到人”机器人,就是在Kiva的基础上,将拣选方式从“货架到人”创新为“货箱到人”,这样,机器人能够更为准确地根据订单需求提供相应货物,同时节约拣选站的占地空间。

除了在拣货方式上的创新之外,更为柔性化的自然导航方式如激光slam和视觉slam的应用、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通过智能算法让物流运营更智能高效,解决机器人调度、库存管理和订单执行上的综合优化问题等都是AGV企业为了提高效率在技术层面所做的努力。

市场应用方面,企业也在探索更多让应用端客户更易接受的服务模式。

极智嘉提出了“机器人即服务”的创新商业模式,通过设备代运营或者智能仓储服务的方式运营超过20万平米的仓库,并打造一个数千台机器人的共享网络。这种机器人共享服务的模式,可以帮助客户有效减少初始投资、降低入局门槛,同时还能提高机器人使用效率、减少整体运营成本。

快仓、牧星等企业也都在尝试第三方仓储的可行性。但市场对这些新模式的接受程度可能还要经过一定的时间验证。

根据相关机构预测,到 2021 年全球仓储和物流机器人出货量将从 2016 年的 4 万台激增至 62 万部。同时,该行业的市场收入将从 2016 年的 19 亿美元增长至 224 亿美元。市场依旧巨大,随着技术实际应用期的到来,相信未来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爆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25558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6
下一篇 2022-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