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特币兴起之初,项目的受众主要是密码技术铁粉和那些喜欢窝在地下室采矿的实验爱好者。只要拥有一块过得去的显卡,任何人都能参与其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采矿者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波堪与1850年代淘金热比肩的新浪潮旋即席卷全球。
比特币采矿难度的提升与采矿利润率的不断下降,直接导致目前的采矿行业开始由大规模企业所主导。这场号称是比特币采矿领域的“工业革命”,通过合作采矿的方式改变了整个游戏规则。
CPU采矿很快被历史所淘汰,人们开始采用功能更为强大的GPU系统。为了避免因生产规模太小而无法获利,不少老牌矿工联合起来,共同构建起如今的先锋系矿池。
目前规模最大的两个矿池分别为Antpool与BTC.com,二者占据当前比特币整体采矿市场的29%。
为了继续保持比特币采矿的利润空间,参与者们不得不采购大量专用高性能采矿机。这些系统极为复杂,其单位价格几乎超过了普通散户全部采矿设备的总额。这些经过改进的机型不再使用GPU,而是安装有专用集成电路,简称ASIC。
毫无疑问,Antpool与BTC.com的所有方比特大陆正是当前最大的加密货币采矿设备制造商之一。上个月初,这家巨头公布了两款新型ASIC矿机,分别为s17+与T17+。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承诺,这些设备将带来更高的能效与整体哈希率提升。在比特大陆看来,比特币采矿的普及速度并未出现放缓迹象。就在消息发布几周之后,总部位于英国的采矿公司Argo Blockchain签下价值951万美元的订单,决定购买1万台T17。该公司的采矿设备阵容将迅速扩大,增容比例高达惊人的240%。Argo Blockchain公司CEO Mike Edwards在接受采访时,详细介绍了T17矿机的卓越之处。
“总体而言,我们对17系列矿机的性能与稳定性感到非常满意。我们相信,T17代表着目前采矿效率与每PH(petahash)算力成本的最佳平衡点。”
可以理解Argo方面为什么要进一步扩张自己的采矿队伍。过去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参与者的采矿能力正在普遍增强。比特币的哈希率(衡量该网络综合处理能力的指标)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呈指数增长,并在两个多月之前达到了里程碑式的每秒100 exahashs(EH/s)。
随着哈希率的提升,采矿难度也开始随之增加,网络校准工作每隔2016个区块进行一次,旨在适应新的算力涌入。这项调整协议主要是为了避免快速采矿带来的通货膨胀。但结果就是,难度的增加不断压缩着矿工的利润率,迫使他们使用功能更强大的机器来保持盈利,进而推动这一升级循环。
那么,未来的比特币采矿还有利润空间吗?
采矿的盈利能力不仅与设备相关;具体来讲,参与者必须在采矿难度、电费以及比特币价格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其中后两点的作用尤其重要。
举例来说,如果电力成本更低,那么即使使用效率较低的设备,也可以从采矿当中获取更多利润。另一方面,如果拥有配置合适的设备组合,采矿公司则可以实现哈希率最大化并利用规模经济效应抵消电高价带来的更高采矿成本。
但是,目前影响采矿盈利能力的最大障碍之一,恐怕在于不断变化的比特币价格。对于众多矿工而言,这都是一段痛苦的经历。回顾2018年的比特币寒冬,价格与盈利能力之间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很多加密货币采矿者甚至被迫选择退出。
随着比特币价格逐步下跌至四位数低位,部分采矿业务甚至遭遇无法实现收支平衡的窘境。大约在2018年11月,矿工开始大规模离场,这时距离比特币价格跌破6000美元才刚刚过去一个月左右。
由于盈利能力的下滑,估计约有60万至80万比特币矿工决定退出。结果就是,哈希率下降了46%,由2018年11月初的58 EH/s下降至12月初的31 EH/s。
比特币哈希率曲线
采矿活动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在牛市背景之下,采矿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其回报上限等同于比特币价格的上限。但2018年的熊市则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几乎所有采矿参与者都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当然,比特币价格波动是祸也是福,对于Edwards而言,他更倾向于将此视为机遇:
“作为货币与资产类别,比特币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个发展也刚刚过去十年。因此,目前还很难断言其未来地位。波动性会在短期之内带来有趣的机遇,但我们希望未来几年,这种机遇能够越来越少。”
关于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是否会影响采矿活动的盈利能力,Genesis采矿公司业务主管Philip Salter给出了比较温和的回应:“会,也不会。波动性确实意味着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对市场的精心规划与分析消除大部分风险。”
