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8月4日确认,又有23家美国银行和信用社宣布支持Apple Pay,目前这项移动支付服务已经扩大到全球范围内9个市场,光美国本土,支持Apple Pay的场所就超过300万个。与此同时,Apple Pay的采用率较上年同比增加400%。
这和中国市场形成鲜明对比。自今年2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来,Apple Pay被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即近场通信)生态链各方给予厚望。但半年过去,这一市场似乎并无起色。记者身边大多数人在提到Apple Pay时的反应多是“用过,不怎么方便”、“很少用”。看来,寄望于Apple Pay让NFC市场火起来似乎并不靠谱。
技术无压力
终端不买账
NFC由恩智浦和索尼在2002共同研发,可以应用于近场支付、公交、门禁、电子名片等许多领域,发展至今不管是硬件还是相关的解决方案应该说都已经非常成熟。
今年上半年,踩着Apple Pay的节奏,三星在中国市场启动了Samsung Pay,紧接着华为也推出了Huawei Pay,小米也与中国银联达成深度合作。这些依托NFC实现的移动支付让这个诞生了10年之久的技术再度燃起了产业链各方的热情。目前来看,苹果iPhone6s、三星Galaxy S7、小米5,以及华为刚推出的荣耀8等产品都能够支持NFC。
但与前几年不少品牌看重NFC功能相比,如今除了以上几家,大多数品牌都放弃了这一功能。而且上述提到的这些产品,基本上都属于旗舰机型,从价位上来看,最便宜也接近2000元。
“成本上会有所增加。”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手机的主流设计是采用金属机身,如果在金属机身上加载NFC功能会带来一些麻烦。技术上也能搞定,但是它所带来的麻烦和成本的提升跟它所能提供的体验不成正比。”
记者发现,过去魅族在推出旗舰机型MX4pro时也搭载NFC功能,但后来的MX5就放弃了。同样放弃的还有小米4,尽管小米3时还支持NFC。
分析人士曾列出了NFC芯片的成本,包括芯片的自身硬件成本及芯片上层的协议栈、API软件开发成本,芯片内嵌入的SE安全芯片成本及与之相关的API、安全访问控制软件开发成本,还有手机内与NFC芯片配套的非接触RF天线和RF电路成本、增加了支付芯片的手机需新增的第三方检测认证成本,甚至是手机推向市场后的应用开发成本。也就是说,一部搭载了NFC功能的手机,其增加的成本不仅仅是芯片本身,还有更多配套成本。
这就难怪像魅族一样的手机厂商放弃了NFC。李楠说,当NFC还没有很好的应用场景的时候,这种成本的增加就显得很不划算。高端机上可能还可以尝试。但当被问及魅族在未来高端机型的计划中,是否对此有所考虑时,他却说:“有这种可能性,但不是很强烈的意愿。”
的确,在手机市场近乎赤身肉搏的价格战中,每一项成本的增加,厂商都会掂量投入产出比。没有应用场景,谁愿意为这一成本买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