当然,熊市来临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毫发无损。其中,比特大陆就受到了重创。尽管从2017年到2018年赚得创纪录的利润,但这家矿业公司在随之而来的价格寒冬下不得不裁员50%,同时关闭多家办事处以及时止损。在11月哈希率下降后不久,比特币交易价格重新回升,同时大批矿工携其算力再次入驻,标志着整个采矿行业又将迎来新一轮热潮。
截至目前,尽管经历了长期的熊市周期,某些参与者的采矿获利能力似乎仍然相当稳定。Edwards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出今年的采矿行业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我们发现2019年的比特币采矿业仍然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希望这种情况能够在2020年继续保持下去。”
散户矿工仍然举步维艰
虽然对于大型采矿企业而言,目前的情况已经显著好转,但散户矿工们的日子仍不好过。根据biTInfocharts整理的数据,采矿行业的整体利润从今年6月的峰值至今已经下降达64%,主要原因自然是采矿难度的不断提升。就在这一周期之内,采矿难度直线上升85%。
很明显,随着哈希率的上升,不断被抬高的采矿难度会令散户矿工无法获得任何实际收益。Edwards也承认这一现状,并表示采矿企业对于这些小型参与者拥有一系列市场优势:“目前,比特币采矿系统更偏爱大型采矿组织,这使得个人及小规模矿工很难继续保持健康的盈利能力。”Salter也对此表示赞同:
“小型矿工拿不到工业用电优惠,而且无法像大型企业那样通过规模经济效应获益。虽然不同的地区存在具体情况,某些小型矿工仍然有希望赚钱,但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大型采矿机构将占据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
比特币总储量已开采至85%
2019年10月18日,第1800万枚比特币开采完成,意味着项目设定的2100万枚上限只剩余300万枚余量。但是,这对采矿业的盈利能力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与直觉相反,比特币总储量开采至85%对于矿工的生产并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至少没有什么直接影响。尽管15%的比例似乎不高,但由于比特币缔造者中本聪制定出准货币政策,因此剩余的比特币可能需要超过100年的生产时间才能开采完毕——具体实现机制,正是比特币折半。
顾名思义,所谓比特币折半,意味着每开采21万个区块,开采单一区块的奖励就会减少一半。通过这种供应控制,比特币项目得以有效防止恶性通货膨胀的出现。
时至今日,比特币项目已经经历了两轮折半。第一轮折半出现在2012年,当时采矿奖励从每个区块50比特币降低至25比特币,第二轮则进一步将奖励下调至每区块12.5比特币。比特币的下一轮折半计划于2020年5月进行,届时采矿奖励将进一步降低至仅6.25比特币。
虽然从供需经济学层面来看,折半机制确实是种天才的设计,但其同时也会给矿工带来重大影响。随着奖励的减半,矿工利润也将直线下降——换句话说,除非比特币价格能够长期保持高位,否则无利可图终将成为必然。
对于Edwards来说,以往的实际情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他解释道,“折半所带来的稀缺性加速了比特币价格的上涨。”当然,影响比特币价格的因素远不止于此。在他看来,效率较上代的某些矿机(例如那些已经运行5年之久的S9 Antminers)终将被排除在采矿市场之外。
Salters认为,除非比特币本身失去经济价值,否则比特币的采矿行业将长期保持“可持续”发展。当然,他同时补充道,由于这种代币具有去中心化特性,所以失去价值的风险接近于零。至于比特币储量不多的情况,Salter表示交易价格乘以交易数量得出的增长部分,将足以抵消区块验证收益下降带来的回报缩水。他进一步解释称:
“采矿收入取决于股票市场出的代币数量乘以比特币价格。因此,需要综合考虑这两项因素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残局已近?
当然,盈利能力是种基于一系列广泛变量的主观判断。但是,对于众多散户矿工而言,在价格没有显著上涨的情况下,将奖励折半的一刀切式作法仍将带来重大的不利影响。
例如,如果比特币的价格在2020年5月之前保持相对稳定或者下降,那么届时将有很多散户采矿者被迫退出市场。换言之,未来只剩下规模最大的几家采矿企业与矿池相互竞争,最终不可避免地带来比特币集中化风险。
尽管如此,得益于中本聪的出色设计,问题并非完全无解。随着散户矿工的大量离场,采矿难度又将重新调整,使得规模较小的采矿者再次迎来可行的盈利空间。但正如Edwards所指出,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矿工们最终将被迫转向一种新的激励方式:
“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将排除掉那些效率最低的矿工,而逐渐降低的采矿奖励也将被从用户交易身上收费所取代。”
因此,为了保持整个采矿生态系统的稳定,矿工们仍将存在,并继续在行业当中获取可观的利润。然而,对于散户矿工们来说,能够单q匹马闯天涯的日子恐怕已经不多了。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